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

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由牵引钳组件和内固定片去除组件组成;所述的牵引钳组件包括外鞘管、牵引钳、牵引钳支架和调节手柄,所述牵引钳包括两个钳头,钳头铰接在牵引钳支架上,所述的钳头内表面有半球形凹槽,并且钳头的半球形凹槽表面具有磁性;所述的内固定片去除组件包括卡套和穿刺套管,所述卡套内有腔体,腔体内底面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的头端连接带有磁性的引导球,所述的引导球与牵引钳钳头的半球形凹槽表面可相互吸引;所述的穿刺套管可拆卸地连接在卡套底端,卡套底端连接有导线,导线从套管内孔中穿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必借助内镜,可直接在床边操作,减少病人的负担,提高医生操作的便利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395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冶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41894.X

  • 发明设计人 钱斌;王璐;

    申请日2016-05-20

  • 分类号A61M25/01;A61B17/00;

  • 代理机构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顾雯

  • 地址 200941 上海市宝山区春雷路45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45: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14

    授权

    授权

  • 2016-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25/01 申请日:201605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PEG管置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内视镜下胃造口术(PEG)是一种通过内镜介导进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且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口术。目前普遍采用的PEG方法为拖出(pull)法,其主要步骤是腹部皮肤准备,静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充分地镇静及止痛,病人取平卧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证实无幽门梗阻、胃壁肿瘤及溃疡等病变后,向胃内吹气,通过内镜将胃前壁顶向腹前壁,使胃贴近腹壁。另一人辨明胃腔部位,确定穿刺点,在相应腹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处作浸润麻醉,切小口,用一根带套管的穿刺针从穿刺点穿刺进入胃腔,拨出穿刺针芯,留穿刺套管,将双股导线经穿刺套管内进入胃腔,内镜下用异物钳抓住导线,内镜及异物钳抓住的导线一同退出口腔,将PEG管的头端导线和引出口腔外的双股导线进行“8”字连接,然后从腹壁穿刺点部位反向牵拉双股导线,将PEG管从口腔、食管引至胃内并从穿刺部位拖出体外。此时再次插入内镜,检查PEG管内固定片的位置,注意导管内垫片有无过大的张力。检查完成后退出内镜,在腹壁外将PEG管根部装上外固定片,从而使胃壁和腹壁保持紧密的接触,将PEG管固定。

PEG管需要定期替换,目前常用的替换方式是借助内镜进入体内,看到垫片时用异物钳夹住内固定垫片,在腹部体外部靠近腹壁剪掉导管后,通过异物钳将内固定片夹住,顺着内镜的退出将内固定片取出,将不含针芯的穿刺套管从腹壁经造瘘口穿刺入胃腔,将双股导线经穿刺套管穿入胃腔,再次将内镜进入胃腔,用异物钳夹住双股导线,与内镜一起退出口腔,将PEG管的头端导线和引出口腔外的双股导线进行“8”字连接,然后从腹壁造瘘口部位反向牵拉双股导线,将PEG管从口腔、食管引至胃内并从造瘘口拖出体外,此时再次插入内镜,检查PEG管内固定片的位置,注意导管内垫片有无过大的张力。检查完成后退出内镜,在腹壁外将PEG管根部装上外固定片,从而使胃壁和腹壁保持紧密的接触,将PEG管固定。重新置管的过程则与首次置管大部分步骤相同且都借助内镜完成。所以必须在内镜室或将整个内镜系统移至患者床边才能完成操作,操作过程复杂且不方便,同时内镜操作的收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已经进行过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需要更换PEG管的患者,提供一种不需要内镜辅助的PEG管置管道具。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由牵引钳组件和内固定片去除组件组成;所述的牵引钳组件包括外鞘管、牵引钳、牵引钳支架和调节手柄,所述牵引钳包括两个钳头,钳头铰接在牵引钳支架上,调节手柄控制两个钳头的开合,所述的钳头内表面有半球形凹槽,并且钳头的半球形凹槽表面具有磁性;所述的内固定片去除组件包 括卡套和穿刺套管,所述卡套内有腔体,开口处为用于卡接内固定片的卡口,腔体内底面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的头端连接带有磁性的引导球,所述的引导球与牵引钳钳头的半球形凹槽表面可相互吸引;所述的穿刺套管可拆卸地连接在卡套底端,卡套底端连接有导线,导线从穿刺套管内孔中穿出。

调节手柄连接调节导丝,导丝用于牵动两个钳头,从而控制两个钳头的开合。

钳头与引导球的配合,一方面通过磁性相互吸引,另一方面通过夹持增加夹紧力,磁性吸引有助于快速定位,在不借助内镜的情况下即可准确使两者接触并吸引,再通过夹紧拖出。

优选的,每个钳头为半圆柱形,两个钳头可闭合为圆柱体。

可拆卸地连接可采用机械领域常用连接手段,优选两种连接方式:

所述的卡套与穿刺套管卡接;

或者,所述的穿刺套管与卡套过盈配合地套接。

优选的,卡套底面上有用于穿接导线的卡钩。

优选的,所述的导线为绕过卡钩的双股线。

优选的,所述的牵引钳上有两个连杆,第一连杆一端铰接第一钳头,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钳头,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并与调节导丝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半球形凹槽的内半径与引导球的半径相同。

本发明的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通过具有磁性的牵引钳和引导球快速找准位置,不必再通过内镜观察进行夹紧,牵引钳的钳头内部做半球凹陷凹槽,在张开状态可以卡住小球,并通过手柄可以进行加紧,仅 通过磁力吸引只能做到定位功能在拖拽垫片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脱离,但通过牵引钳夹紧后,增大了拖拽力,能够保障内固定片被顺利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内固定片去除组件的剖面图;

图4为另一种内固定片去除组件的剖面图;

图5至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图;

其中:

1-牵引钳组件11-外鞘管12-牵引钳

121-第一钳头122-第二钳头 123-枢轴

124-第一连杆125-第二连杆 13-牵引钳支架

14-调节导丝 15-手柄2-内固定片去除组件

21-卡套 22-穿刺套管23-导线

24-引导球 25-连接线26-卡钩

3-内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由牵引钳组件1和内固定片去除组件2组成。所述的牵引钳组件1包括外鞘管11、牵引钳12、牵引钳支架13、调节导丝14和手柄15,所述牵引钳12包括两个钳头,第一钳头121和第二钳头122套接在同一枢轴123上,枢轴123连接在牵引 钳支架13的两端,两个连杆,第一连杆124一端铰接第一钳头121,第二连杆125一端铰接第二钳头122,第一连杆124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125的另一端铰接并与调节导丝14连接,四个连杆铰接后形成菱形结构,通过导丝牵拉连杆从而可控制两个钳头拼合或开启。两个钳头成半圆柱形,拼合在一起后为圆柱体。第一牵头121和第二钳头122的内表面有磁性,内表面是指拼合时相对地一面,内表面同时具有半球形凹槽,两个钳头合并时内有球形的槽。

所述的内固定片去除组件2包括卡套21和穿刺套管22,卡套21外形为圆柱形的部件,内有圆柱槽,形成一个腔体,开口部位为卡口,可套接在内固定片3的外径上,腔底部有一连接线25,连接线的头端连接有引导球24,引导球24具有磁性,所述的引导球24与牵引钳12的钳头的内凹槽可相互吸引,同时钳头的半球形凹槽与引导球24的直径相同,可夹持引导球24。

卡套21与穿刺套管22可拆卸连接,如图3所示,卡套21底部有环槽,穿刺套管22卡接于环槽内,卡套21底部有卡钩26,导线23穿过卡钩26形成双股导线并从穿刺套管22内穿出。

或者,如图4所示,穿刺套管22过盈套接在卡套21底部,卡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双股导线23。

钳头与引导球的配合,一方面通过磁性相互吸引,另一方面通过夹持增加夹紧力,磁性吸引有助于快速定位,在不借助内镜的情况下即可准确使两者接触并吸引,再通过夹紧拖出。

如图5至图7所示,将牵引钳从患者的口腔轻轻插入,经咽喉部、食管进入胃腔(手法同常规鼻胃管置管法),将PEG管距腹壁约1-2cm处剪掉, 用手固定住剩余部分PEG管,将内固定片去除组件头端的强磁性引导球经剩余的PEG管腔进入胃腔内,通过强磁性的吸引,引导球进入牵引钳的钳头内表面有空心半球形凹槽内,通过牵引钳的调节手柄将钳头牢牢夹住引导球,随后向口腔外拉,此时内固定片去除组件的卡套卡口卡住剩余部分PEG管,牵引钳继续向口腔外牵拉,卡套和其卡住的剩余部分PEG管及内固定片进入胃腔,此时穿刺套管的一部分经造瘘口进入胃腔,将其与前端的卡套脱卸,但卡套底面连接的双股导线不脱卸,牵引钳继续向口腔外牵拉,卡套和其卡住的剩余部分PEG管及内固定片经食管、咽喉部及口腔至口腔外,同时将双股导线经穿刺套管、胃腔、食管、咽喉部拉至口腔外。将PEG管的头端导线和引出口腔外的双股导线进行“8”字连接,然后从腹壁造瘘口经穿刺套管反向牵拉双股导线,将PEG管从口腔、食管引至胃内并从造瘘口部位拖出体外,在腹壁外将PEG管根部装上外固定片,从而使胃壁和腹壁保持紧密的接触,将PEG管固定。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