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所述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马铃薯150-220份,蔗糖15-25份,琼脂15-25份,水1000份;固体基质:150-200份。所述固体基质为谷类或豆类或杂粮或其组合;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先制作基础培养基;再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后,装入基础培养基中,消毒灭菌冷却后;接入蜜环菌孢子培养成菌种。本发明既适于蜜环菌基质,菌索、组织块分离,更适用于孢子的分离,一次性将孢子繁育成原种,从分离到纯化的时间为25-30天,中途不转管,且此菌种既可当试管母种,又可直接当原种用;缩短了蜜环菌种的分离时间和选育周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1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10624.1

  • 发明设计人 王绍柏;

    申请日2015-12-10

  • 分类号C12N1/14;C12N3/00;C12R1/645;

  • 代理机构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彭娅

  • 地址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汉宜大道105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3: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03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4 申请日:2015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及 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蜜环菌(Armillariellamellea)是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白磨科、 小蜜环菌属的一种食药用真菌。蜜环菌在自然界中与天麻、猪苓等生物相互作用和协同进 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天麻、猪苓栽培中,蜜环菌种的活性或是优劣,直接影响或是决定着 它们的产量和质量。

蜜环菌种的获得或是分离技术方法,有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五种技术和 方法。一是菌材分离,二是菌索分离,三是种麻分离,四是组织分离,五是孢子分离。目前我 国的研究所和菌种生产厂家主要是用菌索和种麻分离,少用组织分离,更少用孢子分离获 得菌种。用孢子分离的困难之一是,蜜环菌子实体在自然界中一年只出现一次(即重阳节前 后),且孢子弹射的时间很短(约30个小时左右),人为采取孢子的季节和时间受到限制。之 二是,人工用菌材培育蜜环菌子实体周期长(一至三年),且有技术难度和环境限制。之三 是,分离过程中易感杂,须要有一定的设备和相当的技术。

目前蜜环菌种分离和制种工艺是:从分离材料(基质、菌索、子实体)上获得菌种即 试管种(15d)-试管种(15d)-原种(45d)-栽培种(50d)。且一支试管种只能扩接原种6瓶 左右。

有人报道用蜜环菌索为材料的免消毒分离方法所用是PDA培养基(张方玉一种简 便的蜜环菌分离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199520(6):382);一种优化的蜜环菌分离与纯化 方法(王传华王义敏等一种优化的蜜环菌分离与纯化方法[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 (5):478~481),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蜜环菌种的分离成功率,其不足点是,前者基 质易裂口,皱缩;后者基质胶质状程度不如琼脂。其它杂菌还能深入到此种培养基中生长, 因而降低了分离或纯化的成功率。根据蜜环菌生活史特性,孢子-菌丝-菌索-子实体。尤 其是菌丝(分解吃料)与菌索(穿越传输)有不同的功能和互相转换的特性,配制的培养基既 要满足孢子和菌丝及菌索的生长,还要能抵挡或阻隔其它真菌和细菌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能够分 离纯化、利于孢子萌发,进而生长为菌索和菌丝,即菌种。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150-220份,蔗糖15-25份,琼脂15-25份,水1000份,固体基质150-22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谷类或豆类或杂粮或其组合。

本发明优选方案,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180-210份,蔗糖18-22份,琼脂18-22份,水1000份,固体基质180-200份;

所述谷类为小麦或大麦或燕麦或黑麦或玉米或其组合;

所述豆类为蚕豆或绿豆或赤豆或黑豆或其组合;

所述杂粮为或薏米或高粱或黑米或高粱或荞麦或其组合。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步骤1)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0-30h。

所述步骤4)蜜环菌孢子培养温度为20-22℃,培养时间为10-15天。

所述步骤4)接种的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5-30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 剪去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 膜;

25-30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还包括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 种,在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 产量。

所述的培养基在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有益效果如 下:

1、本配方培养基,科学地配制出适合蜜环菌菌丝和菌索,分离、培养生长,而不适合其 它杂菌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既能提供和满足蜜环菌种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有效的阻 隔其它杂菌类的生长,即其它杂菌不能穿越琼脂生长,只能在琼脂的表层面上生长,但蜜环 菌索能穿入琼脂,并深入到被琼脂包裹的固体基质中生长,所以本发明培养基与常规培养 基比较,不仅能大大提高分离或纯化的成功率,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菌丝和菌索生长的数 量和质量;

2、本培养基配方既适于蜜环菌基质,菌索、组织块分离,更适用于孢子的分离。用无性 时期的料材(基质,菌索、组织块)获得的菌种在生产上易退化,用有性时期的材料(孢子)获 得的菌种能恢复和提高物种的活力和抗性,因此,用蜜环菌子实体产生的孢子分离获得的 菌种,是新一代的生命个体或群体,因而活力最强,用这种菌种生产蜜环菌原种和栽培种, 其活力和抗性(抗杂性、抗逆性)最强,因而能提高菌种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采用本发明技术,不转管扩接成原种,一次性将孢子繁育成原种从分离到纯化的时 间为25-30天,中途不转管,一次性将分离的母种扩大50倍,且此种既可当试管母种,又可直 接当原种用;

4、采用本发明获得的菌种发菌材,由于具有新一代的生命力和生活力,其“吃料”能力, 即分解木材的活力旺盛,菌索很快就能缠绕到木材,并钻入到木材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产生 菌丝体,菌丝体又形成菌索,木材上长满了菌丝体和菌索,为天麻生长准备好了丰富,纯洁 (无杂菌)的食粮即营养物质,因而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和质量;

5、采用本发明缩短了蜜环菌种的分离培养时间,常规方法要125-130天,本专利方法只 需要70-80天;

6、采用本发明缩短了蜜环菌种选育的生产周期,常规方法要750天,时间历经周期三 年,本方法只需390天,时间历经周期二年;

7、本发明培养基中没有添加其他真菌和细菌抑制药物,组分简单且有利于蜜环菌种的 生长;

8、采用本发明培养的蜜环菌菌材,栽培天麻,天麻产量提高20%-30%。

附图说明

图1:基础培养基分离培养蜜环菌种状态示意图;

图2:蜜环菌盖示意图;

图3:蜜环菌盖弹射出的孢子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专利培养基(斜面)分离培养蜜环菌种状态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专利培养基(直立)培养蜜环菌种状态示意图;

图6:传统方法采用的培养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 例表述的范围。

根据蜜环菌生活史特性,孢子-菌丝-菌索-子实体。尤其是菌丝(分解吃料)与 菌索(穿越传输)有不同的功能和互相转换的特性,配制的培养基既要满足孢子和菌丝及菌 索的生长,还要能抵挡或阻隔其它真菌和细菌的生长。

实施例1基础培养基培养分离培养蜜环菌种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 下组分:

马铃薯200份,蔗糖20份,琼脂18份,水1000份;

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至 三角瓶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基础培养基;

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基础培养基上进行培 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0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其培养的情况见图1。由图可知,菌索、菌丝少量生长在基础培 养基上。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5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紧靠菌褶部位剪去菌柄,将菌盖放 在已消毒的滤纸上,如图2,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5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如图3,得到接种孢子。

实施例2本发明专利培养基分离培养蜜环菌种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200份,蔗糖20份,琼脂20份,固体基质180份,水1000份;所述固体基质为小麦。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8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0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培养后的菌种见图4、5,图4为本发明专利培养基斜面分离培养蜜环菌种状态示意 图;图5为本发明专利培养基直立培养蜜环菌种状态示意图;由图4、图5可知,采用斜面培 养,更有利于菌丝、菌索生长和深入至在整个培养基中。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马铃 薯150份,蔗糖15份,琼脂25份,固体基质20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大麦;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5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0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30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30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25%。

实施例4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200份,蔗糖20份,琼脂20份,固体基质180份,水1000份;所述固体基质为小麦。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30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1℃,培养时间为11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8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 去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7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25%。

实施例5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马铃 薯190份,蔗糖19份,琼脂22份,固体基质19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小麦140份,薏米50份;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9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0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9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8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28%。

实施例6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210份,蔗糖22份,琼脂23份,固体基质18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大麦60份,燕麦20份,黑麦50份,赤豆20份,高粱30份;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5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1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8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8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还包括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 种,在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 产量,天麻产量提高30%。

实施例7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200份,蔗糖20份,琼脂20份,固体基质19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大麦30份,燕麦20份,玉米30份,蚕豆20份,黑豆30份,黑米30份,荞麦 30份;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7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0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5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5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还包括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 种,在室内2月底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 量。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30%。

实施例8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220份,蔗糖25份,琼脂25份,固体基质20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蚕豆50份,高粱50份,黑米50份,荞麦50份;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0-30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2℃,培养时间为12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8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8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30%。

实施例9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组分:

马铃薯180份,蔗糖19份,琼脂22份,固体基质180份,水1000份;

所述固体基质为薏米60份,高粱60份,黑米60份;

所述培养基为斜面培养基。

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蜜环菌孢子的分离、培养,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基质在水中浸泡25h,得到物料1;

2)将培养基组分马铃薯切片沸水煮15分钟过滤,过滤液、蔗糖、琼脂溶解于水中,分装 至三角瓶中,得到基础培养基;

3)将物料1加入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中,封口、灭菌、冷却得到用于蜜环菌孢子 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分斜面、直立状进行摆放;

4)从蜜环菌子实体上收集蜜环菌孢子,挑取蜜环菌孢子接种在所述步骤3)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2℃,培养时间为12天,并剔除感染杂菌的接种瓶;

完成孢子的分离、培养。

所述蜜环菌孢子收集方法为:

蜜环菌子实体菌衣开裂29h,菌盖边缘成铜罗边时,用消毒的剪刀在紧靠菌褶部位剪去 菌柄,将菌盖放在已消毒的滤纸上,菌盖上面盖上一张滤纸,再在上面盖一张干净薄膜;

29h后,蜜环菌孢子大量弹射在滤纸上,得到接种孢子。

对所得到的接种孢子优良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将得到的蜜环菌种,在 室内1月上旬培养好菌材,在3月上旬室外栽培天麻,当年10月挖取天麻,并测定天麻产量, 天麻产量提高30%。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 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 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