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快速制备有序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方法

一种快速制备有序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制备有序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方法,以经抛光处理后的钛箔为阳极,以含氟溶液为电解液,加入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作为添加剂,在20±5 °C的电解温度下,进行恒压或恒流的阳极氧化处理。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保证氧化膜均匀稳定快速生长而不会发生电击穿现象,纳米管的生长速率可达到1.20 μm min‑1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77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02199.9

  • 申请日2016-09-05

  • 分类号C25D11/26(20060101);C23F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3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5D11/26 专利号:ZL2016108021999 申请日:20160905 授权公告日:201807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7-31

    授权

    授权

  • 2017-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5D11/26 申请日:2016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序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制备排列有序、结构完整的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电化学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钛是一种n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为3.0~3.2 eV,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和光电转换、光致变色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不断创新,氧化钛纳米管因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更好的吸附能力和电子传输路径,使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阳极氧化方法制备的氧化钛纳米管分布均匀,规整有序,且通过调节阳极氧化条件,可方便控制纳米管长度、管径、壁厚等,成为制备氧化钛纳米管的有效方法。

目前,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高长径比的氧化钛纳米管,保证其快速稳定生长,还存在很大困难。例如将钛箔在常规含氟电解液中阳极氧化1 h,获得的氧化钛纳米管长度仅为6~15 μm (Song C B,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305: 792)。当进行长时间阳极氧化时,化学腐蚀作用会侵蚀纳米管管壁,导致针状结构出现在纳米管顶部,最终这些结构坍塌形成“纳米草”,降低了纳米管的长度,导致随氧化时间延长而纳米管的增长速率明显下降。氧化钛纳米管的管长与电解液组分,氧化电压及温度等因素均相关。当纳米管底部的氧化物生长和管顶部的化学腐蚀达到动态平衡时,膜厚达到最高,继续延长氧化时间也不能有效地增加管长 (Macak J M,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5, 44(45): 7463)。Grimes 等通过调控乙二醇电解液中氟化铵浓度和水含量,使钛箔完全氧化生成氧化钛纳米管,并发现在增加氟化铵浓度时,需同时增加水含量,才可以获得超长纳米管,并使用1 mm厚钛箔在室温(22 °C)下,0.6 wt% 氟化铵的乙二醇(含3.5 vol%水)电解液中,恒压60 V阳极氧化216 h(9天)制备出1 mm长、管径120 nm的纳米管 (Paulose M, et 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41): 14992)。在氢氟酸的乙二醇电解液中,通过长时间(15 h)的高压(120 V)阳极氧化,也能得到超长(261 μm)纳米管 (Albu S P, et al., physica status solidi (RRL), 2007, 1(2): R65)。然而,上述方法获得长纳米管所需时间过长(如9天),这对于实际生产应用而言没有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氧化钛纳米管的生长速率,而要增加纳米管生长速率,则必须增加阳极氧化膜内的电场。但在高电场下阳极氧化时,极易发生氧化膜的电击穿现象,导致电子电流失控氧化钛纳米管停止生长。因此,为实现氧化钛纳米管快速生长的目标,必须解决高场击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制备排列有序、结构完整的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技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只需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添加剂,便可以实现排列有序、结构完整的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的快速稳定生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快速制备有序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方法,以经抛光处理后的钛箔为阳极,以含氟溶液为电解液,加入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添加剂,在20±5>°C的电解温度下,进行恒压或恒流的阳极氧化处理。

上述步骤中,钛箔的抛光处理采用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

上述步骤中,含氟溶液为含0.3 wt% 氟化铵和2 vol% 水的乙二醇溶液。

上述步骤中,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200~1700,醇解度为78~98 %。

上述步骤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700~1500。

上述步骤中,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添加剂浓度在0.2~0.4 wt%范围内。

上述步骤中,恒压阳极氧化处理在高压120 V下进行。

上述步骤中,恒流阳极氧化处理在电流密度40 mA cm2下进行。

上述步骤中,采用石墨板作为阴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通过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添加剂,与氧化物表面相互作用,减少了发生电击穿的初始电子源,从而保证氧化膜能够均匀稳定快速生长,恒压阳极氧化可以在高压120 V下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可以在电流密度40 mA cm2下进行,而不致发生电击穿现象。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是含氟电解液下的10倍左右,而且在高生长速率下可以保持纳米管结构完整有序而不生成纳米草。

(2)只需进行一次阳极氧化,且钛箔的预处理过程非常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制备得到有序的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生长速率均可达到1.20>-1以上,最高可达1.90>-1。

(3)电解液温度采用20±5>°C,处于常温范围内,并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对氧化钛纳米管的形貌影响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比较例2样品的恒压阳极氧化过程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2是实施例4样品的恒压阳极氧化过程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3是实施例8样品的恒流阳极氧化过程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为了快速制备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必须增加阳极氧化膜内的电场,而高场强下极易发生氧化膜的击穿问题,导致纳米管停止生长。击穿现象是指在高电场下阳极氧化时氧化膜绝缘性能被破坏的现象。当加入水溶性高分子添加剂后,电解液中的高分子和氧化膜表面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减少了可能发生电击穿的缺陷,使氧化膜可承受更高的氧化电压或电流密度,有效抑制高场击穿现象,从而保证纳米管能够均匀稳定快速生长,实现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快速制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将钛箔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去除其表面的天然氧化膜,采用的钛箔为高纯钛箔。

步骤2、以含氟溶液即含0.3 wt% 氟化铵和2 vol%水的乙二醇溶液为电解液,加入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200~1700,醇解度为78~98 %,)或聚乙二醇(分子量700~1500)添加剂,以抛光钛箔作为阳极,石墨板作为阴极,进行高场阳极氧化,其中,添加剂浓度在0.2~0.4 wt%范围内,高场阳极氧化的电解液温度控制在20±5>°C,恒压阳极氧化在高压120>2下进行。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比较例1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进行恒压阳极氧化反应,氧化电压为60 V。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6.20 μm,管径约为:168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0.21>-1。

比较例2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进行恒压阳极氧化反应,氧化电压为120 V。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在高压下阳极氧化反应非常剧烈,电流持续上升,阳极产生大量气泡,氧化膜局部击穿,界面处熔断而反应终止,纳米管结构也遭到破坏,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见图1。

实施例1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二醇(分子量1500),进行恒压阳极氧化反应,氧化电压为120 V。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36.11 μm,管径约为:171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20>-1。

实施例2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4 wt%聚乙二醇(分子量700),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为40 mA cm2。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39.39 μm,管径约为:158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31>-1。

实施例3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为40 mA cm2。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46.82 μm,管径约为:178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56>-1。

实施例4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烯醇(聚合度1700,醇解度98 %),进行恒压阳极氧化反应,氧化电压为120 V。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43.60 μm,管径约为:165 nm,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见图2。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45>-1。

实施例5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烯醇(聚合度1700,醇解度78 %),进行恒压阳极氧化反应,氧化电压为120 V。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40.37 μm,管径约为:155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35>-1。

实施例6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4 wt%聚乙烯醇(聚合度1200, 醇解度98 %),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为40 mA cm2。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48.33 μm,管径约为:182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61>-1。

实施例7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烯醇(聚合度1500,醇解度98 %),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为40 mA cm2。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51.55 μm,管径约为:170 nm。氧化膜的平均生长速率约1.72>-1。

实施例8

首先将纯度99.5%、厚度200 μm、6 cm×1 cm的钛箔条,浸入体积比1:1:2的氢氟酸、硝酸和水组成的抛光液中处理20~30 s,除去钛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此钛箔作为阳极,以另一同样尺寸的石墨片作为阴极,电极间距为2 cm且保持平行。在含氟电解液中加入0.2 wt%聚乙烯醇(聚合度1700,醇解度98 %),进行恒流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为40 mA cm2。电解液的温度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保持在20>°C,阳极氧化时间为30 min,阳极氧化钛纳米管管长约为:57.67 μm,管径约为:163 nm,其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见图3。氧化膜的生长速率约1.90>-1,是比较例1的9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