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

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漂尾、漂主体和漂脚。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粗体,加粗体套设在漂尾上或加粗体与漂尾为一体结构,加粗体为菱形。本发明更醒目;由于保证相同体积的前提下(即质量一致的前提下),圆锥形的表面积要小于方形(即小于菱形)的表面积,因此,本发明菱形的加粗体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圆锥形更醒目。本发明更轻薄。本发明切水阻力小、下水快、灵敏度高;本发明无论是朝哪个方向下水,切水的阻力都很小,遇水阻力相对现有技术中圆锥形的要更小,因此下水更快,灵敏度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93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柳岸钓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02165.0

  • 发明设计人 彭海平;

    申请日2020-12-18

  • 分类号A01K9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03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靖

  • 地址 414300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三湾工业园浮漂产业园三栋三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7:2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传递鱼儿咬钩信息的钓具,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钓鱼用的钓具即浮漂为了达到醒目的目的,会在漂尾上设置一些加粗体,加粗体一般为圆锥形,然而圆锥形的加粗体存在以下缺陷:(1)不够醒目;(2)下水的话切水阻力都不够小,导致下水速度相对不够快,灵敏度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足够醒目、又薄又轻、不管朝哪个方向下都会达到切水阻力足够小、下水足够快、灵敏度足够高的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

一种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漂尾、漂主体和漂脚,所述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粗体,加粗体套设在漂尾上或加粗体与漂尾为一体结构,所述加粗体为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粗体为同等厚度的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粗体上部的厚度小、中部的厚度大、下部的厚度小,且菱形的加粗体的菱为线条型或圆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粗体的左端的厚度小、中端的厚度大、右端的厚度小,且菱形的加粗体的菱为线条型或圆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菱形的加粗体的上、下部高度比为2:1、或1:1、或1:2;且漂尾上可以设置不同高度比的加粗体。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更醒目;由于保证相同体积的前提下(即质量一致的前提下),圆锥形的表面积要小于方形(即小于菱形)的表面积,因此,本发明菱形的加粗体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圆锥形更醒目。

本发明更轻薄:由于保证相同表面积的条件下(即相同醒目的条件下),菱形的体积要小于圆锥形的体积即菱形的加粗体质量要小于圆锥形的,因此,本发明的菱形的加粗体要小于现有技术圆锥形的加粗体。

本发明切水阻力小、下水快、灵敏度高;本发明无论是朝哪个方向下水,切水的阻力都很小,遇水阻力相对现有技术中圆锥形的要更小,因此下水更快,灵敏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中加粗体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例4中加粗体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4中加粗体的主视图。

图9是实施例5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5中加粗体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例5中加粗体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6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6中加粗体的俯视图。

图14是实施例7中加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7中加粗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漂尾1、漂主体2和漂脚3。所述带菱形加粗体漂尾浮漂还包括三个加粗体11,加粗体11套设在漂尾1上或加粗体11与漂尾1为一体结构,所述加粗体11为菱形。

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加粗体11为同等厚度的菱形,且如图2菱形的加粗体11的上、下部高度比为2: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2中如图3菱形的加粗体11的上、下高度比为1:1。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4菱形的加粗体11的上、下高度比为1:2。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1中加粗体11为同等厚度的菱形;然而在本实施例4中加粗体11上部的厚度小、中部的厚度大、下部的厚度小如图6,且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线条型。

实施例5

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在实施例4中,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线条型;然而在本实施例5中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圆弧形如图9和图11。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2至图13,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1中加粗体11为同等厚度的菱形;然而在本实施例6中加粗体11的左端的厚度小、中端的厚度大、右端的厚度小如图13,且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线条型。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在实施例6中,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线条型;然而在本实施例7中菱形的加粗体11的菱为圆弧形如图14和图15。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漂尾1上可以设置不同上下高度比的加粗体11。同一根漂尾上的所有加粗体的角度和方向可以不同。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