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

一种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绿茶品质改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经过对绿茶茶青种植过程中,在茶青采摘前,提前至少1个月进行遮阴网遮阴处理,并且遮阴度为95%,有效的提高了茶青中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了夏秋茶茶青的苦涩味,使得氨酚比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绿茶茶青的品质,确保了制备的绿茶品质较高;经过遮阴时间以及遮阴度的控制,使得将采摘的茶青进行摊晾至柔软,再滚筒或者热风杀青处理后,整形,烘干后,绿茶产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达到了3.78%以上,茶多酚的含量达到10.15~13.44%,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氨酚比,降低了苦涩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071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13782.X

  • 发明设计人 沈强;张小琴;

    申请日2017-07-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田江飞

  • 地址 550048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金农社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38: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04

    授权

    授权

  • 2017-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F3/06 申请日:201707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品质改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传统茶品种中的一种,其是将茶树上的新叶或芽,不经过发酵,经过摊晾,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备而成;传统绿茶制备过程中的摊晾,是将茶青置于开放式的环境只能够摊放至水分散失,茶叶柔软,再将其进行杀青,整形,烘干处理。绿茶是将茶树上的新叶或芽采摘下来作为原料,但是,由于在茶树林种植处理过程中,其对茶树林的遮阴度控制不恰当,导致茶树生长过程,使得茶叶内含物中,氨基酸产生量不足,使得茶叶原料品质较差,使得制备的绿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导致茶青原料中的氨酚比较低,使得制备的绿茶的氨酚比较低,苦涩味较重。

而且,现有技术中,对于绿茶种植过程中,对茶青中的氨酚比进行改善,使得绿茶产量较高,茶叶品质较好,茶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提高,使得制备的绿茶的滋味、苦涩味较低,采用绿茶与菊花套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24455.7的绿茶套种方法,采用6行绿茶与3行菊花进行套种,使得种植出来的绿茶的品质较优,而且含有的菊花香味适中;可见,该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绿茶与菊花套种,使得菊花香味能够浓缩在茶青中,改善绿茶的品质;其并没有从套种过程中的遮阴程度等出发进行研究;而现有技术中,有人对茶树种植过程中进行遮阴处理,使得将茶树遮阴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茶青中氨基酸的含量,有效的降低氨酚比,降低苦涩味,提高品质。

可是,现有技术中,对于茶树种植过程中,在何时进行遮阴处理,遮阴度控制为多少时,对茶青的中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具体是怎样的,以及对于氨酚比的改善程度如何,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使得对于茶树种植过程中,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改善茶青的技术,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

为此,本研究者结合对茶林茶青的品质研究,使得制备的绿茶的氨酚比较高,氨基酸含量高,苦涩味较低,对茶林采用遮阴处理,并且结合采摘茶青的时机,对茶林的遮阴程度以及遮阴后的处理,使得种植出来的茶青,用于制备绿茶,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绿茶的氨酚比、口感,为绿茶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在夏秋季节进行绿茶的制备,包括:种植茶青,茶青采摘,茶青预处理,杀青,烘干步骤制备而成,其中在种植茶青与茶青采摘步骤之间,还包括将茶林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并且遮阴是在茶青生长茂盛,呈现出嫩绿色,以及在茶青采摘时,至少提前1个月进行,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

优选,所述的种植茶青,在未遮阴前,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3-5稀释后喷洒,按照每亩每周喷洒80-100kg。

优选,所述的井水,调整其含有硒为0.03~0.08ppm,锌0.01~0.09ppm,钾0.5~0.9ppm。

优选,所述的茶青预处理是将其采用真空厌氧处理,再采用有氧摊晾处理,再采用真空厌氧处理,其中真空厌氧处理的总时间是有氧摊晾处理时间的3倍,真空度为0.09MPa。

具体是,所述的茶青预处理是将其采用真空厌氧处理3h,再采用有氧摊晾处理2h,再采用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度为0.09MPa。

优选,所述的杀青为滚筒杀青或热风杀青。

上述的杀青,温度为200-300℃,时间为5-10s。

优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经过对绿茶茶青种植过程中,在茶青采摘前,提前至少1个月进行遮阴网遮阴处理,并且遮阴度为95%,有效的提高了茶青中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了夏秋茶茶青的苦涩味,使得氨酚比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绿茶茶青的品质,确保了制备的绿茶品质较高;经过遮阴时间以及遮阴度的控制,使得将采摘的茶青进行摊晾至柔软,再滚筒或者热风杀青处理后,整形,烘干后,绿茶产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达到了3.78%以上,茶多酚的含量达到10.15~13.44%,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氨酚比,降低了苦涩味。

具体在进行制备绿茶的过程中,本发明创造对采摘来的茶青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有氧摊晾处理,再真空厌氧处理,使得茶青中的GABA成分得到富集,使得制备的绿茶产品品质较高,提高了氨基酸总含量,并经过真空厌氧处理3h,有氧摊晾处理2h,再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度为0.09MPa处理茶青,使得制备的绿茶中的GABA的含量达到了2.04mg/g~2.15mg/g,其中,优选是对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控制为4℃或26℃。

通过对茶青种植过程中,在未遮阴处理前,将其采用沼液与水稀释之后喷洒,使得茶青在遮阴之前的营养供给合理,并且结合遮阴时间的控制,使得茶青生长茂盛,产量高,降低了茶园种植成本,尤其是能够改善茶青的品质,使得茶青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硒等元素,并且经过检测,其中锌元素含量达到75~92mg/kg左右,硒含量达到了1.03~1.13mg/kg左右,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茶青的品质,确保了制备的绿茶产品的品质。并且经过绿茶制备过程中的杀青,烘干处理,并对杀青、烘干的温度进行限定,降低苦涩味成分的含量,促进了氨基酸转化生成,丰富了营养成分,提高了绿茶的品质。

为了能够验证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本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于夏秋季节,对茶林遮阴处理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每组处理均是对1亩茶林处理:

处理1、将茶林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并在采摘茶青前的1个月,采用遮阴度为95%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并待遮阴1个月后,采摘茶青,将茶青摊晾,杀青,烘干;

处理2、将茶林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并在采摘茶青前的2个月,采用遮阴度为95%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并待遮阴2个月后,采摘茶青,将茶青摊晾,杀青,烘干;

处理3、将茶林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并在采摘茶青前的1个月,采用遮阴度为96%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并待遮阴1个月后,采摘茶青,将茶青摊晾,杀青,烘干;

处理4、将茶林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并在采摘茶青前的1个月,采用遮阴度为94%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并待遮阴1个月后,采摘茶青,将茶青摊晾,杀青,烘干;

处理5、将茶林按照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并在采摘茶青前的0.5个月,采用遮阴度为95%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并待遮阴0.5个月后,采摘茶青,将茶青摊晾,杀青,烘干;

对上述处理1-5中制备的绿茶产品的氨基酸含量以及茶多酚含量,GABA含量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GABA含量(mg/g)处理13.6512.111.63处理23.7811.461.67处理33.4216.741.58处理43.5115.871.60处理52.5918.121.51

由上表1可见,对于茶青种植过程中的遮阴程度以及遮阴时间,均会影响茶青的品质,进而影响以该茶青为原料制备的绿茶的品质。并且,还对处理1-5的茶青产量进行了统计,其采摘到的一芽二叶-一芽四叶的茶青量来看,处理1,处理2能够采摘到的茶青量比处理3分别高出6%、4%,比处理4高出8%、5%,比处理5低1%、0.8%。

为了进一步的验证采用上述茶青制备绿茶产品的工艺,本研究者对采用上述处理1种植得到的茶青进行如下处理:

将处理1得到的新鲜茶青,随机分成5份,并分别标号为:A、B、C、D、E,将上述5组茶青按照以下不同的方法处理:

A、将茶青直接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6h,厌氧处理温度为26℃;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成绿茶。

B、将茶青直接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3h,在有氧摊晾2h,再在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3h,厌氧处理温度为26℃;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成绿茶。

C、将茶青直接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3h,在有氧摊晾2h,再在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3h,厌氧处理温度为4℃;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成绿茶。

D、将茶青直接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3h,在有氧摊晾2h,厌氧处理温度为26℃;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成绿茶。

E、将茶青直接真空度为0.09MPa下厌氧处理6h,厌氧处理温度为4℃;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成绿茶。

对于制备而成的绿茶进行GABA含量的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GABA含量(mg/g)A1.76B2.09C2.11D1.86E1.91

由上表2可以看出,对茶青进行厌氧真空处理、有氧摊晾处理,厌氧真空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制备的绿茶产品的GABA含量,使得GABA得到富集,改善了绿茶的品质。

除此之外,本研究者还对茶青种植过程中,其采用沼液与井水稀释喷洒,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茶青的营养成分,提高了茶青的产量,改善了茶青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是在某大型茶叶种植公司以及其加工厂进行的,时间是206年5月~9月,其是将该茶叶种植公司的茶林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不小于1亩。

实施例1

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5月至7月,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3稀释后,按照每亩每周喷洒于茶林的茶树上,每周喷洒一次,每亩80kg;持续喷洒至7月底,采用遮阴网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并在遮阴处理至9月初,采摘茶青,将新鲜茶青置于真空度为0.09MPa的环境中,厌氧处理3h,再将其有氧摊晾处理2h,再将其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为26℃,处理结束后,将其采用滚筒在200℃下杀青处理10s,80℃下烘干,即得绿茶。

实施例2

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5月至6月,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5稀释后,按照每亩每周喷洒于茶林的茶树上,每周喷洒一次,每亩100kg;持续喷洒至6月底,采用遮阴网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并在遮阴处理至9月初,采摘茶青,将新鲜茶青置于真空度为0.09MPa的环境中,厌氧处理3h,再将其有氧摊晾处理2h,再将其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为26℃,处理结束后,将其采用热风在300℃下杀青处理5s,80℃下烘干,即得绿茶。

实施例3

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5月,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4稀释后,按照每亩每周喷洒于茶林的茶树上,每周喷洒一次,每亩90kg;持续喷洒至5月底,采用遮阴网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并在遮阴处理至9月初,采摘茶青,将新鲜茶青置于真空度为0.09MPa的环境中,厌氧处理3h,再将其有氧摊晾处理2h,再将其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为26℃,处理结束后,将其采用滚筒在250℃下杀青处理8s,80℃下烘干,即得绿茶。

实施例4

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5月至7月,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3稀释后,按照每亩每周喷洒于茶林的茶树上,每周喷洒一次,每亩95kg;持续喷洒至7月底,采用遮阴网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并在遮阴处理至9月初,采摘茶青,将新鲜茶青置于真空度为0.09MPa的环境中,厌氧处理3h,再将其有氧摊晾处理2h,再将其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为4℃,处理结束后,将其采用热风在200℃下杀青处理10s,80℃下烘干,即得绿茶。

实施例5

高氨基酸低苦涩味夏秋季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5月,采用沼液与井水按照质量比为1:4稀释后,按照每亩每周喷洒于茶林的茶树上,每周喷洒一次,每亩85kg;持续喷洒至7月底,采用遮阴网对茶林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网的遮阴度为95%,并在遮阴处理至8月初,采摘茶青,将新鲜茶青置于真空度为0.09MPa的环境中,厌氧处理3h,再将其有氧摊晾处理2h,再将其真空厌氧处理3h,真空厌氧处理的温度为4℃,处理结束后,将其采用滚筒在280℃下杀青处理9s,80℃下烘干,即得绿茶。

除此之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创造的研究者还将所述的井水,调整其含有硒为0.03~0.08ppm范围内的任意值,锌0.01~0.09ppm范围内的任意值,钾0.5~0.9ppm范围内的任意值。在该营养配比设计下,不仅能够为茶树提供营养,确保茶青的品质,使得茶青营养成分较优,而且还能够确保满足茶树生长需求,能够被茶树充分吸收,降低浪费,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并不是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方案做出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常规调整和修改,均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