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

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耦合梁,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耦合梁连接且关于耦合梁对称,耦合梁仅允许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反向运动;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驱动质量块、第二驱动质量块、第一驱动耦合梁、第一梳齿驱动电极、第一梳齿检测电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二结构包括第二框架、第三驱动质量块、第四驱动质量块、第二驱动耦合梁、第二梳齿驱动电极、第二梳齿检测电极、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可抑制线振动和角振动的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250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亚婷;

    申请/专利号CN201610986332.0

  • 发明设计人 刘亚婷;

    申请日2016-11-09

  • 分类号G01C19/5656;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蓝岸街中海国际社区橙郡二期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46: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03

    授权

    授权

  • 2019-01-0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C19/5656 登记生效日:2018121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1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5-2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C19/5656 登记生效日:201805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1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C19/5656 申请日: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机械陀螺仪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

背景技术

微机械陀螺仪是基于科氏力原理工作,如图1所示。质量块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在X方向上运动(振动)。但外界有角速度时,质量块受到Y方向的科氏力作用,使得质量块在Y方向运动(振动)。质量块在Y方向的位移与角速度成正比,通过检测质量块的位移即可得到角速度。但是,微机械陀螺仪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受到环境振动的影响,这是因为环境振动的加速度同样可以引起质量块在检测方向上运动,从而干扰正常的角速度信号。

为抑制环境振动的影响,现在比较常见的设计是采用音叉或者双音叉(四质量块)结构,然后采用差分检测电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环境振动的影响,但是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这种方法没有消除振动引起的检测位移,导致检测电容变化的非线性非常严重,会引起交调效应;其次,该方法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差分电容的匹配是否良好,对加工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不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和降低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环境振动影响的微机械陀螺仪,包括:

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耦合梁(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耦合梁(3)连接且关于耦合梁(3)对称,耦合梁(3)仅允许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反向运动;

第一结构(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第一驱动耦合梁(14)、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第一支撑梁(17)和第二支撑梁(18);其中,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第一驱动耦合梁(14)、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第一支撑梁(17)和第二支撑梁(18)均设于第一框架(11)内;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通过第一驱动耦合梁(14)连接且关于第一驱动耦合梁(14)对称,第一驱动耦合梁(14)促使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等位移反向运动;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分布于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四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分布于第一框架(11)四周;第一支撑梁(17)用来连接衬底与第一框架(11);第二支撑梁(18)用来将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与第一框架(11)连接;

第二结构(2)包括第二框架(21)、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第二驱动耦合梁(24)、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第三支撑梁(27)和第四支撑梁(28);其中,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第二驱动耦合梁(24)、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第三支撑梁(27)和第四支撑梁(28)设于第二框架(21)内;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通过第二驱动耦合梁(24)连接且关于第二驱动耦合梁(24)对称,第二驱动耦合梁(24)促使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等位移反向运动;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分布于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四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分布于第二框架(21)四周;第三支撑梁(27)用来连接衬底与第二框架(21);第四支撑梁(28)用来将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与第二框架(2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撑梁(17)有4组,分别设置于第一框架(11)四侧壁,4组第一支撑梁(17)均一端连接第一框架(11),另一端连接衬底;

且,所述的第三支撑梁(27)也有4组,分别设置于第二框架(21)四侧壁,4组第三支撑梁(27)均一端连接第二框架(21),另一端连接衬底。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支撑梁(18)有8组,其中4组用来连接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一框架(11),另外4组用来连接第二驱动质量块(13)和第一框架(11);

且,所述的第四支撑梁(28)也有8组,其中4组用来连接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二框架(21),另外4组用来连接第四驱动质量块(23)和第二框架(21)。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具有如下特点:

(1)有角速度输入时,左右两对称结构内部的两个驱动质量块受到反方向科氏力作用,使得框架受到力矩作用发生运动,框架的运动转换为检测电极的电容变化,实现角速度检测。

(2)受到线振动作用时,左右两对称结构内部的两个驱动质量块受到同方向惯性力作用,使得框架受到的力矩为零,框架不能发生运动,实现线振动影响的抑制。

(3)受到角振动作用时,左右两对称结构的框架受到的惯性力矩的方向相同,有同向运动的趋势,由于耦合梁作用,框架的同向运动受到抑制,实现角振动影响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微机械陀螺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正常工作下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其中,图(a)为顺时针角速度输入时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图(b)为逆时针角速度输入时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在角振动下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其中,图(a)为顺时针角速度输入时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图(b)为逆时针角速度输入时质量块的运动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结构,11-第一框架,12-第一驱动质量块,13-第二驱动质量块,14-第一驱动耦合梁,15-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6-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7-第一支撑梁,18-第二支撑梁,2-第二结构,21-第二框架,22-第三驱动质量块,23-第四驱动质量块,24-第二驱动耦合梁,25-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6-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7-第三支撑梁,28-第四支撑梁,3-耦合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微机械陀螺仪结构见图2,由左右完全对称的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组成,耦合梁3连接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关于耦合梁3对称。

第一结构1由第一框架11、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第一驱动耦合梁14、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第一支撑梁17和第二支撑梁18构成。其中,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第一驱动耦合梁14、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第一支撑梁17和第二支撑梁18设于第一框架11内。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通过第一驱动耦合梁14连接且关于第一驱动耦合梁14对称,第一驱动耦合梁14促使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等位移反向运动。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分布于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四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分布于第一框架11四周。第一支撑梁17用来连接衬底与第一框架11;第二支撑梁18用来将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与第一框架11连接。

第一结构2由第二框架21、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第二驱动耦合梁24、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第三支撑梁27和第四支撑梁28构成。其中,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第二驱动耦合梁24、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第三支撑梁27和第四支撑梁28设于第二框架21内。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通过第二驱动耦合梁24连接且关于第二驱动耦合梁24对称,第二驱动耦合梁24促使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等位移反向运动。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分布于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四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分布于第二框架21四周;第三支撑梁27用来连接衬底与第二框架21;第四支撑梁28用来将第三驱动质量块22、第四驱动质量块23与第二框架2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7有4组,分别设置于第一框架11四侧壁,4组第一支撑梁17均一端连接第一框架11,另一端连接衬底。第二支撑梁18有8组,其中4组用来连接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一框架11,另外4组用来连接第二驱动质量块13和第一框架11。第三支撑梁27也有4组,分别设置于第二框架21四侧壁,4组第三支撑梁27均一端连接第二框架21,另一端连接衬底。第四支撑梁28也有8组,其中4组用来连接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二框架21,另外4组用来连接第四驱动质量块23和第二框架21。

如图3所示,陀螺仪工作时,在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上加载交变电压,产生交变的静电力,使得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在X方向上发生位移且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一驱动耦合梁14的作用是用来保证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见图3(a),当有顺时针角速度输入,第一驱动质量块12受到Y方向向上的科氏力作用而第二驱动质量块13受到Y方向向下的科氏力作用,且二者受到的科氏力大小相等,科氏力通过第二支撑梁18传递到第一框架11上,使得第一框架11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从而发生顺时针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的动极板运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的电容由于动极板发生位移而变化。

见图3(b),当有逆时针角速度输入,第一驱动质量块12受到Y方向向下的科氏力作用而第二驱动质量块13受到Y方向向上的科氏力作用,且二者受到的科氏力大小相等,科氏力通过第二支撑梁18传递到第一框架11上,使得第一框架11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从而发生逆时针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的动极板运动,第一梳齿检测电极16的电容由于动极板发生位移而发生变化。

同理,在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上加载交变电压,产生交变的静电力,使得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在X方向上发生位移且二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二驱动质量块13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和第一驱动质量块12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第二驱动耦合梁24的作用是保证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见图3(a),当有顺时针角速度输入时,第三驱动质量块22受到Y方向向下的科氏力作用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受到Y方向向上的科氏力作用,且二者受到的科氏力大小相等,科氏力通过第四支撑梁28传递到第二框架21上,使得第二框架21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第二框架21发生逆时针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的动极板运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的电容由于动极板发生位移而发生变化。

见图3(b),当有逆时针角速度输入时,第三驱动质量块22受到Y方向向上的科氏力作用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受到Y方向向下的科氏力作用,且二者受到的科氏力大小相等,科氏力通过第四支撑梁28传递到第二框架21上,使得第二框架21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第二框架21发生顺时针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的动极板运动,第二梳齿检测电极26的电容由于动极板发生位移而发生变化。

由于耦合梁3的特殊设计,其允许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的反方向运动而抑制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的同向运动。因此,在科氏力矩作用下,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可以反向的运动。

环境中的振动分为线振动和角振动两种情况。当有线振动时,第一驱动质量块12、第二驱动质量块13、第三驱动质量块22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受到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的惯性力作用,使得作用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的力矩为0,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不发生位移,从而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和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抑制了线振动的影响。

见图4(a),当有顺时针方向的角振动作用时,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三驱动质量块22受到向下的惯性力作用,第二驱动质量块13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受到向上的惯性力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都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都有逆时针方向运动的趋势。由于耦合梁3的作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的运动受到抑制,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不会发生位移,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和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抑制了角振动的影响。

同理,见图4(b),当有逆时针方向的角振动作用时,第一驱动质量块12和第三驱动质量块22受到向上的惯性力作用,第二驱动质量块13和第四驱动质量块23受到向下的惯性力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都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矩,都有顺时针方向运动的趋势。由于耦合梁3的作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的运动受到抑制,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不会发生位移,第一梳齿驱动电极15和第二梳齿驱动电极25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抑制了角振动的影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