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及使用方法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及使用方法

摘要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使用方法,双活动阀板球芯:切换三通球阀,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的控制腔的高压流体通过三通球阀将压力泄掉,旋转控制杆,球阀打开;旋转球芯到关闭状态,右阀体管道的高压流体通过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进入球芯Ⅰ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的控制腔,推动左侧阀板向左阀体移动,球阀关闭;单活动阀板球芯:切换三通球阀,阀板和阀板槽腔体内的控制腔的高压流体通过三通球阀将压力泄掉,旋转控制杆,球阀打开;旋转球芯到关闭状态,右阀体流体管道的高压流体通过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进入球芯Ⅱ阀板和阀板槽Ⅱ内的控制腔,推动阀板向左阀体移动,球阀完全关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6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冯宝贵;田建永;郑明;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60858.8

  • 发明设计人 冯宝贵;田建永;郑明;

    申请日2021-07-06

  • 分类号F16K5/06(20060101);F16K5/20(20060101);

  • 代理机构12105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美英

  • 地址 300181 天津市河东区虎丘路丰乐里4号楼3门50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6:2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及使用方法,应用在流体领域,是用于管道流体通断的球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球阀结构,在球阀打开和关闭时,由于球阀一侧的压力对球芯的压力产生的推力,使球芯紧贴在球阀一侧的密封面上,如图14所示,尤其是大通径或是高压力的球阀在打开和关闭时的受力非常大,导致球阀难开难关。球芯与密封面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磨损加快加剧,使球阀的可靠使用寿命降低。球芯的表面光洁度直接影响密封效果,尤其是大通径的球体保证光洁度和圆度加工难度极大,相应的加工成本很难降低。

球体表面的任何受伤和超差都会影响整个球阀的密封效果,在受到温度剧烈变化时,由于球阀的阀体和球芯的结构和材质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相互的配合间隙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密封效果发生改变。由于球阀的密封性能的变差导致的能量损耗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现有结构的难开难关在使用中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码头油罐区中的阀门转八十圈为一扣,需要一百扣才能关上一个阀门,这就是现有阀门的普遍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及使用方法,把传统的球阀球芯改造成带活动阀板的球芯,球芯通过借用原管道内流体自己的力控制球芯阀板动作,通过球阀阀板与阀体配合实现可靠密封,完成球阀的关闭和打开。本发明的球芯与阀体为不直接密封,阀门在打开时,球芯上的阀板与阀体密封面离开,相对应密封面形成无摩擦状态,因而球阀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包括左阀体、右阀体和控制杆,还包括单活动阀板球芯、双活动阀板球芯、密封圈、铜套、销轴、调整螺钉、三通球阀、左连接管、右连接管、阀芯连接管;

所述双活动阀板球芯置于左阀体腔内,所述控制杆一端置于球芯Ⅰ条形的控制杆槽Ⅰ内,控制杆圆凸起面置于球芯Ⅰ圆槽Ⅰ内,在圆槽Ⅰ内的密封槽Ⅰ内装有密封圈,控制杆立管道Ⅱ与球芯Ⅰ的立管道Ⅰ对应设置,所述销轴置于销轴孔中,调整螺钉将销轴下端定位在左阀体铜套盲孔内的铜套中;

所述单活动阀板球芯置于左阀体腔内,控制杆一端置于球芯Ⅱ条形的控制杆槽Ⅱ内,控制杆圆凸起面置于球芯Ⅱ圆槽Ⅱ内,在圆槽Ⅱ内的密封槽Ⅱ内装有密封圈,控制杆立管道Ⅱ与球芯Ⅱ的立管道Ⅱ对应设置,所述销轴置于销轴孔中,调整螺钉将销轴下端定位在左阀体铜套盲孔内的铜套中;

所述右阀体与左阀体固定在一起,双活动阀板球芯或单活动阀板球芯的球面与右阀体和左阀体的阀腔间隙配合;

所述三通球阀左端口通过左连接管与左阀体左连接管口连接,三通球阀右端口通过右连接管与右阀体右连接管口连接,三通球阀下端口通过阀芯连接管与左阀体阀芯管口连接;

双活动阀板球芯的流体通道为:

当右阀体流体管道有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不通,右阀体高压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Ⅰ、两条横管道Ⅰ与球芯Ⅰ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球阀完全关闭;

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左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右端不通,左阀体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左连接管、三通球阀左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Ⅰ、两条横管道Ⅰ与球芯Ⅰ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旋转控制杆角度90°,球芯Ⅰ流体通道Ⅰ与左阀体和右阀体两侧流体管道连通,球阀完全打开;

单活动阀板球芯的流体通道为:

当右阀体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与右端口连通,下端与左端不通,右阀体高压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Ⅱ、横管道Ⅱ与球芯Ⅱ阀板和阀板槽Ⅱ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球阀完全关闭;

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与左端口连通,下端与右端不通,左阀体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左连接管、三通球阀左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Ⅱ、横管道Ⅱ、与阀板和阀板槽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旋转控制杆角度90°,球阀完全打开。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双活动阀板球芯的使用方法:

1、打开球阀;

当右阀体流体管道有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左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右端不通,球芯Ⅰ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面之间的腔体内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两条横管道Ⅰ、立管道Ⅰ、立管道Ⅱ、横管道Ⅱ、阀芯管口、阀芯连接管、三通球阀下端口、左端口、左连接管、左连接管口将控制腔体内部的压力泄掉,由于控制腔内部压力泄掉,两个阀板受到的合力使两个阀板退回两个阀板槽Ⅰ内,两个阀板的弧面低于球芯Ⅰ表面,阀板与阀体无接触,旋转控制杆角度90°,球芯Ⅰ流体通道Ⅰ与左阀体和右阀体两侧流体管道连通,球阀完全打开;

2、关闭球阀;

通过手柄旋转控制杆角度90°,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口不通,右阀体管道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口、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阀芯管口、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Ⅰ、两条横管道Ⅰ进入球芯Ⅰ两个阀板和两个阀板槽Ⅰ内面之间的腔体内,高压流体推动左侧阀板向左阀体密封面移动,右侧阀板在浮动状态,左侧阀板受流体推力,左侧阀板环形密封面与左阀体密封面紧密贴合,达到可靠密封,球阀完全关闭;

当左阀体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时,其球阀的打开和关闭的原理相同;

单活动阀板球芯的使用方法:

1、打开球阀;

当右阀体流体管道内为高压流体时,切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左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右端口不通,阀板和阀板槽内面之间的腔体内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Ⅱ、横管道Ⅱ、阀芯管口、阀芯连接管、三通球阀下端口、左端口、左连接管、左连接管口,将控制腔内部的压力泄掉,由于阀芯控制腔内部压力泄掉,阀板退回阀板槽Ⅰ内,阀板的弧面低于球芯Ⅱ表面,阀板与阀体无接触摩擦,旋转控制杆角度90°,球芯Ⅱ流体通道Ⅱ与左阀体和右阀体两侧流体管道连通,球阀完全打开;

2、关闭球阀;

通过手柄旋转控制杆角度90°,切换三通球阀,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口不通,右阀体流体管道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口、右连接管、三通球阀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阀芯管口、横管道Ⅱ、立管道Ⅱ、立管道Ⅱ、横管道Ⅱ进入球芯Ⅱ阀板和阀板槽Ⅱ内面之间的腔体中,高压流体推动阀板向左阀体密封面移动,阀板受流体推力,阀板环形密封面与左阀体密封面紧密贴合,达到可靠密封,球阀完全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球阀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方式为阀体球面与球芯阀板弧面相配合的密封方式,球芯通过借用原管道内流体自己的压力控制球芯阀板动作,通过球芯阀板与阀体配合实现完整的线密封,从而确保球阀的可靠密封。

本球阀打开状态时的方式为球芯与阀体为不直接密封方式,球芯阀板与阀体密封面有合适的间隙,阀门在打开时,球芯上的阀板与阀体密封面离开,相对应密封面形成无摩擦状态,使得阀门易开易关,因而球阀使用寿命更长,从而降低了使用和维修成本。

本球阀打开或关闭时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且对阀板与阀体密封面加工要求的光洁度不高,形位公差偏差可由装配时调整,从而不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

阀板弧面的外圈有环状增强面,先车削再补焊再车削,增强耐磨耐腐蚀性能,与阀板相对应的左阀体和右阀体的密封面,也需先车削再补焊再车削,最后两个密封面相互研磨,使两密封面配合无间隙。由于独特的阀板先水平移动,球芯再旋转的形式,使阀板与阀体以球面对球面的配合结构,相较平面对平面密封效果提高很大。

凸出轴排气孔和排气斜孔的结构设计,是当阀板向阀板槽内移动时,使阀板和阀板槽之间腔体内压力,通过排气斜孔、排气孔、阀板盲孔和凸出轴之间间隙在进入腔体内,便于阀板在凸出轴上实现无阻碍滑动。

双活动阀板球芯的球阀,可用于右阀体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或左阀体流体管道道为高压流体时使用,其球阀的打开和关闭的原理相同,操作动作相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活动阀板球芯球阀的关闭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活动阀板球芯球阀的泄压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单活动阀板球芯球阀的关闭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单活动阀板球芯球阀的泄压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球芯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球芯Ⅰ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球芯Ⅱ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球芯Ⅱ的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阀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14为传统的球阀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3所示,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包括左阀体1、右阀体2和控制杆3,还包括单活动阀板球芯4、双活动阀板球芯5、螺钉6、密封圈7、铜套8、销轴9、调整螺钉10、三通球阀11、左连接管12、右连接管13、阀芯连接管14。

在左阀体1上端的控制杆套1-1壁上设有阀芯管口1-1-1,左阀体1下端设有铜套盲孔1-2,在左阀体1流体管道上设有左连接管口1-3,在左阀体内与阀板接触的位置有左阀体密封面1-4,在右阀体2的流体管道上设有右连接管口2-1, 在右阀体内与阀板接触的位置有右阀体密封面2-2,

控制杆3下端为大直径圆柱体,上端为小直径圆柱体,大直径圆柱体的两个对应面为平面Ⅰ3-1,在大直径圆柱体下端面的圆凸起面3-2面上设有一段立管道Ⅱ3-3,在小直径圆柱体上设有贯通的横管道Ⅱ3-4,横管道Ⅱ3-4与立管道Ⅱ3-3相通。

双活动阀板球芯5包括球芯Ⅰ5-1、阀板5-2、阀板密封圈5-3;

阀板5-2为圆形板,其一面为弧面5-2-1,另一面为平面,沿平面边缘设有一圈凸起5-2-2,在平面中心处设有盲孔5-2-3,在弧面5-2-1与平面之间的外圆面上设有一圈密封槽Ⅰ5-2-4,在弧面外圆侧设有环形密封面5-2-5。

球芯Ⅰ5-1为球形体,在球芯Ⅰ5-1相对应的球面上设有相通的流体通道Ⅰ5-1-1,在流体通道Ⅰ5-1-1上端的球面上设有条形的控制杆槽Ⅰ5-1-2,在控制杆槽Ⅰ5-1-2内设有圆槽Ⅰ5-1-3,在圆槽Ⅰ5-1-3内的中心设有立管道Ⅰ5-1-4,在立管道Ⅰ5-1-4周边的凹槽面上设有一圈密封槽Ⅰ5-1-5;

在流体通道Ⅰ5-1-1下端的球面上设有相通的销轴孔Ⅰ5-1-6和调整螺钉孔Ⅰ5-1-7,在流体通道Ⅰ5-1-1两侧的球面上相对应的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阀板槽Ⅰ5-1-8,在两个阀板槽Ⅰ5-1-8内面中心处分别设有一个凸出轴Ⅰ5-1-9,在两个凸出轴Ⅰ5-1-9上分别设有排气孔Ⅰ5-1-9-1和排气斜孔Ⅰ5-1-9-2,排气孔Ⅰ5-1-9-1通过排气斜孔Ⅰ5-1-9-2与阀板槽Ⅰ5-1-8相通,在两个阀板槽Ⅰ5-1-8内面上端分别设有一条横管道Ⅰ5-1-10,两条横管道Ⅰ5-1-10与立管道Ⅰ5-1-4相通。

在球芯Ⅰ5-1两侧的阀板槽Ⅰ5-1-8中分别设有一个阀板5-2,两个阀板槽Ⅰ5-1-8中的凸出轴Ⅰ5-1-9分别插入两个阀板5-2的盲孔5-2-3中间隙配合,两个阀板5-2在两个凸出轴Ⅰ5-1-9上能够水平移动,两个阀板5-2平面通过一圈凸起5-2-2与阀板槽Ⅰ5-1-8内面间隙配合,在阀板槽Ⅰ5-1-8壁与阀板5-2之间的密封槽5-2-4中分别设有一个阀板密封圈5-3,球芯Ⅰ5-1的立管道Ⅰ5-1-4通过两条横管道Ⅰ5-1-10与两个阀板5-2和两个阀板槽Ⅰ5-1-8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

单活动阀板球芯4包括球芯Ⅱ4-1、阀板5-2、阀板密封圈5-3;

球芯Ⅱ4-1为球形体,在球芯Ⅱ4-1相对应的球面上设有相通的流体通道Ⅱ4-1-1,在流体通道Ⅱ4-1-1上端的球面上设有条形的控制杆槽Ⅱ4-1-2,在控制杆槽Ⅱ4-1-2内设有圆槽Ⅱ4-1-3,在圆槽Ⅱ4-1-3内的中心设有立管道Ⅱ4-1-4,在立管道Ⅱ4-1-4周边的凹槽面上设有一圈密封槽Ⅱ4-1-5;

在流体通道Ⅱ4-1-1下端的球面上设有相通的销轴孔Ⅱ4-1-6和调整螺钉孔Ⅱ4-1-7,在流体通道Ⅱ4-1-1一侧的球面上设有一个圆形的阀板槽Ⅱ4-1-8,在阀板槽Ⅱ4-1-8内面中心处设有一个凸出轴Ⅱ4-1-9,在两个凸出轴Ⅱ4-1-9上分别设有排气孔Ⅱ4-1-9-1和排气斜孔Ⅱ4-1-9-2,排气孔Ⅱ4-1-9-1通过排气斜孔Ⅱ4-1-9-2与阀板槽Ⅱ4-1-8相通,在阀板槽Ⅱ4-1-8内面上端设有一条横管道Ⅱ4-1-10,横管道Ⅱ4-1-10与立管道Ⅱ4-1-4相通。

在球芯Ⅱ4-1一侧的阀板槽Ⅱ4-1-8中设有一个阀板5-2,阀板槽Ⅱ4-1-8中的凸出轴Ⅱ4-1-9插入阀板5-2的盲孔5-2-3中,两者间隙配合,阀板5-2在凸出轴Ⅱ4-1-9上能够水平移动,阀板5-2平面通过一圈凸起5-2-2与阀板槽Ⅱ4-1-8内面间隙配合,在阀板槽Ⅱ4-1-8壁与阀板5-2之间的密封槽5-2-4中设有一个阀板密封圈5-3;

球芯Ⅱ4-1的立管道Ⅱ4-1-4通过横管道Ⅱ4-1-10与阀板5-2和阀板槽Ⅰ5-1-8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

将双活动阀板球芯5置于左阀体1腔内,将控制杆3大直径圆柱体上的两个平行平面Ⅰ3-1置于球芯Ⅰ5-1条形的控制杆槽Ⅰ5-1-2内,控制杆3圆凸起面3-2置于球芯Ⅰ5-1圆槽Ⅰ5-1-3内,在圆槽Ⅰ5-1-3内的密封槽Ⅰ5-1-5内装有密封圈7,控制杆3立管道Ⅱ3-3与球芯Ⅰ5-1的立管道Ⅰ5-1-4对应设置,在小直径圆柱体横管道Ⅱ3-4上下的凹槽中分别设置一个密封圈,在小直径圆柱体手柄孔3-5中插装手柄3-6;

将销轴9通过调整螺钉孔5-7置于销轴孔5-6中,通过调整螺钉10与调整螺钉孔5-7配合将销轴9下端定位在左阀体1铜套盲孔1-2内的铜套8中,且通过调整螺钉10的高低位置来调整球芯5在左阀体内的位置,确保球芯5中心与左阀体1内腔的球面中心重合;

将右阀体2与左阀体1通过多个内六方螺钉6固定在一起,双活动阀板球芯5球面与右阀体2和左阀体1的阀腔间隙配合,在右阀体2与左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

将三通球阀11左端口通过左连接管12与左阀体1左连接管口1-4连接,三通球阀11右端口通过右连接管13与右阀体2右连接管口2-1连接,三通球阀11下端口通过阀芯连接管14与左阀体1阀芯管口1-1-1连接。

双活动阀板球芯5的流体通道为:

当右阀体2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时,切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不通,右阀体2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13、三通球阀11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Ⅱ4-1-4、横管道Ⅱ4-1-10与球芯Ⅱ4-1阀板5-2和阀板槽Ⅱ4-1-8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高压流体合力推动阀板向左阀体密封面移动,紧贴在密封面上,球阀完全关闭;

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与左端口连通,下端与右端不通,左阀体1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左连接管12、三通球阀11左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Ⅱ4-1-4、横管道Ⅱ4-1-10、与阀板5-2和阀板槽4-1-9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控制腔体内的高压流体泄到左连接管12,阀板5-2退回阀板槽内,通过手柄3-6旋转控制杆3角度90°,球阀完全打开。

或将单活动阀板球芯4置于左阀体1腔内,控制杆3大直径圆柱体两个平面Ⅰ3-1置于球芯Ⅱ4-1条形的控制杆槽Ⅱ4-1-2内,控制杆3圆凸起面3-2置于球芯Ⅱ4-1圆槽Ⅱ4-1-3内,在圆槽Ⅱ4-1-3内的密封槽Ⅱ4-1-5内装有密封圈7,控制杆3立管道Ⅱ6-3与球芯Ⅱ4的立管道Ⅱ4-1-4对应设置,在小直径圆柱体横管道Ⅱ3-4上下的凹槽中分别设置一个密封圈,在小直径圆柱体手柄孔3-5中插装手柄3-6;

将销轴9通过调整螺钉孔5-7置于销轴孔5-6中,通过调整螺钉10与调整螺钉孔5-7配合将销轴9下端定位在左阀体1铜套盲孔1-2内的铜套8中;

将右阀体2与左阀体1通过多个螺钉6固定在一起,单活动阀板球芯4球面与右阀体2和左阀体1的阀腔间隙配合,在右阀体2与左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

将三通球阀11左端口通过左连接管12与左阀体1左连接管口1-4连接,三通球阀11右端口通过右连接管13与右阀体2右连接管口2-1连接,三通球阀11下端口通过阀芯连接管14与右阀体2右连接管口2-1连接。

单活动阀板球芯4的流体通道为:

当右阀体2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与右端口连通,下端与左端不通,右阀体2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13、三通球阀11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Ⅱ4-1-4、横管道Ⅱ4-1-10与球芯Ⅱ4-1阀板5-2和阀板槽Ⅱ4-1-8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高压流体合力推动阀板向左阀体密封面移动,紧贴在密封面上,球阀完全关闭;

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与左端口连通,下端与右端不通,左阀体1流体管道依次通过左连接管12、三通球阀11左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Ⅱ4-1-4、横管道Ⅱ4-1-10、与阀板5-2和阀板槽内面之间的腔体相通,控制腔体内的高压流体泄到左连接管12,阀板5-2退回阀板槽内,通过手柄3-6旋转控制杆3角度90°,球阀完全打开。

一种带活动阀板的球阀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双活动阀板球芯5的使用方法;

1、打开球阀,如图3所示;

当右阀体2流体管道有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左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右端不通,球芯Ⅰ5-1两个阀板5-2和两个阀板槽Ⅰ5-1-8内面之间的腔体内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两条横管道Ⅰ5-1-10、立管道Ⅰ5-1-4、立管道Ⅱ3-3、横管道Ⅱ3-4、阀芯管口1-1-1、阀芯连接管14、三通球阀11下端口、左端口、左连接管12、左连接管口1-3将控制腔体内部的压力泄掉,由于控制腔内部压力泄掉,两个阀板5-2受到的合力使两个阀板5-2退回两个阀板槽Ⅰ5-1-9内,两个阀板5-2的弧面5-2-1低于球芯Ⅰ5-1表面,阀板与阀体无接触,旋转控制杆3角度90°,球芯Ⅰ5-1流体通道Ⅰ5-1-1与左阀体1和右阀体2两侧流体管道连通,球阀完全打开;

2、关闭球阀,如图2所示;

通过手柄3-6旋转控制杆3角度90°,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口不通,右阀体2管道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口2-1、右连接管13、三通球阀11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阀芯管口1-1-1、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Ⅰ5-1-4、两条横管道Ⅰ5-1-10进入球芯Ⅰ5-1两个阀板5-2和两个阀板槽Ⅰ5-1-8内面之间的腔体内,高压流体推动左侧阀板5-2向左阀体1密封面移动,右侧阀板在浮动状态,左侧阀板5-2受流体合力推动,左侧阀板5-2环形密封面5-2-5与左阀体1左阀体密封面1-4紧密贴合,达到可靠密封,球阀完全关闭;

当左阀体1流体管道为高压流体时,其球阀的打开和关闭的原理相同,操作动作相反。

单活动阀板球芯4的使用方法:

1、打开球阀,如图5所示;

当右阀体2流体管道内为高压流体时,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左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右端口不通,阀板5-2和阀板槽4-1-9内面之间的腔体内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横管道Ⅱ4-1-10、立管道Ⅱ4-1-4、立管道Ⅱ3-3、横管道Ⅱ3-4、阀芯管口1-1-1、阀芯连接管14、三通球阀11下端口、左端口、左连接管12、左连接管口1-3,将控制腔内部的压力泄掉,由于阀芯控制腔内部压力泄掉,左侧阀板5-2受流体合力推动阀板5-2退回阀板槽Ⅰ5-1-9内,阀板5-2的弧面5-2-1低于球芯Ⅱ4-1表面,阀板与阀体无接触,旋转控制杆3角度90°,球芯Ⅱ4-1流体通道Ⅱ4-1-1与左阀体1和右阀体2两侧流体管道连通,球阀完全打开;

2、关闭球阀,如图4所示;

通过手柄3-6旋转控制杆3角度90°,切换三通球阀11,使三通球阀下端口与右端口连通,下端口与左端口不通,右阀体2流体管道的高压流体依次通过右连接管口2-1、右连接管13、三通球阀11右端口、下端口、阀芯连接管14、阀芯管口1-1-1、横管道Ⅱ3-4、立管道Ⅱ3-3、立管道Ⅱ4-1-4、横管道Ⅱ4-1-10进入球芯Ⅱ4-1阀板5-2和阀板槽Ⅱ4-1-8内面之间的腔体中,高压流体推动阀板5-2向左阀体1密封面移动,阀板5-2受流体合力推动, 阀板5-2环形密封面5-2-5与左阀体密封面1-4紧密贴合,达到可靠密封,球阀完全关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