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其养殖模式是:第一茬在4月底将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到7月底至8月初转移至养殖区,去雄留雌,养殖到250‑350克/只的成品膏蟹,在次年1‑2月上市;第二茬在8月初将第二批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11月以后对育苗区保温,助幼蟹过冬,至次年4月中旬转移到养殖区,雌雄混养,养殖到150‑200克/只的成品肉蟹,从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持续至7月底。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填补了5月至8月间三疣梭子蟹的供应空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高池塘的利用率,相同面积的养殖池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610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710753401.8

  • 发明设计人 何杰;许文军;

    申请日2017-08-29

  • 分类号A01K61/59(20170101);

  • 代理机构33106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康星

  • 地址 316021 浙江省舟山市临城体育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8: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2

    授权

    授权

  • 2017-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59 申请日:2017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三疣梭子蟹是中国水产养殖重要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2014年全国养殖面积已达50万亩,产量11.9万吨。目前,三疣梭子蟹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4月底至5月初育苗,原塘养殖,春节前后(1-3月)捕捞上市;另一种是在5月底至6月初期间购买蟹苗,养殖至春节前后(1-3月)上市。

上述的养殖方法为一年一茬,销售时间集中而且短暂,因此需要通过捕捞野生梭子蟹来填补市场的需求。但随着国家对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强,禁渔期会越来越长。2017年,三疣梭子蟹的休渔期为5月1日至8月1日,在此期间不能捕捞野生梭子蟹。因此在5月至8月间,无论是野生蟹还是养殖蟹,市场上都难以买到,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一年一茬的养殖方式,养殖池塘会有空置期,不可避免的造成养殖池塘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填补5月至8月间消费者对三疣梭子蟹的需求,并提高池塘的利用率,以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Ⅰ)养殖模式:

第一茬:在4月底将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到7月底至8月初转移至养殖区,去雄留雌,养殖到250-350克/只的成品膏蟹,在次年1-2月上市;

第二茬:在8月初将第二批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11月以后对育苗区保温,助幼蟹过冬,至次年4月中旬转移到养殖区,雌雄混养,养殖到150-200克/只的成品肉蟹,从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持续至7月底;

(Ⅱ)池塘准备:

选取潮流通畅、无污染、盐度为23~27、沙泥底或泥沙底、设进、排水闸及拦网、面积大于10亩的养殖池塘,清除池底的淤泥,并用漂白粉消毒;在所述养殖池塘内分育苗区与养殖区两片区域,所述育苗区与养殖区通过公共埂隔开,所述公共埂上设有连通育苗区与养殖区的自动转苗装置;所述育苗区与养殖区的面积比为1:6至1:8;所述育苗区配有可拆卸的温棚;所述养殖池塘的四周及公共埂上覆盖塑料光滑板;所述育苗区与养殖区的中央为平台,四周为深沟,所述平台上设置隐蔽物,所述深沟中设曝气装置,所述平台处水深0.3~0.4米,所述深沟处水深1.5米以上。

所述自动转苗装置包括喇叭口网筒,所述喇叭口网筒的大头连通育苗区、小头连通养殖区,所述喇叭口网筒的小头上设有指向养殖区的倒须结构;所述大规格苗种由育苗区转移至养殖区由自动转苗装置自动完成:利用蟹钻穴的习性引诱蟹进入喇叭口网筒,运用夜间灯光引诱与饵料引诱技术,完成自动转苗;所述夜间灯光引诱技术,即于夜间在喇叭口网筒旁悬挂一盏灯,利用蟹的趋光习性,吸引梭子蟹穿过喇叭口网筒;所述饵料引诱技术,即在转苗期间,停止在育苗区投喂,在所述养殖区中喇叭口网筒附近位置多投饵料,吸引梭子蟹穿过喇叭口网筒;所述喇叭口网筒的大头处设有闸板或网板,自动转苗期间不放置闸板与网板,第二茬养殖对育苗区保温期间放置闸板,其余时间放置网板。

所述第一茬养殖的去雄留雌步骤如下,在梭子蟹可用肉眼分辨性别时,选择晴天晚上19~20时在养殖区的岸边吊起白炽灯,以灯光引诱幼蟹聚集,再用网兜捕捞后放入水盆中,挑出雄蟹,将全部雌蟹与部分雄蟹按6:1的比例重新放入养殖区中。

所述育苗区内的抱卵蟹按育苗区面积以10只/亩的数量投放。

4月初,在所述养殖区投放规格整齐的缢蛏苗,缢蛏苗壳长1.5厘米,亩投放量50千克。

对应所述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在8月初与次年4月下旬,分两次在所述养殖区中投入日本对虾苗,亩投放量分别为1.8万尾与2.5万尾,日本对虾起捕时间分别为12月中旬与次年7月中下旬。

所述隐蔽物为若干带有一个侧面敞口的方形筐,所述方形筐的侧面敞口朝向一致、均匀布置在平台上;所述育苗区中的方形筐密度大、规格小,所述养殖区中的方形筐密度小、规格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养殖池塘分成育苗区与养殖区两部分,将原本较长的养殖周期分成两个养殖阶段,使三疣梭子蟹在养殖区的养殖时间缩短为4~6个月,而通过温棚对育苗区保温,可使得第二茬养殖中的幼蟹顺利过冬,这都为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提供了保证;该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填补了5月至8月间三疣梭子蟹的供应空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高池塘的利用率,相同面积的养殖池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养殖池塘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养殖池塘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转苗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隐蔽物的示意图。

育苗区A、养殖区B、公共埂1、自动转苗装置2、温棚3、平台4、深沟5、喇叭口网筒6、倒须结构7、闸板8、网板9、隐蔽物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的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主要技术点如下。

(Ⅰ)养殖模式:

第一茬:在4月底将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到7月底至8月初转移至养殖区,去雄留雌,养殖到250-350克/只的成品膏蟹,在次年1-2月上市;第二茬:在8月初将第二批抱卵蟹放入育苗区,培养大规格苗种,11月以后对育苗区保温,助幼蟹过冬,至次年4月中旬转移到养殖区,雌雄混养,养殖到150-200克/只的成品肉蟹,从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持续至7月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区A内的抱卵蟹按育苗区A面积以10只/亩的数量投放,而大规格苗种约50克/只。

本实施例的养殖方法,将养殖池塘分成育苗区与养殖区两部分,将原本较长的养殖周期分成两个养殖阶段,使三疣梭子蟹在养殖区的养殖时间缩短为4~6个月,而通过对育苗区保温,可使得第二茬养殖中的幼蟹顺利过冬,这都为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提供了保证;该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填补了5月至8月间三疣梭子蟹的供应空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高池塘的利用率,相同面积的养殖池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Ⅱ)池塘准备:

选取潮流通畅、无污染、盐度为23~27、沙泥底或泥沙底、设进、排水闸及拦网、面积大于10亩的养殖池塘,清除池底的淤泥,并用漂白粉消毒;在所述养殖池塘内分育苗区A与养殖区B两片区域,所述育苗区A与养殖区B通过公共埂1隔开,所述公共埂1上设有连通育苗区A与养殖区B的自动转苗装置2;所述育苗区A与养殖区B的面积比为1:6至1:8;所述育苗区A配有可拆卸的温棚3;所述养殖池塘的四周及公共埂1上覆盖塑料光滑板;所述育苗区A与养殖区B的中央为平台4,四周为深沟5,所述平台4上设置隐蔽物,所述深沟5中设曝气装置,所述平台4处水深0.3~0.4米,所述深沟5处水深1.5米以上。

本实施例的养殖池塘一般需要较大的养殖面积,这样才能获得规模效益,以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池塘除了前期需要清淤消毒外,在每一茬养殖的间隔期,也需要进行清淤消毒。

本实施例的育苗区A与养殖区B通过公共埂1隔开,相互间距离近,便于育苗区A与养殖区B之间的转苗,而养殖池塘的四周及公共埂1上覆盖塑料光滑板用以防止蟹逃跑和两养殖池塘中的蟹混合。

本实施例的育苗区A选择避风、向阳且靠近进水闸的位置,利于育苗区A的保温与水质调控。

本实施例的温棚3包括棚架、棚顶,根据条件,棚架可采用钢制、混凝土砖石结构,也可采用木杆或竹竿搭设,棚顶采用可拆换的塑料薄膜,在育苗区A需要保温时覆盖薄膜,其余时期拆掉薄膜。此外,育苗区A在利用温棚3保温时,其曝气装置的功率应适当加大。

本实施例的养殖池塘可在池底适当铺沙,而平台4上的隐蔽物可采用水泥板、网片、瓦筒、树枝、竹条等经济、常见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隐蔽物10为若干带有一个侧面敞口的方形筐,所有方形筐的侧面敞口朝向一致、均匀布置在平台4上;所述育苗区A中的方形筐密度大、规格小,所述养殖区B中的方形筐密度小、规格大。育苗区A内方形筐尺寸为20cm*15cm*18cm,养殖区B内方形筐尺寸为40 cm *25 cm *25 cm,二者大小不同,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梭子蟹。上述方形筐可由废旧塑料筐一分为二而成,其成本低廉,养殖区B内按500只/亩设置,育苗区A内按2000只/亩设置。本实施例的隐蔽物10能达到最佳的隐蔽效果,这与梭子蟹倾向于躲藏在后方有依靠,身体左右及上方都有遮蔽地方的习性相一致。此外,由于梭子蟹会夜间会离开隐蔽物10外出索饵,所以同一只蟹的隐蔽物10并不固定,会出现梭子蟹个体间无序抢占隐蔽物10的现象,而方形筐的侧面敞口朝向一致,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梭子蟹面对面,减少梭子蟹个体间因抢占隐蔽物10而产生争斗。

(Ⅲ)水质调控:

水质指标:盐度20-26‰,PH8.5-8.9,DO>5毫克/升,氨氮<0.4毫克/升,亚硝酸盐<0.15毫克/升,保持水质清新,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持续向养殖池塘中增氧曝气,曝气装置的叶轮增压机按3千瓦/10亩设置;每隔两周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消毒,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1/3,海区水质不佳时适当延长换水时间,高温、强冷空气时提高养殖池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

(Ⅳ)饵料投喂:

梭子蟹以动物饵料为主,可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坚持“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四原则。

本实施例中的水质调控、饵料投喂以及其他的技术细节与普通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类似。

实施例中的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如附图3所示,还具有其他的技术特点。

所述自动转苗装置2包括喇叭口网筒6,所述喇叭口网筒6的大头连通育苗区A、小头连通养殖区B,所述喇叭口网筒6的小头上设有指向养殖区B的倒须结构7;所述大规格苗种由育苗区A转移至养殖区B由自动转苗装置2自动完成:利用蟹钻穴的习性引诱蟹进入喇叭口网筒6,运用夜间灯光引诱与饵料引诱技术,完成自动转苗;所述喇叭口网筒6的大头处设有闸板8或网板9,自动转苗期间不放置闸板8与网板9,第二茬养殖对育苗区A保温期间放置闸板8,其余时间放置网板9。

所述夜间灯光引诱技术,即于夜间在喇叭口网筒6旁悬挂一盏灯,利用蟹的趋光习性,吸引梭子蟹穿过喇叭口网筒6;所述饵料引诱技术,即在转苗期间,停止在育苗区A投喂,在所述养殖区B中喇叭口网筒6附近位置多投饵料,吸引梭子蟹穿过喇叭口网筒6。

本实施例通过闸板8与网板9的更换,使育苗区A与养殖区B的水体既可以相互连通,又可以相互隔离,可根据水质调控及育苗区A保温的需求灵活调节。

所述第一茬养殖的去雄留雌步骤如下,在梭子蟹可用肉眼分辨性别时,选择晴天晚上19~20时在养殖区B的岸边吊起白炽灯,以灯光引诱幼蟹聚集,再用网兜捕捞后放入水盆中,挑出雄蟹,将全部雌蟹与部分雄蟹按6:1的比例重新放入养殖区B中。本实施例的第一茬养殖采用了梭子蟹去雄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起捕了大部分雄蟹,不仅减少了雌蟹多次交配后死亡和自相残杀现象,而且雌梭子蟹(膏蟹)的价格远高于雄蟹,因此能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另外,本实施例不影响梭子蟹与其他品种的混养和套养,以日本对虾、梭子蟹和缢蛏混养为例:在一年两茬梭子蟹正常养殖的基础上,4月初,在所述养殖区B投放规格整齐的缢蛏苗,缢蛏苗壳长1.5厘米,亩投放量50千克,8月初与次年4月下旬,分两次在所述养殖区B中投入日本对虾苗,亩投放量分别为1.8万尾与2.5万尾,缢蛏的起捕时间为12月初,日本对虾起捕时间分别为12月中旬与次年7月中下旬。

在舟山地区的试验养殖池塘采用本实施例养殖方法,第一茬可产梭子蟹膏蟹约100千克/亩、日本对虾约35千克/亩,第二茬可产梭子蟹肉蟹约125千克/亩、日本对虾约30千克/亩,此外还可收获缢蛏约350千克/亩。与现有的梭子蟹、虾贝混养技术相比,池塘单位面积梭子蟹产量提高达80%,养殖净利润提高50%以上。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