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和系统

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和系统,本申请在基础信息同步过程和实验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联机模块中的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的数据同步设置,可以使得检测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完全同步,检测终端上的数据可通过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的数据同步进行选择设置。也就是说,监管平台设置的检测信息、检测结果可以实时反馈给检测人员的手持检测终端,而手持终端采集到的数据也可以实时传输给服务器,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40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宏泰仁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2350.2

  • 发明设计人 陈雅云;

    申请日2016-02-06

  • 分类号G06Q50/26(20120101);G06Q10/06(20120101);G06F16/27(20190101);G06F16/23(20190101);

  • 代理机构35219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鹏飞;林祥翔

  •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广达路108号世茂国际中心1#楼43层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8:04

说明书

本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610083147.0”,申请日为2016年02月06日,名称为“多领域综合快筛方法及应用体系”的发明专利所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监管领域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存在以下问题:1.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比重大;2.食品工业发展极为迅猛;3.检测量随着产值的增大而不断提高。为了保证食品食用的安全性,势必需要对食品进行严格的监管。

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为了食品保证食品监管的全面性,食品安全监管的背监管对象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包括:1.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2.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3.茶叶质量安全监测;4.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5.成品粮、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蛋制品、酒类、乳制品、腐竹等质量安全;6.瓶(桶)装水质量安全;7.储备粮进出库质量卫生;8.对加工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9.耕地土壤与农用水源重金属污染和农药背景残留监测;10.细菌、重金属、贝类毒素等指标进行监控;11.餐饮食品安全示范点等。

由此可见,食品监管过程中存在极大的数据量,在传统检测领域主要是通过仪器检测,手工填写原始记录单、检测报告,进行纸质报告的传递,或者是将原始记录单的数据手工填写到系统软件上,数据的填写情况由人工控制,数据真实性无法确保达到100%,而且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系统仅是将设备数据自动收集后用于生成检测报告,并不存在固定ID,对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等,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资源利用率极低,造成了食品监测监管数据的获取不准确以及数据断层,使得食品监测监管存在极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存在的数据真实性差、操作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通过检测现场的联机单元中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输入组织结构人员信息,并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模块以及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模块设置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将所述联机单元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以获取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各模块对应的信息;

步骤S6: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查询条件分析设定模块对被检测样品的检测采集配置信息进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经与所述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匹配的速测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获取检测项目信息;

步骤S7: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检测结果数据输出单元接收所述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获取的检测项目信息,并通过联机单元中的信息生成发布模块显示联机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

步骤S8: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所述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将所述检测结果输出数据上传至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平台展示控制模块接收该检测结果输出数据,结合所述检测参数配置模块中的所述检测项目信息,并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监测控制模块进行信息判断,输出平台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并提示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过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产品分类模块对产品分类信息进行设置;

步骤S2: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检测参数配置模块对检测项目信息进行设置;

步骤S3: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区域信息模块、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以及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设置被检测单位信息以及检测单位信息;

步骤S4: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检测设备基础数据模块、所述区域信息模块以及所述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将检测仪器信息与所述检测单位信息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仪器信息包括:速测仪编号ID与速测仪型号,且检测以及匹配唯一的速测仪编号ID;

所述速测仪型号包括:GTYN-HT8A;

所述检测仪器信息与所述检测单位信息的配置包括:新增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修改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以及删除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分类信息包括:产品类别以及产品序号;

所述产品类别包括:食用菌、杂粮类、茶叶、豆类、瓜类、水果、常绿果树草本、常绿果树藤本、常绿果树聚合果类、绿叶菜类、常绿果树柑果类、芥菜类、常绿果树仁果类以及常绿古树荔枝类;

通过所述产品分类模块对产品分类信息进行设置包括:新增产品分类信息、修改产品分类信息以及删除产品分类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项目信息包括:检测项目以及项目合格指标;

所述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铜、有机酚、镉、硝酸盐、吊白块、氨基酸态氮、过氧化值、丙二醛、食盐碘、芝麻油、过氧化氢、硼砂、蛋白质、砷以及糖精钠;

所述检测参数配置模块对检测项目信息进行设置包括:新增检测项目信息、修改检测项目信息、删除检测项目信息、项目合格指标设置以及自动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位信息包括:检测单位名称、检测单位所在地、检测单位联系人以及检测单位联系电话;

所述被检测单位信息包括:被检测单位名称、被检测单位类型、被检测单位所在地、被检测单位联系人以及被检测单位联系电话;所述被检测单位类型包括:生产基地、农贸市场以及批发市场;

通过所述区域信息模块、所述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以及所述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设置所述检测单位信息以及所述被检测单位信息包括:新增检测单位信息、修改检测单位信息以及删除检测单位信息、新增被检测单位信息、修改被检测单位信息以及删除被检测单位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包括与检测仪器匹配的通讯端口、数据上传地址、样品信息地址、区域信息地址、检测点地址、被检单位地址以及文件更新地址;通过所述通讯端口确定检测仪器的速测仪编号,且检测仪器对应唯一的速测仪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被检测样品的检测采集配置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大类、样品名称、样品类别、检测时间、检测人、生产单位、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产地、硬件序列号、所属地区、检测地点、被检测单位、检测项目、样品个数、培养时间以及显色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联机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大类、样品类别、样品名称、检测标准、硬件序列号、检测人、检测时间、检测方法、产地、所属地区、检测地点、被检单位、生产单位、上传状态、ID、项目名称、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日期以及检测时间;所述平台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包括:数据状态、检测项目、所在产地、产品名称、产品分类、检测结果、检测单位、被检单位、仪器编号、样品编号、是否合格、生产单位、检测时间以及数据上传时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和系统,本申请在基础信息同步过程和实验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联机模块中的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的数据同步设置,可以使得检测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完全同步,检测终端上的数据可通过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的数据同步进行选择设置。也就是说,监管平台设置的检测信息、检测结果可以实时反馈给检测人员的手持检测终端,而手持终端采集到的数据也可以实时传输给服务器,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上对检测样品分类进行设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上设置检测项目及合格指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上登记检测单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上登记被检单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上将被检单位与仪器ID进行匹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联机单元上设置用于数据同步的数据获取地址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联机单元上设置检测采集配置信息。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联机单元上设置检测项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联机单元上输出联机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在联机单元上输出平台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食品质量监管平台的软件架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联机单元的软件架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通过检测现场的联机单元中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输入组织结构人员信息,并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模块以及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模块设置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将所述联机单元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以获取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各模块对应的信息;

步骤S6: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查询条件分析设定模块对被检测样品的检测采集配置信息进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经与所述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匹配的速测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获取检测项目信息;

步骤S7: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检测结果数据输出单元接收所述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获取的检测项目信息,并通过联机单元中的信息生成发布模块显示联机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

步骤S8:通过所述联机单元中的所述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将所述检测结果输出数据上传至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平台展示控制模块接收该检测结果输出数据,结合所述检测参数配置模块中的所述检测项目信息,并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监测控制模块进行信息判断,输出平台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并提示检测结果。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在步骤S5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过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产品分类模块对产品分类信息进行设置;

步骤S2: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检测参数配置模块对检测项目信息进行设置;

步骤S3: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区域信息模块、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以及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设置被检测单位信息以及检测单位信息;

步骤S4:通过所述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的检测设备基础数据模块、所述区域信息模块以及所述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将检测仪器信息与所述检测单位信息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产品分类信息包括:产品类别以及产品序号;产品类别包括:食用菌、杂粮类、茶叶、豆类、瓜类、水果、常绿果树草本、常绿果树藤本、常绿果树聚合果类、绿叶菜类、常绿果树柑果类、芥菜类、常绿果树仁果类以及常绿古树荔枝类等;通过产品分类模块对产品分类信息进行设置包括:新增产品分类信息、修改产品分类信息以及删除产品分类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检测参数配置模块对检测项目信息进行设置包括:新增检测项目信息、修改检测项目信息、删除检测项目信息、项目合格指标设置以及自动排序。检测项目信息包括:检测项目以及项目合格指标。项目合格指标为数值参数。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铜、有机酚、镉、硝酸盐、吊白块、氨基酸态氮、过氧化值、丙二醛、食盐碘、芝麻油、过氧化氢、硼砂、蛋白质、砷以及糖精钠等;较佳的,具体还包括如下项目内容:

(1)甲醛:水产品、水发产品、面制品,豆制品等;

(2)二氧化硫:糖类、酒类及各类干果;

(3)亚硝酸盐:肉制品、肉类罐头、蔬菜、酱腌菜、鲜肉类、鲜鱼类、食用盐、瓶装饮料、各类干果及草药、亚硝酸盐中毒可疑物;

(4)吊白块:农副产品、日常食品、海产品及其制品等食品;

(5)农药残毒:蔬菜、水果;

(6)白菜中甲醛:白菜;

(7)氨基酸态氮:酱油;

(8)溴酸钾:面粉等面制品;

(9)过氧化值:植物油;

(10)丙二醛:猪油;

(11)食盐碘:食盐;

(12)双氧水:食品和保健品;

(13)芝麻油:香油(芝麻油)品质的测定;

(14)硝酸盐:肉制品、肉类罐头、蔬菜、酱腌菜、鲜肉类、鲜鱼类、食用盐、瓶装饮料等;

(15)硼砂:鱼丸、粽子等;

(16)劣质奶:奶粉和液体奶中蛋白质含量的定量测定;

(17)甲醇:各种蒸馏酒、配制酒呾収酵酒等;

(18)乙醇:各种蒸馏酒、配制酒呾収酵酒等;

(19)重金属铬:食品;

(20)无机砷:食品;

(21)糖精:各种蒸馏、配制呾収酵等饮用白酒中糖精;

(22)蜂蜜水分:蜂蜜;

(23)果糖·葡萄糖:蜂蜜;

(24)蜂蜜蔗糖:蜂蜜;

(25)蜂蜜酸度:蜂蜜;

(26)羟甲基糠醛:蜂蜜;

(27)淀粉酶:蜂蜜;

(28)酱油总酸:酱油;

(29)食醋总酸:食醋;

(30)食用油酸价:食用油;

(31)味素:味精;

(32)陈化粮:粮食;

(33)大米新鲜度:大米;

(34)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35)硫氰酸钠:牛奶、原料乳;

(36)挥发盐基氮:肉类及肉制品;

(37)柠檬黄: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38)日落黄: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39)胭脂红: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40)苋菜红: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41)亮蓝: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42)诱惑红:果味水、汽水、配制酒、软糖、硬糖、蜜饯、奶糖、蛋糕、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合成色素;

(43)嫩肉粉中亚硝酸酸盐:嫩肉粉;

(44)猪肉POD:猪肉;

(45)鸡肉POD:鸡肉;

(46)乳糖;

(47)P H;

(48)山梨酸:水果汁、汽水、蜜饯、肉干等食品;

(49)余氯: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50)木耳掺假:木耳;

(51)食盐·盐度:食盐;

(52)食品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检测单位信息包括:检测单位名称、检测单位所在地、检测单位联系人以及检测单位联系电话,检测单位所属在地包括省、市区、县等。被检测单位信息包括:被检测单位名称、被检测单位类型、被检测单位所在地、被检测单位联系人以及被检测单位联系电话;检测单位所在地包括:省、市、区、县、乡等。被检测单位类型包括:生产基地、农贸市场以及批发市场等;通过区域信息模块、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以及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设置检测单位信息以及被检测单位信息包括:新增检测单位信息、修改检测单位信息以及删除检测单位信息、新增被检测单位信息、修改被检测单位信息以及删除被检测单位信息。区域信息模块用以提供各个单位的地址区域内容,如省、市、区、县、乡等。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用以设置检测单位信息,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用以设置被检测单位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检测仪器信息包括:速测仪编号ID与速测仪型号,且检测以及匹配唯一的速测仪编号ID;速测仪型号包括:GTYN-HT8A;检测仪器信息与检测单位信息的配置包括:新增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修改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以及删除与检测单位信息匹配的检测仪器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人员通过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输入对应的用户权限信息,若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中权限角色配置模块提供的用户权限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拒绝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用以提供数据同步的各项同步设置服务,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模块以及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模块用以提供速测仪器端口以及数据采集设置等服务。数据同步地址信息包括与检测仪器匹配的通讯端口、数据上传地址、样品信息地址、区域信息地址、检测点地址、被检单位地址以及文件更新地址;通过通讯端口确定检测仪器的速测仪编号ID,且检测仪器对应唯一的速测仪编号ID。此外,还包括对杨平地区以及检测地点的选择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查询条件分析设定模块提供检测采集配置信息设置服务,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用以识别速测仪器设备并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被检测样品的检测采集配置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大类、样品名称、样品类别、检测时间、检测人、生产单位、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产地、硬件序列号、所属地区、检测地点、被检测单位、检测项目、样品个数、培养时间以及显色时间。其中,上述数据可通过与食品质量监管平台的数据同步进行选择设置,如样品大类,样品名称以及检测项目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联机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大类、样品类别、样品名称、检测标准、硬件序列号、检测人、检测时间、检测方法、产地、所属地区、检测地点、被检单位、生产单位、上传状态、ID、项目名称、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日期以及检测时间。如图9所示,在联机单元获取检测结果数据结果后,可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平台端检测结果输出数据包括:数据状态、检测项目、所在产地、产品名称、产品分类、检测结果、检测单位、被检单位、仪器编号、样品编号、是否合格、生产单位、检测时间以及数据上传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通过监测控制模块进行信息判断后,可将不合符检测参数配置模块中的检测项目信息中相关指标的项目通过红色进行标注提醒,如框中所示。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食品质量监管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述系统包括:设置于监管端的食品质量监管平台、设置于现场检测端的联机单元以及速测仪器;食品质量监管平台包括产品分类模块、检测参数配置模块、区域信息模块、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现场检测环境信息模块、检测设备基础数据模块、平台展示控制模块以及监测控制模块;联机单元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多级共享控制模块、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模块、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模块、查询条件分析设定模块、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模块、检测结果数据输出单元以及信息生成发布模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食品质量监管平台还包括一权限角色配置模块以及一电子政务信息模块;权限角色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以及联机单元对应的用户权限信息,并与组织结构人员信息模块以及用户权限管理模块配合,用以提供食品质量监管平台以及联机单元中各个用户的使用权限服务;联机单元还包括:用于打印以及输出报表与报图的报表报图统计分析模块、对于由于线路接触不良等原因产生的非数字检测结果进行异常捕捉及自动过滤的异常数据自检过滤模块以及联机端数据监测监控模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食品质量监管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监管平台,既要满足实时信息的定制与处理,又要支持经过滤后的信息的反馈;既有桌面计算机的应用,又有移动检测设备的数据应用。因此,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要保证层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接口的规范性,使得核心服务模块能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1)数据层面:作为综合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对检测设备数据、检测结果数据、被检食品种类数据、检测采集与监测数据、平台控制管理等数据分类存储、有效管理和动态更新;同时,与已收集的基础设备、组织结构人员信息、现场检测环境数据、电子政务等信息实现共享。

(2)应用层面:包括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数据采集自动识别、异常数据自检过滤、数据监测监控、监测超标过滤处理、数据多级共享控制、设备运行管理维护、参数控制管理维护、检测结果数据输出、报表报图统计分析、辅助信息管理控制、应用展示分析。

(3)人机交互层面

主要采用B/S结构,通过信息服务网实现人机交互,通过统一权限管理的应用门户,实现各级食品监管人员的系统管理和使用控制。

通过上述各个层级的配置,数据首先通过检测设备进行采集,传输到联机软件数据库。联机软件将检测数据与身份识别信息(基础设备信息、区域信息、组织结构)进行结合传输到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平台对数据进行展示与统计分析,显示在平台。平台主要向联机软件传输基础设置信息分类(速测仪、产品分类、检测单位、被检单位、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向联机软件传递检测数据,联机软件将检测信息与填写好的基础信息进行结合向平台软件进行传递。系统平台将联机软件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展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联机单元通过检测端主机上的用以连接系统平台与速测设备的联机软件实现,通过联机软件将硬件设备与信息化系统进行自动链接,数据能够自动进行上传。上传的数据无法后期人工修改,且只有具备固定ID的仪器能够进行信息上传,且与操作对象进行绑定,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上传后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等处理,可导出word、excel报表,并将数据进行共享,作为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监测预警平台、地理信息管理等平台的数据基础,形成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下面的数据传输方式:

检测设备→联机软件→食品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

(1)联机软件<==>仪器:

联机软件通过USB数据线或RS232串口数据线同仪器连接进行通信,实验完成后所得到的测试数据由物理层通过连接的数据线传输至联机软件的数据层,软件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将测试所得的数据显示在应用层展示给用户,实现测试数据从硬件设备物理层到联机软件人机交互层的传输与展示。

(2)联机软件<==>网络系统平台:

当用户从联机软件进行数据上传时,软件首先将检测数据从软件数据层提取出来,每条检测数据生成一个个的数据流,通过http传输协议,数据由软件的数据层被传输到网络平台的指定接收页面,该页面通过对数据流的接收,解析数据后生成相应的xml格式文本文件,程序读取xml文件后将数据读取到网络平台数据库。当用户访问网络平台时,程序即将所上传的数据从数据库读取到平台页面展示给用户,完成了数据从联机软件到网络平台的交互。

设备在出厂前设置具有唯一性的仪器识别ID,联机软件能够识别各仪器的内置ID,并将硬件设备与信息化平台进行自动链接,数据能够自动进行上传。信息化平台中将仪器ID与操作对象进行绑定,只能接收固定仪器的信息并与绑定对象进行对应。接收后能够对接收的检测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如编辑成统计报表、作为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监测预警平台、地理信息管理等平台的数据基础。

如图10所示,在基础信息同步过程中:在网络平台上“检测项目管理”、“被检单位管理”、“检测单位管理”、“速测仪管理”这些参数设置中填写本单位对应的信息。在联机软件中,用户通过同步操作,完成联机软件区域信息、基础设备信息、样品信息、检测地点、被检单位等信息与网络平台的同步。

在实验数据采集过程中:用户在联机软件上设置检测项目、被检单位、检测单位等基础信息后开始做数据的采集,用户完成实验后,仪器将所得实验数据传输到联机软件,写入联机软件数据库,成为联机软件的数据检测信息。

在检测数据上传过程中:用户通过联机软件进行上传操作,将仪器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仪器内置ID进行仪器识别,通过软件将ID与操作对象进行链接,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身份确认。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