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AER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识别系统

用于AER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识别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识别领域,为提出一种用于AER传感器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可以利用此网络实现目标的识别。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AER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识别系统,包括如下模块:整合与火IF神经元模型(Integrate?and?Fire neuron);多层脉冲神经网络包含4层脉冲神经元:第一层特征提取层T1,第二层特征提取层T2,池化层P和识别层R;T1,T2,P,R层都采用上述IF神经元模型来构建整个脉冲神经网络。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图像处理识别场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609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93545.0

  • 申请日2016-02-18

  • 分类号G06N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刘国威

  •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6: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05

    授权

    授权

  • 2016-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N3/04 申请日:2016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Nerual Network,SNN)用于目标图像的处理识别。

背景技术

脉冲神经网络(SNN)被称作第三代神经网络,它代表着生物神经科学和人工神经 网络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SNN依据生物中观察到的LTP(LongTermPotentiation)、LTD (LongTermDepression)、STDP(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等现象,可以利用 脉冲发放的精确时间进行信息的处理。基于脉冲精确定时特性的脉冲神经网络拥有非常强 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各种神经元信号和任意的连续函数,非常适用于信号的处理问题。

脉冲神经网络(SNN)不能直接用模拟量进行计算,其输入输出必须是脉冲序列,所 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模拟量转成脉冲序列,然后再将脉冲序列输入到脉冲神经网络 中。目前已经有很多编码方法被报道出来,Time-to-first-spike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将 模拟量转变成脉冲发放时间的编码方法,由于它的原理简单,实现容易,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而相位编码思想的特点在于可以对随着时间变化的模拟量进行编码;阈值编码的思想 是将模拟量超过阈值的时刻表示脉冲生成的时刻,由此产生一个脉冲序列。

AER(Address-EventRepresentation,AER,地址-事件表示)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 包含了事件的地址信息,时间信息,具有超高速,高实时性等特点。根据脉冲神经网络的数 据处理方式,可以将AER图像传感器的输出数据直接输入到脉冲神经网络中进行处理运算。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根据AER表示方法及脉冲神经网络的特点,提 出一种用于AER传感器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可以利用此网络实现目标的识别。本发明采用 的技术方案是用于AER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识别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整合与火IF神经元模型(Integrate-and-Fireneuron),结构是,I1和I2分别代表 两个输入脉冲序列,两个输入脉冲序列分别对应输入两个脉冲神经元V1、V2,两个脉冲神经 元V1、V2产生的输出脉冲序列分别用O1和O2表示,神经元之间存在的相互抑制作用称为侧向 抑制;

多层脉冲神经网络包含4层脉冲神经元:第一层特征提取层T1,第二层特征提取层 T2,池化层P和识别层R;T1,T2,P,R层都采用上述IF神经元模型来构建整个脉冲神经网络, 当其中一个脉冲神经元收到前一层脉冲神经元来的脉冲时,该脉冲神经元的膜电势变化过 程:

如果ti-tlastspike<trefr则否则

Vmimax{Vmi-1-IlCm(ti-ti-1),0}ifVmi-10min{Vmi+IlCm(ti-ti-1),0}ifVmi-10---(1)

VmiVmi+ωi

如果则tlastspike←ti产生输出脉冲;

其中,ti是第i个脉冲到达神经元的时间,tlastspike是当前神经元产生上一个脉冲 的时间,trefr是神经元的耐火周期,是第i个脉冲输入后该神经元的膜电势,是第i- 1个脉冲输入后该神经元的膜电势,Il是漏电流,Cm是膜电容,ωi是突触权值,Vthresh是当前 神经元的阈值电压。

神经元在每接收到一个输入脉冲时,其膜电势V1或V2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增加或 减少的值由突触权值来决定,当膜电势V1或V2超过设定的阈值电压时,就会产生输出脉冲O1和O2,同时该神经元进入耐火周期,在耐火周期内,神经元在收到输入脉冲时膜电势也并不 会发生变化,始终处于最小值状态。

特征提取层T1:层中采用Gabor函数来运算生成卷积核,并将计算得到的卷积核配 置到神经元中,作为神经元的突触权值,Gabor函数的计算如公式(2)所示:

Fθ(μ,υ)=e(-μ02+γ2v022σ2)cos(2πλμ0)

μ0=μcosθ+vsinθ(2)

v0=-μsinθ+vcosθ

其中μ和ν分别代表生成的卷积核的横纵坐标,λ代表正弦函数波长;θ代表Gabor核 函数的方向,σ代表高斯函数的标准差,γ代表空间长宽比,决定Gabor函数的形状,在本层 中,只选定一种尺度,计算多种角度的卷积核,将其配置到神经元中,作为神经元的突触权 值;若AER图像传感的输出分辨率是N×N,该层拟采用M种角度的卷积核,则该层需要的神经 元数量为N×N×M,神经元配置适当的参数后,神经元的膜电势会按照公式(1)变化。

特征提取层T2:T1层某个神经元膜电势达到阈值时,该神经元会产生脉冲输出,T2 层会接收T1产生的脉冲序列,将接收到的脉冲序列分别输入不同的通道,不同通道的神经 元会配置不同的突触权值,每个通道会使用相同尺度但是不同角度的Gabor函数计算的卷 积核,做为神经元的突触权值,但是不同通道之间Gabor函数的尺度也会不同,本层所有通 道使用的Gabor卷积核尺度都比T1层小。

池化层P:将T2层中每相邻不重叠4×4区域的神经元的输出,作为一个单元,输入 到P层的一个神经元中,此过程相当于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池化过程pooling,该层神经元的 阈值电压<2毫伏,以保证尽量多的神经元会超过阈值电压,产生输出脉冲;

识别层R:原始待识别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经 过上述过程的处理,将训练样本的P层输出,输入到识别层中,并采用TempotronLearning Rule监督学习算法对该层脉冲神经元进行训练,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就可以将测试样本的P 层输出,输入到该识别层中,测试识别的准确率。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多层脉冲神经网络可以充分利用AER图像传感器输出事件中包含的 时间信息,计算更加自由,采用多层提取特征的方法,减小了识别层的计算量,提高识别的 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IF神经元模型工作原理。

图2多层脉冲神经网络结构图。

图3特征提取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组成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模型有很多种,常用的构成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模 型有脉冲响应模型(SpikeResponseModel)和Integrate-and-Fire神经元模型,它们被广 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本发明中采用的是一种简化的Integrate-and-Fireneuron(IF) 神经元模型,以此神经元模型为基础来构建整个脉冲神经网络。该神经元模型具有线性的 衰减率和耐火(refractory)周期,结构如图1所示。脉冲神经元的输入只能是包含时间信息 的脉冲序列,图1上半部分中I1和I2分别代表两个输入脉冲序列,两个脉冲神经元膜电势分 别用V1和V2表示,产生的输出脉冲序列分别用O1和O2表示,神经元之间存在的相互抑制作用 称为侧向抑制,图1中用Reset来表示。图1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两个神经元在接收到输入脉冲 后膜电势的变化,神经元在每接收到一个输入脉冲时,其膜电势V1或V2会相应的增加或减 少,增加或减少的值由突触权值来决定,图1中只描述了膜电势增加的情况,当膜电势V1或V2超过设定的阈值电压时,就会产生输出脉冲O1和O2,同时该神经元进入耐火周期,图中用 trefr表示。在耐火周期内,神经元在收到输入脉冲时膜电势也并不会发生变化,始终处于最 小值状态。

采用该简化的IF神经元模型,可以确保每个神经元的输出脉冲只能由兴奋性输入 脉冲触发,而不会由亚阈值膜电势触发,当一个输入到达神经元时,该神经元的膜电势只能 由上次更新的时间和上次更新后的状态决定,因此我们只需要更新收到脉冲的神经元的电 势。由多个脉冲神经元可以组成多层的脉冲神经网络,当其中一个神经元收到前一层神经 元来的脉冲时,该神经元的膜电势变化如图1所示,公式(1)利用数学公式描述了这一变化 过程:

如果ti-tlastspike<trefr则否则

Vmimax{Vmi-1-IlCm(ti-ti-1),0}ifVmi-10min{Vmi+IlCm(ti-ti-1),0}ifVmi-10---(1)

VmiVmi+ωi

如果则tlastspike←ti产生输出脉冲。

其中,ti是第i个脉冲到达神经元的时间,tlastspike是当前神经元产生上一个脉冲 的时间,trefr是神经元的耐火周期,是第i个脉冲输入后该神经元的膜电势,是第i-1 个脉冲输入后该神经元的膜电势,Il是漏电流,Cm是膜电容,ωi是突触权值,Vthresh是当前神 经元的阈值电压。

对于AER图像传感器来说,越是陡峭的形状边缘,输出事件的产生率会越高。神经 元的突触权值和输出事件的空间相关性越高,该神经元的活动就会更加强烈。活动最强的 神经元,其膜电势会比其他神经元更快超过阈值电压,因此可以以此来判断活动最强的神 经元。基于这种机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我们只关注哪个神经元最先做出响应,产生脉冲, 以此来判断出活动最强的神经元。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中包含4层脉冲神经元,其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层特征提取层 (T1),第二层特征提取层(T2),池化层(P)和识别层(R)。T1,T2,P,R层都采用上述描述的简 化的IF神经元模型来构建整个脉冲神经网络,但需要配置不同的参数,包括公式(1)中的神 经元的耐火周期,漏电流,膜电容,突触权值,阈值电压。本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脉冲 的时间信息来编码神经元的活动强度,活动越强的神经元可以越早的产生脉冲。

本发明中将AER事件作为输入脉冲,由于AER图像传感器的输出具有异步性特点, 可以摆脱系统时钟的限制,保证了在计算中可以更加自由的充分利用输出事件的时间信 息。

特征提取层T1:在图像处理中,Gabor函数是一个用于边缘提取的线性滤波器。在 本发明中该层中采用Gabor函数来运算生成卷积核,并将计算得到的卷积核配置到神经元 中,作为神经元的突触权值。Gabor函数的计算如公式(2)所示:

Fθ(μ,υ)=e(-μ02+γ2v022σ2)cos(2πλμ0)

μ0=μcosθ+vsinθ(2)

v0=-μsinθ+vcosθ

其中μ和ν分别代表生成的卷积核的横纵坐标,λ代表正弦函数波长;θ代表Gabor核 函数的方向,σ代表高斯函数的标准差,γ代表空间长宽比,决定Gabor函数的形状。根据需 要改变上述参数的值可以产生不同尺度,不同角度的卷积核。在本层中,我们只选定一种尺 度,但是会计算多种角度的卷积核,将其配置到神经元中,作为神经元的突触权值。若AER图 像传感的输出分辨率是N×N,该层拟采用M种角度的卷积核,则该层需要的神经元数量为N ×N×M,神经元配置适当的参数后,神经元的膜电势会按照公式(1)变化。特征提取层1(T1) 中采用Gabor公式计算的卷积核作为突触权值,公式(1)中的λ=5,σ=2.8,卷积核的尺度设 为9×9,共设置12个角度,如图2所示,每个子图上方的黑色斜线段表示卷积核的角度,神经 元的阈值电压Vthresh=200mV,Il/Cm=50,trefr=5,M=12。

特征提取层T2:T1层某个神经元膜电势达到阈值时,该神经元会产生脉冲输出,T2 层会包含不同的输入通道,每个通道都会接收T1产生的脉冲序列,不同通道的神经元会配 置不同的突触权值,每个通道会使用相同尺度但是不同角度的Gabor函数计算的卷积核,作 为神经元的突触权值,但是不同通道之间Gabor函数的尺度也会不同,该层所有通道使用的 Gabor卷积核尺度都比T1层小,可以提取更为精确的特征信息。特征提取层2(T2)设置3个通 道,公式(1)中的λ=5,σ=2.8,每个通道卷积核尺度分别为3×3,5×5,7×7,每种尺度又选 择4中不同的角度0°,45°,90°,135°,因此T2层总共采用12种卷积核,神经元的阈值电压 Vthresh=100mV,Il/Cm=20,trefr=2,该层需要的神经元个数为N×N×12×3。

池化层P:将T2层中每相邻不重叠4×4区域的神经元的输出,作为一个单元,输入 到P层的一个神经元中,此过程相当于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池化过程(pooling)。该层神经元 的阈值电压设置为一个小于2毫伏值,以保证尽量多的神经元会超过阈值电压,产生输出脉 冲。池化层(P)神经元的阈值电压Vthresh=1mV,Il/Cm=0,trefr=5,该层需要的神经元个数为 N/4×N/4×12×3。

识别层R:原始待识别样本(图片)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分别经过上述过程的处理。将训练样本的P层输出,输入到识别层中,并采用Tempotron LearningRule监督学习算法对该层脉冲神经元进行训练,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就可以将测 试样本的P层输出,输入到该识别层中,测试识别的准确率,该层的相关参数按照经验值设 置即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