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

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上的顶部支撑架,顶部支撑架包括突伸出建筑物的滑动梁;且滑动梁绕建筑物周向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梁上;脚手架模块,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脚手架模块可绕滑动梁周向移动;且脚手架模块与建筑物的地面具有预设高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脚手架组件整体模块化,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拆装、移动;脚手架模块可相对滑动梁移动,便于使用;脚手架模块悬挂于建筑物的外墙上,不与防盗窗等干涉,无需在外墙上打孔;且离地面具有一定距离,不占用建筑物底层空间,不影响底层设施的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795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39955.7

  • 申请日2021-04-23

  • 分类号E04G3/2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43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龙洋

  •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民和路5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8: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城镇小区住宅逐渐增多,城镇小区住宅已经成为了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小区住宅出现老化,带来许多问题,如:房屋外墙面破损而产生裂缝引起雨水渗透、屋顶防水层老化脱落等问题,让城镇老旧小区住宅变得黯然失色。因此,需要对老旧住宅进行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住宅的改造过程中,需要在外墙搭设脚手架。然而,现有脚手架相关规范都只针对新建建筑,不适用于老旧小区住宅的改造。由于老旧建筑的特殊性,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较多超规范的情况,如脚手架一般是支撑在地面上的,外墙脚手架受底层车棚(或车库)通道与违章搭建无法在门前或车库前设置扫地杆;因住户不许在外墙打洞导致连墙件无法设置;水平杆无法穿过居民安装的外挑防盗窗。由于这些问题,导致脚手架整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大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稳定、模块化和便于使用的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包括:

设置在建筑物上的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包括突伸出所述建筑物的滑动梁;且所述滑动梁绕所述建筑物周向设置;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梁上;

脚手架模块,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脚手架模块可绕所述滑动梁周向移动;且所述脚手架模块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具有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梁上绕其周向设有滑槽,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脚手架模块相连,所述脚手架模块可悬挂于所述建筑物的外墙上;

且所述预设高度大于所述建筑物的最底层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模块包括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可抵于所述建筑物的外墙上,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建筑物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架包括多个相连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梁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之间的夹角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架沿所述建筑物的房顶铺设,所述建筑物的周向设有一圈所述滑动梁。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架的铺设面积为所述建筑物的房顶面积的一半,所述建筑物周向设有半圈所述滑动梁。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架还包括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滑动梁连接,另一端抵于所述建筑物的外墙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滑动梁连接位置处均设有所述斜支撑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索和地桩,所述拉索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或第二连接梁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地桩;

当所述拉索与所述脚手架模块连接时,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斜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模块和所述地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顶部支撑架设置在建筑物顶部,脚手架模块悬挂于顶部支撑架上,由顶部支撑架承受脚手架组件的重力,无需设置墙体连接件,即无需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打孔来固定脚手架模块,避免损坏建筑物墙体,减少脚手架组件安装步骤;且设置有滑动梁,脚手架模块可绕滑动梁周向移动,可将脚手架模块移动至所需改造工作外墙处,该脚手架组件整体模块化,可设置单个或多个脚手架模块,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同时,不需要像新建筑物搭建脚手架时,需要周围全部围设,减少脚手架组件整体铺设面积,节省脚手架建材的使用数量,占用空间小,节省住宅改造成本。

本发明中,脚手架模块整体设置在顶部支撑架上,即由顶部支撑架承重,故脚手架模块可灵活设置,以适用于不同住宅改造需求;该脚手架模块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可抵于建筑物的外墙上,使脚手架模块靠近建筑物,方便改造工作,第二横梁与建筑物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避免脚手架模块与居民安装的外挑防盗窗等发生干涉;且脚手架模块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避免影响底层车库、车棚等设施的使用。

本发明中,顶部支撑架由滑动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斜支撑杆等组成,保证顶部支撑架整体结构稳定;且该顶部支撑架可根据施工需要改变在建筑物上的铺设面积,当原铺设范围内的建筑物改造完成后,可将顶部支撑架拆解安装至该建筑物另一半待改造的房顶上,节省顶部支撑架材料;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之间的夹角可根据不同住宅进行调整,通用性强;且设置有拉索和地桩,该拉索连接顶部支撑架和地桩,即顶部支撑架由建筑物和地桩固定,保证结构稳定性;且该拉索可连接脚手架模块,使脚手架模块固定,避免晃动,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使脚手架模块向建筑物外墙靠近,便于住宅改造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铺设一半顶部支撑架的脚手架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半顶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脚手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建筑物;

2、顶部支撑架;20、滑动梁;21、第一连接梁;22、第二连接梁;23、斜支撑杆;200、滑槽;

3、连接件;30、滑动板;31、连接杆;

4、脚手架模块;40、纵梁;41、第一横梁;42、第二横梁;

5、拉索;6、地桩;a、预设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装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包括设置在建筑物1上的顶部支撑架2、连接件3、脚手架模块4、拉索5以及地桩6。

其中,顶部支撑架2主体架设在建筑物1的房顶,顶部支撑架2包括突伸出建筑物1的滑动梁20,即该滑动梁20外挑于建筑物1外;且滑动梁20绕建筑物1周向设置,以使滑动梁20围绕建筑物1四周;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梁20上;脚手架模块4,与连接件3的另一端相连,脚手架模块4可绕滑动梁20周向移动,即连接件3连接顶部支撑架2和脚手架模块4,以将脚手架模块4悬挂于顶部支撑架2上;且脚手架模块4与建筑物1的地面具有预设高度a,该预设高度a主要用于避免影响建筑物1底层车库、车棚等设施的使用,也方便清理建筑施工垃圾。

本实施例中,顶部支撑架2设置在建筑物1顶部,脚手架模块4悬挂于顶部支撑架2上,脚手架模块4可绕滑动梁20周向移动,进而可将脚手架模块4移动至所需改造工作外墙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该悬挂方式,脚手架模块4整体由顶部支撑架2承重,无需设置墙体连接件和扫地杆,即无需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打孔,避免损坏建筑物墙体,便于脚手架组件拆装;该脚手架组件各部分进行模块化,可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设置单个或多个脚手架模块4,便于使用;同时,减少脚手架模块4整体铺设面积,减小其建材的使用数量,占用空间小,节省住宅改造成本。

如图2-图5所示,顶部支撑架2沿建筑物1的房顶铺设,当建筑物1较小时,顶部支撑架2铺满整个建筑物1的房顶,此时,建筑物1的周向设有一圈滑动梁20,脚手架模块4绕滑动梁20周向滑动,进而可对建筑物1的各个墙面进行改造;当建筑物1较大时,顶部支撑架2的铺设面积为建筑物1的房顶面积的一半,此时,建筑物1周向设有半圈滑动梁20,脚手架模块4可在该半圈滑动梁20上滑动,该一半顶部支撑架2铺设范围内的建筑物1改造完成后,可将原有顶部支撑架2拆解,然后安装至另一半待改造的建筑物1的房顶上,在保证顶部支撑架2整体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建筑物1的大小和施工需要,改变顶部支撑架2的铺设方式,节省材料。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滑动梁20上绕其周向设有滑槽200,该滑槽200设置在滑动梁20下方,滑槽200可由滑动梁20挤压或浇筑制成;连接件3包括相连的滑动板30和连接杆31,滑动板3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200中,连接杆31连接滑动板30和脚手架模块4,以将脚手架模块4悬挂于滑动梁20上,且可沿滑槽200滑动,方便调节脚手架模块4的位置,以满足施工需求。

优选地,连接杆31与滑动板30可转动连接,其中,滑动板30可为整体式或分体式,使连接件3可滑过滑动梁20拐角处;脚手架模块4随连接件3滑动,可悬挂于建筑物1的外墙上;且预设高度a(即脚手架模块4最底端与地面的间距)大于建筑物1的最底层高度,避免影响建筑物1底层车库、车棚等设施的使用。

如图7所示,脚手架模块4包括纵梁40、第一横梁41和第二横梁42,纵梁40连接第一横梁41与第二横梁42;第一横梁41的一端可抵于建筑物1的外墙上,第二横梁42与建筑物1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为,脚手架模块4整体由多根纵梁40和横梁连接而成,由于该脚手架模块4整体由顶部支持架2承重,故脚手架模块4设置较灵活,第二横梁42短于第一横梁41,即第二横梁42处脚手架模块4远离建筑物4,可有效避免与建筑物1的外挑防盗窗等发生干涉;第一横梁41可抵于建筑物1的外墙上,使脚手架模块4尽量靠近建筑物,提高脚手架模块4的支撑强度,且便于施工;保证施工人员站在脚手架模块4上的安全。

如图4和图5所示,顶部支撑架2包括多个相连的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第一连接梁21远离第二连接梁22的一端与滑动梁20连接,第二连接梁22远离第一连接梁21的一端与滑动梁20连接,即滑动梁20、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连接成一整体,以将顶部支撑架2设置在建筑物1上;在顶部支撑架2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梁21与第二连接梁22之间的夹角可调,以适用于不同房顶坡度的建筑物1,需要解释的是,可将滑动梁20拆下后,转动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的夹角,再根据需要装配不同的滑动梁20适配不同的建筑物。

本实施例中,该顶部支撑架2还包括斜支撑杆23;斜支撑杆23一端与滑动梁20连接,另一端抵于建筑物1的外墙上,即滑动梁20上下分别由第一连接梁21与第二连接梁22以及斜支撑杆23支撑,保证顶部支撑架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脚手架模块4可稳固悬挂于滑动梁20上。

优选地,第一连接梁21和/或第二连接梁22与滑动梁20连接位置处均设有斜支撑杆23,即斜支撑杆23处于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正下方,使滑动梁20受力平衡,且滑动梁20由建筑物1的房顶和外墙共同支撑,增强结构稳定性,延长脚手架组件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拉索5和地桩6,该拉索5既可用于固定顶部支撑架2,使顶部支撑架2由建筑物1和地桩6固定,保证结构稳定性;又可连接脚手架模块4,使脚手架模块4固定,避免晃动,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使脚手架模块向建筑物外墙靠近,便于住宅改造工作。当该拉索5仅用于固定顶部支撑架2时,拉索5一端与第一连接梁21或第二连接梁22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斜支撑杆23和地桩6;当需要固定脚手架模块4时,拉索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斜支撑杆23、脚手架模块4以及地桩6。即,脚手架模块4通过两侧的两根拉索5和地桩6固定在建筑物1的外墙上,防止脚手架模块4移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需要移动脚手架模块4时,再将拉索5和地桩6松开,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再通过拉索5和地桩6将脚手架模块4固定在建筑物1的外墙上。

优选地,脚手架模块4的两侧均连接有拉索5,保证脚手架模块4稳定悬挂于顶部支撑架2上。

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顶部支撑架2与地桩6之间设有多根拉索5,当需要移动脚手架模块4时,将连接脚手架模块4的拉索5分别与地桩6和脚手架模块4分离,脚手架模块4随连接件3沿滑槽200移动,使脚手架模块4移动至待施工区域;脚手架模块4的两侧始终连接有拉索5;且在脚手架模块4的底部可设置若干支撑杆(图中未画出),保证整体强度。

本方案中,该配式悬挂可滑动脚手架组件整体模块化,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脚手架模块4,方便使用;在不改变顶部支撑架2整体结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铺设面积,节省顶部支撑架2的材料,且可适用于不同坡度的建筑物1,通用性强;且设置有拉索5和地桩6,该拉索5连接顶部支撑架2和地桩6,使顶部支撑架2由建筑物1和地桩6固定,保证脚手架组件整体结构稳定性;且该拉索5可连接脚手架模块4,使脚手架模块4固定,避免晃动,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使脚手架模块4向建筑物1外墙靠近,便于住宅改造工作。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