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副横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及光伏跟踪支架

一种副横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及光伏跟踪支架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副横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及光伏跟踪支架,一种副横梁,包括:副横梁主体,其端部均成型有卡接槽一,所述卡接槽一背面的副横梁主体上设置有弹片,弹片的外壁上成型抵接面,抵接面朝向副横梁主体外侧凸出设置;所述弹片外端部弯折形成卡接面,卡接面用于与主梁侧面抵接。本发明通过采用双主梁来构架光伏跟踪支架,通过主横梁连接双主梁,同时再配合主梁间连接的副横梁来提高光伏跟踪支架的扭转刚度,解决光伏跟踪支架因扭转刚度低,所导致的光伏板不能正常安装,或者是光伏板因支架变形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646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能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94448.5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20-12-17

  • 分类号H02S20/30(20140101);H02S20/32(20140101);H02S40/00(20140101);F24S50/20(20180101);

  • 代理机构33341 杭州易中元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安心

  •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博村路231号2单元3层32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2:4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副横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及光伏跟踪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跟踪系统是能够自动跟踪太阳并提高总体发电量的光伏系统。通过实时跟踪太阳运动,使太阳光直射光伏阵列,从而增加光伏阵列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提高太阳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发电量。

在光伏跟踪系统中,太阳能光伏支架是用来固定光伏板和调节光伏板角度的主要部分。现有的2019113479939中的太阳能光伏支架,主要包括立柱,立柱上端转动设置一根主轴,将光伏板通过U型的螺栓固定在主轴上,旋转主轴实现光伏板倾斜角度的调节。

这种太阳能光伏支架的扭转刚度较低,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在风力的作用下,支架很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光伏板不能安装,或者是安装后支架发生形变,导致光伏板的损坏,使得光伏跟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横梁及其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及光伏跟踪支架,通过采用双主梁来构架光伏跟踪支架,通过主横梁连接双主梁,同时再配合主梁间连接的副横梁来提高光伏跟踪支架的扭转刚度,解决光伏跟踪支架因扭转刚度低,所导致的光伏板不能正常安装,或者是光伏板因支架变形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副横梁,包括:

副横梁主体,其端部均成型有卡接槽一,所述卡接槽一背面的副横梁主体上设置有弹片,弹片的外壁上成型抵接面,抵接面朝向副横梁主体外侧凸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片外端部弯折形成卡接面,卡接面用于与主梁侧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弹片外端部还设置有斜面一,斜面一向下倾斜,且与卡接面一端圆滑过渡设置。

优选地,所述副横梁主体端部开设有槽口,斜面一端部设置有卡接边二,所述卡接边二通过槽口置于副横梁主体内,且卡接边二的边缘抵接在副横梁主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副横梁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卡接边一,卡接边一与副横梁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一。

一种光伏跟踪支架的副横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包括

如上所述的副横梁;

主梁,其上开设有卡接孔;

所述卡接边一穿过卡接孔,使卡接槽一与卡接孔内壁卡接,实现副横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

所述卡接边一的下端到副横梁主体上侧面的距离H小于卡接孔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卡接边一穿过卡接孔,卡接槽一卡接卡接孔的内壁,且弹片的侧壁抵靠卡接孔内壁,实现副横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

一种光伏跟踪支架,包括

若干根立柱;

主横梁,其设置在立柱上,且立柱侧面设置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控制主横梁在立柱上端转动;

至少两根主梁,其分别设置在主横梁的两端,用于安装固定光伏板;

所述相邻主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光伏跟踪支架的副横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所述副横梁两端分别连接不同主梁。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左固定部、与左固定部相对设置和连接部,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固定部的上端和右固定部的上端,且连接部配合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形成用于约束传动轴的活动腔。

优选地,所述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接凸起和卡接槽三,通过卡接凸起和卡接槽三的配合实现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之间的固定;

所述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在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互相卡接为一体时,所述安装孔呈竖直排列;安装孔用于将支撑块固定到横梁上;

所述传动轴包括外传动轴,其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动连接轴的活动接头一;内传动轴,其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传动连接轴的活动接头二;还包括连接件一和固定板,所述连接件一和固定板分别抵靠外传动轴的对立侧面,通过连接件一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实现外传动轴和内传动轴之间的插接固定;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集成座,其内设置有动力输入轴;

换向组件,其设置在集成座内,并与动力输入轴相连;

推杆组件,其上端设置在集成座内,且推杆组件的调节杆上端与换向组件连接;

所述集成座内活动安装有轴套一,调节杆上端卡接有止动件,所述调节杆上端穿过轴套一,且通过止动件限制轴套一与调节杆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是采用双主梁的设计,利用主横梁连接双主梁来构架光伏跟踪支架的主体,之后再主横梁之间设置副横梁,副横梁的端部分别卡接在不同的主梁上,来加固光伏跟踪支架主体,提高扭转刚度,降低光伏跟踪支架发生变形的概率和幅度,解决光伏跟踪支架因扭转刚度低,所导致的光伏板不能正常安装,或者是光伏板因支架变形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2、本发明的卡接孔的设计能方便副横梁的卡接片插入,实现副横梁和主梁之间的连接,同时卡接边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卡接孔的宽度,卡接后弹片的外壁抵接面抵靠在卡接孔的内壁上,利用弹片的弹性变形,将卡接槽始终向下压制,保证卡接状态的稳定性。

3、本发明的斜面的设计主要是起到一个导向面的作用,安装时不用手动按压弹片,只需推动副横梁,弹片会自动进入到卡接孔内,弹片会因为卡接孔的约束,发生形变,当卡接槽与卡接孔的内壁卡接后,会在弹片的弹性形变下,使得卡接槽与卡接孔的内壁始终处于卡接状态,从而保证光伏跟踪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此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双主梁系统的扭转刚度,另一方面实现了施工现场无工具、快速安装的目的

4、本发明设计的支撑块,通过左固定部、右固定部和连接部三者之间的配合形成活动腔,使传动轴在活动腔内转动。

支撑块的设计一方面能约束住传动轴,能有效的防止传动轴的弯曲,保证传动效率;另一方面是可以约束传动轴,不让其随意移动或晃动,保证传动轴不会与其他金属接触,从而避免出现因磨损导致的传动轴断裂的情况,保证传动轴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的迷宫型缝隙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安装的同时,还保证了安装支撑块后,支撑块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两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导致传动轴重活动腔中滑出的情况,保证支撑块对传动轴的约束的稳定性。

6、本发明设计的传动轴是分体设置,使用时,将外传动轴和内传动轴的端部相互插接且内传动轴伸缩设置,外传动轴和内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输入轴401,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伸缩插接的设置能实现传动轴的长度的改变,使传动轴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长度,自由调节,使其能适应不同间距的桩基布置,同时解决由于现场施工误差而导致现有的传动轴安装困难的问题。

同时内传动轴能整体伸入到外传动轴内,缩小整体体积,同时缩短长度,这样能方便运输,同时内传动轴整体伸入到外传动轴内,两者相互抵接,能增强传动轴的抗弯曲性,从而保证传动轴的直线度,使传动轴能正常使用,进而保证光伏跟踪支架的安装和使用。

7、本发明的长槽口的设计,配合连接件一和固定板,能在固定时,使长槽口发生形变,使得外传动轴的内壁紧贴内传动轴的外壁,抱紧内传动轴,实现外传动轴和内传动轴的固定连接,同时还实现内外传动轴之间无间隙的配合,即可以消除传动过程中的噪声,又减少了因间隙配合而产生的动态磨损,从而延长了传动轴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伏跟踪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副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副横梁与主梁卡接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副横梁和传动轴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副横梁和传动轴的安装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放置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动轴与支撑块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动轴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动轴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动轴的端部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动轴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执行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的C区域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止动件与调节杆安装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止动垫圈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丝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副横梁主体;2-卡接边一;3-卡接槽一;4-弹片;5-抵接面;6-卡接面;7-斜面一;8-槽口;9-卡接边二;10-立柱;11-主横梁;12-执行机构;13-主梁;14-卡接孔;100-左固定部;101-右固定部;102-连接部;103-传动轴;104-活动腔;105-卡接凸起; 106-卡接槽三;107-安装孔;108-第一连接部;109-第二连接部;112-固定位;113-支撑块; 114-支撑块;115-螺栓一;200-外传动轴;201-内传动轴;203-连接件一;204-固定板;205-长槽口;206-折边;207-卡接槽四;208-活动接头一;209-活动接头二;210-连接端一; 211-连接端二;212-斜面二;213-螺栓二;214-连接孔一;215-连接孔二;400-集成座; 401-动力输入轴;402-换向组件;403-推杆组件;404-轴套一;405-丝杆;406-止动件; 407-限位槽;408-止动片;409-止动垫圈;410-螺母;411-止动部;412-卡接槽五; 413-卡接面二;415-锥齿轮一;416-锥齿轮二;417-内管;418-外管;419-防摆垫圈; 420-丝杆螺母;421-导向套;422-端盖;427-筋条;42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跟踪支架,包括若干根立柱10、若干根主横梁11,至少2根主梁13和若干根传动轴103。

所述立柱10整齐设置在地面上,每个立柱10的上端与主横梁11的中部铰接,主横梁11可以在立柱10上端部转动,主梁13设置在主横梁11的两端,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从而形成一个支架主体,同时在每个立柱10的侧面链接一执行机构12,执行机构12的上端与主横梁11的三分之二处,或者是除去中间位置的任意位置。

为了执行机构12能同步运行,在主横梁11上设置传动轴103,传动轴103的两端分别卡接相邻的执行机构12,主梁13端部的主横梁11上设置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103转动,从而达到通过传动轴103传递扭矩的目的,使光伏跟踪支架实现倾斜角度的调节。

同时在每个相邻的主横梁11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副横梁,副横梁包括副横梁主体 1,副横梁主体1的端部分别卡接不同的主梁13,通过副横梁来增加支架的扭转刚度,保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主要是采用双主梁13的设计,利用主横梁11连接双主梁13来构架光伏跟踪支架的主体,之后再主横梁11之间设置副横梁,副横梁的端部分别卡接在不同的主梁13上,来加固光伏跟踪支架主体,提高扭转刚度,降低光伏跟踪支架发生变形的概率和幅度,解决光伏跟踪支架因扭转刚度低,所导致的光伏板不能正常安装,或者是光伏板因支架变形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如图2-图4所示,所述副横梁包括副横梁主体1,其两端部均成型有卡接边一2,卡接边一2与副横梁主体1之间形成有卡接槽一3,卡接槽一3宽度与主梁13 的壁厚相适配,卡接槽一3的开口朝向副横梁的下侧,在副横梁的端面的上侧开设有槽口 8,在槽口8内设置一弹片4,弹片4一端可以在槽口8内摆动,连接部可以是弹性片,在弹片4的外壁上成型抵接面5,抵接面5朝向副横梁主体1的外侧倾斜设置。

在主梁1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接孔14,卡接孔14是腰形孔,所述卡接边一2下端到副横梁主体1的上侧面的距离H小于卡接孔14的宽度,同时弹片4的抵接面5到卡接边一2下端的距离大于卡接孔14的宽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卡接边一2进入到卡接孔14内后,在弹片4的作用下卡接槽一3与卡接孔14侧壁是始终卡接的,在弹片4的作用下,约束卡接边一2在卡接孔14内的位移,进而保证卡接状态的稳定性。

使用时,先将弹片4向下按压,使弹片4的端部与副横梁主体1的上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推动副横梁,将卡接边一2穿过卡接孔14,副横梁端面抵靠主梁13内壁,使卡接槽一3与卡接孔14内壁相互卡接,解除弹片4的按压,弹片4的抵接面5抵靠卡接孔 14的内壁,从而形成光伏跟踪支架的副横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如图3所示,将弹片4的外端部弯折设置,将弯折形成的面当做卡接面6,当副横梁端面抵靠主梁13内壁,使卡接槽一3与卡接孔14内壁相互卡接时,卡接面6是抵靠在主梁13的外壁上,形成卡接状态,两种卡接相互配合,进一步保证卡接状态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为了能更方便弹片4穿过卡接孔14,在弹片4的外端部还设置有斜面一7,斜面一7向下倾斜,斜面一7一端与卡接面6相连,且两者之间圆滑过渡,斜面一7 的下端与副横梁主体1的上侧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在斜面一7的作用下,直接将副横梁的端部插接到卡接孔14内。

本发明的斜面一7的设计主要是起到一个导向面的作用,安装时不用手动按压弹片4,只需推动副横梁,弹片4会自动进入到卡接孔14内,弹片4会因为卡接孔14的约束,发生形变,当卡接槽一3与卡接孔14的内壁卡接后,会在弹片4的弹性形变下,使得卡接槽一3与卡接孔14的内壁始终处于卡接状态,从而保证光伏跟踪支架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为了约束弹片4外端部的位置,在弹片4外端部设置了一卡接边二9,卡接边二9通过槽口8活动设置在副横梁内,且卡接边二9的两端抵靠在副横梁主体1的内壁,来约束弹片4向外倾斜的角度,保证弹片4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额外的形变,保证卡接状态的正常形成。

进一步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副横梁上开设有固定位112,固定位112内通过螺栓一115安装有支撑块114,传动轴103穿设在支撑块114上。所述支撑块114主要包括左固定部100、右固定部101和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02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固定部100 的上端和右固定部101的上端,通过扳动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使两者相互靠近抵靠,连接部102弯曲变形,连接部102就能配合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形成活动腔104,传动轴103只能在活动腔104内移动。

本发明设计的支撑块114,通过左固定部100、右固定部101和连接部102三者之间的配合形成活动腔104,使传动轴103在活动腔104内转动。

支撑块114的设计一方面能约束住传动轴103,能有效的防止传动轴103的弯曲,保证传动效率;一方面是可以约束传动轴103,不让其随意移动或晃动,保证传动轴103不会与其他金属接触,从而避免出现因磨损导致的传动轴103断裂的情况,保证传动轴103 的使用寿命。

同时支撑块114是注塑成型的,成本上较低,生产难度也较低,不会产生过大的成本,所以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快捷。

所述连接部102可以是具有较大弹性形变的塑料制品,整体可弯曲成圆弧状或者是其他形状,配合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可以形成圆形的活动腔104或者是多边形的活动腔104,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支撑块114的使用过程:先将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打开,将支撑块114套在传动轴103上,之后将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相互抵靠,形成活动腔104,传动轴 103被固定在活动腔104内,之后再将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下端插入到副横梁的固定位112中,通过螺栓一115将其固定在固定位112内,即完成支撑块114的安装使用。

进一步设置,如图7所示,在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7,安装孔107整齐排列设置,在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互相卡接为一体时,所述安装孔107呈竖直排列;安装支撑块114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高度的安装孔107进行固定。

多个安装孔107的设计,是通过使用不同位置的安装孔107,调整支撑块114的安装高度,实现传动轴103在不同不连续单元即,支架之间存在一定角度时的传动功能,方便使用,减少环境因素对支撑块114的约束,提高适应性。

进一步设置,如图7所示,所述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接凸起105和卡接槽三106,通过卡接凸起105和卡接槽三106的配合,形成迷宫型缝隙结构,实现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之间的固定。

迷宫型缝隙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安装的同时,还保证了安装支撑块114后,支撑块114 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两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导致传动轴103 重活动腔104中滑出的情况,保证支撑块114对传动轴103的约束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所述传动轴103包括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且两者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活动接头一208和活动接头二209,用于连接不同的动力输入轴401,另外一端相互插接,且内传动轴201伸缩设置在外传动轴200内,同时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 的截面均为多边形,多边形之间相互匹配,通过面配合结构传递扭矩,进而实现光伏跟踪支架内动力的传输。

本发明设计的传动轴是分体设置,使用时,将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的端部相互插接且内传动轴201伸缩设置,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输入轴401,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伸缩插接的设置能实现传动轴的长度的改变,使传动轴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长度,自由调节,使其能适应不同间距的桩基布置,同时解决由于现场施工误差而导致现有的传动轴安装困难的问题。

同时内传动轴201能整体伸入到外传动轴200内,缩小整体体积,同时缩短长度,这样能方便运输,同时内传动轴201整体伸入到外传动轴200内,两者相互抵接,能增强传动轴的抗弯曲性,从而保证传动轴的直线度,使传动轴能正常使用,进而保证光伏跟踪支架的安装和使用。

上述的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的截面均为多边形,可以是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具体形状不限定,只要能面面接触并限定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动,均可以。

上述的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的截面尺寸不同,外传动轴200大于内传动轴201 的界面尺寸,在结合截面多边形的设计,能实现两者的伸缩设计和扭矩的传递。

进一步设置,如图10-图11所示,在外传动轴200的端部外侧设置连接件一203和固定板204,连接件一203可以是U型连接件,所述固定板204上开设有孔,连接件一203 的一端穿过孔且与固定板204固定,形成一个锁扣,随着连接件一203和固定板204之间的配合,能使外传动轴200发生变形,夹紧内传动轴201,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件一203和固定板204的设计能保证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固性。

连接件一203可以是U型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板上,或者是钢筋,钢筋通过工具拧在外传动轴200上,实现连接固定。

此外,连接件一还可以是L型连接件,安装方式与U型连接件相同,使用时,L型连接件的一端搭接在外传动轴200的外壁上,另外一端穿过固定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板上。

如图10所示,为了能方便外传动轴200的形变,在外传动轴200的端部开设一长槽口205,长槽口205的设计配合上述的连接件一203和固定板204的设计,能为外传动轴 200的形变提供空间,使外传动轴200更容易变形,同时长槽口205设计,能使长槽口205 两侧的外传动轴200壁整体变形,使外传动轴200的内壁紧贴内传动轴201外壁,这样能保证大面积的接触,保证摩擦力足够大,使连接固定更稳定。

本发明的长槽口205的设计,配合连接件一203和固定板204,能在固定时,使长槽口205发生形变,使得外传动轴200的内壁紧贴内传动轴201的外壁,抱紧内传动轴 201,实现外传动轴200和内传动轴201的固定连接,同时还实现内外传动轴200之间无间隙的配合,即可以消除传动过程中的噪声,又减少了因间隙配合而产生的动态磨损,从而延长了传动轴的使用年限。

进一步设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固定板204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一个折边206,折边206可以抵靠内传动轴201的外壁和外传动轴200的端面,以此来加强连接,保证连接稳定,同时折边206抵接外传动轴200的端面还能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连接件一203 在外传动轴200上的固定位置的准确度。

也可以设置两个折边,折边206可以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04的对立边上,且弯折方向相反,使得固定板204的截面为S型,这样设计能使固定板204的两面均能实现上述的折边206抵靠内传动轴201外壁的设计,不能担心固定板204安反的情况,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10所示,同时在折边206上开设卡接槽四207,卡接槽四207的尺寸与内传动轴201的外壁尺寸想配合,即卡接槽四207的内壁与内传动轴201外壁活动抵靠。

设置卡接槽四207目的是为了方便安装固定板204,通过固定板204与内传动轴201外壁的抵接,在配合折边206与外传动轴200的端部的抵靠,两种方式配合,实现固定板 204安装位置的准确。

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动接头一208与活动接头二209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均相同,本实施例以活动接头一208为例进行展开描述。

如图10所示,所述所述活动接头一208包括连接端一210和连接端二211,连接端一210通过螺栓二213穿设于所述外传动轴200端部内,连接端二211连接动力输入轴401;

如图12所示,同时在所述连接端一210表面成型有斜面二212,通过斜面二212从而提供连接端一210在外传动轴200内转动的空间。而且斜面二212是由连接端一210前后两端均向中部且向外倾斜成型而成。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允许活动接头相对连接件做一定角度的摆动,因而可以避免安装时轴线偏置的问题,即活动接头所连接的两部件轴线不重合时依旧可以配合安装。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倾斜的山坡,具体可结合图13。

同时还可以在传动轴做周向旋转动作时,活动接头一208和活动接头二209既可通过螺栓传递扭矩,又可通过活动接头头部的斜面二212与连接件内壁的面配合结构来传递扭矩,从而可以减少螺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连接可靠性。

如图12和图13所示,外传动轴200和活动接头一208的连接方式,首先连接端一210开设有连接孔一214,且外传动轴200开设有连接孔二215,通过螺栓二213穿过连接孔一214和连接孔二215从而连接外传动轴200和连接端一210。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执行机构12包括集成座400,其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光伏跟踪支架的下侧,能转动,且集成座400内成型有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内水平设置有动力输入轴401,动力输入轴401与光伏跟踪支架里的传动轴或者是电机连接,实现扭矩的传递;

换向组件402,其设置在集成座400内,并与动力输入轴401相连主要是将动力输入轴401上的水平方向的扭矩变成竖直方向;

推杆组件403,其上端设置在集成座400内,且推杆组件403的丝杆405上端与换向组件402连接;

在所述集成座400内活动安装一个轴套一404,丝杆405上端卡接一个止动件406,所述丝杆405上端穿过轴套一404,并与之螺纹连接,安装完成后,止动件406能限制轴套一404与丝杆405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水平设置的动力输入轴401能将扭矩传递到竖直设置的丝杆405上,进而使得执行机构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设计是在丝杆405与轴套一404的连接处新增一止动件406,止动件406设在丝杆405上,下端抵接轴套一404的上端面,形成卡接状态,从而限制连接后的丝杆 405与轴套一404之间的相对转动,保证在工作状态下,丝杆405不会与轴套一404分离,即丝杆405不会与集成座400分离,从而保证连接状态,保证扭矩的正常传递,使执行机构正常工作。

为了保证止动件406与丝杆405之间的卡接,在丝杆405上端的外壁上开设一限位槽 407,限位槽407是丝杆405上端面沿着外壁向下延伸开设。止动件406包括止动垫圈409和螺母410,在止动垫圈409的内壁上凸出设置一止动片408。

安装是先将丝杆405上端与轴套一404螺纹连接好,丝杆405的上端凸出轴套一404,且置于容纳腔,之后安装止动垫圈409,使止动垫圈409的止动片408沿着限位槽407向下放置,使止动垫圈409的下端抵接在轴套一404的上端面,之后再安装螺母410,直到螺母410的下端面与止动垫圈409的上端面紧密贴合,完成安装。

如图16和图18所示,本发明丝杆405的上端面沿着外壁向下延伸开设有限位槽407,限位槽407能让止动件406的止动片408沿着限位槽407安装到丝杆405上,使止动件406的下端面抵接在轴套一404的上端面,止动件406通过止动片408与限位槽407 的配合,实现对轴套一404与丝杆405之间的相对转动的限制,进一步保证轴套一404和丝杆40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结构上不造成影响,成本低,且装配难度低等优点。

如图17所示,所述止动垫圈409的外壁上还周向凸出设置若干个止动部411,止动部 411可以是条状,且整体凸出止动垫圈409的侧壁,止动部411的侧壁与螺母410的外壁活动卡接,实现止动垫圈409与螺母410之间的限制设置,防止发生相对转动。

螺母410可以是常规的多边形的设计,止动部411侧面抵靠螺母410外壁的多边形面昂上,形成卡接状态。

如图16所示,螺母410的外壁上周向开设若干个卡接槽五412,卡接槽五412竖直设置,主要用来卡接止动部411,保证止动垫圈与螺母之间的转动限位效果。

本发明的止动垫圈409上的止动部411的设计,能在安装后,止动部411能与螺母410的外壁卡接,从而限制止动垫圈409好螺母410之间的转动限制,配合限位槽407 和止动片408的设计,使得螺母410、止动垫圈409和轴套一404之间均不会单独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丝杆405与轴套一404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为了使止动部411更好的卡接螺母410,将止动部411的侧面设置卡接面二413,卡接面二413相对于止动垫圈409的上端面向上倾斜设置。

这样设置能在螺母410下端抵靠在止动垫圈409的上端面后,能更稳定的卡接螺母410 的侧壁,保证限位状态的稳定。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换向组件402包括锥齿轮一415和套设在动力输入轴401上的锥齿轮二416,所述锥齿轮一415连接在丝杆405的上端,且锥齿轮一415和锥齿轮二416相互啮合。

如图14所示,所述推杆组件403包括内管417和设置在集成座400上的外管418,内管417与外管418端部相互插接,所述内管417上端连接有丝杆螺母420,外管418内设置所述丝杆405,丝杆405可以是丝杆,丝杆405的外壁上开设螺纹,所述丝杆405下端旋入丝杆螺母420内,且丝杆螺母420的帽部向外延伸至靠近所述外管418内侧。

实际使用时,转动丝杆405,能带动丝杆螺母420在丝杆405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外管418与内管417之间的伸缩设置,进而实现将动力输入轴401的扭矩转化成外管418和内管417之间的伸缩设置。

外管418、内管417和丝杆405之间的连接为:首先内管417的上端设置有丝杆螺母420,丝杆螺母420与丝杆40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丝杆螺母420外端靠近外管418内侧。因而当推杆组件403在伸缩过程中,保证外管418、内管417和丝杆405三者的同轴度。

所述内管417与外管418之间的连接是:丝杆405的底部设置防摆垫圈419,防摆垫圈419贴合在内管417内侧。因而通过防摆垫圈419可防止丝杆405摆动,同时保证内管 417和丝杆405的同轴度。

所述内管417和外管418之间设置有导向套421,且外管418底部设置有端盖422,通过端盖422可限制导向套421脱落。

丝杆405与集成座400之间设置有轴承429,从而确保集成座400即使受力也不会影响换向装置和推杆组件403之间的传动。

关于执行机构的描述,具体可参考技术202022413945X。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8所示,支撑块114可以整体采用硬塑料,来保证强度。所述连接部10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08和第二连接部109,第一连接部108设置在左固定部100的上端,第二连接部109设置在右固定部101的上端,同时第一连接部108和第二连接部109的上端均是弧形设置。

当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相互抵靠卡接,即卡接凸起105和卡接槽三106相互卡接,形成迷宫型缝隙结构后,第一连接部108和第二连接部109能配合左固定部100和右固定部101形成活动腔104,来约束住传动轴103,一方面能有效的防止传动轴103的弯曲,保证传动效率;另一方面是可以约束传动轴103,不让其随意移动或晃动,保证传动轴103不会与其他金属接触,从而避免出现因磨损导致的传动轴103断裂的情况,保证传动轴103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与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9所示,所述止动部411可以设置在止动垫圈409的上端面上,形状可以是从圆点向外发散的筋条427,螺母410的下端面可以设置与筋条427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凹槽与筋条427的配合,实现止动垫圈409与螺母410之间的转动限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