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

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包括悬挂架、机架、排肥器、限深轮、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机架前侧安装有能够左右移动的悬挂架。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限深轮,能够控制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的耕深,通过设置齿片,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带动输入轴转动,从而将排肥箱内的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一次性完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提高耕地效率,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设置机架和悬挂架,能够避免出现一些耕区平整不到的情况,扩大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

背景技术

现在农机市场销售的传统耕地机械为铧式犁机具,而常用的耕地方法有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内翻法,是先从耕区中线的左边进入,耕第一犁(开墒),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右(顺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中线右边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里往外耕,直至在地边耕完最后一犁(收墒)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垄埂。外翻法,是先从耕区的右侧地边进入,耕第一犁,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左(逆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左侧返回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外向里耕,直至在耕区中线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犁沟。套翻法,是将大而平坦的耕区划分为4个小区,机组从第1小区右侧进入耕第一犁,用内翻法先套翻1、3两个小区,再套翻2、4两个小区,最后在第4小区地边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机组进入耕区耕第一犁均称开墒,而耕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墒都需要开得正、开得直,尤其是在长地块上,稍歪一点,耕到最后就会出现间断的宽窄不等的未耕地带,不得不用较多时间来收墒。同时现有的铧式犁机具功能单一,不能在耕地时同时进行施肥和整地,增加了播种前的准备时间,也增加了劳动人员的操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铧式犁机具存在的耕地效率低、功能单一、播种前准备时间长、平整耕区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包括悬挂架、机架、排肥器、限深轮、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机架前侧安装有能够左右移动的悬挂架,机架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排肥箱,排肥箱下方设有左右向的输入轴,输入轴上连接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排肥器,每个排肥器上端均与排肥箱下侧的下料口固定连通在一起,对应排肥器后方位置的机架前部左右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限深轮,每个限深轮中央均固定有转动轴,每个限深轮外侧均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与限深轮同轴设置的齿片,其中一个转动轴与对应位置的输入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分别包括若干个主犁体,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外,机架后部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机架可包括主框架、连接套、前横梁、犁体安装架和合墒器安装架,主框架呈开口向后的“匚”字形,主框架前侧的横梁为连接横梁,调节套套装在连接横梁外侧,主框架前侧的横梁为连接横梁,连接套套装在连接横梁外侧,连接套左部上侧和右部上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对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位置的连接横梁中部上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左主调节孔和上下贯通的右主调节孔,连接套左部通过依次穿过左连接孔和左主调节孔的左连接销固定连接,连接套右部通过依次穿过右连接孔和右主调节孔的右连接销固定连接,对应左主调节孔左方位置的的连接横梁左部上侧均布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左辅调节孔,对应右主调节孔右方位置的连接横梁右部上侧均布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右辅调节孔,对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之间位置的连接套上部与悬挂架下部固定连接,排肥箱固定安装在主框架前部上侧,主框架中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向的前横梁,限深轮为两个且对称安装在前横梁左部和右部,前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犁体安装架,主犁体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主框架后侧左右两端与合墒器安装架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合墒器安装架左部和右部。

上述转动轴上可设有第一调深装置,第一调深装置包括立臂、限深螺杆和限深螺母,对应转动轴位置的前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臂,立臂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设置在立臂内,限深螺杆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内的限深螺母,限深螺母外侧截面和立臂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下端穿过立臂后与转动轴安装在一起。

上述犁体安装架后侧可固定有左右向的短横梁,位于最后方的一对主犁体相互靠紧且固定安装在短横梁左右两端。

上述合墒器安装架可包括左拉杆、右拉杆、后拉杆、左斜梁、右斜梁和后横梁,主框架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前后向的左拉杆前端和前后向的右拉杆前端铰接连接,左拉杆后端和右拉杆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调深装置和第三调深装置,短横梁中央后侧与前后向的后拉杆前端铰接连接,后拉杆后端固定安装有第四调深装置,第四调深装置下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向的后横梁,后横梁左端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左斜梁,左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后横梁右端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右至左倾斜的右斜梁,右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三调深装置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合墒器组安装在左斜梁上,右合墒器组安装在右斜梁上,第二调深装置、第三调深装置以及第四调深装置均与第一调深装置结构相同。

上述左合墒器组可包括若干个沿左斜梁右侧间隔设置的左合墒器圆盘,右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右斜梁左侧间隔设置的右合墒器圆盘,左合墒器圆盘和右合墒器圆盘左右对称分布。

上述对应左拉杆前方位置的主框架左侧后部可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左压紧臂,左压紧臂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左连接孔,左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左拉杆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左压紧螺杆,左压紧螺杆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左压紧螺母,左压紧螺母下侧与左压紧臂上侧相接触,对应左压紧臂下侧与左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左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左压缩弹簧;对应右拉杆前方位置的主框架右侧后部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右压紧臂,右压紧臂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右连接孔,右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右拉杆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右压紧螺杆,右压紧螺杆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右压紧螺母,右压紧螺母下侧与右压紧臂上侧相接触,对应右压紧臂下侧与右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右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右压缩弹簧;短横梁中央上侧固定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后压紧臂,后压紧臂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后拉杆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后压紧螺杆,后压紧螺杆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后压紧螺母下侧与后压紧臂上侧相接触,对应后压紧臂下侧与后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

上述主犁体可为铧式犁,主犁体后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与犁体安装架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限深轮,能够控制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的耕深,通过设置齿片,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带动输入轴转动,从而将排肥箱内的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一次性完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提高耕地效率,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设置机架和悬挂架,能够避免出现一些耕区平整不到的情况,扩大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偏向拖拉机右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偏向拖拉机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排肥器,2为排肥箱,3为输入轴,4为限深轮,5为转动轴,6为齿片,7为立臂,8为限深轮螺杆,9为限深轮螺母,10为左犁体组,11为右犁体组,12为主犁体,13为立柱,14为左合墒器圆盘,15为右合墒器圆盘,16为主框架,17为前横梁,18为犁体安装架,20为短横梁,21为左拉杆,22为右拉杆,23为后拉杆,24为左斜梁,25为右斜梁,26为后横梁,27为第二调深装置,28为第三调深装置,29为左压紧臂,30为右压紧臂,31为后压紧臂,32为左压紧螺杆,33为后压紧螺杆,34为左压缩弹簧,35为后压缩弹簧,36为悬挂架,37为连接套,38为连接横梁,39为左连接销,40为右连接销,41为左主调节孔,42为右主调节孔,43为左辅调节孔,44为右辅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所示,该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包括悬挂架36、机架、排肥器1、限深轮4、左犁体组10、右犁体组11、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机架前侧安装有能够左右移动的悬挂架36,机架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排肥箱2,排肥箱2下方设有左右向的输入轴3,输入轴3上连接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排肥器1,每个排肥器1上端均与排肥箱2下侧的下料口固定连通在一起,对应排肥器1后方位置的机架前部左右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限深轮4,每个限深轮4外侧均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与限深轮4同轴设置的齿片6,每个限深轮4中央均固定有转动轴5,其中一个转动轴5与对应位置的输入轴3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分别包括若干个主犁体12,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外,机架后部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

根据需求,主牵引杆37前端设有能够和拖拉机后部相连接的牵引座,调节板38左侧和右侧均设有5个调节孔。左牵引杆39前端和右牵引杆40前端分别通过调节板38左侧中间的调节孔和右侧中间的调节孔铰接安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限深轮4,能够控制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的耕深,通过设置齿片6,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6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5通过链轮链条带动排肥器1的输入轴3转动,从而将排肥箱2内的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左犁体组10、右犁体组11、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能够提高耕区土壤的活性,一次性完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外,能够有效阻止土垡的运动,也能够将耕区整合的更加平整,提高耕地效率,通过设置机架和悬挂架36,能够对拖拉机左侧或右侧的区域进行平整,避免出现一些耕区平整不到的情况,扩大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所示,机架包括主框架16、连接套37、前横梁17、犁体安装架18和合墒器安装架,主框架16呈开口向后的“匚”字形,主框架前侧的横梁为连接横梁38,连接套37套装在连接横梁38外侧,连接套37左部上侧和右部上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对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位置的连接横梁38中部上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左主调节孔41和上下贯通的右主调节孔42,连接套37左部通过依次穿过左连接孔和左主调节孔41的左连接销39固定连接,连接套37右部通过依次穿过右连接孔和右主调节孔42的右连接销40固定连接,对应左主调节孔41左方位置的的连接横梁38左部上侧均布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左辅调节孔43,对应右主调节孔42右方位置的连接横梁38右部上侧均布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右辅调节孔44,对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之间位置的连接套37上部与悬挂架36下部固定连接,排肥箱2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6前部上侧,主框架16中部内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向的前横梁17,限深轮4为两个且对称安装在前横梁17左部和右部,前横梁17左右两端后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犁体安装架18,主犁体12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18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主框架16后侧左右两端与合墒器安装架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合墒器安装架左部和右部。

根据需求,主框架16、前横梁17、犁体安装架18和合墒器安装架均由现有公知技术制成,如空心方管。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各部件之间的安装,提高本发明的组装时间,通过设置连接套37,能够将悬挂架36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避免出现一些耕区平整不到的情况,通过主犁体12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18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可以使拖拉机的牵引阻力左右相等,能够保证左右耕深一致。

如附图1、2、3、4所示,转动轴5上设有第一调深装置,第一调深装置包括立臂7、限深螺杆8和限深螺母9,对应转动轴5位置的前横梁17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臂7,立臂7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7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8设置在立臂7内,限深螺杆8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7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8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7内的限深螺母9,限深螺母9外侧截面和立臂7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9下端穿过立臂7后与转动轴5安装在一起。

根据需求,立臂7中部通过U型螺栓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7上,限深螺杆8的外径大于开口的直径,第一调深装置为现有公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调整调整主犁体12的耕深。

如附图1、2、3、4所示,犁体安装架18后侧固定有左右向的短横梁20,位于最后方的一对主犁体12相互靠紧且固定安装在短横梁20左右两端。

根据需求,主犁体12的数量为8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短横梁20的受力左右相等,提高机架的稳定性,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1、2、3、4所示,合墒器安装架包括左拉杆21、右拉杆22、后拉杆23、左斜梁24、右斜梁25和后横梁26,主框架16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前后向的左拉杆21前端和前后向的右拉杆22前端铰接连接,左拉杆21后端和右拉杆22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调深装置27和第三调深装置,短横梁20中央后侧与前后向的后拉杆23前端铰接连接,后拉杆23后端固定安装有第四调深装置28,第四调深装置28下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向的后横梁26,后横梁26左端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左斜梁24,左斜梁24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27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后横梁26右端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右至左倾斜的右斜梁25,右斜梁25前部上侧与第三调深装置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合墒器组安装在左斜梁24上,右合墒器组安装在右斜梁25上,第二调深装置、第三调深装置以及第四调深装置均与第一调深装置结构相同。

根据需求,左拉杆21、右拉杆22和后拉杆23结构均相同,左斜梁24和右斜梁25对称设置,杆件之间的固定安装通过现有技术安装,如通过U型螺栓和安装板固定安装,左拉杆21后端和第二调深装置27的立臂中部前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调深装置27的限深螺母下端和左斜梁24前部上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右拉杆22后端和第三调深装置的立臂中部前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调深装置的限深螺母下端和右斜梁25前部上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后拉杆23后端与第四调深装置28的立臂中部前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四调深装置28的限深螺母下端与后横梁26中部上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简化合墒安装架,节省制造成本。

如附图1、2、3、4所示,左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左斜梁24右侧间隔设置的左合墒器圆盘14,右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右斜梁25左侧间隔设置的右合墒器圆盘15,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左右对称分布。

根据需求,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结构相同且均为9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利用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的碎土、覆土、整平作用,使耕区的土壤平整,不用二次使用圆盘犁平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能源。

如附图1、2、3、4所示,对应左拉杆21前方位置的主框架16左侧后部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左压紧臂29,左压紧臂29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左连接孔,左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左拉杆21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左压紧螺杆32,左压紧螺杆32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左压紧螺母,左压紧螺母下侧与左压紧臂29上侧相接触,对应左压紧臂29下侧与左拉杆21上侧之间位置的左压紧螺杆32外侧套装有左压缩弹簧34;对应右拉杆22前方位置的主框架16右侧后部固定安装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右压紧臂30,右压紧臂30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右连接孔,右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右拉杆22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右压紧螺杆,右压紧螺杆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右压紧螺母,右压紧螺母下侧与右压紧臂30上侧相接触,对应右压紧臂30下侧与右拉杆22上侧之间位置的右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右压缩弹簧;短横梁20中央上侧固定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后压紧臂31,后压紧臂31后端上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连接孔内设有下端与后拉杆23中部上侧铰接安装在一起的后压紧螺杆33,后压紧螺杆33上部外侧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后压紧螺母下侧与后压紧臂31上侧相接触,对应后压紧臂31下侧与后拉杆23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33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35。

根据需求,左压紧臂29、右压紧臂30和后压紧臂31均为成对设置上端后侧均固定有水平压板,水平压板上设置连接孔,左压紧螺杆32、右压紧螺杆和后压紧螺杆33下部外侧固定有压盘,压缩弹簧下端面与压盘上侧相抵,压缩弹簧上端面与水平压板下侧相抵。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的负重,在遇到较大的土块后,也能将其压碎,使耕区的土壤更加平整,提高了整地质量。

如附图1、2、3、4所示,主犁体12为铧式犁,主犁体12后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柱13,立柱13上端与犁体安装架18固定安装在一起。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