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

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利用80-320KJ/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2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51150.1

  • 申请日2016-03-16

  • 分类号A01G7/04;

  • 代理机构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加岭

  •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5: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9

    授权

    授权

  • 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7/04 申请日:2016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 方法。

背景技术

槲蕨(Drynariaroosii)是中型附生蕨类,其根状茎以骨碎补入 药,并且作为骨碎补的唯一正品收载于《中国药典》中,具有补肾坚 骨、续伤止痛的功效。200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 提取槲蕨中的有效成分总黄酮成功研制了中药强骨胶囊,该药填补了 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症状尚无中药二类新药的空白。目前我国对骨碎补 药材的需求量很大,但槲蕨原材料仍全部来源于野外资源的采挖,不 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所以槲 蕨的人工栽培和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研究和推广,这也是我国中药现 代化的必然趋势。

大量的试验及临床应用常把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两种有效成 分的含量作为槲蕨(骨碎补)药材的质量标准。两者均为黄酮类化合 物,柚皮苷可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镇痛、清热及消炎;新北美圣 草苷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由此可见,在补肾健骨方面,主要是新北 美圣草苷发挥显著效用。本研究组通过对人工栽培3年生槲蕨进行品 质分析发现:其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不足0.1%,这严重限制了人工 栽培槲蕨作为骨碎补药材使用的生产实践。

已有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对植物细胞内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 成和积累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很少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本发明 首次利用LED光源UVA对人工栽培槲蕨进行辐射处理,用以调控槲 蕨中黄酮类成分—柚皮苷的含量,并将其转化为疗效更为显著的成分 —新北美圣草苷。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人员或生产企业对槲蕨中柚 皮苷的含量进行调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 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一种UVA调控槲蕨柚皮苷含量的方法,其为利 用80-320KJ/m2的辐射剂量辐射槲蕨植株,调控槲蕨柚皮苷向新北美 圣草苷转化,优选地,辐射剂量为160KJ/m2

其中,所述的UVA优选为LED光源UVA。

其中,所述的LED光源UVA的波长优选为365nm,功率优选为 30-50W,光源距离植株优选8-15cm。

其中,所述槲蕨植株为3-5年生槲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槲蕨新北美圣草苷含量的方法, 其为用UVA辐射槲蕨植株,UVA的辐射剂量为80-320KJ/m2,优选 地,辐射剂量为160KJ/m2

其中,所述的UVA优选为LED光源UVA。

其中,所述的LED光源UVA的波长优选为365nm,功率优选为 30-50W,光源距离植株优选8-15cm。

其中,所述槲蕨植株为3-5年生槲蕨。

与未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柚皮苷的含量降低 了56%,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升高了5.4倍,并且两成分的总量与 对照无显著差异。本发明方法有效地调控了槲蕨柚皮苷向药用价值更 高的新北美圣草苷的转化。该发明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可以将此应 用于人工栽培槲蕨有效成分的调控中,进而促进人工栽培槲蕨作为骨 碎补药材的生产实践,缓解生态压力,并推动我国传统中药骨碎补的 大规模开发利用和推广,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实施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验材料

植物材料:温室中人工繁殖栽培的三年生槲蕨植株;

光源:LED光源-UVA,波长365nm,功率40W,光源距离植株 10cm;

仪器与设备:培养架、粉碎机、自动磨样机、超低温保存冰箱、 超声波清洗仪、冷冻干燥机、干燥器、离心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 仪(DAD检测器)等。

试剂:色谱级甲醇、超纯水、柚皮苷标准品、新北美标准品等。

实验方法

应用LED光源UVA连续辐射槲蕨植株一定剂量后取样,测定其 根状茎中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变化情况。

辐射剂量:80KJ/m2、160KJ/m2、320KJ/m2

对照:未经紫外辐射的同批次槲蕨植株。

液相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纯乙腈、 0.1%甲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取辐射处理后的槲蕨植株,去掉叶片和根, 只留根状茎。用刷子刷去泥土,洗净后放入自动磨样机中研磨成粉末, 将粉末装入EP管中,迅速转入液氮中速冻,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内 进行干燥,彻底干燥后取槲蕨根状茎干粉20mg,精密称定,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80%甲醇1mL,超声提取30min,4℃过夜,再次 超声提取30min,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4℃离心 (10000转/min)3次,每次10min,即得槲蕨有效成分提取液。

柚皮苷标准品配制:取柚皮苷对照品3.2mg,精密称定,加甲醇 552μL制成10Mmol的柚皮苷标准品溶液。

柚皮苷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配制1.875Mmol、3.75Mmol、7.5M mol、15Mmol和30Mmol的柚皮苷标准品溶液,按照以上色谱条件 进样,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出标准曲线为: y=805.71x+838.59,R2=0.9981。

新北美圣草苷标准品配制:取新北美圣草苷标准品1mg,精密称 定,加甲醇167.6μL制成10Mmol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新北美圣草苷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配制0.38Mmol、0.75Mmol、 1.5Mmol、3Mmol、6Mmol的新北美圣草苷标准品溶液,按照以上 色谱条件进样,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出标准曲线为: y=870.70x+354.22,R2=0.9962。

实施例180KJ/m2的UVA辐射槲蕨对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含量的 影响

取6株长势一致的3年生槲蕨植株,其中3株作为对照,另3株 置于LED光源UVA下进行辐射,当辐射剂量累积至80KJ/m2时停止 处理。利用HPLC分析两种主效成分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 进样量为40μL。得到色谱图,分析槲蕨中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 含量。

表1

经SPSS分析,LED光源UVA8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槲 蕨中的柚皮苷、新北美圣草苷及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 著差异。经SPSS分析,LED光源UVA8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 槲蕨中的柚皮苷及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新北 美圣草苷的含量显著升高。

实施例2160KJ/m2的UVA辐射槲蕨对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含量 的影响

取6株长势一致的3年生槲蕨植株,其中3株作为对照,另3株 置于LED光源UVA下进行辐射,当辐射剂量累积至160KJ/m2时停 止处理。利用HPLC分析两种主效成分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 量,进样量为40μL。得到色谱图,分析槲蕨中柚皮苷和北美圣草苷 的含量。

表2

经SPSS分析,LED光源UVA16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槲 蕨中的柚皮苷含量下降,新北美圣草苷极显著上升,为对照的5.4倍, 并且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LED 光源UVA160KJ/m2的辐射剂量极显著调控了柚皮苷向新北美圣草 苷的转化。

实施例3320KJ/m2的UVA辐射槲蕨对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含量 的影响

取6株长势一致的3年生槲蕨植株,其中3株作为对照,另3株 置于LED光源UVA下进行辐射,当辐射剂量累积至320KJ/m2时停 止处理。利用HPLC分析两种主效成分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 量,进样量为40μL。得到色谱图,分析槲蕨中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 苷的含量。

表3

经SPSS分析,LED光源UVA32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槲 蕨中的柚皮苷含量下降,新北美圣草苷显著上升,为对照的5.0倍, 并且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LED 光源UVA320KJ/m2的辐射剂量同样调控了柚皮苷向新北美圣草苷 的转化。

综上:LED光源UVA8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槲蕨中新北 美圣草苷的含量显著上升;160KJ/m2的辐射剂量处理后,槲蕨中的 柚皮苷含量下降,新北美圣草苷极显著上升,为对照的5.4倍,并且 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320KJ/m2的辐射剂量处 理后,槲蕨中的柚皮苷含量下降,新北美圣草苷显著上升,为对照的 5.0倍,并且两成分的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 LED光源160KJ/m2的UVA辐射最大效率地调控了槲蕨柚皮苷向药 用价值更高的新北美圣草苷的转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