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

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涉及机器人轨道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防滑效果较差,容易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产生滑动,且机器人在坡度较大的轨道上行走的时候,容易掉落倾倒,无法安装辅助固定的结构的问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设有移动轮。主体是用来直接拼接在一起的,使机器人可以在内槽的内部行走,使得机器人轮子可以与内槽底部的防滑槽接触,轨道处于坡度较大位置的时候,可以将固定板插入安装在插槽的内部,使得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可以使固定板插入到机器人轮胎上方,进而将机器人辅助固定,使机器人可以被固定移动,不会在遇到斜坡的时候出现脱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288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杰;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14488.9

  • 发明设计人 黄杰;

    申请日2020-12-30

  • 分类号B25J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44100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金巢大道附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6: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轨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轨道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需要用到轨道进行使用,使机器人可以在轨道内部移动使用。

例如申请号:CN201811478693.X中涉及单轨道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底板、电机和云台电机,所述陀螺仪、云台电机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下面,所述底板的上面、电机的正上方水平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同侧水平设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对侧水平设置辅助轮,所述主动轮和辅助轮分别位于轨道的两侧对所述轨道进行夹持;所述云台电机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末端工具的末端工具安装版,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平稳等优点;所有轮子横向排列布置,有效减小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节约空间,降低驱动电机功率;采用机械方式与电子方式相结合,有效限制机器人运行前后、上下、左右的振动、晃动,确保机器人在单轨道上平稳运行。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防滑效果较差,容易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产生滑动,且机器人在坡度较大的轨道上行走的时候,容易掉落倾倒,无法安装辅助固定的结构,且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拼接起来较为不便,且拼接之后无法小幅度调节角度,无法进行弯曲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防滑效果较差,容易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产生滑动,且机器人在坡度较大的轨道上行走的时候,容易掉落倾倒,无法安装辅助固定的结构,且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拼接起来较为不便,且拼接之后无法小幅度调节角度,无法进行弯曲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包括主体,限位件,侧槽,连接件,拉件,转动件和固定板;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限位件嵌入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且限位件的受力板嵌入在安装槽的矩形槽内部,且受力板的圆孔内部插入安装矩形槽内部的圆杆;所述侧槽设在主体的右端两侧;所述连接件安装在主体的左端底部中间位置;所述转动件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两侧,且转动件的转动头插入安装在旋转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外端插入安装在插槽的内部,且固定板处于内槽的内部顶端两侧;

所述主体包括有内槽,插槽,安装槽,旋转槽,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内槽,且内槽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弧形槽,并且内槽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插槽,且插槽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右端两侧设有两个安装槽,且安装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槽的上下两端设有两个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设有圆杆,并且圆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

所述拉件包括有拉头,顶头,所述拉件为L形结构,且拉件的外端上方设有拉头;所述拉头为T形结构,且拉头的内端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拉件的内侧中间位置设有顶头;所述拉件安装在主体的右端底部中间位置,且拉件处于顶块之间,并且拉件的拉头插入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还包括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旋转槽设在主体的右端底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有受力板,所述限位件为T形结构,且限位件的内端为楔形结构;所述限位件的上下两端设有两个受力板,且受力板为矩形结构,并且受力板的内部设有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槽包括有顶块,所述侧槽为L形结构,且侧槽的外侧为T形结构;所述顶块为L形结构,且顶块的外端为T形结构,并且顶块的外侧右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顶块通过弹簧安装在侧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嵌入槽,支撑块,所述连接件为矩形结构,且连接件的右端设有嵌入槽,且嵌入槽为T形结构,并且嵌入槽的右端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嵌入槽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为矩形结构,并且支撑块的外端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拉件还包括有顶头,所述顶头为矩形结构,且顶头的内侧为弧形结构,并且顶头与支撑块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包括有转动头,所述转动件为长条状结构,且转动件的底部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转动件的外侧为弧形结构,且转动件的右端为楔形结构;所述转动件的顶端设有转动头,且转动头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转动头的顶端为锥形结构,且转动头为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有旋转杆,所述固定板为T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的两端为楔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嵌入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旋转杆,且旋转杆为圆柱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主体,主体是用来直接拼接在一起的,使机器人可以在内槽的内部行走,使得机器人轮子可以与内槽底部的防滑槽接触,进而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流畅的移动,而本装置处于坡度较大位置的时候,可以将固定板插入安装在插槽的内部,使得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可以使固定板插入到机器人轮胎上方,进而将机器人辅助固定,使机器人可以被固定移动,不会在遇到斜坡的时候出现脱离,主体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在机器人放入的时候可以导向,以及机器人出现倾倒之后复位的时候,可以导向嵌入,内槽是用来直接使机器人嵌入在其内部移动的,插槽是用来插入固定板的,使固定板的外端可以被有效的固定住,使固定板可以辅助固定机器人移动,安装槽则是用来安装限位件的,使限位件可以通过弹簧移动,安装槽的矩形槽是用来安装受力板的,使受力板的圆孔内部可以插入圆杆,进而使弹簧可以支撑受力板以及限位件进行移动,旋转槽是用来安装转动头的,使转动件可以通过转动头进行旋转,使旋转槽可以将转动头便捷的安装使用;

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拉件,拉件是用来与另一主体得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使拉件的拉头可以插入到嵌入槽的内部,进而使主体之间可以稳固的拼接在一起,而本装置拼接之后,若是需要小幅度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使顶头与支撑块接触,进而使拉头可以绕拉件小幅度转动,进而使顶块可以被压缩,使得多个主体拼接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小幅度转动,拉头主要起到了安装在嵌入槽内部的作用,使拉头嵌入之后,可以更加的稳固,使拉头更及不易脱离,且顶块可以持续拉动拉头稳固固定,而顶头则是用来与支撑块接触的,使本装置小幅度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使通过顶头作为轴心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体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体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主体局部截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体局部截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由图6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由图6引出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内槽;102、插槽;103、安装槽;104、旋转槽;2、限位件;201、受力板;3、侧槽;301、顶块;4、连接件;401、嵌入槽;402、支撑块;5、拉件;501、拉头;502、顶头;6、转动件;601、转动头;7、固定板;701、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装置,包括主体1,限位件2,侧槽3,连接件4,拉件5,转动件6和固定板7;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设有移动轮;限位件2嵌入安装在安装槽103的内部,且限位件2的受力板201嵌入在安装槽103的矩形槽内部,且受力板201的圆孔内部插入安装矩形槽内部的圆杆;侧槽3设在主体1的右端两侧;连接件4安装在主体1的左端底部中间位置;转动件6安装在主体1的底部两侧,且转动件6的转动头601插入安装在旋转槽104的内部;固定板7的外端插入安装在插槽102的内部,且固定板7处于内槽101的内部顶端两侧;

主体1包括有内槽101,插槽102,安装槽103,旋转槽104,主体1的内部设有内槽101,且内槽101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弧形槽,并且内槽101的底部设有矩形槽;主体1的两侧设有插槽102,且插槽102为T形结构;主体1的右端两侧设有两个安装槽103,且安装槽103为矩形结构;安装槽103的上下两端设有两个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设有圆杆,并且圆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主体1是用来直接拼接在一起的,使机器人可以在内槽101的内部行走,使得机器人轮子可以与内槽101底部的防滑槽接触,进而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流畅的移动,而本装置处于坡度较大位置的时候,可以将固定板7插入安装在插槽102的内部,使得机器人在行走的时候,可以使固定板7插入到机器人轮胎上方,进而将机器人辅助固定,使机器人可以被固定移动,不会在遇到斜坡的时候出现脱离,主体1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在机器人放入的时候可以导向,以及机器人出现倾倒之后复位的时候,可以导向嵌入,内槽101是用来直接使机器人嵌入在其内部移动的,插槽102是用来插入固定板7的,使固定板7的外端可以被有效的固定住,使固定板7可以辅助固定机器人移动,安装槽103则是用来安装限位件2的,使限位件2可以通过弹簧移动,安装槽103的矩形槽是用来安装受力板201的,使受力板201的圆孔内部可以插入圆杆,进而使弹簧可以支撑受力板201以及限位件2进行移动;

拉件5包括有拉头501,顶头502,拉件5为L形结构,且拉件5的外端上方设有拉头501;拉头501为T形结构,且拉头501的内端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拉件5的内侧中间位置设有顶头502;拉件5安装在主体1的右端底部中间位置,且拉件5处于顶块301之间,并且拉件5的拉头501插入安装在嵌入槽401的内部,拉件5是用来与另一主体1得到连接件4进行连接的,使拉件5的拉头501可以插入到嵌入槽401的内部,进而使主体1之间可以稳固的拼接在一起,而本装置拼接之后,若是需要小幅度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使顶头502与支撑块402接触,进而使拉头501可以绕拉件5小幅度转动,进而使顶块301可以被压缩,使得多个主体1拼接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小幅度转动,拉头501主要起到了安装在嵌入槽401内部的作用,使拉头501嵌入之后,可以更加的稳固,使拉头501更及不易脱离,且顶块301可以持续拉动拉头501稳固固定。

其中,主体1还包括有旋转槽104,旋转槽104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旋转槽104设在主体1的右端底部两侧,旋转槽104是用来安装转动头601的,使转动件6可以通过转动头601进行旋转,使旋转槽104可以将转动头601便捷的安装使用。

其中,限位件2包括有受力板201,限位件2为T形结构,且限位件2的内端为楔形结构;限位件2的上下两端设有两个受力板201,且受力板201为矩形结构,并且受力板201的内部设有圆孔,限位件2是在多个主体1拼接之后,使带有限位件2的主体1安装在最内端,使机器人行走到最远处的时候,可以与限位件2接触,使限位件2可以将其固定住,避免机器人快速移动过位,造成机器人遗失,受力板201则是用来安装在安装槽103的矩形槽内部,使弹簧可以支撑受力板201以及限位件2进行移动。

其中,侧槽3包括有顶块301,侧槽3为L形结构,且侧槽3的外侧为T形结构;顶块301为L形结构,且顶块301的外端为T形结构,并且顶块301的外侧右端为弧形结构;顶块301通过弹簧安装在侧槽3的内部,侧槽3是用来通过弹簧安装顶块301的,使顶块301可以通过弹簧进行移动,进而多个主体1拼接在一起的时候,顶块301可以接收弹簧的动力与主体1接触,进而将主体1支撑,以及将拉件5拉住,使拉头501可以稳固的安装固定,顶块301的侧边为弧形结构,是为了使主体1之间小幅度倾斜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将顶块301压动内缩。

其中,连接件4包括有嵌入槽401,支撑块402,连接件4为矩形结构,且连接件4的右端设有嵌入槽401,且嵌入槽401为T形结构,并且嵌入槽401的右端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嵌入槽40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块402,且支撑块402为矩形结构,并且支撑块402的外端为弧形结构,连接件4是用来与拉件5连接固定的,进而使主体1之间可以拼接起来,嵌入槽401是用来安装拉头501的,使拉头501嵌入之后,可以稳固的固定安装,而支撑块402则是用来与顶头502接触的,使顶头502可以被支撑起来,从而使顶头502可以通过支撑块402小幅度倾斜转动。

其中,拉件5还包括有顶头502,顶头502为矩形结构,且顶头502的内侧为弧形结构,并且顶头502与支撑块402接触,而顶头502则是用来与支撑块402接触的,使本装置小幅度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使通过顶头502作为轴心转动。

其中,转动件6包括有转动头601,转动件6为长条状结构,且转动件6的底部外侧为倾斜状结构;转动件6的外侧为弧形结构,且转动件6的右端为楔形结构;转动件6的顶端设有转动头601,且转动头601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转动头601的顶端为锥形结构,且转动头601为硅胶材质,转动件6也是安装在最前端的主体1底部的,使主体1在移动铺设的时候,可以使转动件6与地面接触,进而使转动件6可以将地面的杂物导向推动,使杂物可以向两侧移动,进而减少对后方主体1的影响,使主体1移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而转动头601则是用来安装在旋转槽104内部的,使转动头601可以自由的转动调节角度。

其中,固定板7包括有旋转杆701,固定板7为T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7的两端为楔形结构;固定板7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嵌入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旋转杆701,且旋转杆701为圆柱形结构,固定板7是用来安装在插槽102内部的,使固定板7可以插入到机器人轮胎上方,进而使机器人在斜坡上行驶的时候,也不会倾倒,而旋转杆701则是用来与轮胎接触的,使轮胎接触之后,也可以流畅旋转,不会产生阻力。

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将多个主体1拼接在一起,先通过人力将主体1对接,控制顶块301压缩,使顶块301可以内缩到侧槽3的内部,然后控制拉件5带动拉头501向上移动,使拉头501可以处于嵌入槽401的右侧,然后停止对接,使弹簧顶动顶块301向外移动,使得拉头501可以嵌入到嵌入槽401的内部,使顶头502可以与支撑块402接触,进而使主体1拼接在一起,然后将安装有限位件2的主体1安装在最前端,然后控制转动件6安装在最前端的主体1底部,使转动头601可以插入到旋转槽104的内部,若是轨道安装位置有斜坡的时候,可以控制固定板7进行安装,使固定板7的外端插入到插槽102的内部,进而将固定板7稳固安装,然后将拼接起来的主体1插入到需要安装的位置或狭小的位置,使移动轮可以与地面接触,使主体1流畅的移动,使得转动件6的底部可以与地面接触,进而将地面上的杂物向两侧推动,然后控制机器人处于内槽101的内部,使固定板7可以处于机器人轮胎上方,进而使机器人可以稳固的安装在内槽101的内部,然后控制机器人移动,当机器人移动到最远处的时候,可以与限位件2接触,使限位件2可以缓冲机器人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使机器人可以停止移动,避免机器人丢失,然后控制机器人进行作业。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