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及使用方法

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及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及使用方法,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包括底板、软垫、连接杆、软套、固定筒、升降杆、螺栓钮、牵引机构、实心球和调节绑腿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安装在升降杆的顶端,且牵引机构底部远离升降杆的一侧与实心球的顶部连接,调节绑腿机构与牵引机构连接并位于实心球下方的后侧。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在大腿抬起过程中通过调节绑腿机构带动牵引机构运作,使实心球通过牵引绳移动并对使用者腹部击打,同时在使用者将大小腿复位后通过调节绑腿机构与牵引机构将实心球重新拉起,重复上述操作进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519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记;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10508.6

  • 发明设计人 张记;

    申请日2018-10-27

  • 分类号A63B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黑龙江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0月27日,申请号为CN201811263011.3的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健身过程中腹肌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而腹肌在锻炼至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抗击打训练以增强其质量,抗击打能力的训练中包括实心球训练法,通过在一定高度松开实心球使其自然下落对腹部进行击打,与此同时需要被训练者收紧腹部在保护内脏的情况下使腹肌得到有效锻炼,目前实心球法需要至少一名陪练来配合完成,无法单人完成训练,若聘请陪练则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寻求他人帮助并非长期选择,同时也会占用他人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在使用者自行锻炼腹肌的同时采用实心球法对腹肌进行抗击打锻炼,省去了聘请私教的开支以及占用他人的时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包括底板、软垫、连接杆、软套、固定筒、升降杆、螺栓钮、牵引机构、实心球和调节绑腿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安装在升降杆的顶端,且牵引机构底部远离升降杆的一侧与实心球的顶部连接,调节绑腿机构与牵引机构连接并位于实心球下方的后侧。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升降板、凹槽、球轴座、转杆、转轮和牵引绳,升降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升降杆的顶端,凹槽开设在升降板正表面的右侧内,且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球轴座,两个球轴座内分别插接有转杆的左右两端,且转杆的中段套接有转轮,转轮上滑动连接有牵引绳,且牵引绳的前端与实心球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实心球包括球体、第一连接块和连接轴,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球体顶部的中部,且第一连接块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接轴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连接轴上套接有牵引绳的前端。

所述调节绑腿机构包括皮带、第二连接块、轴承、活动杆、支撑块、内螺纹块、螺纹杆、旋钮和转钮,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皮带顶部的中部,且第二连接块的内左壁与轴承的左侧固定连接,轴承内插接有活动杆的左端,且活动杆的右端贯穿第二连接块的右侧,活动杆位于第二连接块内的一段上缠绕并连接有牵引绳的后端,活动杆右端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滑动连接,且支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的右侧,内螺纹块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右侧的顶部并位于活动杆的上方,且内螺纹块内纵向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抵紧活动杆的顶部,且螺纹杆的顶端与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杆的右端与转钮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垫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右侧,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在软垫顶部左右两侧的中部,两个连接杆的顶端均套接有软套。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左侧的中部,且固定筒的顶端内插接有升降杆的底端,螺栓钮螺纹连接在固定筒正面的顶部内,且螺栓钮的后端抵紧升降杆的正表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顶部嵌有配重块的底部,配重块的重量与实心球的重量相等。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的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两个托板的顶部分别搭接有球体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托板相对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连接块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形状呈中凹状,牵引绳滑动连接在转轮的凹陷段内,且凹陷段的深度大于牵引绳的直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1)、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通过将调节绑腿机构绑在使用者大腿处,并调节至合适松紧后,通过使用者腹部用力将上半身抬起,同时拱起大腿与小腿使大小腿之间夹角为四十五度左右,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同时在大腿抬起过程中通过调节绑腿机构带动牵引机构运作,从而使实心球通过牵引绳移动并与使用者腹部接触进行击打,同时在使用者将大小腿复位后通过调节绑腿机构与牵引机构将实心球重新拉起,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在锻炼腹肌的同时对腹肌进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

(2)、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通过调节绑腿机构、牵引绳与实心球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在使用者腿部移动时通过调节绑腿机构以及牵引绳拉动实心球,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可通过控制大小腿的运动速度来控制实心球的下落速度,便于不同训练阶段的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以避免单人训练时强度过大造成身体受伤或者强度较小锻炼效果较差的情况出现。

(3)、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通过在调节绑腿机构内设置轴承与活动杆,从而能够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螺纹杆转动的方式松开活动杆,并通过转钮带动活动杆在轴承内转动,达到了调节牵引绳在活动杆上缠绕圈数的效果,同时松开螺栓钮对升降杆的固定效果,使升降杆带动牵引机构升降,达到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的效果,便于使用者调整腹部位于实心球的下方以保证该器材的正常使用。

(4)、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通过在牵引机构的一侧设置连接板以及配重块,从而能够使配重块保持在连接实心球状态下的牵引机构的自身平衡,避免牵引机构在实心球重力作用下导致升降杆倾斜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该器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软垫、3连接杆、4软套、5固定筒、6升降杆、7螺栓钮、8牵引机构、9放置板、10配重块、11实心球、12支撑杆、13托板、14调节绑腿机构、801升降板、802凹槽、803球轴座、804转杆、805转轮、806牵引绳、111球体、112第一连接块、113连接轴、141皮带、142第二连接块、143轴承、144活动杆、145支撑块、146内螺纹块、147螺纹杆、148旋钮、149转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包括底板1、软垫2、连接杆3、软套4、固定筒5、升降杆6、螺栓钮7、牵引机构8、实心球11和调节绑腿机构14,软垫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的右侧,连接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杆3分别固定连接在软垫2顶部左右两侧的中部,两个连接杆3的顶端均套接有软套4,固定筒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左侧的中部,且固定筒5的顶端内插接有升降杆6的底端,螺栓钮7螺纹连接在固定筒5正面的顶部内,且螺栓钮7的后端抵紧升降杆6的正表面,牵引机构8固定安装在升降杆6的顶端,且牵引机构8底部远离升降杆6的一侧与实心球11的顶部连接,调节绑腿机构14与牵引机构8连接并位于实心球11下方的后侧。

牵引机构8包括升降板801、凹槽802、球轴座803、转杆804、转轮805和牵引绳806,升降板80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升降杆6的顶端,升降板8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9,且放置板9的顶部嵌有配重块10的底部,配重块10的重量与实心球11的重量相等,通过在牵引机构8的一侧设置连接板9以及配重块10,从而能够使配重块10保持在连接实心球11状态下的牵引机构8的自身平衡,避免牵引机构8在实心球11重力作用下导致升降杆6倾斜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该器材的使用寿命,凹槽802开设在升降板801正表面的右侧内,且凹槽802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球轴座803,两个球轴座803内分别插接有转杆804的左右两端,且转杆804的中段套接有转轮805,转轮805上滑动连接有牵引绳806,且牵引绳806的前端与实心球11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轮805的形状呈中凹状,牵引绳806滑动连接在转轮805的凹陷段内,且凹陷段的深度大于牵引绳806的直径。

实心球11包括球体111、第一连接块112和连接轴113,第一连接块11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球体111顶部的中部,且第一连接块112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接轴11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13上套接有牵引绳806的前端,升降板80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2,且两个支撑杆12的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13,两个托板13的顶部分别搭接有球体111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托板13相对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连接块112的长度。

调节绑腿机构14包括皮带141、第二连接块142、轴承143、活动杆144、支撑块145、内螺纹块146、螺纹杆147、旋钮148和转钮149,第二连接块14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皮带141顶部的中部,且第二连接块142的内左壁与轴承143的左侧固定连接,轴承143内插接有活动杆144的左端,且活动杆144的右端贯穿第二连接块142的右侧,活动杆144位于第二连接块142内的一段上缠绕并连接有牵引绳806的后端,活动杆144右端的底部与支撑块145的顶部滑动连接,且支撑块145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142的右侧,内螺纹块146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142右侧的顶部并位于活动杆144的上方,且内螺纹块146内纵向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47,螺纹杆147的底端抵紧活动杆144的顶部,且螺纹杆147的顶端与旋钮148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杆147的右端与转钮149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在调节绑腿机构14内设置轴承143与活动杆144,从而能够通过转动旋钮148带动螺纹杆147转动的方式松开活动杆144,并通过转钮149带动活动杆144在轴承143内转动,达到了调节牵引绳806在活动杆144上缠绕圈数的效果,同时松开螺栓钮7对升降杆801的固定效果,使升降杆801带动牵引机构8升降,达到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的效果,便于使用者调整腹部位于实心球11的下方以保证该器材的正常使用,通过将调节绑腿机构14绑在使用者大腿处,并调节至合适松紧后,通过使用者腹部用力将上半身抬起,同时拱起大腿与小腿使大小腿之间夹角为四十五度左右,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同时在大腿抬起过程中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带动牵引机构8运作,从而使实心球11通过牵引绳806移动并与使用者腹部接触进行击打,同时在使用者将大小腿复位后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与牵引机构8将实心球11重新拉起,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在锻炼腹肌的同时对腹肌进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牵引绳806与实心球11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在使用者腿部移动时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以及牵引绳拉806动实心球11,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可通过控制大小腿的运动速度来控制实心球11的下落速度,便于不同训练阶段的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以避免单人训练时强度过大造成身体受伤或者强度较小锻炼效果较差的情况出现。

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使用时,使用者用皮带141绑紧大腿,平躺于软垫2上,双手抓持连接杆3上的软套4助力,通过腹肌用力将上半身抬起,并使大腿拱起与小腿之间呈四十五度左右,活动杆144上的牵引绳806在实心球11重力下在转轮805内滑动,使球体111自由下落至使用者腹部对腹肌进行击打,重复上述运动在锻炼腹肌的同时进行腹肌抗击打锻炼,通过在调节绑腿机构14内设置轴承143与活动杆144,从而能够通过转动旋钮148带动螺纹杆147转动的方式松开活动杆144,并通过转钮149带动活动杆144在轴承143内转动,达到了调节牵引绳806在活动杆144上缠绕圈数的效果,同时松开螺栓钮7对升降杆6的固定效果,使升降杆6带动牵引机构8升降,达到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的效果。

综上可得,该基于实心球法的腹肌抗击打能力锻炼器材,通过在牵引机构8的一侧设置连接板9以及配重块10,从而能够使配重块10保持在连接实心球11状态下的牵引机构8的自身平衡,避免牵引机构8在实心球11重力作用下导致升降杆6倾斜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该器材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在调节绑腿机构14内设置轴承143与活动杆144,从而能够通过转动旋钮148带动螺纹杆147转动的方式松开活动杆144,并通过转钮149带动活动杆144在轴承143内转动,达到了调节牵引绳806在活动杆144上缠绕圈数的效果,同时松开螺栓钮7对升降杆801的固定效果,使升降杆801带动牵引机构8升降,达到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的效果,便于使用者调整腹部位于实心球11的下方以保证该器材的正常使用。

同时,通过将调节绑腿机构14绑在使用者大腿处,并调节至合适松紧后,通过使用者腹部用力将上半身抬起,同时拱起大腿与小腿使大小腿之间夹角为四十五度左右,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同时在大腿抬起过程中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带动牵引机构8运作,从而使实心球11通过牵引绳806移动并与使用者腹部接触进行击打,同时在使用者将大小腿复位后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与牵引机构8将实心球11重新拉起,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在锻炼腹肌的同时对腹肌进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

同时,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牵引绳806与实心球11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在使用者腿部移动时通过调节绑腿机构14以及牵引绳806拉动实心球11,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可通过控制大小腿的运动速度来控制实心球11的下落速度,便于不同训练阶段的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以避免单人训练时强度过大造成身体受伤或者强度较小锻炼效果较差的情况出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