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

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农作物栽培和食品加工生产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藜麦种植栽培技术严重地影响到了藜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要求,为了解决藜麦制成藜麦茶时皂苷去除不彻底,且营养流失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选地、翻地、施肥、播种、间苗、培土、病虫害防治,亩产量增加20-80kg,适于大规模田间推广栽培;成本大量减少,利于藜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藜麦的高产和无公害。藜麦茶还具有人参香味,口感醇厚,浸泡后的藜麦可食用。在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抗癌、减肥、辅助治疗等方面极具功效。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20

    授权

    授权

  • 2018-03-0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G22/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9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03-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22/20 登记生效日:201802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9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和食品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的过程中没有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三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健康、营养、天然且食用方便的食品是当今社会迫切的需求。藜麦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是唯一的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多种有益化合物,口感独特,有淡淡的坚果清香或者人参香,适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以及婴幼儿、孕产妇、儿童、学生、老年人等特殊体质和生活不规律人群,长期食用,效果显著。

目前,农民在种植藜麦时,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株距/行距:30-60cm/60cm(刘锁荣,2013),按照此计算,每亩留苗1850-3700余株,亩产150-200kg,因为藜麦植株高大,侧枝发达,但是主花序的生物学产量约为整株产量的80%,同时,农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大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造成产品农药高残留,土地板结,严重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藜麦产量大幅度下降,种植面积也大幅缩减。现有的藜麦种植方法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藜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现有的种植技术进行改变和提高势在必行。

藜麦麸含有皂苷,是一种植物苷。皂苷是一组结构多样的自然产生的化合物,主要发现在植物中(Priceetal.1987)。这些皂苷透出一股苦味,在水溶液中容易起泡沫。Koziol(1992)报告藜麦皂苷(干重)浓度,从0.01%-4.65%不等。直到最近,皂苷被认为是剧毒的。然而,对冷血动物是剧毒的,对哺乳类动物的口服毒性却是很低的。普通食物中的皂苷,包括藜麦,在人身上似乎没有明显的口服毒性(Oser1966;Ishaayaetal.1969;Phillipsetal.1979;Malinow1982and1984;OakenfullandSidhu1990)。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皂苷是无毒的,甚至可能对人类饮食有益。Ruales(1992)显示藜麦蛋白质的可消化性比得上其它高品质食物蛋白质,其中皂苷没有对蛋白质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皂苷可能透出一股苦味,藜麦籽用冷碱水清洗或者用机械磨,可以很容易地把皂苷从藜麦中分离出来。

将藜麦制成藜麦茶,既方便人民随时食用,又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现有的藜麦谷物饮品等,大部分加工步骤繁琐,营养流失比较多,现有藜麦茶去除皂苷的方法主要有水洗法和抛光法,水洗法存在浸泡时间长、需水量大且去除不够彻底,抛光法存在对藜麦米损伤大,产生不完全粒多,皂苷去除不完全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藜麦种植栽培技术严重地影响到了藜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要求,为了解决藜麦制成藜麦茶时皂苷去除不彻底,且营养流失严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选择海拔≥1200米年降水量在400-600mm,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周边30公里内无工业污染,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植被完好,远离城镇的纯农业区;

(2)翻地、施肥:播种前10-15天进行翻地,翻地深度达到35-40厘米,同时施底肥;

(3)播种:5月中上旬,雨后播种,当雨量不足时,将藜麦浸泡5至8小时后再播种,播种前将藜麦种与拌种材料炒熟的小米混合,藜麦种与拌种材料按1:2的比例混合后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

(4)间苗:藜麦苗长至7-15cm时间苗,同时除草,控制株距/行距:15-20cm/40cm,每亩留苗10000-15000株,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50cm;

(5)培土:藜麦长至40-60cm时,进行第二次除草,同时对藜麦培土压实,根部周围3cm土培成凹形;

(6)病虫害防治:藜麦长到高于50cm后芫箐开始危害叶或花序,人工捕捉芫箐。

所追施的底肥为农家肥与藜麦专用菌肥按重量比为1:1000混合,所述藜麦专用菌肥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类群按重量比为7:1:2组成,其中所述细菌由乙酸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variicola)、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按重量比1:1:3:3:2混合而成;真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放线菌由诺卡氏菌(Nocardiaceae)、弗兰克氏菌(Frankiaceae)按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而成;所有菌种按照常规方法单独培养,最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其中有效活菌数总量为4*109cfu/g,即为所述藜麦专用菌肥。

上述所有菌种均可从市场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大类菌为单独培养,可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最后将三大类菌按比例混合均匀即为最后产品,产品为固体。

一种藜麦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藜麦米置入电动风选机,去除不完善粒和杂质,选好的藜麦米置入容器中,容器中加入浓度为20%-40%的乙醇,乙醇与藜麦的体积比为1:1-2,控制浸泡温度为10-20℃,搅拌浸泡1小时,除去皂苷,然后放入离心机脱水;

(2)烘干:脱水后的藜麦米放入可调温烘干设备,控制烘干温度为100-120℃,均匀翻动烘干40-60min,每次烘干藜麦米80kg;

(3)脱皮、筛选:烘干的藜麦米进一步脱皮,然后去除不完善粒;

(4)炒制:采用气度炒制机,压力控制在3Mpa,温度120℃-150℃内炒制3分钟;快速泄压至-0.5MPa—-1MPa、降温至80℃-100℃进行膨化30s-60s,藜麦米两面呈现金黄色,中间膨化为白色即为藜麦茶。

制作好的藜麦茶可以真空包装,也可以常规纸袋5g、7g包装。

食用时,在杯里放入1-2勺藜麦茶,用60-80℃开水冲泡饮用即可。

本发明所述藜麦栽培方法简单实用,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适于大规模田间推广栽培;对藜麦种植密度进行多方实验,确定株距/行距:15-20cm/40cm时,亩产量增加20-80kg,主穗发育完全,分支很少或没有,株高100cm-150cm,比现有的栽培技术株高要矮,减少了风对藜麦产量的影响;结合播种设备对藜麦种子萌动时间进行了精准定位,在雨量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藜麦播种出苗,解决了因雨量不足而导致无法种植的问题,同时也扩大了种植范围;结合藜麦生育期的营养需求量,研制出藜麦栽培专用菌肥,营养配比更科学,产量达到225-250公斤,较现有水平提高10%-15%左右,且成本大量减少,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有利于藜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藜麦的高产和无公害。

经过多年种植黎麦发现,在肥力相当,田间管理一致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黎麦产量呈正相关,即速效钾含量影响是黎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本发明所述藜麦专用菌肥是在改善黎麦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基础上具有高效解钾的突出优势。类芽孢杆菌、变栖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为解钾功能菌,它们能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的钾转变为可容状态供黎麦吸收;酵母菌本身没有解钾能力,但酵母菌的分泌物可促进其它菌群的生长;乙酸不动杆菌可产生乙酸,凝结芽孢杆菌可产生乳酸,在与类芽孢杆菌、变栖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共生的情况下可显著提升解钾功能菌的解钾能力;诺卡氏菌、弗兰克氏菌即可促进黎麦生长,其分泌的生物素又可拮抗土壤中的病原菌,且与解钾功能菌无拮抗作用,可为复合菌剂中的其它菌群提供良好的定殖条件。

所制备的藜麦茶以藜麦米为主要原料炒制而成,藜麦米两面金黄色,中间白色,藜麦米茶浸泡后茶水呈现金黄色,晶莹透亮,藜麦茶经过1-2次开水浸泡后变成白色透亮状,藜麦茶不仅具有藜麦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还具有淡淡的人参香味,口感醇厚,可以大量的饮用且无毒副作用,在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抗癌、减肥、辅助治疗等方面极具功效。浸泡后的藜麦也可以食用,剩余营养成分也全部利用,方便快捷,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本发明所述藜麦皂苷的去除采用的是稀乙醇浸泡搅拌法,精确定位了乙醇浓度和浸泡时间,对皂苷去除速度快,去除更彻底,所需时间短,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物力,残留的乙醇在后续的烘干过程中自然挥发。同时确定了藜麦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外观、口感好,活性物质流失少;不仅更彻底地去除藜麦表面的皂苷,更大程度地保留了藜麦功能性物质的有效活性。炒制时先采用正压(3Mpa),然后采用负压(-0.5—-1Mpa),使物料进行充分的膨松,泡茶时营养物质更容易渗入茶水中,增加茶水的色泽和营养物质含量。采用高温、高压,制作过程时间短,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通过此工艺加工制成的藜麦茶其主要成分赖氨酸、黄酮类物质、硒含量损失率为1.25%,2.43%,7.33%。

具体实施方式

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选择海拔≥1200米年降水量在400-600mm,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周边30公里内无工业污染,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植被完好,远离城镇的纯农业区;

(2)翻地、施肥:播种前10-15天进行翻地,翻地深度达到35-40厘米,同时施底肥;

(3)播种:5月中上旬,雨后播种,当雨量不足时,将藜麦浸泡5至8小时后再播种,播种前将藜麦种与拌种材料炒熟的小米混合,藜麦种与拌种材料按体积比为1:2混合后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根据土壤含水量检测藜麦种子浸泡后对出苗率的影响,采用不浸泡种子直接播种作为对照,处理组为藜麦种子浸泡5-8h再播种,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不经浸泡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明显低于浸泡处理的种子。浸泡时间低于5小时出苗率增加效果不明显,高于8小时播种时胚易受到损伤,反而降低出苗率。

表1

(4)间苗:藜麦苗长至7-15cm时间苗,同时除草,控制株距/行距:15-20cm/40cm,每亩留苗10000-15000株,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50cm;

(5)培土:藜麦长至40-60cm时,进行第二次除草,同时对藜麦培土压实,根部周围3cm土培成凹形;

(6)病虫害防治:藜麦长到高于50cm后芫箐开始危害叶或花序,人工捕捉芫箐。

所追施的底肥为农家肥与藜麦专用菌肥按重量比为1:1000混合,所述藜麦专用菌肥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类群按重量比为7:1:2组成,其中所述细菌由乙酸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variicola)、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按重量比1:1:3:3:2混合而成;真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放线菌由诺卡氏菌(Nocardiaceae)、弗兰克氏菌(Frankiaceae)按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而成;所有菌种按照常规方法单独培养,最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其中有效活菌数总量为4*109cfu/g,即为所述藜麦专用菌肥。上述所有菌种均可从市场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大类菌为单独培养,可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最后将三大类菌按比例混合均匀即为最后产品,产品为固体。

根据不同的株距、行距、株高检测藜麦产量,最终控制株距/行距:15-20cm/40cm,株高为100-150cm时藜麦产量最高,亩产量可以达到225-250公斤。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制备藜麦茶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藜麦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藜麦原料置入电动风选机,去除不完善粒和杂质,将选好的藜麦米置入容器中,往容器中加入浓度为30%乙醇,乙醇与藜麦的体积比为1:1.5,温度10℃,浸泡搅拌1小时,除去皂苷,然后放入离心机脱水;

(2)烘干:将脱水后的藜麦米放入可调温烘干设备,藜麦米每次80kg;在100℃均匀翻动烘干60分钟,使藜麦中水分挥发;

(3)脱皮、筛选:烘干的藜麦米进一步脱皮,然后去除不完善粒;

(4)炒制:采用气度炒制机,压力控制在3Mpa,120℃炒制3分钟;然后将物料压力控制在-1MPa,温度降至100℃炒制1分钟膨化;使藜麦米两面呈现金黄色,中间膨化为白色即为藜麦茶。制作好的藜麦茶真空包装,每袋5g。通过此方法加工制成的藜麦茶其主要成分赖氨酸、黄酮、硒含量损失率为1.25%,2.43%,7.33%。

实施例2:一种藜麦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藜麦米置入电动风选机,去除不完善粒和杂质,选好的藜麦米置入容器中,容器中加入浓度为40%的乙醇,乙醇与藜麦的体积比为1:1,温度15℃,浸泡搅拌1小时,除去皂苷,然后放入离心机脱水;

2)烘干:脱水后的藜麦米放入可调温烘干设备,控制烘干温度为110℃,均匀翻动烘干50min,每次烘干藜麦米80kg;

(3)脱皮、筛选:烘干的藜麦米进一步脱皮,然后去除不完善粒;

(4)炒制:采用气度炒制机,压力控制在3Mpa,温度125℃的条件内进行炒制3分钟;然后后将物料控制在-0.6MPa,温度85℃的条件内膨化30s;使藜麦米两面呈现金黄色,中间膨化为白色即为藜麦茶,常规纸袋包装,每袋7g。

实施例3:一种藜麦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藜麦原料置入电动风选机,去除不完善粒和杂质,将选好的藜麦米置入容器中,往容器中加入浓度为40%乙醇,乙醇与藜麦的体积比为1:2,温度15℃,浸泡搅拌1小时,除去皂苷,然后放入离心机脱水;

(2)烘干:将脱水后的藜麦米放入可调温烘干设备,藜麦米每次80kg;在120℃均匀翻动烘干40分钟,使藜麦中水分挥发;

(3)脱皮、筛选:烘干的藜麦米进一步脱皮,然后去除不完善粒;

(4)炒制:采用气度炒制机,压力控制在3Mpa,145℃炒制3分钟;然后将物料压力控制在-0.5MPa,温度降至80℃炒制50s膨化;使藜麦米两面呈现金黄色,中间膨化为白色即为藜麦茶。制作好的藜麦茶真空包装,每袋5g。通过此方法加工制成的藜麦茶其主要成分赖氨酸、黄酮、硒含量损失率为1.23%,2.41%,7.30%。

实施例4:一种藜麦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藜麦原料置入电动风选机,去除不完善粒和杂质,将选好的藜麦米置入容器中,往容器中加入浓度为20%乙醇,乙醇与藜麦的比例为1:1,温度20℃,浸泡搅拌1小时,除去皂苷,然后放入离心机脱水;

(2)烘干:将脱水后的藜麦米放入可调温烘干设备,藜麦米每次80kg;在115℃均匀翻动烘干55分钟,使藜麦中水分挥发;

(3)脱皮、筛选:烘干的藜麦米进一步脱皮,然后去除不完善粒;

(4)炒制:采用气度炒制机,压力控制在3Mpa,125℃炒制3分钟;然后将物料压力控制在-0.7MPa,温度降至80℃炒制40s膨化;使藜麦米两面呈现金黄色,中间膨化为白色即为藜麦茶。制作好的藜麦茶真空包装,每袋5g。通过此方法加工制成的藜麦茶其主要成分赖氨酸、黄酮、硒含量损失率为1.21%,2.46%,7.35%。

实验例:原料预处理工艺分析

乙醇浓度:乙醇浓度若低于20%,则除去皂苷的效果不明显。在20%到40%的浓度范围内,随着乙醇浓度增高,除去皂苷的效果越来越强。但超过40%后,则基本接近平稳。

乙醇与藜麦的比例:乙醇与藜麦的体积比若低于1:1,则乙醇对藜麦的润湿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若高于1:2,则乙醇的用量偏大,不够经济。

浸泡温度:10-20℃接近常温,若高于20℃,乙醇挥发明显;低于10℃,还需另外降温,能耗增加,不经济。实验结果见表3。

炒制工艺分析:

炒制温度:120℃-150℃之间炒制3分钟,藜麦茶颜色为金黄色,温度低于120藜麦茶颜色为浅黄色,温度高于150℃藜麦茶容易变黑色,时间短的话颜色不均匀。

膨化压力:负压膨化,低于-1Mpa时藜麦膨化过度,产生大量不完全粒,高于-0.5Mpa膨化强度不够。

膨化温度:低于80℃,膨化度不足,藜麦米中间不会呈现白色;高于100℃,膨化过度,藜麦米两面呈现黑色,颜色欠佳。

膨化时间:膨化时间低于30s,上色程度不够,颜色不均匀;高于60s,颜色加深,甚至变黑,达不到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