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及其应用

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检测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和荧光探针,以及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TaqMan qPCR方法,可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样本中的感染HTLV‑I细胞中的前病毒DNA。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4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0886493.6

  • 发明设计人 高歌;周安宇;

    申请日2019-09-19

  • 分类号C12Q1/70(20060101);C12Q1/6851(20180101);C12R1/93(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82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宋宝库;周春梅

  •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781号80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9: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检测领域,更具体涉及对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检测。

背景技术

人嗜T淋巴病毒I型(HTLV-I)属于逆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哺乳类C型病毒,又可以分为6种亚型,分别为A~F,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80~130nm,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人类逆转录病毒[1]。

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的RNA能够经逆转录合成相应DNA并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DNA形成前病毒(HTLV-I provirus)[2]。该病毒感染的细胞主要是CD4

人嗜T-淋巴病毒I型能引起多种疾病,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5,6]、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7]和多发硬化症(MS)、不明原因的脉管炎(KW)等。有研究认为,HTLV-I相较于其他致癌病毒或致癌细菌(如EB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更强的致癌性[8]。还有一些疾病,如不同的血源性肿瘤、慢性肺炎疾患、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实质性肿瘤等,很可能也是由于感染HTLV-I病毒后产生的人体免疫抑制所导致的疾病。目前,全球有大于2000万人感染HTLV-I,该病毒伴有较长的潜伏期,发病较为缓慢,约有2-5%的感染者一直会表现出潜伏无症状期。但约0.1-2%的HTLV-I感染者比例将发展为上述临床症状[6]。在细胞培养上,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可诱导T细胞永生化;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的脐带T细胞可持续生长并表达DR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量增加,而对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的依赖性降低,这些特性与ATL患者的恶性T细胞特性相似。

HTLV-I有两种常见的方法病毒传播方式。一、血液接触传播:输血时HTLV-I可通过被感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传播到新宿主中[9]。二,母乳喂养传播,HTLV-I能通过母乳传播至婴儿[10],也有证据表明,将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婴儿HTLV-I感染率[11]。目前,尚无有效的HTLV-I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因此只能通过HTLV-I检测进行必要预防。现有的HTLV-I的检测方法包括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HTLV-I抗体检测、病毒颗粒及抗原检测和脑脊液检查,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PA(颗粒凝集)、IF(免疫荧光)、WB(免疫印迹)等血清学诊断,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区分是HTLV-Ⅰ还是HTLV-Ⅱ的感染,操作繁琐,灵敏性和特异性不高,容易出现假阳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技术的发展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检测出低拷贝的目的DNA片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检测HTLV-I手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设计针对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的HTLV-I前病毒DNA片段的特异引物、探针,理论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样本中HTLV-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避免目前已有的HTLV-I检测手段的不足之处。

qRT-PCR技术有两种方法: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染料法如SYBR Green I染料可与双链DNA的小沟结合,当被激发后可以产生荧光信号,但由于任何双链都可以与其非特异性结合产生非特异性信号,因此会造成不准确的结果。TaqMan探针法的探针具有5’端荧光报告基团和3’端淬灭基团,完整的探针受到激发光后会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因此检测不到信号;只有当DNA复制时,探针被水解,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分离,才可以检测到荧光,因此荧光信号的强弱就代表了模板的数量,由于被释放的荧光基团数目和PCR产物数量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用该技术可对模板进行准确定量。虽然SYBR Green和TaqMan技术在扩增效率上差别不是很大[12],但TaqMan技术因为特异性更高、敏感性更强,更适用于微量模板的检测和定量[13]。

CN103898239B公开了一种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管检测HTLV-I和HTLV-II前病毒的方法,但是,仍然需要开发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以为HTLV-I的临床前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并合成HTLV-I前病毒DNA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及开发可用于检测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和血液中HTLV-I前病毒DNA的TaqMan qPCR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TLV-I前病毒DNA。该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检测样本中的感染HTLV-I细胞中的前病毒DNA,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并可以稳定检测到各类样本中的极低含量的HTLV-I前病毒DNA。

术语“HTLV-I”是人嗜T淋巴病毒I型,也被称为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该病毒的RNA经逆转录会合成相应的DNA并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DNA,与多种疾病相关。HTLV-I病毒可经由血液传播。

术语“HTLV-I前病毒DNA”是指HTLV-I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逆转录合成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DNA。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包括正向引物5'-CCCGACCTACCTATGGATAATGCT-3'(SEQ ID NO:1)和反向引物5'-GGTTTTGTGGCAGTTGGTTAATACA-3'(SEQ ID NO:2)。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和探针组合,所述引物对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其中正向引物是5'-CCCGACCTACCTATGGATAATGCT-3'(SEQ ID NO:1),所述反向引物是5'-GGTTTTGTGGCAGTTGGTTAATACA-3'(SEQ ID NO:2);所述探针的序列为5'-CCCTATGGACAATCAACC-3'(SEQ ID NO:3),该探针的5’端标记报告荧光基团,3’端标记淬灭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荧光探针的5’端标记的报告荧光基团为FAM,3’端标记的淬灭基团为NFQ-MGB或TAMRA。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上述引物对或引物和探针组合在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上述引物对或引物和探针组合在制备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试剂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是通过qPCR检测或通过数字PCR检测。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qPCR又称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PCR进程,最后可以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在qPCR检测中,Ct值表示循环阈值,即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由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含量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连续稀释的已知起始含量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含量的对数,纵坐标代表Ct值,或者纵坐标代表起始含量的对数,横坐标代Ct值。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含量。qPCR在本领域中属于成熟技术,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qPCR检测时,可以直接从仪器的输出结果中获得样本的Ct值。

在qPCR检测中,可以使用荧光探针或荧光染料获取荧光信号。常见的荧光探针例如可以是TaqMan荧光探针,其中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报告荧光基团可以是例如FAM,淬灭基团可以是例如NFQ-MGB。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其它报告荧光基因和相应的淬灭荧光基团也可以用于本发明。

在qPCR检测中,还可以使用荧光染料获取荧光信号,例如可以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荧光染料,荧光染料非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常用的荧光染料例如可以是SYBR荧光染料、磺酰罗丹明(Texas Red)、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羟基荧光素(FAM)、四氯荧光素(TET)、JOE、VIC、ROX和NED等。

数字PCR检测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简言之,数字PCR(也可称单分子PCR)包括PCR扩增和荧光信号分析,在PCR扩增阶段,将样品稀释到单分子水平并平均分配到几十至几万个单元中进行反应,在扩增结束后对每个反应单元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最后通过直接计数或泊松分布公式计算得到样品的原始浓度或含量。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如何进行数字PCR检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上述引物对,或包括上述引物和探针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进行qPCR检测所需要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试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行qPCR检测所需要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试剂包括选自下述组分的一种或更多中组分:qPCR反应液(例如qPCR Master Mix(2X),其中包括qPCR反应所需要的酶等必须成分)、无核酸酶高纯水、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其中阳性对照品可以是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或细胞。其中阴性对照品可以是无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或细胞。其中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细胞例如可以是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其中无HTLV-I前病毒DNA的细胞例如可以是无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对样本基因组DNA进行qPCR检测,根据qPCR检测结果定性检测或定量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TLV-I前病毒DNA。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样本基因组DNA;

(2)使用特异性扩增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和探针组合,例如上述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对DNA标准品和样本基因组DNA进行qPCR检测,其中DNA标准品是用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配制的不同给定浓度的样品;

(3)用DNA标准品的qPCR检测结果制作标准曲线,拟合线性方程,其中R

(4)结果判定:如果样本基因组DNA的qPCR结果中出现明显的扩增曲线;且样本基因组DNA的qPCR的Ct值小于浓度最低点的Ct值,则为阳性结果,即样本中存在HTLV-1前病毒DNA;如果无明显扩增曲线,或者有明显扩增曲线,但Ct值大于标准曲线浓度最低点的Ct值,则为阴性结果,即样本中不存在HTLV-I前病毒DNA。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3)中制作标准曲线时,以DNA标准品的Ct值为纵坐标(Y),以DNA标准品中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的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X),拟合线性方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DNA标准品包含至少6个用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配制的不同给定浓度的样品。DNA标准品的数量可以是6个、7个、8个或更多个。DNA标准品例如可以用HTLV-I阳性细胞MT4的基因组DNA与HTLV-I阴性细胞MOLT4基因组DNA以不同浓度配比配制而成。

拟合标准曲线时,如R

浓度最高点是指用上述方法可稳定检测到的浓度的最高限,在本发明中也可称为检测上限或定量上限。可稳定检测到的浓度的最低限即为浓度最低点,在本发明中也可称为检测下限或定量下限。

判断是否出现明显扩增曲线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当ΔRn vsCycle模式下的曲线为S形时,可确定出现明显扩增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qPCR的反应体系为PCR Master Mix(2×)10μL,特异性扩增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探针(20×)1μL,DNA样品+无核酸酶高纯水9μL。其中DNA样品可以是样本基因组DNA、DNA标准品、或其它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或质控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qPCR反应的程序为首先50℃,2min以激活UDG;其次95℃,10min激活DNA聚合酶;然后按下列参数进行40个PCR反应:95℃,15秒;60℃,1min。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Applied Biosystems ABI 7500Real Time PCR仪上完成qPCR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果判定也可以是定量检测样品中的HTLV-I前病毒DNA,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定量检测样品中的HTLV-I前病毒DNA。所述定量检测可以包括例如根据样本基因组DNA的Ct值和拟合的标准曲线,确定样本基因组DNA中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的浓度。

本发明中,样本可以是器官、组织、全血、细胞或体液样品。

本发明中,样本可以来源于人或任何动物,例如小鼠、大鼠、兔、猴等动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是在体外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是非诊断性的。

本申请中,术语“HTLV-I阳性的”、“含有HTLV-I前病毒DNA的”,“受HTLV-I感染的”可以交换使用,指受到HTLV-I感染的,基因组DNA中含有HTLV-I前病毒DNA的细胞或含有这些细胞的组织、器官。

本发明提供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标记探针可用于对组织、血液中的HTLV-I前病毒DNA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在1.5小时内稳定地检测到1/10000被HTLV-I病毒感染的细胞,为HTLV-I的临床前诊断、判断是否感染HTLV-I病毒具有重要意义,将在HTLV-I病毒临床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而且检测的准确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TaqMan-qPCR简易实验流程。

图2是用HTLV-I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qPCR检测的扩增曲线图。

图3是用HTLV-I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qPCR检测的标准曲线图。其中R

图4是用HTLV-I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qPCR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实验的扩增曲线图。

图5是用HTLV-I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qPCR检测的特异性扩增曲线图。

图6是用HTLV-I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qPCR检测的稀释线性扩增曲线图。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根据人HTLV-I的pol基因中的STS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标记探针,以HTLV-I阳性细胞MT4基因组DNA配制标准曲线,建立鉴别各类样本是否感染HTLV-I的检测方法,并以该方法进行标准曲线与定量范围、准确度与精密度、稀释线性、特异性等的全面方法学验证,实验流程参见附图1。

如无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序列均以从5’端到3’端的方式表示。

1.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NCBI基因序列数据库提供的基因序列信息,以人HTLV-I的pol基因STS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及荧光标记的探针,引物信息如下表1:

表1引物设计相关信息表

该探针的5’端标记报告荧光基团FAM,3’端标记淬灭基团NFQ-MGB。

1.2基因组DNA的提取

采用QIAGEN公司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NeasyBlood&Tissue Kit,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标准程序提取样本基因组DNA。

将样本加入蛋白酶K裂解后,依次加入试剂盒内的各种缓冲液:buffer AL、无水乙醇、buffer AW1、buffer AW2等,通过DNeasy Mini spin离心柱离心富集基因组DNA,最后使用buffer AE溶解基因组DNA,用Nanodrop进行浓度和质量(A260/280)的测定后,保存于-80℃备用。

2.1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使用Taqman-qPCR方法,qPCR反应体系为20μL,如下述表2所示。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加入

表2 qPCR板加样配比表

表3 qPCR反应条件表

如无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均按照本2.1节中的反应体系、反应条件和说明进行qPCR检测。

2.2方法学验证

2.2.1制做标准曲线

对HTLV-I阳性细胞MT4基因组DNA进行梯度稀释,并用实施例1所述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qPCR检测,直至可稳定检测到的最低限为20pg/5μl,设为检测下限(或称定量下限);可检测到的最高限,为90000pg/5μl,设为检测上限(或称定量上限);高于检测上限的浓度也可以被检测到,但有可能影响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或增加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

以HTLV-I阳性细胞MT4(购买于赛百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因组DNA混合HTLV-I阴性细胞MOLT4(购买于赛百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因组DNA配制成标准浓度样品,共包含8个标准浓度样品,其DNA浓度见下述表4,以DNase/RNase-Free water将阴性细胞MOLT4基因组DNA稀释至20ng/μL,稀释后的阴性细胞MOLT4基因组DNA用于对MT4基因组DNA浓度进行梯度稀释。标准浓度样品配制表如下图4所示。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这些标准浓度样品进行qPCR检测,每个样品设置两个复孔,扩增曲线图如图2所示。

表4标准曲线样品配制表

其中HTLV-I拷贝数按以下方式计算得到:每个MT4细胞的DNA质量大约6.4pg,携带HTLV拷贝数为7,根据样品DNA的质量计算出HTLV-I的拷贝数。下文中HTLV-I拷贝数均按同样的方式计算得到。

检测结束后以标准浓度样品的Ct值为纵坐标(Y),以标准浓度样品的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X),拟合成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如下表所示。

2.2.2对照样本、板质控样本与精密度准确度样本的配制

提取含有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和不含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的基因组DNA。用水稀释MOLT4基因组DNA至20ng/μL后作为阴性对照,稀释MT4细胞基因组DNA至不同浓度做强阳性对照和临界阳性对照样本、板质控样本和精密度准确度样本,其中强阳性对照和临界阳性对照样本用于评估一个批次内qPCR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是否接受。板质控样本用于评估不同检测批次间qPCR实验的稳定性是否接受。以下表5-7为对照样本、板质控样本与精密度准确度样本配制表:

表5对照样本配制表

表6板质控样本配制表

表7精密度准确度样本配制表

表6中P-HQC、P-MQC、P-LQC分别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表7中LLOQ为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LQC为低浓度质控(Low Quality control),与表6中P-LQC相同,HQC为高浓度质控(High Quality control),与表6中P-HQC相同,MQC为中浓度质控(MiddleQuality control),与表6中P-MQC相同,ULOQ为定量上限(ULOQ,Upperlimit of quantification)。

2.2.3精密度、准确度检测

从含有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配制定量下限(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低浓度质控(LQC,Low Quality control)、高浓度质控(HQC,High Quality control)、中浓度质控(MQC,MiddleQuality control)及定量上限(ULOQ,Upp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等5个浓度的样品,其具体浓度如表7所示。用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qPCR检测,考察不同浓度样品的批内及批间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扩增曲线图如图4所示。接受标准参考药典中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5-17],如表8所示:

表8精密度、准确度检测接受标准

其中准确度即RE%,计算公式:RE%=(C

其中精密度即CV%,计算公式:CV%=标准偏差/平均值×100%(下同)。

结果如表9所示:实施例1的HTLV-I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2个拷贝的HTLV-I基因(约为20pg基因组DNA),并且精密度准确度样品的批内CV为-16.24%~68.16%,批间CV为-11.56%~53.18%,均在-75%~150%之间;批内RE为2.62%~57.91%,批间RE为7.69%~40.51%,符合接受标准,证明通过该HTLV-I特异性引物对HTLV-I前病毒进行qPCR检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且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灵敏性。

表9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结果

2.2.4特异性检测

在不携带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①携带HTLV-I前病毒DNA的人MT4细胞,②不携带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③无RNase/DNase水,分别提取基因组总DNA,用实施例1所述的引物和探针进行qPCR检测,每组设置两个复孔,扩增曲线如图5所示。接受标准如下表10所示:

表10特异性检测接受标准

结果如表11所示:加入人MT4细胞的组别可以在定量范围内检测到信号,其余两组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这表明该HTLV-I引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受HTLV-I感染的细胞DNA,利用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含有受HTLV-I感染的细胞。

表11特异性检测结果

2.2.5稀释线性检测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施例1所述HTLV-I特异性引物及qPCR实验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使用无RNase/DNase水梯度稀释携带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的基因组DNA至3μg/μL后,再以无RNase/DNase水对其分别进行2倍、10倍、100倍和1000倍的梯度稀释,用实施例1所述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TaqMan qPCR检测,每组设置两个复孔,每个浓度重复3次,扩增曲线如图6所示。接受标准如下表12所示:

表12稀释线性检测接受标准

结果如表13所示:所有浓度来源的稀释样品回算浓度后,其CV为4.2%~17.0%,均≤60%,证明使用该HTLV-I特异性引物进行qPCR检测能够精确检测到样本中的HTLV-I基因组DNA。

表13稀释线性检测结果

2.2.6细胞样本中不同比例的HTLV-I感染细胞的检测

取携带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和不含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混合不同比例的MT4细胞和MOLT4细胞后提取基因组DNA,用实施例1所述的HTLV-I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qPCR检测,混合比例与接受标准如下表14所示:

表14细胞样本中不同比例的HTLV-I感染细胞的检测接受标准

结果如表15所示:HTLV-I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可以敏感性地检测到细胞群中1/10000被感染的细胞。

表15细胞样本中的不同浓度的HTLV-I感染细胞选择性检测结果

一、样品来源

3个脐带组织块样本;

具有HTLV-I前病毒DNA的MT4细胞:阳性对照品;

无HTLV-I前病毒DNA的MOLT4细胞:阴性对照品;

二、基因组DNA提取

使用实施例1的方法对步骤一中的样品提取基因组DNA。

三、TaqMan qPCR检测

以步骤二获得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将阴性对照品的DNA含量调节为50ng/5μL,阳性对照品的起始DNA含量调节为50ng/5μL,并稀释为1ng/5μL、0.2ng/5μL、0.04ng/5μL、0.008ng/5μL等不同含量做为对照。将3个脐带DNA样本含量调节为50ng/5μL进行检测,根据实施例2制作的标准曲线进行结果判断。

qPCR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

反应条件为:50℃,2min;95℃,10min;然后按下列参数进行40个PCR反应:

95℃,15秒,60℃,1min。

结果如表16所示,其中显示在50到0.008ng的阳性对照中均检测到HTLV-I前病毒DNA的扩增,且检测到的DNA片段拷贝数与样品DNA含量成正相关,而在阴性对照DNA中和3个脐带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TLV-I前病毒DNA的扩增,提示检测的3个脐带组织样本均未感染HTLV-I病毒。

表16qPCR检测脐带组织中HTLV-I前病毒DNA结果

为了验证用本发明的引物进行qPCR方法的高效性,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对照引物是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专利CN103898239B中检测HTLV-I的引物,合成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引物,以及专利CN103898239B中检测HTLV-I的引物,进行同步qPCR实验进行验证,对比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4.1引物合成

合成专利CN103898239B中检测HTLV-I的引物,序列如下:

其中探针5’端标记荧光基团为JOE,3’端标记淬灭基团为TAMRA;

4.2实验方法

按照“实施例2荧光定量PCR方法及方法学验证”方法中的“2.2.1制做标准曲线”稀释MT4细胞DNA样品并配制标准曲线,并按照“2.1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配制混合管并设置qPCR反应的程序。

4.3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除引物不同之外,其余全部按照上述“4.2实验方法”所述制作标准曲线,并使用相同的反应程序进行qPCR检测。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专利CN103898239B中的ADK-HTLV-I引物与实施例1的引物相对比,在初始DNA模板含量相同的条件下,ADK-HTLV-I引物的Ct值要高5个循环左右,即灵敏度要低30-40倍,当起始DNA低于或等于160pg时,使用专利CN103898239B中的引物不能检测到样本中的HTLV-I,而使用实施例1的引物在起始DNA为20pg时,仍能检测到样品中的HTLV-I前病毒DNA。

以上结果表明,相对于专利CN103898239B中的HTLV-I引物,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引物/探针和TaqMan qPCR实验方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更有利于检测HTLV-I的感染。

以人HTLV-I特异性序列设计并合成的上述引物、标记探针,结合TaqMan qPCR实验技术,可以特异性检测不同类型样本是否存在HTLV-I感染。实验过程简单、方便,准确度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强。

HTLV-I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此外还有性接触传播,共用针头传播等[14]。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只能通过HTLV-I筛查进行必要预防。从根本上说,治愈所有传染病的良方在预防感染方面。美国、西欧、日本、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在献血员和血液制品中实施HTLV-I筛查,以切断其传播途径。而中国对HTLV-I筛查落后了一步,感染HTLV-I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因此对人员进行相关的HTLV-I筛查很有必要。

目前除了传统的细胞学检查外,对HTLV-I的检测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明胶颗粒凝集反应(G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蛋白印迹试验(WB)等。但是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检测具有操作繁琐、过程不易标准化、灵敏度低、假阳性高、成本高等缺点。国内相关检测技术及检测试剂稀少,因此需要新的检测方法的出现解决上诉问题。

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人特异性序列HTLV-I的引物、探针,利用TaqManqPCR技术,可以对样本中的HTLV-I感染细胞进行特异性检测。基于对引物和TaqMan qPCR技术进行特异性、稀释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的验证,证明本方法可以灵敏的检测各类样本的HTLV-I前病毒基因组DNA。不同于其它有不足或缺陷的检测手段,我们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而且灵敏度高,可以稳定检测到细胞群中1/10000被感染的细胞。因此,我们的HTLV-I引物及TaqMan PCR技术可以应用于检测各类样本中的HTLV-I,并进行精确定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改进,而这些均被认为落入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文献

1.Gallo R C.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human retrovirus:HTLV-1andHTLV-2[J].Retrovirology,2005,2(1):17.

2.Paola M,Misaki M,Hiroo K,et al.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Regulatory Mechanisms Affecting HTLV-1Provirus[J].Viruses,2016,8(6):171-.

3.Sibon D,Gabet A S,Zandecki M,et al.HTLV-1propels untransformed CD4+,lymphocytes into the cell cycle while protecting CD8+,cells from death[J].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6,116(4):974-83.

4.Revel T D,Mabondzo A,Gras G,et al.In vitro infection of humanmacrophages with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J].Blood,1993,81(6):1598-1606.

5.Matsuoka M.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I(HTLV-I)infection andthe onset of adult T-cell leukemia(ATL)[J].Retrovirology,2005,2(1):27.

6.Tabei S Z.Human T Lypmphotrophic Virus(HTLV1)Related Diseases[J].Iranian Red Crescent Medical Journal,2011,13(6):374-376.

7.Manns A,Wilks R J,Murphy E L,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transmission by transfusion of HTLV-I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seroconver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1992,51(6):886-891.

8.Yutaka T,Gallo R C.The Exceptional Oncogenicity of HTLV-1[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7,8:1425-.

9.Guertler L G.Virus safety of human blood,plasma,and derivedproducts[J].Thrombosis Research,2002,107(supp-S).

10.Fujino T,Nagata Y.HTLV-I transmission from mother to child[J].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2000,47(2):197-206.

11.Hino S,Katamine S,Miyata H,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HTLV-I inJapan[J].J Acquir Immune DeficSyndr Hum Retrovirol,1996,13 Suppl 1(13 Suppl1):S199.

12.Tajadini M,Panjehpour M,Javanmard S H.Comparison of SYBR Green andTaqMan methods i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of four adenosine receptor subtypes[J].Advanced Biomedical Research,3,1(2014-02-28),2014,3(1):85.

13.Becker M,Nitsche A,Neumann C,et al.Sensitive PCR method for thedetection and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cells in xenotransplantationsystems[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2,87(11):1328-1335.

14.Kibler K V,Jeang K T.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I:25 yearsof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2005,12(1):7-11.

15.Lee HC,An SG,Lee HW,Park JS,Cha KS,Hong TJ,et al.Safety and effect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limb ischemia:a pilot study.Circ J.2012;76(7):1750-60.

16.Nguyen PK,Riegler J,Wu JC.Stem cell imaging:from bench tobedside.Cell Stem Cell.2014;14(4):431-44.

17.Wu Y,Zhao RC.The role of chemokine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homing to myocardium.Stem Cell Rev.2012;8(1):243-50.

序列表

<110> 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及其应用

<160> 3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24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人工序列)

<400> 1

cccgacctac ctatggataa tgct 24

<210> 2

<211> 2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人工序列)

<400> 2

ggttttgtgg cagttggtta ataca 25

<210> 3

<211> 18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人工序列)

<400> 3

ccctatggac aatcaacc 18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