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该方法与以往缩短斑玉蕈栽培周期的方法相比,其操作简便,效果更突出,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该方法只需要在搔菌后,添加一定浓度的皂素,即可以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提高其产量。当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时,60天实验组与85天的对照组相比较,产量基本不变,而培养时间可以缩短25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251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04789.7

  • 申请日2014-08-14

  • 分类号A01G1/04;A01G7/06;

  • 代理机构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浩东

  • 地址 201403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1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31

    授权

    授权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408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添加 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生产技术中,能否有效缩短培养周期,是提高食用菌工 厂化栽培效率的关键。

斑玉蕈[Hypsizygusmarmoreus(Peck)Bigelow],又名真姬菇、蟹 味菇、海鲜菇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 褶菌族、玉蕈属,是一种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多种 保健功效的珍稀食用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斑玉蕈是已经实现 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仅次于金针菇、杏鲍菇。斑玉蕈 是栽培期较长的食用菌,整个栽培周期大约需要100~115d。这主要 由于斑玉蕈菌丝培养必须经一个生理成熟期(后熟期),才能形成较 好的产量。所谓食用菌后熟期,是指在一定栽培体系下,接种后菌丝 完成初步发菌,菌丝长满栽培容器(栽培瓶或袋)后,继续培养一段 时间,才能从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子实 体阶段)。程继红等(食用菌学报,2003,10(2):45-49.)已经研究 证实,真姬菇(即斑玉蕈)过短或过长的培养时间对产量和质量都是 不利的,其结果显示83天的培养时间样本的产量和质量最为理想。 目前,斑玉蕈工厂化生产的培养阶段的时间也是在85天左右。菌丝 从接种到发满瓶的时间和出菇阶段的时间,斑玉蕈与金针菇、杏鲍菇 相比较差别并不是很大,主要的差异发生在后熟期时间的过长。如果 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缩短其在培养过程中后熟期的长度,那么对于 斑玉蕈大规模生产成本将得到大幅度地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 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后熟期时间的过长的一 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添加皂素 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 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 搔菌;c、斑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 0.01~0.1g/L。

使用时,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能显著地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提 高栽培效率的天然化合物——皂素,并确定了皂素添加的时间和添加 的适宜浓度。该方法与以往缩短斑玉蕈栽培周期的方法相比,其操作 简便,效果更突出,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该方法 只需要在搔菌后,添加一定浓度的皂素,即可以缩短斑玉蕈培养时间, 提高其产量。当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时,60天实验组与85天的 对照组相比较,产量基本不变,而培养时间可以缩短25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主要叙述了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 熟期的方法,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 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 玉蕈搔菌后,每瓶添加10-20ml的皂素,皂素的浓度为0.01~0.1g/L。

步骤a中,皂素溶液的浓度为0.01~0.1g/L,制作后的皂素溶液在 63℃的温度下,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30min。这里所述的皂素,是广 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苷类的一种。它的水溶液振摇 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根据其水解后生成皂甙元 的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triterpenoidalsaponins)与甾体皂甙 (steroidalsaponins)两大类,组成皂甙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 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甙元 C3位的-OH连接成甙。本发明专利中使用的皂素是国药集团化学试 剂有限公司生产皂素(cas:8047-15-2)。

步骤b中,斑玉蕈栽培料由重量百分比为30%木屑、33%玉米芯、 30%麸皮、5%玉米粉和2%石膏混合而成,其中玉米芯提前预湿半小 时,制成后培养料的含水量是60-70%,在体积为1100ml的塑料瓶内 加入栽培料,加入量为720-750g/瓶,上述加入栽培料的塑料瓶在 121℃,压强是0.1MPa下灭菌2.5小时备用。步骤b中,在塑料瓶的 培养料内接入斑玉蕈菌株固体菌种,放入培养室在25℃暗室培养。

步骤c中,在培养基搔菌表面,喷洒皂素溶液10-20mL,均匀喷 洒于表面,可能会有少量积液,一般1天后被培养料自然吸收。需要 指出的是,当然,喷洒皂苷溶液可以在搔菌后3天内进行,但不能过 晚,由于菌丝在培养基表面已经开始恢复,过晚的喷洒会影响菌丝的 扭结和子实体的形成。喷洒皂素溶液的总量也不易过大,控制在20mL 以内为宜,大量皂素溶液会造成培养基含水量过高,影响培养基通气 性。

实施例1

发明专利的供试菌株为SIEF3133号斑玉蕈菌株:由中国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提供,为上海 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工厂化栽培菌株。本发明专利皂素来 源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肥皂草素(商品名)。

1、栽培料的配制

斑玉蕈栽培料的配方是:30%木屑、33%玉米芯、30%麸皮、5%玉米 粉和2%石膏。其中要把玉米芯提前预湿半小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是 65%左右。斑玉蕈栽培体系是:塑料瓶体积为1100ml,栽培湿料为 720-750g/瓶;在121℃,压强是0.1MPa下灭菌2.5小时。

2、栽培种培养基的接种和培养

栽培种培养基接入斑玉蕈菌株SIEFF3133固体菌种,放入培养室 在25℃暗室培养。

3、搔菌

将步骤2中的培养为60天和85天的菌种进行搔菌,再分别添加 15ml浓度为0.01g/L,0.05g/L,0.1g/L,0.5g/L的皂素溶液和蒸馏水 为对照,将其转移到出菇房。

4、出菇培养

催蕾条件:控制温度为14~16℃,湿度为90~95%,CO2浓度为1000~ 2000ppm,光照强度50~100lux。

出菇条件:温度控制为14~15℃,湿度为90%以上,CO2浓度为 2000ppm以下,光照强度250~500lux,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灯 光开启时间。

5、采收和数据统计

当栽培种在出菇房中培养22天,统一采收。将每瓶的子实体进 行称重,计算平均每瓶的产量,结果见表1。有表1结果可知,60天 的对照(添加15mL蒸馏水)样本的产量,较添加皂素(0.01g/L) 的样本低14.29%,单产偏差高86.32%;60天的0.01g/L的处理较85 天的对照,产量略高,单产偏差略低;

表1不同培养时间添加不同溶度皂素的斑玉蕈的产量(g/瓶)情况

注:5个批次,每个批次每个处理128瓶重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