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以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法

以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法

摘要

以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法,属作物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防治领域。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印楝素与坡柳总皂苷的重量比为1:0.1~10。最佳地,印楝素与坡柳总皂苷的重量比为1:6.38。组合物用于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治,优选地,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特别是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坡柳总皂苷与印楝合互相对药效有极强的增强作用,可大大提高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效果,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坡柳总皂苷或单独使用印楝素,能显著降低农药成本,拓宽使用范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6339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375146.2

  • 发明设计人 秦小萍;李丰超;代玉玲;吴国星;

    申请日2018-04-25

  • 分类号A01N65/08(20090101);A01N43/90(20060101);A01P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53111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李行健

  •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黑路落索坡13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47: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65/08 专利号:ZL2018103751462 申请日:20180425 授权公告日:202008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8-25

    授权

    授权

  • 2018-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65/08 申请日:2018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作物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法。

背景技术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类从印楝中分离出来活性很强的化合物,它属于四环三萜类。印楝的果实、种子、种核、枝条、树叶、树皮及树液中都含有活性物质,迄今,印楝中已发现了100多种化合物,至少有70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主要为印度苦楝子素、苦楝三醇和印楝素等,这些提取物对昆虫有拒食、干扰产卵、干扰昆虫变异,使其无法蜕变为成虫、驱避幼虫及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达到杀虫目的。

印楝素已经成为一种现阶段常用的生物农药,在防治小菜蛾等害虫的生物防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专利申请人在坡柳总皂苷的提取及应用领域有一定基础的研究,专利CN201310075529.5已经表明了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的防控原理。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方块蛾、两头虫。小菜蛾为世界性害虫,全国各地蔬菜生产区均有为害,以南方各地为重。小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为主。3~4龄幼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若印楝素与另一种活性成分合用能有正向协同作用,具有增效效应,能大大提高对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则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环境意义。

坡柳Dodonaea voscosa(Linn.)Jacq又名车桑子、明油子、透骨草、铁扫把、明子柴、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属无患子科灌木或小乔木,高1~5m,树皮棕褐色,单叶互生,膜质,叶稍大,长7~10cm,宽1.5~2cm。形状大小差异大,长圆形、狭披针形、倒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0.5~4cm。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或在小枝上部腋生,较短或近无柄。主要用途及药理学功能:种子油可作肥皂,民间用于点灯,叶子清热解毒,消炎止咳,还可治烫伤,全株用以治风湿。坡柳种子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菜青虫等有很好的拒食活性,皂苷是坡柳种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小菜蛾具有拒食作用的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

至今未见文献报道印楝素与坡柳总皂苷合用具有强的增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法。

本专利申请人在对印楝素的后期研发工作中,意外发现坡柳总皂苷与印楝合用具有极强增效作用,可极大提高对小菜蛾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坡柳总皂苷或单独使用印楝素,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并确定了于防治小菜蛾的最佳混用配比。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活性组分印楝素和坡柳总皂苷,印楝素与坡柳总皂苷的重量比为1:0.1~10。最佳地,印楝素与坡柳总皂苷的重量比为1:6.38。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制成杀虫剂的各种常规剂型。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含有相应剂型所需的常规非活性成分、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各种辅料。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用法是用于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治,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喷洒、涂刷、诱导饲喂等。优选地,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特别是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本发明的优点:坡柳总皂苷与印楝合互相对药效有极强的增强作用,可极大提高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效果,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坡柳总皂苷或单独使用印楝素,能显著降低农药成本,拓宽使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见以下实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药剂:50%印楝素原药: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提供;坡柳总皂苷:云南农业大学植物源农药实验室按照专利ZL201310075529.5方法制备。

供试虫源: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从实验室自养的接有小菜蛾的甘蓝上收集小菜蛾成熟的蛹,放入三角瓶中,待羽化后向瓶中插入涂有甘蓝汁液的自制吹塑纸产卵板,并用10%的蜂蜜水饲喂成虫,每天更换产卵板及蜂蜜水,并将产卵板放入26±1℃的温箱内保湿孵化。将已经孵化的产卵板放在新鲜菜叶上,卵孵化成幼虫,自主在菜叶上取食,根据情况更换菜叶,待幼虫发育到3龄供试验用。

1.2试验方法

1.2.1单剂的AFC50值测定

采用叶蝶法,预试基础上,用合适的溶剂将原药溶解,并配置成5~6个浓度的药液。将新鲜较平整均一的甘蓝叶片用圆形打孔器(Φ1.8cm)打成叶碟,放入提取物药液中浸渍2~3s(对照用相应溶剂)。室温下晾干,放入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内垫滤纸,加少量蒸馏水保湿),每皿内等距离放4个叶碟。非选择性拒食作用试验中,每皿内等距离放入4个处理叶碟,十字交叉型排列,4个对照叶碟另皿放置。接入饥饿4h的小菜蛾3龄幼虫,每皿1头作为一次重复,每个处理设20个重复,以适量丙酮加清水处理为对照。供试幼虫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85%,每日光照16h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24h后用方格纸测定所剩下的叶面积,根据下式计算拒食率。然后将拒食率转化为机率值,浓度转化为对数值进行线性回归,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拒食中浓度(AFC50)。

1.2.2混剂最佳配比的筛选

采用按比例混合法。首先测定出2种单剂的AFC50值,以各自AFC50值为100%,然后5等分,分别计算在各比例中的含量,再将2种单剂按(a+0)、[(4/5)a+(1/5)b]、[(3/5)a+(2/5)b],[(2/5)a+(3/5)b]、[(1/5)a+(4/5)b]、(O十b)混合,测定各混配比组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1.2.3增效作用的测定

参考Sun—JohnSon法计算各混剂的共毒系数,若混剂的共毒系数接近100,表示此混剂作用类似于联合作用;若共毒系数显著大于100,表示有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小于100,则表示有拮抗作用:

混合药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AFC50/混合药剂的AFC50×100

混合药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A占混合组配中的百分率+B药剂的毒力指数×B占混合组配中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CTC)=混合药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合药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1.3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印楝与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测得印楝原药对小菜蛾的AFC50为0.278g/L,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的AFC50为0.4437g/L,见表1

表1印楝与小菜蛾对小菜蛾的AFC50

2.1混剂共毒系数测定及最佳配比筛选

分别对各配比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求出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和AFC50值,并结合两单剂的AFC50值,计算共毒系数。由表2可以看出,各混配处理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混剂2,即坡柳总皂苷与印楝的比值为6.38:1时,其共毒系数高达688.74,远远大于100,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2坡柳皂苷与印楝素混配对小菜蛾3龄幼虫拒食活性的增效系数比较

注:A:坡柳总皂苷,B:印楝素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印楝是一种对多种生物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环保的生物源农药,其与环境相容、无公害、杀虫机理独特、活性高、性能优越的广谱杀虫剂,可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弊病,符合当前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绿色”农作物的杀虫剂。但其成本较高致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与坡柳总皂苷合用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二者比例为1:2.394时,共毒系数高达688.74,增效最为明显。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印楝原药的使用量。

3.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拒食活性测定结果

3.1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表3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3龄幼虫非选择性拒食活性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表3的试验结果显示,同一坡柳总皂苷处理浓度,处理24h,48h,72h的拒食率逐渐下降,不同浓度处理结果与浓度梯度呈正相关趋势。表中可以看到,在2.00g/L浓度下,处理24h的拒食率高达90.03%,处理72h后,拒食率降为88.34%。

3.2回归方程

表4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3龄幼虫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从表4中可以看到,坡柳总皂苷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在24h,48h,72h时分别为0.4437g/L,0.4748g/L,0.6605g/L,显现一个上升趋势,即拒食活性逐渐减弱。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从24h到72h相关系数从0.9918降低到0.9579,T检验的P值逐渐升高。

4.印楝原药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

表5印楝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表5中可以看到,印楝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很高,在1g/L浓度下,24h拒食率为88.21%,48h为90.24%,72h为93.77%。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浓度之间,在相同的处理时间,拒食率与浓度高低呈正相关趋势,各处理之间差异性明显。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处理24h后,高浓度处理的小菜幼虫蛾基本不再取食,有的小菜蛾幼虫虫体缩小,头部至前胸部颜色加深,变黑,死亡。这与已经报道的印楝的拒食机理为阻塞昆虫口针,导致昆虫无法取食死亡是一致的。

表6印楝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6是印楝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毒力分析,处理24h,48h,72h的AFC50分别为0.293g/L,0.2027g/L,0.0926g/L。其中,处理72h的AFC50最低,拒食效果最好。

5.坡柳总皂苷与印楝原药混配增效作用测定结果

A:坡柳总皂苷,B:印楝素。指的是坡柳皂苷与印楝素的重量比,混配1(A:B)为6.38:1,混配2(A:B)为2.394:1,混配3(A:B)为1.06:1,混配4(A:B)为1:2.506。5.1.1混配1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表7混配1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表7中可以看到,在最大浓度下,24h时,拒食率为74.39%;48h为79.34%,72h为81.04%。在低浓度0.051g/L,0.026g/L,拒食率在24h时最低,分别为25.07%,5.90%,48h最高,而到72h时,拒食率降低到28.72%,0.93%。同一处理时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其拒食率也降低。

5.1.2混配1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8混配1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非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由表8可以看到,混剂1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较好,处理24h,48h,72h的AFC50分别为0.155g/L,0.0699g/L,0.1236g/L,其中,处理48h的AFC50值最低,拒食效果最好。

5.2混剂2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5.2.1混剂2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效果

表9混剂2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表9表明,最大浓度下,处理24h,48h,72h的拒食率为分别83.29%,90.26%,89.65%,48h拒食率最高。5个处理浓度均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即拒食率先增后减,在48h为最高,72h又降低。但均比24h拒食率高。同一处理时间,拒食率随着浓度降低而降低。差异明显。

5.2.2混剂2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0混剂2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0中,混剂2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毒力分析,处理24h,48h,72h的AFC50分别为0.0511g/L,0.0283g/L,0.0348g/L,其中,处理48h的拒食AFC50最低,拒食效果最好。

5.3混剂3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5.3.1混剂3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效果

表11混剂3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效果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由表11可以看出,最大浓度0.344g/L处理时,24h,48h,72h的拒食率分别为90.02%,90.13%,91.51%,呈升高趋势。在低浓度0.086g/L,0.043g/L,0.021g/L,拒食率在48h最高,72h次之,24h最低,是先增再降的趋势。

5.3.2混配3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2混配3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2是混剂3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毒力分析,24h,48h,72h的AFC50分别为0.0957g/L,0.0551g/L,0.0514g/L,呈下降趋势,拒食效果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增强。

5.4混配4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

5.4.1混配4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效果

表13混配4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效果

注:表中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在9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

在最大浓度0.311g/L,处理48h,拒食率高达92.37%。表13中,一个总的趋势是,同一处理浓度,处理时间24h,48h,72h的拒食率,24h最低,48h最高,72h又降低。同一处理时间,拒食率随着处理浓度降低而降低。

3.4.4.2混配4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4混配4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

表14是混配4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毒力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到,处理时间24h,48h,72h的AFC50值分别为0.0893g/L,0.0358g/L,0.0447g/L。其中,处理时间为48h时的AFC50值最低,拒食效果最好。

3.5坡柳皂苷与印楝混配对小菜蛾幼虫拒食活性的增效系数比较

表15坡柳皂苷与印楝混配对小菜蛾3龄幼虫拒食活性的增效系数比较

注:表中A为坡柳总皂苷;B为印楝原药。表中数据为24h测定数据的计算值。

表15的试验数据充分显示坡柳总皂苷和印楝原药进行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