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

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储米罐、制浆部、储浆罐、抽料泵、放浆部、米粉生产部和导送切割部;所述制浆部的顶部安装有储米罐;所述储浆罐与储米罐并行设置,而该储浆罐通过抽料泵与制浆部连接;所述放浆部与储浆罐连接,并置于所述米粉生产部的前端;所述导送切割部安装于该米粉生产部的后端底部。本发明具有有效提高米粉加工效率,所制得米粉柔韧、爽口等特点。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米粉是用稻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细长的面条状食品,是中国特色小吃,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不同地区的米粉由于制法不同,会有不同的质地和口味。

目前,传统的米粉加工切断、码放的方式是通过人工切断米粉,将切断后的米粉放置到晾晒筛上进行干燥处理,加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且传统的加工切断、码放方式容易对米粉造成污染,无法保证米粉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储米罐、制浆部、储浆罐、抽料泵、放浆部、米粉生产部和导送切割部;所述制浆部的顶部安装有储米罐;所述储浆罐与储米罐并行设置,而该储浆罐通过抽料泵与制浆部连接;所述放浆部与储浆罐连接,并置于所述米粉生产部的前端;所述导送切割部安装于该米粉生产部的后端底部。

工作原理:

储米罐内存储经清洗浸泡后的米,米从储米罐落入制浆部,制浆部将米制成米浆,米浆通过抽料泵导送至储浆罐,米浆从储浆罐送至放浆部,放浆部内调整米浆导送出来的厚度,米浆经米粉生产部制成半干米粉板,再将半干米粉板导送至导送切割部,导送切割部对半干米粉板切割成条状米粉。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米粉生产部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从动滚筒、从动滚筒支架、支撑台、支撑托板、第一输送带、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滚筒、干燥罩、干燥蒸汽管、蒸煮蒸汽管、蒸煮罩;所述从动滚筒支架置于第一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一从动滚筒与支撑台并行设置于所述从动滚筒支架;所述支撑托板安装于该支撑台,而所述放浆部置于该支撑托板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托板与放浆部存在第一输送带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一主动滚筒安装于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并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所述第一输送带依次与第一主动滚筒、第一从动滚筒、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闭合连接;所述蒸煮罩、干燥罩并行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且所述第一输送带贯穿蒸煮罩、干燥罩;所述蒸煮蒸汽管安装于蒸煮罩的侧面,用于向蒸煮罩内供应蒸汽;所述干燥蒸汽管安装于干燥罩的侧面,用于向干燥罩内供应饱和蒸汽。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呈高低布置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筒在第一支撑架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可调。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还包括滑动槽、支撑调节杆和调节螺母;所述滑动槽开设于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两侧;所述支撑调节杆的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滑动槽与第一滚筒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还包括风罩、抽风管和防汽件;所述风罩安装于蒸煮罩、干燥罩的顶部,且该风罩设有抽风管;所述防汽件分别安装于蒸煮罩、干燥罩的两端。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送切割部包括第二从动滚筒、第二支撑架、第二主动滚筒、第二驱动电机、切粉部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从动滚筒置于第二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二主动滚筒置于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依次与第二主动滚筒、第二从动滚筒闭合连接;所述切粉部安装于第二输送带的顶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粉部包括切粉部支架、切刀、伸缩杆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于切粉部支架,且该液压缸设有伸缩杆;所述切刀安装于所述伸缩杆。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浆部包括横向挡板、纵向挡板、压板、支撑柱、悬杆、调厚件和放浆槽;所述悬杆安装于支撑柱,而该悬杆上间隔安装有两块纵向挡板;所述调厚件安装于悬杆,并位于该两块纵向挡板之间;所述横向挡板安装于该两块纵向挡板;其中,所述纵向挡板的一端设有压板,该压板安装于悬杆的底部;所述横向挡板、两块纵向挡板、悬杆合围形成放浆槽。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厚件包括调节杆、螺母、支座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支座与调节板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所述支座安装于悬杆。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显著进步:

1.本发明有效提高制作米粉的工作效率,制得的米粉柔韧好、润滑爽口;本发明能从制浆到蒸煮,再进行半烘干,实现连续生产。

2.本发明的米粉生产部的前端设有放浆部,通过放浆部调控米浆的厚度,米粉生产部完成米浆制成米粉,再将米粉进行半烘干,制得半干米粉。米粉生产部中的蒸煮罩和蒸煮蒸汽管结合,蒸煮蒸汽管向蒸煮罩内通入蒸汽,位于蒸煮罩内的米粉在蒸煮的加热蒸煮作用下,制成熟了的板状米粉,板状米粉被送至干燥罩内,干燥罩和干燥蒸汽管结合,干燥蒸汽管向干燥罩内通入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对位于干燥罩内的板状米粉半烘干,记得到半干的板状米粉。

3.本发明的导送切割部能对米粉生产部所得的板状米粉实现切割成条状。而条状的宽度可通过导送切割部上的切粉部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米粉生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支撑架、蒸煮部、干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放浆部、支撑托板、支撑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放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放浆部设有调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调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纵向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制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切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干燥部所用蒸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蒸煮部所用蒸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

1-进水管,2-进水阀,3-第一管道,4-第一阀门,5-滤网,6-第二管道,7-储米罐,8-卸料阀,9-排水阀,10-排水管,11-制浆部,111-转动磨石,112-进料口,113-磨盘,114-集浆槽,115-集浆件,116-转轴,117-磨石驱动电机,118-制浆支架,12-导浆件,13-抽料泵,14-第一支撑架,141-滑动槽,15-储浆罐,16-导浆管,17-排浆阀,18-抽风管,19-风罩,20-第一从动滚筒,21-从动滚筒支架,22-放浆部,221-横向挡板,222-纵向挡板,2221-压板,223-支撑柱,224-悬杆,225-调厚件,2251-调节杆,2252-螺母,2253-支座,2254-调节板,226-放浆槽,227-通道,23-支撑台,24-支撑托板,25-支撑杆,26-第一滚筒,261-支撑调节杆,262-调节螺母,27-第一输送带,28-第二滚筒,29-第三滚筒,30-第一驱动电机,31-第一主动滚筒,32-第二从动滚筒,33-第二支撑架,34-第二驱动电机,35-第二主动滚筒,36-导料斗,37-收集件,38-切粉部,381-切粉部支架,382-切刀,383-伸缩杆,384-液压缸,39-第二输送带,40-防汽件,41-干燥罩,42-干燥蒸汽管,421-蒸汽进汽管,422-进汽阀,423-干燥配汽管,424-干燥调控阀,43-蒸煮蒸汽管,431-输送蒸煮蒸汽管,432-蒸煮阀,433-蒸煮配汽管,434-蒸煮调控阀,44-蒸煮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12所示,一种半干米粉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储米罐7、制浆部11、储浆罐15、抽料泵13、放浆部22、米粉生产部和导送切割部;所述制浆部11的顶部安装有储米罐7;所述储浆罐15与储米罐7并行设置,而该储浆罐15通过抽料泵13与制浆部11连接;所述放浆部22与储浆罐15连接,并置于所述米粉生产部的前端;所述导送切割部安装于该米粉生产部的后端底部。

为了便于对米进行清洗和浸泡,增加有进水管1、进水阀2、第一管道3、第一阀门4、滤网5、第二管道6、排水阀9和排水管10;第一管道3的一端连接于储米罐7的底部,并在连接处安装有滤网5,第一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道6,第二管道6的一端向上延伸与储米罐7的顶部连接,第二管道6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排水管10连接;进水管1与第二管道6连接,且该连接点位于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6的连接点的下方。第一阀门4安装于第一管道3。进水阀2安装于进水管1。排水阀9安装于排水管10。

进水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排水管的工作方式:

关闭排水阀9,打开进水阀2、第一阀门4,水从储米罐7的顶部、底部进入,能对储米罐7内的水实现冲洗作用;冲洗结束后,关闭进水阀2,打开排水阀9、第一阀门4,即可将储米罐7内的水向外排放。若需对米进行浸泡,则关闭排水阀9,打开进水阀2、第一阀门4向储米罐7内进水,当水量合适时,关闭进水阀2、第一阀门4,即可对储米罐7内的米实现浸泡。

制浆部11包括转动磨石111、进料口112、磨盘113、集浆槽114、集浆件115、转轴116、磨石驱动电机117和制浆支架118;磨盘113安装于集浆件115,并与集浆件115的内侧面形成集浆槽114,集浆槽114用于收集磨出的米浆;转动磨石111安装于磨盘113的顶部,转动磨石111上开设有米进入的进料口112;转轴116的一端依次贯穿集浆件115、磨盘113与转动磨石111连接,转轴116的另一端与磨石驱动电机117传动连接。

制浆部的工作方式:

磨石驱动电机117启动,驱动转轴116转动,转轴116驱动转动磨石111转动,米从进料口112进入转动磨石111,转动磨石111将米向外推送的同时,转动磨石111和磨盘113对米进行磨成米浆,米浆从转动磨石111和磨盘113的连接处向外流动,并积累于集浆槽114内,即完成制浆。

在制浆过程中,需要补水时,补水路线为:进水管1输送水至第二管道6,第二管道6将水输送至储米罐7,即可完成补水。

储米罐7的底部出口安装有卸料阀8。卸料阀8控制储米罐7向制浆部11卸出的米量。

工作方式:

制浆部11启动工作,即为,磨石驱动电机117启动,驱动转轴116转动,转轴116驱动转动磨石111转动。

打开储米罐7的底部出口的卸料阀8,米从储米罐7卸至制浆部11的转动磨石111,并从转动磨石111上的进料口112进入转动磨石111,米在转动磨石111与磨盘113之间挤压磨碎制成米浆,米浆从转动磨石111和磨盘113之间的缝隙向外排放,并流入集浆槽114,集浆槽114内的米浆通过抽料泵13抽入储浆罐15,并对储浆罐15内的米浆含水量进行调整,调整至生产所需的含水量;然后,将米浆输送至放浆部22,放浆部22内对米浆进行刮平,并同时调整米浆从放浆部22输出的厚度,米浆经放浆部22出来后,经米粉生产部实现米粉生产加工,并制得半干米粉板状。

米粉生产部再将半干米粉板状输送至导送切割部,半干米粉板状在导送切割部被切割成条形状,即制得半干米粉。

制浆部11一般采用两个,第一个制浆部制得的米浆导送至第二制浆部,第二制浆部对从第一个制浆部导送来的米浆进行再次磨浆,能进一步提高米浆质量,使得制得的米粉更具柔韧及弹性,更加润滑爽口。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米粉生产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2所示,所述米粉生产部包括第一支撑架14、第一从动滚筒20、从动滚筒支架21、支撑台23、支撑托板24、第一输送带27、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第一驱动电机30、第一主动滚筒31、干燥罩41、干燥蒸汽管42、蒸煮蒸汽管43、蒸煮罩44;所述从动滚筒支架21置于第一支撑架14的一端;所述第一从动滚筒20与支撑台23并行设置于所述从动滚筒支架21;所述支撑托板24安装于该支撑台23,而所述放浆部22置于该支撑托板24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托板24与放浆部22存在第一输送带27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一主动滚筒31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4的另一端,并与第一驱动电机3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所述第一输送带27依次与第一主动滚筒31、第一从动滚筒20、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闭合连接;所述蒸煮罩44、干燥罩41并行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4,且所述第一输送带27贯穿蒸煮罩44、干燥罩41;所述蒸煮蒸汽管43安装于蒸煮罩44的侧面,用于向蒸煮罩44内供应蒸汽;所述干燥蒸汽管42安装于干燥罩41的侧面,用于向干燥罩41内供应饱和蒸汽。

所述支撑托板24采用钢化玻璃制成,钢化玻璃的表面光滑,能利于潮湿的第一输送带27在其上滑动。支撑托板24与放浆部22在竖向上并行设置,且支撑托板24与放浆部22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27通过的间隙。支撑托板24对位于放浆部22内的第一输送带27具有支撑作用,当放浆部22内放入米浆时,支撑托板24拖住第一输送带27,避免第一输送带27下坠,使得第一输送带27平整,能利于放浆部22对米浆进行调整厚度。

支撑台23上还增加安装有支撑杆25,支撑杆25用于安装支撑托板24,支撑杆25能抬高支撑托板24与支撑台23之间的距离,从而能便于将支撑托板24安装于支撑杆25上。

具体的工作方式:

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0,第一驱动电机30驱动第一主动滚筒31转动,第一主动滚筒31在第一从动滚筒20、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辅助作用下驱动第一输送带27转动。

第一输送带27转动后,即将位于放浆部22内的米浆向蒸煮罩44、干燥罩41输送;米浆经蒸煮罩44进行蒸煮,制成成熟的米粉板状。

第一输送带27将米粉板状向干燥罩41输送,米粉板状在干燥罩41内脱水制得半干米粉板状,第一输送带27再将半干米粉板状输送至导送切割部。

如图1-3、12所示,蒸煮蒸汽管43安装于蒸煮罩44的侧面,用于向蒸煮罩44内供应蒸汽;利用蒸汽对第一输送带27输送至蒸煮罩44内的米浆进行蒸煮,并制得成熟的米粉板状。蒸煮蒸汽管43包括输送蒸煮蒸汽管431、蒸煮配汽管433,蒸煮蒸汽管431与蒸煮配汽管433连接。蒸汽经输送蒸煮蒸汽管431输送至蒸煮配汽管433,蒸汽再从蒸煮配汽管433向蒸煮罩44内形成多点喷射,而位于蒸煮罩44内的米浆在蒸汽的蒸煮作用下,得到成熟的板状米粉。

而为了便于调整配汽管433的配汽量,增加安装有蒸煮调控阀434,蒸煮调控阀434能调控蒸汽向蒸煮罩44内喷射的量。

输送蒸煮蒸汽管431安装有蒸煮阀,能利于打开或关闭输送蒸煮蒸汽管431向蒸煮配汽管433输送蒸汽。

如图1-3、11所示,所述干燥蒸汽管42安装于干燥罩41的侧面,用于向干燥罩41内供应饱和蒸汽。干燥罩41用于接收从蒸煮罩44内输送来的板状米粉进行脱水,制得半干板状米粉。

干燥蒸汽管42包括蒸汽进汽管421、进汽阀422、干燥配汽管423和干燥调控阀424;所述蒸汽进汽管421与干燥配汽管423连接;干燥调控阀424安装于干燥配汽管423;进汽阀422安装于蒸汽进汽管421。蒸汽进汽管421一般通入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干燥配汽管423向干燥罩41内形成多点喷射,利用饱和蒸汽对干燥罩41内的板状米粉进行半烘干。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的一种安装形式。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滚筒26、第二滚筒28、第三滚筒29呈高低布置于第一支撑架14的底部。能使得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呈波浪式结构,能利于第一输送带张紧,进而能使得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一支撑架顶部的面水平平整。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或3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第一滚筒的一种结构形式

所述第一滚筒26在第一支撑架14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可调。第一滚筒能位于第一支撑架的端面竖直上进行高度变化,进而能对第一输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整,因此,第一输送带的张紧度能根据生产需要通过第一滚筒来调整。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实现第一滚筒竖向位移变化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3所示,还包括滑动槽141、支撑调节杆261和调节螺母262;所述滑动槽141开设于第一支撑架14的一端两侧;所述支撑调节杆261的一端与调节螺母262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滑动槽141与第一滚筒26连接。

一般为了避免第一滚筒转动时刮擦第一支撑架,增加有挡板(图中未示出),该挡板位于滑动槽141和第一滚筒26之间,因此,拧紧调节螺母262时,调节螺母262和挡板夹紧于第一支撑架14,从而实现支撑调节杆的固定,进而确定第一滚筒26的高度。

调整工作方式:

拧松支撑调节杆261上的调节螺母262,支撑调节杆261能沿滑动槽141滑动,支撑调节杆261带动第一滚筒26在竖直向上进行高度变化,当第一滚筒26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拧紧调节螺母262,此时,通过调节螺母262和挡板将支撑调节杆261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4,即完成对第一滚筒26的高度调节,进而能改变第一输送带27的张紧度调整。

实施例6:

与实施例2-5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风罩19、抽风管18和防汽件40。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风罩19安装于蒸煮罩44、干燥罩41的顶部,且该风罩19设有抽风管18;所述防汽件40分别安装于蒸煮罩44、干燥罩41的两端。

防汽件40能避免蒸煮罩44、干燥罩41内的蒸汽向外大量释放,同时还能对蒸煮罩44、干燥罩41内起到保温作用。

风罩19上的抽风管18对风罩19进行抽气,使得风罩内形成负压,进而能将蒸煮罩、干燥罩内溢出的蒸汽及时抽离,避免蒸汽累积于生产车间内。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6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导送切割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导送切割部包括第二从动滚筒32、第二支撑架33、第二主动滚筒35、第二驱动电机34、切粉部38和第二输送带39;所述第二从动滚筒32置于第二支撑架33的一端;所述第二主动滚筒35置于第二支撑架3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输送带39依次与第二主动滚筒35、第二从动滚筒32闭合连接;所述切粉部38安装于第二输送带39的顶部。

工作方式:

第二驱动电机34驱动第二主动滚筒35转动,第二主动滚筒35带动第二输送带39在第二从动滚筒32辅助下转动,第二输送带39接收米粉生产部所制得的米粉板料,米粉板料在第二输送带39导送下,输送至切粉部38,切粉部38对导送来的米粉板料进行切割,即可将米粉板料切割成小片米粉。

小片米粉的宽度通过切粉部38来调整,即为通过调整切粉部38的切割频率来进行调整小片米粉的宽度。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切粉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10所示,所述切粉部38包括切粉部支架381、切刀382、伸缩杆383和液压缸384;所述液压缸384安装于切粉部支架381,且该液压缸384设有伸缩杆383;所述切刀382安装于所述伸缩杆383。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8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放浆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4-6所示,所述放浆部22包括横向挡板221、纵向挡板222、压板2221、支撑柱223、悬杆224、调厚件225和放浆槽226;所述悬杆224安装于支撑柱223,而该悬杆224上间隔安装有两块纵向挡板222;所述调厚件225安装于悬杆224,并位于该两块纵向挡板222之间;所述横向挡板221安装于该两块纵向挡板222;其中,所述纵向挡板222的一端设有压板2221,该压板2221安装于悬杆224的底部;所述横向挡板221、两块纵向挡板226、悬杆224合围形成放浆槽226。

支撑柱223安装于支撑台23。悬杆224悬挂于支撑柱223,横向挡板221通过纵向挡板222安装于悬杆224,因此,放浆槽226相对于支撑托板24呈悬挂状态,即放浆槽226悬挂于支撑托板24的顶部,放浆槽226底部与支撑托板24之间有第一输送带27穿过的间隙。

纵向挡板222上的压板2221垫于悬杆224的底部,使得悬杆224呈悬吊形状;还能使得悬杆224与支撑托板24存在空隙,避免悬杆224触碰第一输送带27,进而避免了悬杆224对第一输送带27上导送的浆料厚度造成影响。而压板2221能对第一输送带27的两侧进行按压,能辅助增强第一输送带27,防止第一输送带27出放浆部时两侧上翘、中间下坠。

工作方式:

放浆槽226接收从储浆罐15的米浆,调厚件225可预先调整到所需的高度,即可对出放浆部22所得的浆料厚度进行固定,第一输送带27持续将放浆槽226内的米浆向蒸煮罩44、干燥罩41内输送。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9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调厚件的一种结构形式。

所述调厚件225包括调节杆2251、螺母2252、支座2253和调节板2254;所述调节杆2251的一端贯穿支座2253与调节板2254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螺母2252连接;所述支座2253安装于悬杆224。

工作方式:

调厚:拧紧螺母2252,拧紧螺母2252时,调节杆2251向上移动,并带动调节板2254上移,因此,调节板2254与第一输送带27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从放浆部22导送出去的米浆料的厚度相对增大。

调薄:拧松螺母2252,调节杆2251和调节板2254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调节板2254与第一输送带27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从放浆部22导送出去的米浆料的厚度相对减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