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

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包括:通过手柄一键启动云游戏;通过智能电视系统状态栏的外接设备图标提示用户所述手柄的连接状态;通过停止和关闭与云游戏不相关后台运行服务进行释放资源,智能电视在运行云游戏应用时进入勿扰模式;本发明在智能电视使用云游戏时,对设备连接、状态显示、游戏运营后台优化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在游戏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信息有效反馈和低延时处理,让用户能快速的进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6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虹魔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71115.6

  • 发明设计人 闫宝华;宋舰;曾辉;邓文科;

    申请日2021-05-25

  • 分类号A63F13/77(20140101);A63F13/235(20140101);G06F9/48(20060101);G06F9/4401(20180101);H04N21/478(20110101);H04N21/81(20110101);

  • 代理机构51213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秀敏

  •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10栋3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智能电视游戏市场一直是国外的索尼PS、微软XBOX、任天堂Swi tch三家公司占领,无论是游戏的内容开发还是技术的核心标准制定都受限于这三家公司,中国的智能电视游戏想突破垄断寻找发展机会几乎没有可能。但随着中国5G基础设施的普及,服务器架构的升级、成本的降低、边缘计算能力加强,使得云游戏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如图1所示,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用户的游戏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就可以了。智能电视的发展非常快速,终端性能也不断增强,但智能电视游戏却发展缓慢,整体表现为原创自主内容较少、运营平台资源整合力弱、游戏质量参差不齐、交互设备封闭、虽付费流程畅通但用户体验不好。根据行业调研报告分析,中国游戏用户总规模达到6亿,但主要集中在手机游戏领域,在智能电视游戏的营收总规模也不到1亿元,从潜在需求的用户意愿性调研结论来看,希望在智能电视上玩主机游戏或云游戏的用户约4000万左右(以上数据来源:尼尔森2020年消费者调研报告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是国内自主云游戏进入智能电视领域的元年,云游戏平台通过整合优质的主机游戏内容,在交互上对游戏进行手柄适配,使得拥有版权版号的内容能在智能电视上为大屏用户提供娱乐服务。为了让云游戏能运行3A大作并保持流畅的体验,并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进入沉浸状态,需要智能电视系统在全流程保持低延时的游戏模式,而低延迟的游戏模式就要对系统后台运行的服务进行停止和禁用,智能电视的应用服务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本发明在智能电视使用云游戏时,对设备连接、状态显示、游戏运营后台优化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在游戏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信息有效反馈和低延时处理,让用户能快速的进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包括:

通过手柄一键启动云游戏;

通过智能电视系统状态栏的外接设备图标提示用户所述手柄的连接状态;

通过停止和关闭与云游戏不相关后台运行服务进行释放资源,智能电视在运行云游戏应用时进入勿扰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通过手柄一键启动云游戏具体包括:

当手柄通过2.4G或蓝牙连接协议与智能电视进行连接时,手柄向智能电视发送一个未被遥控器占用的控制键值,智能电视接收所述控制键值后,通过运营管理后台配置控制键值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一键启动云游戏的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通过智能电视系统状态栏的外接设备图标提示用户所述手柄的连接状态具体包括:

当手柄的dongle插入智能电视USB接口后,智能电视检测到外接设备并判断设备类型,在智能电视的主界面状态栏处显示手柄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手柄是否连接以及手柄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的状态包括手柄目前的剩余电量,具体地,当手柄的dongle连接智能电视,手柄开机后通过任意一个按键向智能电视传输信号加入电量参数,且每隔一定时间更新一次电量参数,从而对手柄目前的剩余电量进行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智能电视在运行云游戏应用时进入勿扰模式具体包括:

在云游戏运行时发送广播,系统接收广播进行校验,并根据广播的规则对系统服务进程进行处理,从而进入游戏模式,即勿扰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停止和关闭与云游戏不相关后台运行服务包括:AI画质、视频通话服务、语音服务、消息、按键音和空鼠服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有效的让智能电视进入低延时的游戏模式,从而保障用户能在一个无干扰和流畅的环境中达到沉浸式游戏体验。本发明是对智能电视云游戏用户良好体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方法,此方法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对设备连接和优化系统后台服务领域,更会从用户对云游戏和智能电视的预期反馈方面提出新颖的设计思路,为云游戏能够在智能电视领域快速生根并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云游戏的运行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游戏手柄与智能电视系统的键值响应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云游戏应用与系统后运行的关系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云游戏进程与系统服务进程的广播通知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游戏模式的系统弹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优化方法,包括:

1)通过手柄的一键启动应用的方法提高用户打开云游戏服务的效率;

2)通过智能电视系统状态栏的外接设备图标提示用户手柄连接状态;

3)通过停止和关闭与云游戏不相关后台运行服务,在智能电视在运行云游戏应用时进入勿扰模式。

以上三项方法创新点,都是为保障智能电视再保持低延迟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在沉浸式的游戏模式下畅玩智能电视游戏,该方法需要对游戏应用的启动逻辑、外设连接状态、后台服务运行规则进行设计与研发,实现以上三项要求应具备最为显著的技术特征是:

1)如图2所示,当手柄通过2.4G连接协议与智能电视进行连接时,手柄向智能电视发送一个未被遥控器占用的控制键值,智能电视接收该键值后,通过运营管理后台配置该键值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一键启动云游戏的服务;

目前智能电视的外设连接规则是需要经过系统首先判断连接协议,其次判断连接设备类型,最后确认连接设备的交互规则。游戏手柄的按键键值往往会与Android某些功能或智能电视遥控器相冲突,需要对游戏手柄的各键值参考智能电视进行比照,选择系统闲置键值匹配与遥控器“确认”键功能相同却指令唯一进行录入。在解救游戏手柄键值与系统不冲突之后,智能电视运营管理后台在配属应用启动方式中即可与该键值做绑定关系,即时实现了游戏手柄一键启动云游戏的功能,当然,为了保障云游戏的低时延,在整个设备连接与逻辑判断过程当中,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2)当手柄的dongle插入智能电视USB接口后,智能电视检测到外接设备并判断设备类型,在智能电视的主界面状态栏处显示手柄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手柄是否连接;

为了能让用户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手柄的连接情况,目前的一半做法为dongle插入智能电视USB接口后,手柄开机,手柄收到智能电视的回传连接信号后会通过手柄的马达震动提示用户设备已连接,这种反馈只解决了开机连接的问题,而更多的问题是手柄再以连接状态由于手柄电量低,连接信号被屏蔽,手柄或智能电视端时间待机等情况下。此时,可通过智能电视屏幕的可视化将连接状态图标进行展示,来提示用户手柄的连接状态。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智能电视的系统状态栏不但可以显示手柄的连接状态(包含连接和未连接),还可以将手柄的电量信息展示出来,这样就能解决一些低成本手柄没有电量低信号灯而给用户带来的困惑。具体的实现方式为,dongle连接智能电视,手柄开机后通过任意一个按键向智能电视传输信号加入电量参数,且每隔30分钟更新一次电量参数。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会有效的降低用户在连接手柄时可能产生的困惑,增加游戏整体验。

3)启动云游戏应用后,系统弹窗提示:为了保证您的游戏体验,智能电视部份功能将暂停使用。同时,系统后台需要屏蔽以下功能:AI画质、视频通话服务、语音服务、消息、按键音、空鼠服务。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的让智能电视进入低延时的游戏模式,从而保障用户能在一个无干扰和流畅的环境中达到沉浸式游戏体验。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使云游戏更流畅,在游戏中关掉其它任务释放资源,通过云游戏运行时发送广播,系统接收广播进行校验,并根据广播的规则进行系统服务进程进行处理,从而进入游戏模式。云游戏发出的广播的流程为云游戏应用启动(发送应用启动广播)、开始玩云游戏(发送进入游戏广播)、云游戏结束(发送游戏结束广播)、应用退出(发送应用退出广播)。广播内容为:

广播的action为

com.云游戏服务商.action.云游戏应用包名

不同场景使用参数区分

云游戏应用启动:scene=enter

开始游戏:scene=play

结束游戏:scene=stop

云游戏应用退出:scene=exit

系统进程接收的广播流程为:系统服务接收广播、校验广播(校验不过不做处理)、校验通过释放资源。校验清理的逻辑为:

校验广播发送者

为防止其它应用恶意使用广播导致应用被杀,系统服务进程需要对广播发送者的包名(com.云游戏服务商.云游戏应用包名.二级域名)进行验证,验证工作由智能电视终端实现。

收到游戏开始广播后进行资源的清理

根据上述广播发送和接收的机制,系统对AI画质、视频通话服务、语音服务、消息、按键音、空鼠服务六项服务进行停止处理。如图5所示,在停止服务后智能电视的前端通过弹窗的形式告知用户:“为了保证您的游戏体验,我们将禁用某些后台服务”。通过以上的方法创新及逻辑设计,在应用启动后系统就进入了游戏模式,让用户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快速达到沉浸体验的状态。

结论: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突破以上三项关键技术,实现的场景预期为用户在打开智能电视后,无需使用遥控器,利用游戏手柄的一键启动功能,迅速打开游戏应用,当游戏启动的一瞬间,智能电视系统同步进入游戏模式,后台关闭一切与游戏不相关的服务,用户无需其他的操作,在无感知的情况下快速的进入游戏娱乐中,大屏的画质和音质都能将游戏的细节表现到极致,这是手游和其他端游都无法比拟的,让使用者充分的感受到云游戏的沉浸式体验。

总之,智能电视云游戏还处于市场和用户的培育阶段,对于游戏玩家而言,良好的体验是用户选择设备或应用服务的最重要标准,在智能电视没有针对游戏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心设计的情况下,即便推出再多的游戏内容,也无法吸引其持续使用,更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印象和负体验。所以,本发明是为了能让用户在智能电视上快速进入沉浸式体验较为有效的一个方法,此方法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对设备连接和优化系统后台服务领域,更会从用户对云游戏和智能电视的预期反馈方面提出新颖的设计思路。为云游戏能够在智能电视领域快速生根并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下面通过智能电视的某个云游戏应用为例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用户打开家里的智能电视机,将游戏手柄的dongle插入智能电视的USB接口内,蓝牙手柄则通过智能电视系统的蓝牙功能检测连接游戏手柄(只有首次连接需要次步骤),用户在智能电视主界面的游戏板块找到示例用云游戏应用并进行游戏。以下步骤的方法创新可将上述流程变得顺畅便捷,可以有效的让用户进入沉浸式体验的状态。其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户插入手柄的dongle后,系统响应手柄的应用直达按键,快速启动云游戏应用;

第二步:当用户手柄出现弱电连接状态不稳定时,可快速通过系统的状态栏查看手柄状态图标信息,进而对手柄进行充电处理;

第三步:用户启动游戏应用后,系统弹窗立即提醒用户已进入游戏模式,弹窗停留2秒中后消失。

第四步:当用户暂停游戏或短暂退出游戏时,系统提示用户关闭手柄,并自动退出游戏模式,进入正常的智能电视状态。如用户向回到游戏时,只需要按下手柄的启动键即可回到云游戏。

结论:随时城市家庭逐步进入网络高带宽时代,用户对智能电视的需求也不仅限于视频娱乐,智能电视游戏从全球范围来看属于主流游戏,进入中国并高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这也是中国伴随着网络科技发展实现智能电视游戏弯道超车的最好机遇,云游戏也是行业的必然选择。智能电视云游戏的终端规模快速上量,为用户培养良好体验的使用习惯,是吸引国外顶级游戏制作团队最好的磁石,也是鼓励国内游戏创作团队最好的试金石。智能电视云游戏的体验是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因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电视云游戏支持沉浸式体验的方法,实现以上三项要求应具备最为显著的技术特征是:1)当手柄通过2.4G或蓝牙连接协议与智能电视进行连接时,手柄向智能电视发送一个未被遥控器占用的控制键值,智能电视接收该键值后,通过运营管理后台配置该键值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一键启动云游戏的服务;2)当手柄的dongle插入智能电视USB接口后,智能电视检测到外接设备并判断设备类型,在智能电视的主界面状态栏处显示手柄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手柄是否连接;3)启动云游戏应用后,系统弹窗提示:为了保证您的游戏体验,智能电视部份功能将暂停使用。同时,系统后台需要屏蔽以下功能:AI画质、视频通话服务、语音服务、消息、按键音、空鼠服务。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的让智能电视进入低延时的游戏模式,从而保障用户能在一个无干扰和流畅的环境中达到沉浸式游戏体验。本发明是对智能电视云游戏用户良好体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方法,此方法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对设备连接和优化系统后台服务领域,更会从用户对云游戏和智能电视的预期反馈方面提出新颖的设计思路。为云游戏能够在智能电视领域快速生根并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