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的装置的车辆座椅

具有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的装置的车辆座椅

摘要

车辆座椅,具有可在其上布置质量的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下部,并具有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车辆座椅上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空气弹簧,通过该空气弹簧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可被弹簧加载,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以不偏转的状态彼此相距预定的距离布置,空气弹簧通过第一流体连接件流体连接到附加容积模块的工作容积的容积,其特征在于,车辆座椅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设置和设计成在由于相对运动导致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减小工作容积的容积,在由于相对运动导致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减小工作容积的容积,从而可改变空气弹簧中的压力使得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468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格拉默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82814.1

  • 申请日2021-02-10

  • 分类号B60N2/16(20060101);B60N2/52(20060101);B60N2/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郝传鑫

  • 地址 德国乌尔森索伦格拉默大道2号(92289)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4: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可在其上布置质量的车辆座椅上部、车辆座椅下部,和具有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车辆座椅上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空气弹簧,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可以借助于该空气弹簧被弹簧加载,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以不偏转的状态彼此相距可预定的距离布置,并且空气弹簧经由第一流体连接件流体地连接到附加容积模块的工作容积的容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种具有水平调节功能的车辆座椅。为了操纵第一空气弹簧的内部压力,需要从附加容积或第一空气弹簧中转移特定量的流体,或者需要改变由附加容积和第一空气弹簧组成的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

因此,提供了压缩机,借助于该压缩机可以改变附加容积和第一空气弹簧中的内部压力。

压缩机被启动的频率足以使下座椅元件和上座椅元件之间的预定距离在所有工作条件下保持尽可能恒定。然而,当压缩机长时间处于活动状态时对于车辆驾驶员是不利的,因为压缩机很大声并且产生了难以忍受的背景噪声。它还可以使声音更容易错过,此外,大的背景噪声可能导致耳部问题、头痛等。压缩机也必须相对缓慢地启动,这意味着流体的供应不足以实现快速、动态的水平调节和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的装置,该装置在运行期间不需要压缩机,因此操作相对安静,并且也不改变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并且相对较快。

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可在其上布置质量的车辆座椅上部、车辆座椅下部,并具有用于水平调节和水平稳定车辆座椅上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空气弹簧,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可以借助于该空气弹簧被弹簧加载,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以不偏转状态彼此相距预定的距离布置,并且空气弹簧经由第一流体连接件流体地连接到附加容积模块的工作容积的容积,该车辆座椅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设置和设计成在由于相对运动导致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减小工作容积的容积,从而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可以改变使得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并且被设置和设计成在由于相对运动导致距离减小的情况下增大工作容积的容积,从而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可以改变使得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

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取决于空气弹簧的构造而实质上保持不变或者取决于情况可以动态地调整,这个事实意味着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实质上不改变,或者换句话说,实质上是恒定的。

参考表面应理解为在车辆偏转期间位置不变的表面。参考表面可以借助于地面形成。

空气弹簧优选被设计成可变形的。更优选地,车辆座椅具有剪刀式框架,该剪刀式框架布置在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之间并且将车辆座椅上部连接到车辆座椅下部。当然,其他类型的连接也是可能的,例如平行四边形布置等。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连接应将两个部分放在一起并允许相对运动。

车辆座椅下部优选地连接到车身或车辆驾驶室,或者已经是车身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车辆座椅下部与相应部件同步运动,即没有相位偏移。这样设置特别是因为车辆座椅下部应进行相同的运动以进行完全补偿。

在这方面,术语“质量”可以理解为是指可以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上的任何主体。质量优选地是坐在车辆座椅上,尤其是在车辆座椅上部上的车辆驾驶员。

术语“附加容积模块”在这种情况下应理解为至少包括工作容积,特别是限定的工作容积的装置。此外,可以想到的是,附加容积模块包括截止阀,使得空气弹簧与附加容积模块流体断开。另外,附加容积模块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泄漏等。

车辆座椅可能出现不同的驾驶情况:车辆驶入坑洼等地方,车辆驶过高处或车辆未偏转。

如果车辆没有偏转,则没有力作用在车辆座椅上,并且车辆座椅在距离方面保持不变。

如果车辆驶过坑洼、凹陷等,则车辆座椅的状况改变。因为车辆座椅优选地连接到车辆、车身或车辆驾驶室,所以车辆座椅下部根据连接部分的运动而向下运动,即,车辆座椅下部相对于车辆座椅上部运动,从而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加。

如果检测到车辆座椅下部与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距离增加,则根据本发明,工作容积的容积改变使得工作容积的容积减小,从而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可以改变使得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

如果车辆驶过高处等,则车辆座椅的状况改变。因为车辆座椅优选地连接到车辆、车身或车辆驾驶室,所以车辆座椅下部根据连接部分的运动而向上运动,即,车辆座椅下部相对于车辆座椅上部运动,从而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

如果检测到车辆座椅下部与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则根据本发明,工作容积的容积改变使得工作容积的容积增加,从而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可以改变使得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

工作容积的容积变化通过控制单元进行,该控制单元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布置在附加容积模块上或内。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该装置具有被设计和设置成检测距离的变化的检测单元,该控制单元被连接以向检测单元发送信号并取决于检测到的距离变化以及可能取决于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的加速度值来改变工作容积的容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检测单元具有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上的第一传感器、布置在车辆座椅下部上的第二传感器以及用于确定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的位置的第三传感器。

检测单元优选地包括距离传感器作为第三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被设计和设置为检测和确定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可以确定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的位置。距离传感器可以优选是角度传感器,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下部之间的连接处。当然,也可以考虑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优选地是用于记录加速度,特别是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下部的加速度的传感器。因此可以确定车辆座椅上部和车辆座椅上部如何相对运动。

此外,借助于控制单元来进行工作容积的容积的改变,从而可以改变空气弹簧中的压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在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阻尼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的振动运动的阻尼单元。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规定,该装置具有压缩机单元,该压缩机单元被设计和设置成用流体填充空气弹簧和工作容积,从而在空气弹簧中存在一定的压力,由此距离是预定的。

如果一个人,即质量,坐在车辆座椅上部上,则该人自然会想将座椅高度设定为该特定人认为方便和舒适的高度。为了达到合适的座椅高度,空气弹簧中必须填充有特定量的流体,以使车辆座椅上部升至所需的座椅高度。优选地,空气弹簧借助于压缩机经由工作容积或附加容积模块间接地填充有一定量的流体,特别是在空气弹簧和工作容积中建立压力平衡。替代地,也可以设想,空气弹簧和工作容积彼此独立地被填充。

如果车辆座椅上部被该质量占据,并且距离借助于压缩机进行设定,则压缩机将被停用,并且在操作期间通常不再需要。然后仅在泄漏等情况中,或者如果另一个座椅高度要被设定,才需要重新启动压缩机。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附加容积模块还具有支撑容积,该支撑容积连接到工作容积用于在借助于控制单元改变工作容积期间进行力支撑。

特别地,支撑容积机械地连接到工作容积。机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是指部件之间的连接,该连接被设计为机械的。可以想象的是,在填充过程期间,支撑容积和工作容积也流体连接。如果压缩机单元未激活,即座椅高度和距离被设定并且空气弹簧和工作容积不需要被填充,则支撑容积和工作容积仅机械地连接,这意味着支撑容积和工作容积之间没有流体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通过压缩机单元借助于打开的阀用流体填充空气弹簧期间,支撑容积流体连接到工作容积,否则与工作容积流体地断开。

优选地,在支撑容积和工作容积之间设置有流体连接管线,该流体连接管线具有阀并且可以借助于阀打开或关闭。控制单元例如可以执行阀的控制,也可以想到,可以手动操作阀。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控制单元具有线性驱动器,该线性驱动器被设置和设计成改变工作容积的容积。

线性驱动器特别优选是选自主轴-螺母组合、齿条、转换齿轮、直接驱动器、链导(link guide)和变形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转换齿轮可以特别优选地是Watt转换齿轮、Chebyshev转换齿轮、Evans转换齿轮等。

此外,直接驱动器特别优选地是起重磁铁。

变形器件更优选地是具有马达和摇杆状变形元件的装置,该摇杆状变形元件取决于旋转方向使工作容积变形并相应地改变工作容积的容积。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工作容积被设计为具有滚动波纹管的空气弹簧、波纹管弹簧、气缸或气动马达。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支承容积被设计为具有滚动波纹管的空气弹簧、波纹管弹簧、气缸或气动马达。

此外,本发明的基本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水平调节车辆座椅的车辆座椅上部的方法来实现,该车辆座椅具有可以通过空气弹簧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位移的车辆座椅上部,空气弹簧流体地连接到附加容积模块的工作容积,并且空气弹簧中的压力通过工作容积改变,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用质量占据车辆座椅上部;

b)通过用所需量的流体通过压缩机单元填充工作容积和空气弹簧并在填充过程之后使压缩机单元停用,来设定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距离;

c)检测由于车辆座椅下部和车辆座椅上部相对于彼此的运动而引起的距离变化;

d)通过改变工作容积的容积来改变空气弹簧中的压力,其中在由于相对运动导致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工作容积的容积减小,而在由于相对运动引起的距离减小的情况下,工作容积的容积增大,从而空气弹簧中的压力被改变使得车辆座椅上部和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

用质量占据车辆座椅上部可以是指例如坐在车辆座椅的车辆座椅上部上的人。如果车辆座椅上部被质量例如人占据,则该人可以借助于调节装置来设定车辆座椅的期望座椅高度,这导致车辆座椅下部与车辆座椅上部之间的特定距离。相应地,工作容积和空气弹簧借助于压缩机单元被填充必需量的流体,直到达到空气弹簧中所需的内部压力。在填充过程后,压缩机单元被停用。

附加容积模块更优选地具有支撑容积,该支撑容积连接到工作容积以在借助于控制单元改变工作容积的过程中进行力支撑。

支撑容积在借助于打开的阀通过压缩机单元用流体填充空气弹簧期间流体地连接到工作容积上,否则与工作容积流体地断开。在工作容积和支撑容积被填充之后,支撑容积与工作容积流体地断开。

如果随后检测到由于车辆座椅下部以及可能是车辆座椅上部的偏转而导致的距离变化,则有必要,然后改变工作容积的容积以便改变空气弹簧中的压力,使得车辆座椅上部和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实质上保持不变。为了不必须使用压缩机单元,根据距离的变化借助于控制单元来改变工作容积。

总体上,应该指出,与由外力冲击引起的振动运动相比,距离的变化是快速的变化。因此,距离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另外,距离变化的程度应等于来自外部的力冲击的程度。

此外,为了抵消发生的力冲击,可以想到装置的快速致动。这是相对于参考表面的快速水平稳定,并且是隔振的结果。

替代地,也可以通过该装置而不是通过压缩机的操作来手动改变距离。这是手动的水平调节。

设备侧的特征也可以以相应的方式用作方法侧的特征。

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优点和有利的用途可以在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找到,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未偏转状态的车辆座椅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处于向下偏转状态的图1的对象,

图3示出了处于向上偏转状态的图1的对象,

图4示出了处于未偏转状态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附加容积模块,

图5示出了处于向下偏转状态的根据图4的附加容积模块,

图6示出了处于向上偏转状态的根据图4的附加容积模块,

图7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附加容积模块的俯视图,

图7B是根据图7A的附加容积模块的截面图,

图7C示出了具有示意性添加的根据图7B的附加容积模块,

图8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附加容积模块的侧视图,

图8B是根据图8A的附加容积模块的俯视图,

图8C是根据图8A的附加容积模块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在每种情况下均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为了清楚起见,在一些附图中,已经在其他地方标识的组件可以不提供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处于未偏转状态Z0的根据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人的质量M被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2上。在车辆座椅上部2和车辆座椅下部3之间设定距离6,该距离与空气弹簧5中的特定压力相关,空气弹簧5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2和车辆座椅下部3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座椅下部3和车辆座椅上部2借助于剪刀式框架21彼此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距离6利用压缩机单元12来设定,该压缩机单元通过第一流体连接件22流体地连接到附加容积模块8,尤其是流体连接到工作容积7。借助于压缩机单元12,工作容积7和空气弹簧5(间接地经由第二流体连接件23)填充有一定量的流体,以便在空气弹簧5中产生特定压力。

此外,还设置有支撑容积13,其机械地连接到工作容积7。在填充过程期间,支撑容积13可以流体地连接到工作容积7,支撑容积13和工作容积7在正常操作中彼此流体地断开。在支撑容积13和工作容积7之间设置具有阀14的第三流体连接件24,在填充流体的过程期间将阀14切换为打开,否则切换为关闭。

当用装置4操作车辆座椅1时,即在将用质量M设定距离6之后,压缩机单元12被停用。如果借助于检测单元11检测到距离6的变化,则借助于控制单元10来改变工作容积7的容积,以便改变空气弹簧5中的压力。

优选地也可以考虑,检测单元11和控制单元10是附加容积模块8的组成部分。

此外,附加容积模块8具有控制单元10,该控制单元包括马达28,该马达28连接到包括主轴29的主轴-螺母组合19,主轴29连接到螺母30,并且螺母30连接到连接件31,连接件31也机械地连接到工作容积7和支撑容积13。

主轴29的旋转运动使螺母30沿着主轴29运动,使得连接件31也运动并且工作容积相应地变形,从而工作容积7的容积9被改变。

优选地设置用于确定偏转、位置和距离6的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25、第二传感器26和第三传感器27。第一传感器25布置在车辆座椅上部2上,第二传感器26布置在车辆座椅下部3上,第三传感器27布置在车辆座椅下部3和车辆座椅上部2之间的连接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剪刀式框架21上。第一传感器25和第二传感器26被设计为加速度传感器,第三传感器27被设计为确定车辆座椅上部2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3的位置,即距离6。

在图2中,图1的车辆座椅1被示出为处于向下偏转状态Z1,即,车辆座椅上部2与车辆座椅下部3之间的距离6增大。例如,当车辆驶入坑洼时,即向下偏转时,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车辆座椅下部3也向下偏转。

借助于车辆座椅下部3的向下运动,空气弹簧5展开并且因此支撑力减小。为了对此进行补偿,工作容积7的容积9减小并且压力相应地增加,使得空气弹簧5中的压力可以经由第二流体管线23改变。

在图3中,图1的车辆座椅被示出为处于向上偏转状态Z2,即,车辆座椅上部2与车辆座椅下部3之间的距离6减小。例如,当车辆驶过高处时,即向上偏转时,就是这种情况,由此,车辆座椅下部3也向上偏转。

借助于车辆座椅下部3向上的运动,空气弹簧5被压缩并且因此支撑力增大。为了对此进行补偿,工作容积7的容积9增大并且压力相应地减小,使得空气弹簧5中的压力经由第二流体管路23改变,从而在车辆座椅上部与参考表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不变。

因为空气弹簧5中的压力相应地改变,所以车辆座椅上部2相对于参考表面,优选地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改变。

在下面的附图中更详细地示出了附加容积模块8。还示出了附加容积模块8的各种实施例。

附加容积模块8的第一实施例在图4至6中示出。

附加容积模块8具有壳体32,该壳体32具有第一端部32’和第二端部32”。壳体32优选地为圆柱形设计并且在纵向延伸方向ER上延伸。第一盖33布置在第一端32’处,第二盖34布置在第二端32”处,第二盖34覆盖封闭附加容积模块8。设置有从第一盖33进入附加容积模块8的内部的第一保持元件35,第一保持元件35和第一盖被设置为局部固定驱动器36,驱动器36在当前情况下被设计为具有定子37和转子38的电动马达,定子37包围转子38。转子38连接到主轴29,使得转子38和主轴29可以绕共同的第一旋转轴线39旋转。主轴29优选地具有第一端40和第二端41,第一端40刚性地连接到转子38。主轴29以固定的方式与第一保持元件35相对地布置,主轴29借助于滚珠轴承42与第一保持元件35相对地安装,以便能够确保容易地旋转主轴29。

主轴29的第二端41连接到第二保持元件43,第二保持元件43以固定的方式与壳体32相对设置。

此外,设置了螺母30,其与主轴29可操作地接触,由此取决于主轴29朝向第一端40或朝向第二端41的旋转方向,螺母30可以通过使主轴29绕第一旋转轴线39旋转而沿着主轴29运动。

螺母30优选地刚性连接到活塞状元件44,因此,在螺母30沿着主轴29运动期间,活塞状元件44也运动。活塞状元件44还具有外壳45,外壳45的形状实质上为圆柱形,其上还以固定方式布置有分隔元件46。分隔元件46的功能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

此外,设置了第三保持元件47,其刚性地连接到第二盖34。

工作容积7和支撑容积13设计如下。

工作容积7由第二保持元件43、分隔元件46以及进一步由第一波纹管元件48限制,第一波纹管元件48一方面刚性地连接到分隔元件46,另一方面刚性地连接到第二保持元件43。由第二保持元件43、分隔元件46和第一波纹管元件48包围的容积限定了工作容积7。

另一方面,支撑容积13由第三保持元件47、分隔元件46和第二波纹管元件49限制,第二波纹管元件49一方面刚性地连接到分隔元件46上,另一方面刚性地连接到第三保持元件47。由第三保持元件47、分隔元件46和第二波纹管元件49包围的容积限定了支撑容积13。

波纹管元件48、49优选地被设计为滚动波纹管。

此外,波纹管元件48、49通过外壳在径向方向R上界定,即,取决于外壳45的设计,工作容积7和支撑容积13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壳45内。

波纹管元件48、49特别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它们在外壳45上滚动。

分隔元件46借助于螺钉50而被螺钉固定在外壳45上,也可以考虑采用铆钉连接等。

在图4中,附加容积模块8被示出为处于状态Z0,即处于车辆座椅1的未偏转状态。

在图5中,附图中的附加容积模块8被示出为处于状态Z1,即处于车辆座椅1的向下偏转的状态。可以看出,工作容积7的容积9已经减小,由此,由于空气弹簧3的扩展,空气弹簧3中的空气量或压力可以改变。为此,主轴29借助于电动马达绕第一旋转轴线39旋转,使得螺母30在主轴29的第一端40的方向上沿着延伸方向ER运动。

第一保持元件35还用作用于螺母30在主轴29的第一端部40的方向上运动的端部止动件。

在图6中,附图中的附加容积模块8被示出为处于状态Z2,即处于车辆座椅1的向上偏转状态。可以看出,工作容积7的容积9已经增大,由此由于空气弹簧3的压缩,空气弹簧3中的压力可以改变。为此,主轴29借助于电动马达绕第一旋转轴线39旋转,使得螺母30在延伸方向ER上朝向主轴29的第二端41运动。

根据附加容积模块8的结构,第二保持元件43还用作用于螺母30在主轴29的第二端41的方向上运动的端部止动件。

在图7A、7B和7C中,提供了可选的控制单元10,与根据图4、5和6的实施例相比,驱动或控制单元10的类型不同。关于工作容积7、支撑容积13及其设计的实施例类似于根据图4、5和6的实施例。

现在描述代替主轴29和螺母30的Watt驱动器54。

在优选为电动马达的马达53上,布置有齿轮55,齿轮55可绕第三旋转轴线56旋转。齿轮55与齿轮元件57接触,齿轮元件57绕第四旋转轴线58可旋转地安装。第一杠杆59刚性地连接到齿轮元件57,从而第一杠杆59也可以绕第四旋转轴线58旋转。

另外,设置有第二杠杆60,其绕第五旋转轴线61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此外,设置有第三杠杆62,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杠杆59和第二杠杆60。

还设置有第四杠杆63,其平行于第三杠杆63布置并且限定了连接点64,该连接点64对应于借助于Watt驱动器可以几乎以直线运动的点。在连接点64处布置有连接元件65,该连接元件65由于Watt驱动器而可以几乎以直线运动。工作容积7的容积通过连接元件65的运动而改变。

在图7C中,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了Watt驱动器54的功能原理。

图8A、8B和8C示出了用于改变工作容积7的容积9的替代的控制单元10。在这种情况下,图8A以侧视图示出了控制单元10,图8B以俯视图示出了控制单元10,图8C以主视图示出了控制单元10。

控制单元10优选地包括马达,特别是具有摇杆状变形元件51的电动马达,摇杆状变形元件51取决于马达的旋转方向而使工作容积7和支撑容积13变形。特别是因为摇杆状变形元件51压在相应的容积上,所以变形发生,由此改变了形状,相应地改变了工作容积7中的容积并相应地改变了工作容积7中的压力,从而可以相应地改变空气弹簧5中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包括摇杆状变形元件51,该摇杆状变形元件51连接到电动马达53,从而其可以绕第二旋转轴线52旋转。取决于电动马达53的旋转方向,工作容积7和支撑容积13变形。也可以考虑不设置支撑容积13。

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要求为对于本发明是必要的,只要它们单独的或组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座椅;

2 车辆座椅上部;

3 车辆座椅下部;

4 装置;

5 空气弹簧;

6 距离;

7 工作容积;

8 附加容积模块;

9 工作容积的容积;

10 控制单元;

11 检测单元;

12 压缩机单元;

13 支撑容积;

14 阀;

18 线性驱动器;

19 主轴-螺母组合;

21 剪刀式框架;

22 第一流体连接件;

23 第二流体连接件;

24 第三流体连接件;

25 第一传感器;

26 第二传感器;

27 第三传感器;

28 马达;

29 主轴;

30 螺母;

31 连接件;

32 壳体;

32’ 壳体的第一端部;

32” 壳体的第二端部;

33 第一盖;

34 第二盖;

35 第一保持元件;

36 第二保持元件

37 定子;

38 转子;

39 第一旋转轴线;

40 主轴的第一端;

41 主轴的第二端;

42 滚珠轴承;

43 第二保持元件;

44 活塞状元件;

45 外壳;

46 分隔元件;

47 第三保持元件;

48 第一波纹管元件;

49 第二波纹管元件;

50 螺钉;

51 摇杆状变形元件;

52 第二旋转轴线;

53 (电动)马达;

54 Watt驱动器;

55 齿轮;

56 第三旋转轴线;

57 齿轮元件;

58 第四旋转轴线;

59 第一杠杆;

60 第二杠杆;

61 第五旋转轴线;

62 第三杠杆;

63 第四杠杆;

64 连接点;

65 连接元件;

M 质量;

Z0 未偏转;

Z1 向下偏转;

Z2 向下偏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