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急救车

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急救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性心脑血管病院前急救车。该急救车配备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急救系统、监护模块、抢救模块、远程医疗模块、信息管理系统、电源系统以及X线屏蔽防护模块。通过评价模块,急救现场人员可获取患者评价相关信息。通过远程医疗模块,急救现场人员可以将患者的评价信息传输给远地医学中心的专业医生;远地专科医生评价患者的基础信息,并通过远程医疗模块反馈指导现场救护人员实施相关急救措施,并为进一步院内急救进行相应准备。本发明通过整合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相关技术,将本来于院内实施的评价和干预前移至院前,从而大大缩减心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时间的延误,使院前评价和院内干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大大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救治的效率和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427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冀瑞俊;

    申请/专利号CN201911170492.8

  • 申请日2019-11-26

  • 分类号A61G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5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9:54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可于院前实施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一体化综合干预的急救设备和服务体系。

二、背景信息

1.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将给患者、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疾病负担将呈现逐渐攀升的态势。

2.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疾病转归、急救策略等多个方面均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脑心同治”的理念已经成为业内认识的共识。

3.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均是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或心脏冠状动脉的闭塞,最终引起脑组织或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的理念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化学(如溶栓药物)和/或机械(如支架或球囊等)的方法,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供血,从而恢复脑组织和心肌组织的生理功能。

4.传统的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是“固定医疗资源,而转运患者”,即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固定在医院,而通过转运患者,实现医疗资源供给和医疗需求的匹配,其转运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1)患者或照护者意识到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2)患者或照护者拨打急救电话寻求急救支持;3)急救中心派送急救转运团队;4)急救转运团队将患者转运到相关医疗机构;5)相关医疗机构组织院内医疗资源进行血管再通干预评价;6)对于适合血管再通干预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或介入等血管再通治疗。由于涉及的转运环节较多、路径较长,传统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势必造成大量院前时间的延误,最终导致相当部分患者丧失宝贵的治疗时机。

三、发明内容

1.为了克服传统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中院前时间延误和院前-院内诊疗不能有效衔接的弊端,本发明整合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提供了一套可于院前实施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一体化综合干预的急救设备和服务体系,从而可以大大缩短院前时间延误,有效衔接院前-院内的评价和治疗,从而大大提高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的效果和效率。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急救车配备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急救系统、监护模块、抢救模块、远程医疗模块、信息管理系统、电源系统以及X线屏蔽防护模块。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急救模块、监护模块、抢救模块、远程医疗模块、信息管理系统、电源系统配布在X线屏蔽的防护模块内。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急救模块、监护模块、抢救模块、远程医疗模块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急救模块、监护模块、抢救模块、远程医疗模块、信息管理系统与电源系统连接。

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进一步包括:CT/MR扫描设备、CTA/MRA扫描设备、心电图机、颈动脉超声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急救模块进一步包括:急救药物储存冰箱、急救配药操作台、微量输液器和输液泵。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监护模块进一步包括:呼吸监护设备、心电监护设备、血压监护设备和血氧监护设备。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抢救模块进一步包括:除颤仪、呼吸机、微型车载氧气瓶。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远程医疗模块进一步包括:计算机、变焦摄像头、麦克风、音箱、5G网卡。所述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可由辅助电瓶及原车供电;交流电源可由不间断UPS电源、5KW发电机或外接市电供电。

3.本发明有益的效果在于克服传统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中“固定医疗资源,而转运患者”的弊端,提出“固定患者,而转运医疗资源”的新模式,通过整合移动和远程医疗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提供了一套可于院前实施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院前一体化综合干预的急救设备和服务体系,从而可以大大缩短院前时间延误,有效衔接院前-院内的评价和治疗,从而大大提高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的效果和效率。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急救车的主要结构。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院内远程医疗模式。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综合院前急救车的主要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该心脑血管病一体化院前急救车包括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1、急救模块2、监护模块3、抢救模块4、远程医疗模块5、信息管理系统6、电源系统7以及X线屏蔽防护模块8。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1、急救模块2、监护模块3、抢救模块4、远程医疗模块5、信息管理系统6、电源系统7配布在X线屏蔽防护模块内8。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1、急救模块2、监护模块3、抢救模块4、远程医疗模块5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6。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1、急救模块2、监护模块3、抢救模块4、远程医疗模块5、信息管理系统6与电源系统7连接。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评价模块1进一步包括:CT/MR扫描设备1.1、CTA/MRA扫描设备1.2、心电图机1.3、颈动脉超声仪1.4和全自动生化仪1.5。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急救模块2进一步包括:急救药物储存冰箱2.1、急救药物配液操作台2.2、微量输液器/输液泵2.3。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监护模块3进一步包括:呼吸监护设备3.1;心电监护设备3.2;血压监护设备3.3;血氧监护设备3.4。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抢救模块4进一步包括:除颤仪4.1、呼吸机4.2、车载氧气瓶4.3。所述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远程医疗模块5进一步包括:计算机5.1、变焦摄像头5.2、麦克风/音响5.3、5G网卡5.5。所述电源系统7进一步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可由辅助电瓶及原车供电;交流电源可由不间断UPS电源、5KW发电机或外接市电供电。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进一步描述。通过心脑血管病一体化院前急救车配备的CT/MRI扫描设备1.1可以明确患者脑血管病的亚型(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CTA/MRA扫描设备可以明确患者脑血管或冠脉血管的大血管病变情况;通过心电图机1.3可以明确患者心率、心律和心肌缺血情况;通过全自动生化仪1.5可以明确患者凝血和生化情况。这些信息为脑血管病或心血管病的治疗策略的制定奠定重要的基础。通过心脑血管病一体化远程医疗系统5,急救现场人员可以将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头颅CT/MRI扫描结果、CTA/MRA扫描结果、凝血和生化检测结果、神经系统和内科查体结果)传输给远地医疗中心的专科医生;远地医疗中心的专科医生通过评价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是否适合血管再通治疗和具体实施方案作出判定,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5反馈急救现场人员(图2)。急救现场人员按照远地医疗中心专科医生制定的方案实施相关治疗(如静脉溶栓治疗)。在过程过程中和治疗后,远地专科医生可通过远程医疗模块5实时监测患者意识水平、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血压、心率、呼吸、血氧等的变化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通过心脑血管病一体化抢救模块4实施心肺复苏抢救。上述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院前评价、干预、监测信息为衔接院内进一步的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评价和干预奠定重要的基础。通过整合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相关理念和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可于院前实施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院前急救干预的急救设备和服务体系,从而大大缩减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院前时间延误,更为有效的衔接院前和院内治疗,从而大大提高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急救的效果和效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