首页> 中国专利> 山楂处理工艺及山楂处理工具

山楂处理工艺及山楂处理工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楂处理工艺及山楂处理工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山楂处理工艺,包括剖分步骤:将山楂第一侧果肉全部剖开;将山楂第二侧两端的果肉分别剖开。如此设置,由于山楂第二侧剩余连接部分的果肉更少,使得山楂能够掰开更大的角度,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在山楂内放置填充物,以避免操作者掌握不好力道将山楂整个掰开造成浪费原料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199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商贵龙;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69790.2

  • 发明设计人 商贵龙;

    申请日2021-06-11

  • 分类号B26D3/30(20060101);B26D7/01(20060101);B26B1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67300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水泉乡梨树沟村6组5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5: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山楂处理工艺及山楂处理工具。

背景技术

糖葫芦作为国民热爱的食品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为了增加销量,商家对糖葫芦不断改进。从最初的糖葫芦采用纯山楂制作,到将草莓、核桃、栗子、猕猴桃片、圣女果等食品置于山楂中做成混合口味的糖葫芦。在制作此类糖葫芦产品时,都要经过一个将去核的山楂沿着底部到顶部一侧剖开,并沿着此开口将草莓、核桃、栗子、猕猴桃片、圣女果等食品塞入山楂中部,后面继续进行沾糖等工艺操作。采用这种开口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山楂本身较脆,塑性不强,生产者在将填充物塞入山楂的时候,控制不好力道,容易将山楂整个掰断,造成生产原料损失。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山楂的开口在塞入填充物时易导致山楂整个被掰断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从山楂的开口塞入填充物时易导致山楂整个被掰断的问题的山楂处理工艺及山楂处理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楂处理工艺,包括剖分步骤:

将山楂第一侧果肉全部剖开;

将所述山楂第二侧两端的果肉分别剖开。

进一步地,在所述剖分步骤之前,将所述山楂清洗、去核。

进一步地,在所述剖分步骤后,从第一侧的开口向所述山楂内塞入填充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山楂处理工具,用于实施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山楂处理工艺,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切割结构,所述第一切割结构包括用于容纳山楂的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包括用于与所述山楂第一侧的外壁相抵的定位部,以及位于所述定位部两端以用于分别切割所述山楂第一侧两端的第一切割刃。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切割结构相对应、以用于将所述山楂第二侧剖开的第二切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割结构包括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整体均设有第二切割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均为弧形豁口,且所述第一豁口距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中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豁口距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切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切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二端分别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一端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刃部,以用于相互配合产生剪切作用,所述第一切割结构和所述第二切割结构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刃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部分所述刃部构成所述第二切割结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山楂处理工艺,包括剖分步骤:

将山楂第一侧果肉全部剖开;

将山楂第二侧两端的果肉分别剖开。

如此设置,由于山楂第二侧剩余连接部分的果肉更少,使得山楂能够掰开更大的角度,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在山楂内放置填充物,以避免操作者掌握不好力道将山楂整个掰开造成浪费原料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山楂处理工具,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切割结构,第一切割结构包括用于容纳山楂的第一豁口,第一豁口包括用于与山楂第一侧的外壁相抵的定位部,以及位于定位部两端以用于分别切割山楂第一侧两端的切割刃。使用时,可以将山楂至于第一豁口内,通过第一连接板挤压山楂第一侧,则在位于第一豁口两端的切割刃的作用下,将山楂第一侧两端的果肉剖开,在此同时、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将山楂第二侧的果肉整体剖开,这样,由于山楂第一侧剩余连接部分的果肉更少,使得山楂能够掰开更大的角度,从而放置填充物,以避免操作者掌握不好力道将山楂整个掰开造成浪费原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楂处理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山楂处理工具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楂处理工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板;2、定位部;3、第一切割刃;4、第二连接板;5、第二豁口;6、第二切割刃;7、把手;8、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山楂处理工艺,包括剖分步骤

将山楂第一侧果肉全部剖开;

将山楂第二侧两端的果肉分别剖开。

如此设置,由于山楂第二侧剩余连接部分的果肉更少,使得山楂能够掰开更大的角度,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在山楂内放置填充物,以避免操作者掌握不好力道将山楂整个掰开造成浪费原料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在剖分步骤之前,将山楂进行清洗、去核。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山楂制品干净卫生,无核更便于食用。

一些实施例中,在剖分步骤后,从第一侧的开口向山楂内塞入填充物。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是草莓、核桃、栗子、猕猴桃片、圣女果及豆沙等食品。

参考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山楂处理工具,用于实施上述山楂处理工艺,其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板1上设有第一切割结构。第一切割结构包括用于容纳山楂的第一豁口。第一豁口包括用于与山楂第一侧的外壁相抵的定位部2,以及位于定位部2两端以用于分别切割山楂第一侧两端果肉的第一切割刃3。使用时,可以将山楂至于第一豁口内,通过第一连接板1挤压山楂第一侧,则在位于第一豁口两端的切割刃的作用下,将山楂第一侧两端的果肉剖开,在此同时、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将山楂第二侧的果肉整体剖开,这样,由于山楂第一侧剩余连接部分的果肉更少,使得山楂能够掰开更大的角度,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在山楂内放置填充物,以避免操作者掌握不好力道将山楂整个掰开造成浪费原料的问题。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是草莓、核桃、栗子、猕猴桃片、圣女果及豆沙等食品。

一些实施例中,山楂处理工具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板1铰接的第二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4)上设有与第一切割机构相对应,以用于将山楂第二侧剖开的第二切割结构。如此设置,使用时,将山楂置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第一切割结构将山楂第一侧两端的果肉切开的同时,第二切割结构能够将山楂第二侧的果肉整个剖开,这样处理山楂的速度更快,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切割结构包括第二豁口5。第二豁口5整体设有第二切割刃6。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5均为弧形豁口,以便于对山楂进行更好地定位,从而达到更好地剖切效果。第一豁口距第一连接板1转动中心的距离与第二豁口5距第二连接板(4)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这样,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相对转动时,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5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从而完成对处于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5内的山楂的剖切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中部铰接。第一切割结构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第一端,第二切割结构设置于第二连接板(4)的第一端,第一连接板1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板(4)第二端分别设有把手7。如此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持两个把手7对山楂处理工具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第一端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刃部8,以用于相互配合产生剪切作用。第一切割结构和第二切割结构分别设置于两个刃部8上。如此设置,使得山楂处理工具兼具剪刀的功能,例如,对于剖分效果的不好的山楂可以利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的刃部8进行修整,使用更加方便。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上的部分刃部8构成第二切割结构。即,第二切割结构是第二连接板(4)上刃部8的一部分。如此设置,能够使山楂处理工具的结构更简单。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