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

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选用中茶108、中黄1号、中黄2号的茶树品种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鲜叶为原料;B、鲜叶摊凉:堆高3‑5厘米,摊凉时间7‑12小时至失水率达到4‑6%;C、杀青:连续杀青机温度330‑350℃,色泽由杏黄转为暗黄、杀青叶质地柔软手捏成团且色泽基本一致,出锅后摊凉除湿冷却;D、湿坯焖黄:将杀青叶堆积成形作回潮均匀水分堆积焖黄处理,直至水分基本均匀,柔软度基本一致;E、作形理条:分三个阶段进行;F、干燥:直至水分剩余6.5‑7%,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改进工艺流程赋予黄茶独特的品质,干茶色泽黄匀、汤色清澈黄亮、叶底柔软明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897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平昌县五彩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880876.5

  • 发明设计人 唐平;

    申请日2020-08-27

  • 分类号A23F3/06(20060101);A23F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屠佳婕

  • 地址 636400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笔山镇东仓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9: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种也有数百种之多,其中黄茶是我国产量较少的一类茶叶。黄茶具有香高、味醇厚、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传统工艺都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且传统工艺都是采用包黄工序、自然焖黄或控温焖黄工序,茶叶品质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工艺,改进工艺流程赋予黄茶独特的品质,干茶色泽黄匀、汤色清澈黄亮、叶底柔软明亮的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用中茶108、中黄1号、中黄2号的茶树品种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鲜叶为原料;

B、鲜叶摊凉:堆高3-5厘米,摊放在竹编扁簸上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时间7-12小时至失水率达到4-6%;

C、杀青:连续杀青机温度330-350℃,色泽由杏黄转为暗黄、青草味除尽甜香味溢出、杀青叶质地柔软手捏成团且色泽基本一致,出锅后及时摊凉除湿并使之完全冷却;

D、湿坯焖黄:将杀青叶堆积成形作回潮均匀水分堆积焖黄处理,直至水分基本均匀,柔软度基本一致;

E、作形理条:第一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80-220℃,转速为每分钟140-16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两壁形成激烈的碰撞,使之在加速失水的情况下基本成型,时间为10-20min,当茶叶在理条机内沙沙作响和表面干硬是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二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40-160℃,转速为每分钟100-12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形成摩擦状态,使之在加热稍缓失水的情况下固定成型,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初显时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三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80℃-100℃,转速为每分钟60-10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或自身形成摩擦挤压状态,使之在加热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去除多余水分、固定成型、发展香气,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明显显露时及时出锅摊凉至完全冷却;

F、干燥:采用烘干机或提香机进行干燥,直至水分剩余6.5-7%,迅速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

进一步的,C步骤中断青即可,杀青叶失水率达到在B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4%-8%,杀青叶及时摊凉排湿除热,快速冷却冷透。

进一步的,D步骤中堆积焖黄静置时间为120-240min,温度为26-33℃。

进一步的,E步骤中第一阶段茶叶失水率在C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

进一步的,F步骤中采用烘干机进行干燥作业时,设定温度110-130℃,烘干机出叶后及时进行降温散热处理,往复烘干直至其水分达到6.5-7%时,迅速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

进一步的,F步骤中采用提香机进行干燥作业时,初干设定温度100℃,设定时间30min-40min,足干设定温度80℃,设定时间40min-50min,当其水分达到6.5%时,迅速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不同于传统的黄茶制备工艺,赋予其独特的品质特征,采用湿坯焖黄工艺而非传统的包黄工序、自然焖黄或控温闷黄工序;

特色黄茶外形:条索:自然微卷芽叶连枝;色泽:绿黄相间;整

特色黄茶内质:香气:鲜爽芬芳;滋味:醇和回甘;汤色:通透黄亮;叶底:绿黄柔软明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用中茶108、中黄1号、中黄2号的茶树品种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鲜叶为原料;

B、鲜叶摊凉:堆高3-5厘米,摊放在竹编扁簸上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时间7-12小时至失水率达到4-6%;

C、杀青:连续杀青机温度330-350℃,色泽由杏黄转为暗黄、青草味除尽甜香味溢出、杀青叶质地柔软手捏成团且色泽基本一致,杀青叶失水率达到在B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4%-8%,出锅后要及时摊凉除湿并使之完全冷却;

D、湿坯焖黄:将杀青叶堆积成形作回潮均匀水分堆积焖黄处理,堆积焖黄静置时间为120-240min,温度为26-33℃,直至水分基本均匀,柔软度基本一致;

E、作形理条:第一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80-220℃,转速为每分钟140-16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两壁形成激烈的碰撞,使之在加速失水的情况下基本成型,时间为10-20min,茶叶失水率在C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当茶叶在理条机内沙沙作响和表面干硬是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二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40-160℃,转速为每分钟100-12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形成摩擦状态,使之在加热稍缓失水的情况下固定成型,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初显时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三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80℃-100℃,转速为每分钟60-10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或自身形成摩擦挤压状态,使之在加热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去除多余水分、固定成型、发展香气,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明显显露时及时出锅摊凉至完全冷却;

F、干燥:采用烘干机进行干燥作业时,设定温度110-130℃,烘干机出叶后及时进行降温散热处理,往复烘干直至其水分达到6.5%时,迅速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

实施例二

一种特种黄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用中茶108、中黄1号、中黄2号的茶树品种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鲜叶为原料;

B、鲜叶摊凉:堆高3-5厘米,摊放在竹编扁簸上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时间7-12小时至失水率达到4-6%;

C、杀青:连续杀青机温度330-350℃,色泽由杏黄转为暗黄、青草味除尽甜香味溢出、杀青叶质地柔软手捏成团且色泽基本一致,杀青叶失水率达到在B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4%-8%,出锅后要及时摊凉除湿并使之完全冷却;

D、湿坯焖黄:将杀青叶堆积成形作回潮均匀水分堆积焖黄处理,堆积焖黄静置时间为120-240min,温度为26-33℃,直至水分基本均匀,柔软度基本一致;

E、作形理条:第一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80-220℃,转速为每分钟140-16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两壁形成激烈的碰撞,使之在加速失水的情况下基本成型,时间为10-20min,茶叶失水率在C步骤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当茶叶在理条机内沙沙作响和表面干硬是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二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140-160℃,转速为每分钟100-12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形成摩擦状态,使之在加热稍缓失水的情况下固定成型,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初显时及时出锅摊凉制完全冷却;第三阶段理条机温度设置为80℃-100℃,转速为每分钟60-100转,让茶叶与理条机锅壁或自身形成摩擦挤压状态,使之在加热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去除多余水分、固定成型、发展香气,时长20-40min,待其香气明显显露时及时出锅摊凉至完全冷却;

F、干燥:F步骤中采用提香机进行干燥作业时,初干设定温度100℃,设定时间30min-40min,足干设定温度80℃,设定时间40min-50min,当其水分达到6.5%时,迅速出锅冷却后及时装袋或装箱入库备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