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对获取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进行归并处理,对绘图参照信息相同的预制叠合板进行归并;根据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本发明能够实现预制叠合板的自动标准化归并、大幅度提高制图的效率、有效避免人工绘图时人的因素导致的错误,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制叠合板加工图的绘制速度,从而缩短预制叠合板的生产周期解决相关技术中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加工图大多通过CAD等绘图软件工人绘制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周期过长、图纸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5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筑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04933.1

  • 发明设计人 李洪波;张景瑞;马梦常;于毅;

    申请日2020-11-20

  • 分类号G06F30/13(20200101);G06T11/60(20060101);E04B5/38(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78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传玉

  • 地址 211505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山科技园科创大道9号D1栋1055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叠合板(PC板)是装配式建筑使用最多的预制构件;把建筑结构的楼板分为预制的叠合层和上部现浇层,其中预制叠合层部分的叠合板在工厂加工完成,在施工时预制叠合板可以作为现浇部分的底模,不必再为现浇部分支撑模板。现阶段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加工图大多通过CAD等绘图软件工人绘制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周期过长、图纸质量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设计技术及制图技术,对装配式图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一键自动生成加工图的方法,解决相关技术中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加工图大多通过CAD等绘图软件工人绘制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周期过长、图纸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

s200,对步骤s100获取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进行归并数组处理;

s300,根据步骤s200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

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至少包括: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预制叠合板在所在楼层中的定位、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所有预制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梁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柱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和预制叠合板的配筋;

预制叠合板的图纸至少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配筋图。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拆分图中选取要进行深化的预制叠合板,获得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在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中的定位、所在楼层所有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

s102,选取图中所有的梁线,获得梁的位置、宽度;

s103,选取图中所有的柱子,获得柱的位置、截面尺寸;

s104,选取图中所有需要预埋在预制叠合板中的线盒、线管,及需要预留的开洞,获得各个板上的开洞信息,并计算出线盒、线管、开洞在各个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

s105,指定预制叠合板的配筋、预制叠合板的厚度;

s106,迭代执行步骤s101~s105直至获得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对步骤s100获取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进行归并处理包括:

s201,任选一个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归并数组处理放入库中;

s202,在未处理的预制梁中任选一个;

s203,在库中查找是否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

s2031,如果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则计入统计数量和定位;

s2032,如果不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则将该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归并数组处理放入库中;

s204,迭代执行步骤s201~203,直到所有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是否全部处理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步骤s200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预制叠合板的厚度以及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绘制预制叠合板的轮廓线;

s302,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梁的参数以及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所有预制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确定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并根据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的受力方向;

s303,根据步骤s302确定的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钢筋伸出长度;

s304,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中的宽度,按照装配式预制叠合板图集的规则,设置预制叠合板的桁架筋根数,并根据图集的要求排布桁架筋,确定桁架筋的位置;

桁架筋当作一根受力钢筋,排布受力钢筋位置,受力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钢筋对称布置;

s305,根据步骤s304排布的受力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受力钢筋和桁架筋,标注受力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受力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

s306,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配筋排布分布钢筋位置,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

s307,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以及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线盒和线管,并进行X向Y向定位标注;

s308,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开洞位置;

s309,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排列吊点位置,在平面图中绘制吊点,并定位标注吊点位置;

s310,图中绘制剖面标记、键槽标记、粗糙面标记、装配方向,在统计表中标注预制叠合板重量,绘制预制叠合板附注,绘制预制叠合板开洞及线盒大样,绘制图框;

s31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的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位置,在预制叠合板的图纸的缩略图中标记处预制叠合板位置;

s312,根据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的顺序,获得叠合板的编号,并在平面图中标记叠合板的编号;

s313,迭代执行步骤s301~s312直至完成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1中,预制叠合板的轮廓线至少包括平面图轮廓、剖面图轮廓、配筋图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6中,根据图集规则,如果预制叠合板是双向板,分布钢筋伸出;

如果预制叠合板是单向板,分布钢筋在距板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分布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钢筋对称布置;根据排布的分布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分布钢筋,标注分布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分布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8中在平面图的开洞的位置,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在距洞口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断掉的钢筋重新进行编号,并在统计表中统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8中在平面图的开洞的位置边处设置开洞补强钢筋,在配筋图中标注索引并在钢筋表中统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是利用目前主流的工程制图软件AutoCAD平台,通过计算机编程,自动获得预制叠合板的参数、自动绘制预制叠合板加工图,实现预制叠合板的加工图一键自动绘制。

本发明能够实现预制叠合板的自动标准化归并、大幅度提高制图的效率、有效避免人工绘图时人的因素导致的错误,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制叠合板加工图的绘制速度,从而缩短预制叠合板的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针对坑洼地面的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步骤s100获取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进行归并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步骤s200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步骤s200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的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CAD绘图环境的并通过Visual C++语言实施的方式中归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例实施方式讨论本文描述的主题。应该理解,讨论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实现本文描述的主题,并非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保护范围、适用性或者示例的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替代或者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按照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以及各个步骤可以被添加、省略或者组合。另外,相对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在其它例子中也可以进行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

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可选但不限于: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预制叠合板在所在楼层中的定位、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所有预制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梁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柱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预制叠合板的配筋;

更为具体一种示例: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梁的参数是梁的位置、宽度;

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是板宽和板跨;

预制叠合板的配筋以及预制叠合板的厚度是指定的;

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柱的参数是柱的位置、截面尺寸;

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是线盒相对于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包括线盒的尺寸;

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是线管相对于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包括线管的尺寸;

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是开洞相对于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包括开洞的尺寸。

获取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是从拆分图中获取;

如图2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拆分图中选取要进行深化的预制叠合板,获得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在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中的定位、所在楼层所有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

s102,选取图中所有的梁线,获得梁的位置、宽度;

s103,选取图中所有的柱子,获得柱的位置、截面尺寸;

s104,选取图中所有需要预埋在预制叠合板中的线盒、线管,及需要预留的开洞,获得各个板上的开洞信息,并计算出线盒、线管、开洞在各个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

s105,指定预制叠合板的配筋、预制叠合板的厚度;

s106,迭代执行步骤s101~s105直至获得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

实际上,一个建筑中会存在若干绘图参照信息相同的预制叠合板,经过上述的获取方法获取的预制叠合板也存在上述情况,因此在获取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之后进行归并处理,对绘图参照信息相同的预制叠合板进行归并,减少冗余信息。

也即s200,对步骤s100获取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进行归并数组处理;

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201,任选一个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归并数组处理放入库中;

s202,在未处理的预制梁中任选一个;

s203,在库中查找是否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

s2031,如果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则计入统计数量和定位;

s2032,如果不存在同类型的预制梁则将该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归并数组处理放入库中;

s204,迭代执行步骤s201~203,直到所有预制梁的绘图参照信息是否全部处理完毕。

所述定位是预制梁在所在楼层中的定位。

s300,根据步骤s200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绘制预制叠合板的深化图;

具体的,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以下绘制预制叠合板示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预制叠合板的厚度以及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绘制预制叠合板的轮廓线;

预制叠合板的轮廓线至少包括平面图轮廓、剖面图轮廓、配筋图轮廓;

s302,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梁的参数以及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所有预制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确定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并根据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的受力方向;

s303,根据步骤s302确定的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钢筋伸出长度;

s304,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中的宽度,按照装配式预制叠合板图集的规则,设置预制叠合板的桁架筋根数,并根据图集的要求排布桁架筋,确定桁架筋的位置;

桁架筋当作一根受力钢筋,排布受力钢筋位置,受力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钢筋对称布置;

s305,根据步骤s304排布的受力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受力钢筋和桁架筋,标注受力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受力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

s306,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配筋排布分布钢筋位置,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

根据图集规则,对于双向板,分布钢筋伸出,对于单向板,分布钢筋在距板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分布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钢筋对称布置;根据排布的分布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分布钢筋,标注分布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分布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

s307,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以及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线盒、线管,并进行X向Y向定位标注;

s308,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开洞位置;

在开洞的位置,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在距洞口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断掉的钢筋重新进行编号,并在统计表中统计;开洞边处要进行加强,设置开洞补强钢筋,在配筋图中标注索引并在钢筋表中统计;

s309,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排列吊点位置,在平面图中绘制吊点,并定位标注吊点位置;

s310,图中绘制剖面标记、键槽标记、粗糙面标记、装配方向,在统计表中标注预制叠合板重量,绘制预制叠合板附注,绘制预制叠合板开洞及线盒大样,绘制图框;

s31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的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位置,在缩略图中标记处预制叠合板位置;

s312,根据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的顺序,获得叠合板的编号,并在平面图中标记叠合板的编号;归并处理的预制叠合板的顺序也即预制梁归并数组放入库中的先后顺序。

s313,迭代执行步骤s301~s312直至完成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可以在现有的各种绘图环境内进行,举例来说,可选但不限于:CAD、REVIT、CAX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举例来说,可选但不限于:Visual C++语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应用于CAD绘图环境的并通过Visual C++语言实施的方式:

在步骤s101中在拆分图中选取要进行深化的叠合板,CAD图中用多段线表示,获得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在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中的定位、所在楼层所有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为,1.选取拆分图中表示预制叠合板的边线,CAD图中用多段线PolyLine表示;获得预制叠合板边线的轮廓;根据轮廓计算板宽B、板跨L;

2.求得所有板的相对位置和定位。

在步骤s102:选取图中所有的梁线,获得梁的位置、宽度包括:

1.选取图中所有的梁线,获得梁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计算梁位置,根据坐标判断梁水平竖直;

2.将预制叠合板边线位置和梁位置进行求交计算,判断预制叠合板四边边界条件是否为梁的bool值;

3.筛选预制叠合板边界条件为true的边界,获得该边界处对应的梁宽;

在步骤s103:选取图中所有的柱子,获得柱的位置、截面尺寸包括:

1.选取柱子边线,获得边线多段线各个夹点坐标;

2.计算柱子尺寸;

在步骤s104:选取图中所有需要预埋在预制叠合板中的线盒、线管,及需要预留的开洞,获得各个板上的开洞信息,并计算出线盒、线管、开洞在各个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包括:

1.获得表示线盒的图块,计算处线盒、线管、开洞图块的坐标,根据坐标计算预制叠合板范围内线盒、线管、开洞的相对位置;

在步骤s105:指定预制叠合板的配筋、预制叠合板厚度以及指定叠合板为双向板或者单向板包括:

1.CAD用户交互输入预制叠合板的配筋值、叠合板厚度;

2.指定叠合板为双向板或者单向板,获得预制板双向板单向板bool值;

如图6所示,步骤s106迭代执行s101~s105获得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并对相同叠合板进行归并包括:

1.遍历所有预制叠合板,获得比较预制叠合板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的bool值;

2.预制叠合板bool值为true,则归并到同类型板中,并记录归并预制叠合板的个数及每块板的位置;bool值为false,则追加写入新的归并预制叠合板;

在步骤s30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平面尺寸、预制叠合板的厚度以及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绘制预制叠合板的轮廓线(平面图轮廓、剖面图轮廓、配筋图轮廓)包括:

1.根据预制板的尺寸和叠合板开洞,构建预制叠合板的控制点,并绘制板轮廓线,具体是根据板宽和板跨绘制平面图轮廓和配筋图轮廓,根据指定的预制叠合板的厚度绘制剖面图轮廓;

2.标注板的尺寸及定位;

在步骤s302:根据获得的梁线确定叠合板和梁的相对位置,根据所在楼层叠合板间的相对位置确定预制叠合板相邻板的位置,从而确定预制叠合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并根据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的受力方向包括:

1.根据预制叠合板和梁的坐标,计算判断出板,判断预制叠合板的边界条件是否为梁的bool值(为方便表示:左边为LisBM、右边RisBM、上边UisBM、下边BisBM),边界为梁bool值为true,其他情况bool值为false。

2.筛选预制叠合板边界bool值为true的边界,获得该边界的梁宽Bm;

3.筛选预制叠合板边界bool值为false的边界,获得该边界的板缝的宽度Bhj;

4.根据边界判断预制叠合板的受力方向:左右边界同时为梁,则受力方向为X向;上下边界同时为梁则受力方向为Y向;其他情况:X向Y向尺寸较大的为受力方向;

在步骤s303:根据步骤s302确定的预制叠合板的四个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预制叠合板四个方向的钢筋伸出长度包括:

1.预制叠合板边界为梁,则该边钢筋伸出长度为Bm/2,钢筋起弯bool值为false;

2.预制叠合板边界为预制板,则该边钢筋伸出长度为Bhj/2-15,钢筋起弯bool值为true;

依据图集规则,板边界为梁,则钢筋伸过梁中线,板边界为后浇板缝,钢筋伸到相邻侧板边起弯并缩回15mm以方便施工;

在步骤s304:根据预制叠合板的宽度,按照装配式预制叠合板图集的规则,设置预制叠合板的桁架筋根数,并根据图集的要求排布桁架筋,确定桁架筋的位置(桁架筋当作一根受力钢筋,排列受力钢筋位置,受力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c,钢筋对称布置)包括:

1.先设置最外侧受力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厚度c,则中间排列钢筋的剩余范围为B-2*c;

2.根据剩余范围和受力钢筋间距进行钢筋对称排列;

3.钢筋排列后将受力钢筋位置写入数组Arr;

4.根据图集要求的桁架筋排布规则,桁架筋当作一根受力筋,受力筋位置数组的钢筋替换为桁架筋Arr[i].replace;

在步骤s305:根据步骤s304排布的受力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受力钢筋和桁架筋,标注受力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受力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包括:

1.遍历钢筋位置数组,在配筋图中绘制出受力筋;

2.剖面中绘制受力钢筋;

3.平面中绘制受力钢筋,平面中只绘制伸出部分钢筋;

4.在配筋图中,标记受力钢筋的定位Dim,定位的基点为板边为起点;

5.在配筋图中,标记受力钢筋的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钢筋;

6.在钢筋统计表中,统计受力钢筋编号、直径、钢筋数量、长度及是否起弯;

在步骤s306: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的配筋排布分布钢筋位置,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根据图集规则,对于双向板,分布钢筋伸出,对于单向板,分布钢筋在距板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分布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层厚度,钢筋对称布置;根据排布的分布钢筋位置,在配筋图、剖面图中绘制分布钢筋,标注分布钢筋编号索引,并进行钢筋定位标注,统计分布钢筋信息,写入钢筋统计表,包括:

1.先设置最外侧分布钢筋,距离板边留出保护厚度c,则中间排列钢筋的剩余范围为L-2*c;

2.根据剩余范围和分布钢筋间距进行钢筋对称排列;

3.钢筋排列后将分布钢筋位置写入数组ArrF;

4.遍历钢筋位置数组,在配筋图图中绘制出分布钢筋;

5.剖面中绘制分布钢筋;

6.平面中绘制分布钢筋,平面中只绘制伸出部分钢筋,双向板单向板bool值为true则平面中绘制伸出部分钢筋,bool值为false则分布钢筋不伸出,对应平面中不在绘制伸出钢筋;

7.在配筋图中,标记分布钢筋的定位Dim,定位的基线为板边线;

8.在配筋图中,标记分布钢筋的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钢筋;

9.在钢筋统计表中,统计分布钢筋编号、直径、钢筋数量、长度及是否起弯;

在步骤s307: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盒的参数以及与预制叠合板配合的线管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线盒、线管,并进行X向Y向定位标注包括:

1.根据线盒、线管和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在预制叠合板平面布置图中绘制线盒

2.对平面图中绘制的线盒、线管进行定位Dim,定位的基线为板边线;

3.对线盒、线管进行统计数量,并在配件表中进行统计标注数量规格;

在步骤s308: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与预制叠合板干涉的预留的开洞的参数在平面图中绘制开洞位置包括:

在开洞的位置,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在距洞口边一个保护层厚度处断掉,断掉的钢筋重新进行编号,并在统计表中统计;开洞边处要进行加强,设置开洞补强钢筋,在配筋图中标注索引并在钢筋表中统计;

在步骤s309:根据预制叠合板尺寸,排列吊点位置,在平面图中绘制吊点,并定位标注吊点位置包括:

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尺寸,确定吊点的个数;

2.根据吊点个数,计算板跨方向的弯矩,确定吊点位置;

3.标注吊点定位Dim,定位的基线为板边线;

在步骤s310:图中绘制剖面标记、键槽标记、粗糙面标记、装配方向,在统计表中标注预制叠合板重量,绘制预制叠合板附注,绘制预制叠合板开洞及线盒大样,绘制图框;

在步骤s311:根据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参照信息中的预制叠合板所在楼层及所在楼层位置,在缩略图中标记处预制叠合板位置包括:

1.根据板的坐标,定位出板所在楼层的相对位置;

2.在缩略图中用填充标记出该类型板的所有位置;

在步骤s312:根据预制叠合板在步骤s200获得的归并中的顺序,获得叠合板的编号,并在平面图中标记叠合板的编号;

1.根据预制叠合板在归并数组的顺序,依次编号;

2.在平面图中标记预制叠合板的编号;

在步骤s313,迭代执行步骤s301~s312完成归并后的所有预制叠合板的绘图包括:

1.遍历归并数组中所有的板;

2.对遍历到的每一块板重复步骤s301~s312,绘制出每一块预制叠合板深化图;

所述所有步骤中的计算、判定及功能的实现是试用C++语言并在AutoCAD中完成的;

本发明可用于所有类型建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深化图绘制,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并且可以根据梁类型的不同调整方法中的参数,能够适用于不同工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