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

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通过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设置于框架上,并配合上模座由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组成,形成全浮针的冲孔结构,冲孔行程小,整体模具占据空间小,可兼容各种冲孔设备,冲孔稳定性好,质量高,并且冲针可根据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进行自由选择,无需拆装,为使用带来便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458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合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饶艳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41588.2

  • 发明设计人 饶艳红;

    申请日2021-02-02

  • 分类号B21D28/34(20060101);B21D28/26(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大厚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9: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孔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冲孔设备是由手动泵或电动泵和工作头二部分组成,输油软管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密封可靠、快速,作业时无方向性限制,装拆方便,冲孔设备专门用于角铁、扁铁、铜、铝排等金属板片的打孔,特别适用于电力、建筑等行业在野外工地作业。

冲孔设备的使用需要配合冲孔模具,目前,用于对板材进行冲孔的冲孔模具行程较大,占据空间大,难以跟各种冲孔设备兼容使用,并且冲针不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需要进行拆装,使用起来较为的不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冲孔模具行程大、占据空间大导致兼容性差并且冲针不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

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顶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

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

该上模座包括有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该第一浮动板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下方并位于容置空间中,第一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第一浮动板与顶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弹簧;该第二浮动板可上下浮动设置于第一浮动板的正下方,第二浮动板位于下模座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下模座之间形成有供工件放入的缝隙,第二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冲针通孔,冲针通孔位于下料孔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第一浮动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该冲针定位板固定于第一浮动板的底面,冲针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定位孔;该浮动座体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上方,浮动座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浮动座体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容置槽;该冲针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定位孔中,冲针与冲针通孔相适配并位于冲针通孔中;该下压块可上下活动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并与冲针相适配;该上压块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顶板上,上压块穿过槽孔向下延伸并与下压块相适配;该水平滑块可水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中,该水平滑块与上压块相适配并控制上压块上下活动的位置;该驱动机构设置于浮动座体上并带动水平滑块来回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座包括有基板和叠设于基板表面上的芯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多个导孔,每一导孔中均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导柱,导柱自上而下穿过导孔与第一浮动板固定连接,该第一弹簧套设于导柱外,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导柱的头部和导孔的限位台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冲针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该导柱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固定螺栓自上而下穿过第二固定孔而与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浮动板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盲孔,该冲针定位板的底面凹设有第二盲孔,该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盲孔,该浮动座体的底面凹设有第四盲孔,该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三盲孔和第四盲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块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弧形凸起,相邻两第一弧形凸起形成有第一弧形凹位,对应地,该水平滑块的底部具有多个第二弧形凸起,相邻两第二弧形凸起形成有第二弧形凹位;原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嵌于第一弧形凹位中,下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抵于第一弧形凸起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块呈倒U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气缸固定在浮动座体的侧面,气缸的活塞杆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动座体包括有主体板、下盖板和上盖板,该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固定于主体板的上下表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设置于框架上,并配合上模座由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组成,形成全浮针的冲孔结构,冲孔行程小,整体模具占据空间小,可兼容各种冲孔设备,冲孔稳定性好,质量高,并且冲针可根据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进行自由选择,无需拆装,为使用带来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再一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框架 11、底板

12、顶板 13、侧板

101、落料口 102、容置空间

103、槽孔 104、导孔

105、缝隙 106、第三盲孔

20、下模座 21、基板

22、芯板 201、下料孔

30、上模座 31、第一浮动板

311、第一容置槽 32、第二浮动板

321、冲针通孔 322、第一盲孔

33、冲针定位板 331、定位孔

332、第一固定孔 333、第二盲孔

34、浮动座体 341、主体板

342、下盖板 343、上盖板

35、冲针 36、下压块

37、上压块 371、第一弧形凸起

372、第一弧形凹位 38、水平滑块

381、第二弧形凸起 382、第二弧形凹位

39、驱动机构 301、第一弹簧

302、导柱 3021、第二固定孔

303、第二弹簧 304、第三弹簧

305、第二容置槽 306、第四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框架10、下模座20以及上模座30。

该框架10具有底板11和顶板12,该底板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101,该顶板12位于底板11的正上方,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102,该顶板12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103;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11与顶板之间连接有两侧板13,两侧板13左右排布,两侧板13与顶板12和底板11围构形成前后开口的容置空间102。

该下模座20设置于底板11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102中,下模座20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201,该下料孔201位于落料口101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101,下料孔201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包括有基板21和叠设于基板21表面上的芯板22。

该上模座30包括有第一浮动板31、第二浮动板32、冲针定位板33、浮动座体34、冲针35、下压块36、上压块37、水平滑块38以及驱动机构39。

该第一浮动板31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12的下方并位于容置空间102中,第一浮动板3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311,第一浮动板31与顶板12之间形成有第一弹簧301,该第一弹簧301用于促使第一浮动板31向上浮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上开设有多个导孔104,每一导孔104中均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导柱302,导柱302自上而下穿过导孔与第一浮动板31固定连接,该第一弹簧301套设于导柱302外,第一弹簧301的两端分别抵于导柱302的头部和导孔104的限位台阶上。

该第二浮动板32可上下浮动设置于第一浮动板31的正下方,第二浮动板32位于下模座20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32与下模座20之间形成有供工件放入的缝隙105,第二浮动板32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冲针通孔321,冲针通孔321位于下料孔201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32与第一浮动板31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303,该第二弹簧303用于促使第二浮动板32下沉。

该冲针定位板33固定于第一浮动板31的底面,冲针定位板33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定位孔331,定位孔331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针定位板33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32,该导柱30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021,固定螺栓(图中未示)自上而下穿过第二固定孔3021而与第一固定孔332固定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浮动板32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盲孔322,该冲针定位板33的底面凹设有第二盲孔333,该第二弹簧303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一盲孔322和第二盲孔333中。

该浮动座体34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12的上方,浮动座体34与顶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04,该第三弹簧304用于促使浮动座体34向上浮起,浮动座体34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容置槽305,第二容置槽305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座体34包括有主体板341、下盖板342和上盖板343,该上盖板343和下盖板342分别固定于主体板341的上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盲孔106,该浮动座体34的底面凹设有第四盲孔306,该第三弹簧304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三盲孔106和第四盲孔306中。

该冲针35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定位孔331中,冲针35与冲针通孔321相适配并位于冲针通孔321中,冲针35为多个,其分别定位于对应的定位孔331并与对应的冲针通孔321相适配。

该下压块36可上下活动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311中并与冲针35相适配,下压块36为方块,其为多个,分别与对应的冲针35配合;该上压块37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顶板12上,上压块37穿过槽孔103向下延伸并与下压块36相适配,上压块37为多个,其分别与对应的下压块36配合;该水平滑块38可水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槽305中,该水平滑块38与上压块37相适配并控制上压块37上下活动的位置,水平滑块38为多个,其分别控制对应的上压块37上下活动的位置;以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块37呈倒U形结构,所述上压块37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弧形凸起371,相邻两第一弧形凸起371形成有第一弧形凹位372,对应地,该水平滑块38的底部具有多个第二弧形凸起381,相邻两第二弧形凸起381形成有第二弧形凹位382;原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381嵌于第一弧形凹位372中,下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381抵于第一弧形凸起371上。

该驱动机构39设置于浮动座体34上并带动水平滑块38来回活动,驱动机构39为多个,其分别带动对应的水平滑块38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9为气缸,气缸固定在浮动座体34的侧面,气缸的活塞杆与水平滑块38固定连接。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模具架设在冲床上,并使冲床的冲头与浮动座体34接触,接着,待冲孔的板件置于容置空间102并插入缝隙105中;接着,通过控制对应的驱动机构39选择对应的冲针35进行冲孔,具体是,当对应水平滑块38的第二弧形凸起381嵌于第一弧形凹位372中时,对应的冲针35在下压时候不会伸出对工件进行冲孔,反之,若对应水平滑块38的第二弧形凸起381抵于第一弧形凸起371时,对应的冲针35在下压时候会伸出对工件进行冲孔;冲针选择好之后,冲床的冲头向下活动,使得浮动座体34向下活动,水平滑块38随浮动座体34向下活动,使得对应的水平滑块38作用于对应的上压块37上,对应的上压块37作用于冲针定位板33上,使得冲针定位板33带动第一浮动板31向下活动,第二浮动板32随第一浮动板31向下活动,第二浮动板32首先弹性抵压在工件的表面上,当冲针定位板33与第二浮动板32贴合时,对应的冲针35伸出冲针通孔321而对工件完成冲孔动作,冲孔产生的废料通过下料孔201落入落料口101中;接着,冲床的冲头向上复位,在第三弹簧304的作用下,浮动座体34向上复位,该第一浮动板31和冲针定位板33在第一弹簧301的作用下向上复位,第二浮动板32亦向上活动离开工件,此时,即可将工件取出,以重复前述动作对另一工件进行冲孔作业。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设置于框架上,并配合上模座由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组成,形成全浮针的冲孔结构,冲孔行程小,整体模具占据空间小,可兼容各种冲孔设备,冲孔稳定性好,质量高,并且冲针可根据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进行自由选择,无需拆装,为使用带来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