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智能AI识别诊断的听诊器

一种采用智能AI识别诊断的听诊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智能AI识别诊断的听诊器。智能AI识别诊断技术是智能AI听诊器的核心技术,听觉技术+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将智能AI识别诊断技术和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类智能听诊器。智能听诊器可连接智能云平台,实现数据同步上传或下载更新,海量大数据的积累为智能化听诊+智能化诊断提供了数据反馈与支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632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茂林;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57735.7

  • 发明设计人 徐茂林;

    申请日2020-10-26

  • 分类号A61B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681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姣

  • 地址 26105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金宝生态花园小区31号楼2单元1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1:38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智能AI识别诊断的听诊器

一、主要组成部件:主机(16核处理器、8G内存)、集成电路、芯片(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锂电池、扬声器、显示屏、智能听音笔。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学听诊方式是借助于机械性听诊器(图1)进行的机械性听诊,至今已沿用近百年,为医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伴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智能AI技术的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听诊技术和听诊设备有了更高要求。智能AI技术应用于听诊,本质上是对听诊方式的改变,由传统的机械性听诊转为智能听诊+智能诊断。

三、工作原理

采用声波震动原理和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将智能听音笔放置于各听诊区部位,声波经集成电路上传至芯片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通过听觉技术和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来自于各听诊区部位的生理性、病理性心音、呼吸音、肠鸣音及各种杂音等,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可同步上传云平台,通过智能AI识别诊断技术,经与存储于设备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快速提供一份智能精准的诊断报告,更准备有效的指导临床医师提出诊疗方案。

四、外观设计

1.外观(图2)。

2.尺寸:采用4.0英寸高清大屏。

3.颜色:炫耀黑、糖果白、太空银三种颜色。

4.材质:太空铝。

五、功能介绍

1.设置功能:点击桌面设置图标,选择:日期和时间、语言、亮度、桌面设置、屏保设置、WIFI设置、语音智能、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图3)。

2.智能AI听诊功能:采用听觉技术和智能AI音色识别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医学听诊,并快速提供一份智能精准的诊断报告,更准确有效的指导临床医师提出诊疗方案。

包括:

模式一:常规听诊:自动识别心脏听诊、肺部听诊、肺部听诊、外周血管听诊。

模式二:按部位听诊:可选择心脏听诊、肺部听诊、肺部听诊、外周血管听诊进入专科听诊模式。

步骤:

模式一:常规听诊:①点击桌面AI听诊图标,直接进入常规听诊界面;②将智能听音笔放置于听诊区部位,点击“听诊”键进行听诊;③设备智能识别心音图、呼吸音图、肠鸣音图等,并用曲线表示;④按下扬声器控制键可控制音响大小,支持有线耳机和无线蓝牙功能;⑤55秒后快速提供一份智能精准的诊断报告(图4-1至图4-3)。

模式二:按部位听诊:①点击桌面AI听诊图标进入听诊界面;②点击右上角“功能选择”,选择“按部位听诊”,进入部位听诊界面;③选择:心脏听诊、肺部听诊、腹部听诊、外周血管听诊等进入专科听诊界面④将智能听音笔放置于听诊区部位,点击“听诊”键进行专科听诊⑤按听诊部位自动识别心音图、呼吸音图、肠鸣音图等,并用曲线表示;⑥55秒后快速提供一份智能精准的诊断报告。(图5-1至图5-6)

3.智能语音控制功能:采用智能语音控制技术,更快捷、有效的控制设备。支持趣味课堂互动问答功能。支持中文、英文、日语等多国语言。

4.智能云平台功能:每台电子智能听诊器可连接智能云平台,实现调度、监控、统计功能,数据可同步上传云平台。数据库可供用户下载更新使用。海量大数据的积累为智能化听诊+智能化诊断提供了数据反馈与支持。

5.趣味课堂:创新性的在线趣味课堂,通过教、学、练、互动问题等操作来完成听诊知识的学习,使临床医师更快速的掌握更多听诊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六、核心技术

AI+听觉技术是智能AI听诊器的核心技术,AI技术应用于听诊是通过AI音色识别技术和智能AI识别诊断技术进行的智能听诊和智能诊断。

七、适应征:适用于各类医学听诊。

八、禁忌征:无禁忌征。

九、注意事项:

1.心率>120次/分或心率<50次/分时,红灯闪烁或语音播报提醒。

2.听诊时间不少于50秒。

十、平面图(图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