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运动单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连接处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第三支撑架接近第一转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放置槽,放置槽内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有螺栓,第二支撑架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上设有螺纹孔,第三支撑架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侧通过固定结构和一支撑架相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固定连接在车身结构上。本发明通过转动的第三支撑架能够实现单车的室内外两用,操作简单结构合理,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1777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五河县鹏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1466518.4

  • 发明设计人 梁鹏飞;

    申请日2017-12-28

  • 分类号B62K3/00(20060101);B62K3/04(20060101);B62K19/30(20060101);B62H1/02(20060101);A63B22/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御龙湾一期1号楼2单元40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39: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2K 3/00 专利号:ZL2017114665184 申请日:20171228 授权公告日:202006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6-16

    授权

    授权

  • 2020-06-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2K3/00 登记生效日:202005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12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K3/00 申请日:2017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6-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单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 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背景技术

单车,又称脚踏车或自行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 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 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 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 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 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室内外的运动单车大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单车,没有同时适用于室内外使用的单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 运动单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 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包括第一支撑 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一 支撑架连接处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 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架接近第一 转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放置槽,所述 放置槽设置在第三支撑架上,所述放置槽内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有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上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 连接板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对应设有通孔, 所述螺栓和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撑架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侧通过固定结构和一 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固定连接在车身结构 上。

优选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 支撑架均和第四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呈三角形,所述第 四支撑架和二支撑架连接处通过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 第四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车座。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第四 支撑架和二支撑架连接处,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踏板, 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 通过链条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位于第 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上通过第五支撑 架转动连接有前轮。

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前轮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龙头。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板,是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 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位于两个 固定板之间,所述固定板和竖板之间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定位螺栓和螺 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栓穿过安装孔 和通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有益效 果在于:本发明设置的可旋转的第三支撑架能够满足人们在室内外使 用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且设置的支撑座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支撑架1、后轮2、链条3、第二支撑架4、螺纹孔5、 第一转轴6、轴承7、第一齿轮8、连接板9、支撑座10、第三支撑 架11、车座12、连接杆13、龙头14、第四支撑架15、第二齿轮16、 踏板17、第二转轴18、前轮19、把手20、竖板21、第一套管22、 螺母23、固定板24、定位螺栓25、第三转轴26、通孔27、螺母28、 放置槽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包括第 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4倾斜设置,第二支撑架4 和第一支撑架1连接处通过第一转轴6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11, 第三支撑架11远离第一转轴6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0,第三支撑架11接近第一转轴6的一端 上固定连接有锁紧结构,设置的安装座10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把手20方便了对第三支撑架11的旋转,操作简单。

锁紧结构包括放置槽29,放置槽29设置在第三支撑架11上, 放置槽29内通过第三转轴26转动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一端上 通过第一套管22和第三转轴26固定连接,连接板9另一端上转动连 接有螺栓28,连接板9另一端上设有安装孔,螺栓28穿过安装孔和 通孔27螺纹连接,第三支撑架11上对应设有通孔27,螺栓28和通 孔27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架4靠近第一转轴6的一侧上设有螺纹孔 5,第三支撑架11靠近第一支撑架1的一侧通过固定结构和一支撑架 1相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板24,是固定板24固定连接在第 一支撑架1上,第三支撑架11上固定连接有竖板21,竖板21位于 两个固定板24之间,固定板24和竖板21之间通过定位螺栓25固定 连接,一侧固定板24上固定连接有螺母23,定位螺栓25和螺母23 螺纹连接,通过竖板21和固定板24之间的配合,使得安装座10与 第一支撑架1连接的更加稳定。

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4均固定连接在车身结构上,车身结 构包括第四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4均和第四支撑 架13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架13呈三角形,第四支撑架13和二支撑 架4连接处通过第二转轴18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第四支撑架13和第一支撑架1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车座12,传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16, 第二齿轮16转动连接在第四支撑架13和二支撑架4连接处,第二齿 轮16通过第二转轴18连接有踏板17,第一转轴6上同轴连接有第 一齿轮8,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6之间通过链条3相连接,第一 转轴6上固定连接有后轮2,后轮2位于第一支撑架1、第三支撑架 11内部,第四支撑架13远离第一支撑架1的一侧上通过第五支撑架 15转动连接有前轮19,第四支撑架13远离前轮19的一侧顶部固定 连接有龙头14,本发明在室外使用时,通过调节螺栓25和螺母23, 使竖板21和固定板24之间固定连接,支撑座10能够起到承载的作 用,本发明在室外使用时,再次调节螺栓25和螺母23,旋转第三支 撑架11使支撑座10水平放置在室内地面上,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通过调节螺栓28使得连接板9和第二支撑架4固定连接,使得装置 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即可进行室内的锻炼,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 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