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包括:在坡面设置横向截水沟,与作业带呈45度角,并使截水沟由作业带外侧向内侧保持0.003-0.008的坡降,然后通过作业带内侧坡脚处设置的急流槽,将整个边坡上游和周边进入作业带的雨水有序排出项目区;由管道上方开始设置横向往两侧延伸的截水沟,截水沟与施工作业带呈45度夹角,并保持0.005-0.008的坡降,将坡面上游及周边进入作业带汇水直接排上两侧漫流;通过采用植草、铺设生态植被毯、铺设生态植被袋、铺设三维网+喷播的植被恢复模式对作业带进行植被恢复。能将坡面雨水及时排除,减少雨水冲刷,并保证作业带后期较好恢复植被。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F5/00 登记号:2019990000435 登记生效日:20190516 出质人:北京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质权人:北京中技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70811 申请日:2015090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8-11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F5/00 申请日:201509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流失防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 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管道工程主要用于输送油品、天然气等,近年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 生活需求,国家对于油气资源加大了投资,随之而来就是大量的管道工程建设。管道工 程中的线路工程因其呈线性、穿越地貌类型复杂、施工周期短、施工临时扰动面积大等 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大、土石方开挖强度大、临时堆 土数量大、植被扰动面积大等几个方面。

尤其对于管道线路经过山区时采用明开施工的地区,因管道线路施工形成的作业面 往往会在植被生长良好的地区因没有采取有效、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植被没有及 时得到恢复,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因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形成的作业带无疑变成了周边 雨水汇流的通道。即便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但因山区管道施工作业带 结束后存在一定的边坡,在植被完全没有覆盖前大量雨水的冲刷势必会产生水土流失进 而在坡面发展成侵蚀沟,如果侵蚀沟继续发生发展,不但影响施工作业带植被恢复效果 还会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现在很多山区管道线路工程结束后作业带都是处于裸露状 态,让植被进行自然恢复或者在主要路段采用工程型的防护措施,与周边环境极不协 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雨水冲刷,并保证作业带后期较好恢复植被的管道 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方 法:

半挖半填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在坡面设置横向截水沟,与作业带呈45度角,并使截水沟由作业带外侧向内侧保持 0.003-0.008的坡降,然后通过作业带内侧坡脚处设置的急流槽,将整个边坡上游和周边 进入作业带的雨水有序排出项目区;

顺坡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由管道上方开始设置横向往两侧延伸的截水沟,截水沟与施工作业带呈45度夹角, 并保持0.005-0.008的坡降,将坡面上游及周边进入作业带汇水直接排上两侧漫流;

作业带后期植被恢复的方法:

通过采用植草、铺设生态植被毯、铺设生态植被袋、铺设三维网+喷播的植被恢复模 式对作业带进行植被恢复。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 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管道施工作业带施工结束后设置 截、导、排系统,将坡面雨水及时排除,减少雨水冲刷,并保证作业带后期较好恢复植 被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区管道作业带半挖半填段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区管道作业带半挖半填段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区管道作业带顺坡段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山区管道作业带顺坡段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平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a、管道线路施工作业带;b、截水沟;c、管道;d、急流槽;e、管道施工作业带填 方边坡;f、管道施工作业带挖方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其较佳的具 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以下方法:

半挖半填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在坡面设置横向截水沟,与作业带呈45度角,并使截水沟由作业带外侧向内侧保持 0.003-0.008的坡降,然后通过作业带内侧坡脚处设置的急流槽,将整个边坡上游和周边 进入作业带的雨水有序排出项目区;

顺坡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由管道上方开始设置横向往两侧延伸的截水沟,截水沟与施工作业带呈45度夹角, 并保持0.005-0.008的坡降,将坡面上游及周边进入作业带汇水直接排上两侧漫流;

作业带后期植被恢复的方法:

通过采用植草、铺设生态植被毯、铺设生态植被袋、铺设三维网+喷播的植被恢复模 式对作业带进行植被恢复。

所述管道为穿越山区的输油、输气或输水管道。

所述施工作业带为管道施工开挖形成的施工作业面,根据管道在山区布线位置分沿 半山腰布线的半挖半填段和顺山体坡的顺坡段两种,作业带宽度在15-40m,坡度在40-60 度之间。

所述的截水沟横向布置于施工作业带表面,与施工作业带呈45度夹角,间距5- 15m,截水沟为土质沟或草帘卷捆、植被生态棒新型材料埋设于坡面做成拦水带,拦水带 外露15cm。

所述的急流槽用于施工作业带半挖半填段,布设于施工作业带内侧,与施工作业带 同方向,尺寸根据当地降雨量和汇集雨水的坡面面积计算得到,材料为预制混凝土、浆 砌石或土质草沟,型式为浅碟式。

所述的作业带后期植被恢复是指采用植草、铺设生态植被毯、铺设生态植被袋或铺 设三维网+喷播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本发明的管道线路工程穿越山区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用于穿越山 区管道线路施工作业带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的防治,对山区管道线路工程植被恢复和保 护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是在山区修建管道线路工程结束后,通过在管道施工作业带设置截、导、排 系统,排除施工作业带表面的雨水,减少雨水集中对施工作业带的冲刷。根据山区地 貌、管线布设位置、管沟开挖方式等不同,截、导、排系统分两种情况进行布设,一种 是管道穿越半山腰,施工作业带需要半挖半填,施工结束后布设与作业带成45度角的截 水沟,先将雨水导入作业带内侧,然后在内侧布设一急流槽将整个坡面及周边汇水排出 项目区;另一种是管道穿越山坡以爬坡的方式经过山体,施工作业带是在满足施工要求 的情况下在合理宽度内开挖形成,施工结束后以管道埋设上方为界,向两侧布设截水 沟,截水沟与作业带成45度夹角,将坡面雨水导出项目区漫排即可。

这样通过作业带设置的截、导、排措施可以较好的保护坡面在雨季时集中汇水的冲 刷,并能保护管道主体的安全运行。此外,解决坡面免遭冲刷的前提下,后期为植被生 长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所述管道为输油、输气、输水管道,直径在1-2m,埋深1.5-8m不等。

所述的管道施工作业带,根据管道输送物及规模,宽15-40m不等,根据管道在山体 布设位置不同,分半挖半填和顺坡两种横断面型式,坡度在45-60之间。

所述的截水沟,与施工作业带成45度角,可以是土质土沟,尺寸根据当地降雨量情 况进行核算;也可以用草帘卷捆、植被生态棒等新型材料埋设于坡面做成拦水带,拦水 带外露15cm即可。截水沟之间的距离一般5-25m不等,主要视当地降雨量和作业带大小 而定。为排导雨水截水沟坡降控制在0.003-0.008之间。

所述的急流槽,布设于半挖半填作业带内侧,与作业带同方向,尺寸根据当地降雨 量和汇集雨水的坡面面积计算可得。材料可以是预制混凝土、浆砌石、土质草沟,浅碟 式等多种型式。

作业带通过设置截、导、排系统,将作业带周边及上游和作业带内汇水及时排除, 减少集中汇流对作业带表面的冲刷,这样作业带可以免遭冲刷发生侵蚀的同时可以为后 期植被恢复提供很好的成长环境。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在管道施工作业带施工结束后设置截、导、排系统,将坡面雨水 及时排除,减少雨水冲刷,并保证作业带后期较好恢复植被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

(1)半挖半填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当管道线路沿山体半山腰布设时,施工作业带为半挖半填断面型式。为了将坡面雨 水有序排导,且不影响外侧坡面安全和不发生侵蚀的前提下,通过在坡面设置横向截水 沟,与作业带呈45度角,并使截水沟由作业带外侧向内侧保持0.003-0.008的坡降,截水 沟之间的距离为5-10m(如图1、图2),将坡面雨水通过截水沟导向作业带内侧,同时在 作业带内侧坡脚处设置急流槽(如图1、图2),将整个边坡上游和周边进入作业带的雨 水有序排出项目区。

(2)顺坡施工作业带后期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当管道线路顺着山体爬行时,施工作业带为顺坡段型式。因施工没有破坏区域排水 走向,加上除施工作业带范围内遭受扰动破坏外,作业带两侧保持原样,为了将坡面雨 水有序排导,截水沟由管道上方开始横向布置向两侧延伸,并与作业带呈45度夹角,截 水沟保持0.005-0.008的坡降,截水沟之间的距离为5-15m(如图3、图4),将坡面上游 及周边进入作业带汇水直接排上两侧漫流。

(3)作业带后期植被恢复的方法

为了使管道和施工作业带得到更高的保护,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摈弃以前整 个作业带进行工程防护,采用植物防护型式,可采用植草、铺设生态植被毯、铺设生态 植被袋、铺设三维网+喷播等植被恢复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 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