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

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属于包装称重技术领域。包括称重箱体,所述称重箱体顶面两侧设有内凹的长方体结构传感器安装隔舱,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顶部可活动的连接有密封盖,每个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内都安装有一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顶部水平设置有一根传力梁,所述传力梁两端和可调节长度的传力拉杆顶端连接,所述称重箱体内部还悬空吊装有称重斗,所述称重斗两侧分别和传力拉杆底部连接,所述称重斗底部还设置有自锁角阀门机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198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51107.5

  • 发明设计人 陈海斌;

    申请日2020-11-11

  • 分类号B65B1/3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67 常州国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丽娜

  •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尚德路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9:2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属于包装称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包装机械可以完成从取袋、开袋、套袋、灌装、封口、打码、装箱、堆码和缠绕的全部工序,一方面,对小规格大批量的产品包装,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细菌污染,适合于食品类产品的包装。

而作为包装机中的称重机构,需要高精度,高效率的实现称重,但是目前传统净重式包装机中的称重装置,参见图1,大多是将称重用的传感器安装在称重箱体的顶部,这种方式回影响加料装置的安装,并且对传感器的保护较弱,容易影响传感器的称重精度,此外传统的称重装置气管电缆走线外露,容易触碰损伤并且影响美观。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本发明的称重装置在箱体顶面内部设置了传感器安装隔舱,并将传感器安装在密封的隔舱内,避免外界干扰和损伤,提高了称量精度,同时内置隐藏式的安装不会影响顶部进料口的设置,箱体内设计有走线管,用于传感器电缆的安放,避免损伤提高美观度,通过可调长度的传力拉杆吊装称重斗,使传感器受力更加均匀,称重精度提高,此外本发明使用自锁角阀门机构,降低气缸占用空间,使得料斗门关闭更可靠,箱体和称重斗内角都采用大倒角,不易粘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包括称重箱体,

所述称重箱体顶面两侧设有内凹的长方体结构传感器安装隔舱,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顶部可活动的连接有密封盖,每个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内都安装有一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顶部水平设置有一根传力梁,所述传力梁两端和可调节长度的传力拉杆顶端连接,所述称重箱体内部还悬空吊装有称重斗,所述称重斗两侧分别和传力拉杆底部连接,所述称重斗底部还设置有自锁角阀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拉杆从传感器安装隔舱底部预留的圆孔中穿过延伸进称重箱体内腔中,所述传力拉杆共有四根,称重箱体顶部每一侧传力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拉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称重传感器受力更加均匀,称重精度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拉杆和传感器安装隔舱底部预留的圆孔之间还设置有软连接密封件,所述软连接密封件包覆在传力拉杆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箱体和称重斗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箱体倒角和称重斗倒角,所述箱体倒角和称重斗倒角都采用大倒角结构,大倒角的侧夹角为 135°钝角,相比90°直角,不易粘料,也可提高称重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箱体为一个上下贯通的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箱体顶部设有进料口,用于外界待称重物料进入称重箱体内部的称重斗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梁中心位置和称重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走线管,用于传感器电缆、感应开关等电缆、气管的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斗可以设置成平底结构或者锥形底结构。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称重箱体内设计有2个传感器安装隔舱,称重传感器安装在密封的传感器安装隔舱内,避免外界干扰和损伤,提高了称量精度,同时内置隐藏式的安装不会影响顶部进料口的设置;

(2)本发明的称重箱体内设计有走线管,用于传感器电缆、感应开关等电缆、气管的排布,避免电缆的外部损伤并且提高美观度;

(3)本发明通过4根可调传长度的传力拉杆连接在称重传感器上,对称重斗进行称重,使传感器受力更加均匀,称重精度提高;

(4)本发明的传力拉杆上还装有双重软密封保护套,可以保持传力拉杆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提高称重精度;

(5)本发明的称重箱体和称重斗的4个内拐角都采用大倒角结构,大倒角的侧夹角为135°钝角,相比90°直角,不易粘料;

(6)本发明使用自锁角阀门机构,降低气缸占用空间,使得料斗门关闭更可靠。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传统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

1、称重箱体;2、称重斗;3、传感器安装隔舱;4、称重传感器;5、传力梁;6、传力拉杆;7、软连接密封件;8、进料口;9、自锁角阀门机构;10、密封盖;11、箱体倒角;12、称重斗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2至图4,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包括称重箱体1,所述称重箱体1为一个上下贯通的箱体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称重箱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8,用于外界待称重物料进入称重箱体内部的称重斗2中,所述称重箱体1顶面两侧设有内凹的长方体结构传感器安装隔舱3,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3顶部可活动的连接有密封盖10,通过密封盖10封盖住传感器安装隔舱3可使其形成封闭结构,每个所述传感器安装隔舱3内都安装有一个称重传感器4,所述称重传感器4设置在密封的传感器安装隔舱3内部,避免外界干扰和损伤,提高了称量精度,同时内置隐藏式的安装不会影响顶部进料装置的设置,所述称重传感器4顶部水平设置有一根传力梁5,所述传力梁5中心位置和称重传感器4连接,所述传力梁5两端和可调节长度的传力拉杆6顶端连接,所述传力拉杆6从传感器安装隔舱3底部预留的圆孔中穿过延伸进称重箱体1内腔中,所述传力拉杆6共有四根,称重箱体1顶部每一侧传力梁5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所述称重箱体1内部还悬空吊装有称重斗2,所述称重斗2两侧分别和称重箱体1顶部两侧传力梁5上的传力拉杆6底部连接,从而悬挂固定在称重箱体1内腔中,所述传力拉杆6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称重传感器4受力更加均匀,称重精度提高,所述传力拉杆6和传感器安装隔舱3底部预留的圆孔之间还设置有软连接密封件7,所述软连接密封件7包覆在传力拉杆6的外表面,所述软连接密封件7可以保持传力拉杆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提高称重精度;

所述称重箱体1内部还设置有走线管,用于传感器电缆、感应开关等电缆、气管的排布,避免电缆的外部损伤并且提高美观度;

所述称重箱体1和称重斗2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箱体倒角11和称重斗倒角12,所述箱体倒角11和称重斗倒角12都采用大倒角结构,大倒角的侧夹角为135°钝角,相比90°直角,不易粘料,也可提高称重精度;

所述称重斗2底部设置有自锁角阀门机构9,所述自锁角阀门机构9,降低了气缸占用空间,使得料斗门关闭更可靠;

所述称重斗2可以设置成平底结构或者锥形底结构,其中平底的称重斗2, 密封效果好,更适合称重比较细的物料,锥形底的称重料斗,开门时门板转动角度小,打开和关闭速度快,更适合高速包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净重式包装机的称重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将待称重的物料从称重箱体1顶部的进料口8进入并落进称重箱体1内腔中的称重斗2中,此时称重斗2底部的自锁角阀门机构9处于关闭状态,接着称重斗2通过两侧的传力拉杆6将物料重力由传力梁5传递给称重传感器4进行称重,读取称重数值后,称重斗2底部的自锁角阀门机构9开启,使得物料下落进入后续包装工序中,本发明的称重装置在称重箱体1顶面内部设置了传感器安装隔舱3,并将称重传感器4安装在密封的传感器安装隔舱3内,避免外界干扰和损伤,提高了称量精度,同时内置隐藏式的安装不会影响顶部进料口的设置,箱体内设计有走线管,用于传感器电缆的安放,避免损伤提高美观度,通过可调长度的传力拉杆6 吊装称重斗2,使称重传感器4受力更加均匀,称重精度提高,此外本发明使用自锁角阀门机构9,降低气缸占用空间,使得料斗门关闭更可靠,称重箱体1和称重斗2内角都采用大倒角,不易粘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