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

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

摘要

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首先确定每条路段的公交站点搜索范围,将搜索范围内的公交站点作为待纠偏站点,然后逐个判断待纠偏站点与路段的距离以及经过该站点的线路与路段走向关系是否满足站点与路段的匹配要求,满足要求则匹配成功,否则判断该站点与反向路段是否满足匹配要求,最后,对匹配成功的站点进行纠偏处理,使与路段匹配的站点位于路段右侧合理偏离范围内,匹配失败的站点交由用户完成匹配后纠偏。本发明基于公交站点与路段的位置关系以及线路与路段的走向关系自动修正公交站点在路网中的位置,实现多源数据来源及部分数据存在偏差情况下的公交站点与路段的匹配以及站点位置纠偏,提高匹配的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9781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1342266.4

  • 发明设计人 王炜;杨洋;丁浩洋;俞越;王泽民;

    申请日2017-12-14

  • 分类号G08G1/123(20060101);G06F17/3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6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蒋昱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12: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4

    授权

    授权

  • 2018-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G1/123 申请日:2017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5-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化表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镇人口的增加和机动车的普及给城市的土地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交通拥堵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在增加交通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交通需求管理。优先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促进松散型私人交通向集约型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化是交通需求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促进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前提条件是有与居民出行需求高度匹配的公交线网,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研究公交客流分配,公交网络是依附于道路网络而存在的,客流分配结果也受实际道路情况的影响。因此,需要将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建立联系。

公交站点既是公交网络的主要组成,也是公交线路上关键节点,与道路网络的匹配是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匹配的重要内容。公交站点和道路网络匹配的效果依赖数据的精度,尤其是在多源数据来源以及局部数据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单单依据公交站点与道路网络的位置关系难以保障两者匹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实现方法,为实现公交站点与道路网络的精确匹配,本发明方法根据公交站点与道路网络的位置关系以及公交线路与路段的走向关系完成匹配和纠偏,匹配失败的公交站点交由用户判断再由计算机实现位置纠偏,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从电子地图中获取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拓扑点、路段拓扑点经纬度坐标转化为同一地理坐标系统下的经纬度,再将这些点的经纬度坐标转化为UTM平面坐标,单位为米;所有公交站点组成集合S1,经过公交站点集合中站点S的公交线路组成集合Ls,所有路段组成集合R;

步骤(2)若集合R为空,则转至步骤(8),否则从集合R中任意选取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若存在),遍历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经过的所有拓扑点坐标,取所有坐标中横坐标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纵坐标最小值Ymin、最大值Ymax,组成以>min-d,Ymin-d)、(Xmin-d,Ymax+d)、(Xmax+d,Ymin-d)、(Xmax+d,Ymax+d)为顶点的矩形公交站点搜索范围D;

步骤(3)遍历公交站点集合S1,从中选出位于搜索范围D内的公交站点,并组成待纠偏站点集合S2,判断条件为:Xmin-d<X<Xmax+d且Ymin-d<Y<Ymax+d;

步骤(4)若集合S2为空,则将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从路段集合R中删除,并转至步骤(2),否则遍历待纠偏站点集合S2,从中任意选择站点S作为当前待纠偏站点,从经过站点S的公交线路集合中任意挑选一条公交线路,该公交线路由若干拓扑点组成且经过的公交站点也是拓扑点,拓扑点按照公交线路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PL>1,PL2,PL3,...,PLi-1,S,PLi+1,...,PLn};

步骤(5)路段Ri由若干拓扑点连接而成,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1,P2,P3,...,Pn},其中P1是路段起点,Pn是路段终点,依次判断站点S与线段PiPi+1是否满足匹配要求:

其中,·表示向量点乘,×表示向量叉乘,*表示数字相乘,若存在线段PiPi+1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表示站点S与路段Ri满足匹配要求,记录拓扑点Pi、Pi+1编号,转至步骤(7),否则站点S与路段Ri不满足匹配要求,转至步骤(6);

步骤(6)路段Ri’由若干拓扑点连接而成,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1’,P2’,P3’,...,Pn’},其中P1’是路段起点,Pn’是路段终点,依次判断站点S与线段Pi’Pi+1’是否满足匹配要求:

若存在线段Pi’Pi+1’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表示站点S与路段Ri’满足匹配要求,记录拓扑点Pi’、Pi+1’编号,转至步骤(7),否则站点S与路段Ri’不满足匹配要求,将站点S从集合S2中删除,并转至步骤(4);

步骤(7)将匹配成功的公交站点沿垂直线段PiPi+1(Pi’Pi+1’)且指向线段右侧方向纠偏至距离线段标准偏离距离ds处,坐标纠偏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Y)表示站点S原始平面坐标,(X’,Y’)表示站点S纠偏后的平面坐标,ds表示标准偏移距离,(XPi,Ypi)、(XPi+1,Ypi+1)分别表示线段PiPi+1起终点平面坐标;将站点S>1和集合S2中删除,转至步骤(4);

步骤(8)若集合S1为空,则已完成站点纠偏,否则交由用户逐个确认站点所匹配的路段,每当用户匹配一对站点和路段,完成一次站点纠偏,并将站点从集合S1中删除,直至集合S1为空,完成站点纠偏。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采用横墨卡托投影方法将公交站点、公交线路拓扑点和路段拓扑点经纬度坐标转化为UTM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3)、(5)、(6)中,公交站点偏离路段的最大距离d取20m;所述步骤(5)、(6)中,公交线路与路段走向同向偏差角度最大值r取15°;所属步骤(7)中,标准偏移距离ds取5m。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方法,首先确定每条路段的公交站点搜索范围,将搜索范围内的公交站点作为待纠偏站点,然后逐个判断待纠偏站点与路段的距离以及经过该站点的线路与路段走向关系是否满足站点与路段的匹配要求,满足要求则匹配成功,否则判断该站点与反向路段是否满足匹配要求,最后,对匹配成功的站点进行纠偏处理,使与路段匹配的站点位于路段右侧合理偏离范围内,匹配失败的站点交由用户完成匹配后纠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路段及其待纠偏范围内公交站点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路段纠偏范围内站点匹配及纠偏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的实现方法,为实现公交站点与道路网络的精确匹配,本发明方法根据公交站点与道路网络的位置关系以及公交线路与路段的走向关系完成匹配和纠偏,匹配失败的公交站点交由用户判断再由计算机实现位置纠偏。

图1是实现一种对多源数据来源下的公交站点位置纠偏方法的基本流程,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步骤(1)将从电子地图中获取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拓扑点、路段拓扑点经纬度坐标转化为同一地理坐标系统下的经纬度,再将这些点的经纬度坐标转化为UTM平面坐标,单位为米;所有公交站点组成集合S1,经过公交站点集合中站点S的公交线路组成集合Ls,所有路段组成集合R;

步骤(2)若集合R为空,则转至步骤(8),否则从集合R中任意选取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若存在),遍历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经过的所有拓扑点坐标,取所有坐标中横坐标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纵坐标最小值Ymin、最大值Ymax,组成以>min-d,Ymin-d)、(Xmin-d,Ymax+d)、(Xmax+d,Ymin-d)、(Xmax+d,Ymax+d)为顶点的矩形公交站点搜索范围D;

本实施例中,从路网任意挑选路段R及其反向路段R’如图2所示。路段R和R’共由 P1、P2、P3和P4四个拓扑点组成,平面坐标分别是(139.383,340.123)、(261.605,345.062)、(377.654,288.272)和(534.444,291.975),所有坐标中横坐标最小值Xmin取139.383,最大值Xmax取534.444,纵坐标最小值Ymin取288.272,最大值Ymax取345.062,组成矩形公交站点搜索范围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119.383,268.272)、(119.383,365.062)、>

步骤(3)遍历公交站点集合S1,从中选出位于搜索范围D内的公交站点,并组成待纠偏站点集合S2,判断条件为:Xmin-d<X<Xmax+d且Ymin-d<Y<Ymax+d;

本实施实例中,共有A、B、C三个公交站点坐标位于搜索范围D内,坐标分别为 (229.330,352.822)、(282.769,342.769)、(390.479,269.194);

步骤(4)若集合S2为空,则将路段Ri及其反向路段Ri’从路段集合R中删除,并转至步骤(2),否则遍历待纠偏站点集合S2,从中任意选择站点S作为当前待纠偏站点,从经过站点S的公交线路集合中任意挑选一条公交线路,该公交线路由若干拓扑点组成且经过的公交站点也是拓扑点,拓扑点按照公交线路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PL>1,PL2,PL3,...,PLi-1,S,PLi+1,...,PLn};

本实施例中,经过公交站点A、B、C的公交线路拓扑点中,与站点相邻的拓扑点坐标分别是PLAi-1(141.499,347.531)、PLAi+1(262.409,347.733)、PLBi-1(264.311,347.235)、>Bi+1(316.814,322.092)、PLCi-1(391.356,247.264)、PLCi+1(384.924,284.398);

步骤(5)路段Ri由若干拓扑点连接而成,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P={P1,P2,P3,...,Pn},其中P1是路段起点,Pn是路段终点,依次判断站点S与线段PiPi+1是否满足匹配要求:

其中,·表示向量点乘,×表示向量叉乘,*表示数字相乘,若存在线段PiPi+1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表示站点S与路段Ri满足匹配要求,记录拓扑点Pi、Pi+1编号,转至步骤(7),否则站点S与路段Ri不满足匹配要求,转至步骤(6);

本实施实例中,路段R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P={P1,P2,P3,P4}。站点>1P2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即站点A、满足与路段R的匹配要求,转至步骤(7);站点B在线段P2P3处满足公式(1)、(2)、(3),但不满足公式(4)、(5),需判断与对向路段的位置关系,转至步骤(6);站点C在线段P3P4处满足公式(1)、(2),但不满足公式(3)、(4)、(5),需判断与对向路段的位置关系,转至步骤(6);

步骤(6)路段Ri’由若干拓扑点连接而成,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1’,P2’,P3’,...,Pn’},其中P1’是路段起点,Pn’是路段终点,依次判断站点S与线段Pi’Pi+1’是否满足匹配要求:

若存在线段Pi’Pi+1’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表示站点S与路段Ri’满足匹配要求,记录拓扑点Pi’、Pi+1’编号,转至步骤(7),否则站点S与路段Ri’不满足匹配要求,将站点S从集合S2中删除,并转至步骤(4);

本实施例中,路段R’拓扑点按照路段走向顺序排列组成集合P={P4,P3,P2,P1}。站点B>3P2处同时满足公式(1)至公式(5),即站点B满足与路段R‘的匹配要求,转至步骤(7);站点C在线段P3P4处满足公式(1)、(2),但不满足公式(3)、(4)、(5),不满足匹配要求,将站点C从集合S2中删除,转至步骤(4);

步骤(7)将匹配成功的公交站点沿垂直线段PiPi+1(Pi’Pi+1’)且指向线段右侧方向纠偏至距离线段标准偏离距离ds处,坐标纠偏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Y)表示站点S原始平面坐标,(X’,Y’)表示站点S纠偏后的平面坐标,ds表示标准偏移距离,(XPi,Ypi)、(XPi+1,Ypi+1)分别表示线段PiPi+1起终点平面坐标;将站点S>1和集合S2中删除,转至步骤(4);

本实施例中,根据公式(1)至公式(5),匹配成功的站点A、B纠偏后的坐标分别为(229.898,338.776)、(285.353,348.421);

步骤(8)若集合S1为空,则已完成站点纠偏,否则交由用户逐个确认站点所匹配的路段,每当用户匹配一对站点和路段,完成一次站点纠偏,并将站点从集合S1中删除,直至集合S1为空,完成站点纠偏,最终纠偏范围内站点匹配及纠偏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

本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采用横墨卡托投影方法将公交站点、公交线路拓扑点和路段拓扑点经纬度坐标转化为UTM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

本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3)、(5)、(6)中,公交站点偏离路段的最大距离d取20m;所述步骤(5)、(6)中,公交线路与路段走向同向偏差角度最大值r 取15°;所属步骤(7)中,标准偏移距离ds取5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