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

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称取金骏眉红茶加入一个反应容器中,再加入纯净水,然后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向馏出液中加入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连续萃取3-5次,将有机相离心,取上层有机相,除去上层有机相中的水分,然后用滤膜过滤;将上述滤膜过滤后获得的混合溶液装入蒸馏反应器中,然后放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刺型分馏浓缩,将浓缩后的混合液用氮吹仪浓缩,获得浓缩后的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费用低廉,对微量组分可起到富集、浓缩的作用,有利于极微量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有效地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提高了香气物质的回收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4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66586.2

  • 发明设计人 肖作兵;牛云蔚;王红玲;朱建才;

    申请日2015-09-08

  • 分类号G01N1/4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001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宝根

  • 地址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9

    授权

    授权

  • 2017-04-2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N1/4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90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40 申请日:201509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学领域,涉及一种红茶香气成分,具体来说是一种金骏眉红 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

背景技术

香气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之一。通过对金骏眉红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 鉴定出茶叶的特征香气成分,对提高红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红茶的香气成分浓缩方法主要包括:氮吹法、旋转蒸发法、真空离 心浓缩法和K-D浓缩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由于茶叶提取时使用了较 多的有机溶剂,如采用氮吹法和旋转蒸发法致使挥发性强的香气物质极易逸失, 微量成分难以分析;真空离心浓缩法和K-D浓缩法结构复杂、设备昂贵、操作 繁琐、实验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 方法,所述的这种浓缩红茶香气成分的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浓缩红茶香气成 分中的香气物质易损失,微量成分难以分析,操作繁琐,实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个蒸馏粗提的步骤,称取金骏眉红茶加入一个反应容器中,再加入纯 净水,所述的金骏眉红茶和纯净水的质量比为1:5~20,然后进行蒸馏,蒸馏 时间为30min-50min,收集馏出液;

2)一个对馏出液进行萃取的步骤,向馏出液中加入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 醚混合液,连续萃取3-5次,将有机相在3500-4500r/min条件下离心10-20 分钟,取上层有机相,除去上层有机相中的水分,然后用滤膜过滤;

3)一个对步骤2)过滤后的混合溶液进行刺型分馏浓缩的步骤,将步骤2) 滤膜过滤后获得的混合溶液装入蒸馏反应器中,然后放置于45-55℃的恒温 水浴锅中进行刺型分馏浓缩,将浓缩后的混合液用氮吹仪浓缩,获得浓缩后 的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中,二氯甲烷、乙醚和 石油醚的体积比为3:2:2。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膜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的,步骤2)中,有机相中采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对金骏眉红茶中的微量组分可起到 浓缩、富集的作用。刺型分馏柱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组向下倾斜的刺状物,且 各组刺状物间呈螺旋状排列的分馏管。在分馏柱内,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 液互凝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 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使上升蒸气中溶剂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沸点高的组分 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衡,即实现了多次蒸馏,最终 在分馏柱顶部将溶剂排出,达到浓缩样品的效果。此过程减少了混合液中的成分 损失,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出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技术进步是显著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骏眉红 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浓缩方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 和浓缩,获得了更全面的挥发性成分和更真实的物质含量。本发明操作简单、方 便,省时省力,费用低廉,对微量组分可起到富集、浓缩的作用,副产物少、有 利于极微量物质的定性分析,同时有效地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提高了香气物 质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市售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上蒸馏粗提:取一种市售金骏眉红茶40g于样品瓶中,量取450mL纯 净水于蒸馏瓶中,加热使水沸腾,将水蒸汽通过茶叶,茶叶的香气成分随水蒸汽 馏出,进入冷凝器冷凝,得到含有香气物质的水溶液。直到冷凝管内有液滴滴下 时开始计时,蒸馏过程持续30min,收集馏出液。

2)复合溶剂萃取:向馏出液中加入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体积比 3:2:2),分别取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30mL、30mL、30mL连续萃取三 次,将有机相在3500r/min条件下离心20分钟,取上层有机相,在有机相再加 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除去水分的有机相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3)刺型分馏浓缩:一个刺型分馏浓缩的步骤,在所述的刺型分馏浓缩的步 骤中,将步骤(1)滤膜过滤后获得的混合溶液装入蒸馏瓶,放置于45℃的恒温 水浴锅中进行刺型分馏浓缩,溶剂和少量易挥发性成分进入到刺型分馏管中,待 蒸馏瓶内溶液基本蒸完时,移去水浴锅,易挥发组分在刺型分馏管内冷却回到蒸 馏瓶中,待刺型分馏管内不再有液滴滴下时,取出混合液用氮吹仪浓缩至1mL 后,加40μL230mg/kg的氘代愈创木酚溶液为内标物,混匀待GC-MS分析。

4)取1μL该实施例1的浓缩液直接进样进行GC-MS分析。选用7890-5975 气质联用仪,GC条件为:毛细管色谱柱为AgilentHP-INNOWAX(60m×0.25mm ×0.25μm)进样口温度23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留6min,以3℃/min 的速率升至100℃,再以5℃/min的速率升至230℃,保持10min;检测器温 度230℃;载气He,流速为1.2mL/min;不分流进样;MS条件:四极杆温度 150℃,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扫 描范围,30~400amu。

5)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通过与wiley7nDatabase, NIST05(AgilentTechnologiesInc.)进行比对;并通过计算保留指数进一步定 性;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计算公式:式中fi校正因子为1,Ai 待测组分峰面积,As内标物的峰面积,Ws内标物的质量,Ni待测物质质量。

通过本发明的香气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28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总含量为 118.840mg/kg;;而只通过氮吹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15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 总含量为101.699mg/kg。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香气浓缩方法鉴定出的香气物质 种类以及总含量高于氮吹浓缩方法所鉴定的种类和含量,此发明能更准确的反映 出金骏眉红茶中香气物质组成以及含量。表1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氮吹方 法获得的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检测结果。

表1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检测结果(实例1)

序号 中文名称 RI 刺型分馏(mg/kg) 氮吹(mg/kg) 1 2-戊酮 1005 0.155 0.040

2 2.3-丁二酮 1006 0.959 1.137 3 戊醛 1006 0.070 0.032 4 2-甲基-3-戊酮 1020 0.013 0.021 5 2-甲基戊醛 1028 0.015 0.014 6 2,3-戊二酮 1082 0.023 ND 7 己醛 1104 0.204 0.080 8 2-甲基-2-丁烯醛 1113 0.015 ND 9 3-戊醇 1124 0.009 0.008 10 4-甲基-3-戊烯-2-酮 1151 0.064 0.019 11 2-庚酮 1201 0.018 0.010 12 1-乙基吡咯 1202 0.035 0.028 13 己酸甲酯 1206 0.002 0.070 14 dl-柠檬烯 1215 0.011 0.008 15 3-甲基-2-丁烯醛 1218 0.006 0.005 16 反式-2-己烯醛 1238 1.287 0.635 17 2-戊基呋喃 1251 0.008 ND 18 顺乙位罗勒烯 1254 ND 0.005 19 1-戊醇 1267 0.057 0.044 20 2-甲基吡嗪 1284 0.090 0.043 21 面包酮 1285 0.463 0.259 22 对伞花烃 1288 0.007 ND 23 3-羟基-2-丁酮 1304 0.041 0.075 24 三甲基吡咯 1313 0.016 0.008 25 1-羟基-2-丙酮 1321 0.064 0.079 26 乙酸叶醇酯 1335 0.027 0.008 27 2-庚醇 1338 0.060 0.024 28 2,5-二甲基吡嗪 1342 0.242 0.199 29 2,3-辛二酮 1347 0.028 0.022 30 2-乙基吡嗪 1355 0.278 0.182 31 1,3,5-三甲基苯 1358 0.006 ND 32 6-甲基-5-庚烯-2-酮 1359 0.085 0.060 33 吡嗪 1367 0.069 ND 34 己醇 1372 0.127 0.081 35 叶醇 1402 0.355 0.323 36 2-乙基-5-甲基吡嗪 1412 0.478 0.269 37 反,反-2,4-己二烯醛 1421 0.003 ND 38 2,3,5-三甲基吡嗪 1425 0.064 0.151 39 2-乙基-3-甲基吡嗪 1426 0.176 ND 40 3-辛烯-2-酮 1429 0.004 0.014 41 2-甲基-3(2H)-呋喃酮 1432 0.212 0.181 42 2-丙基吡嗪 1441 0.045 0.033 43 反-2-辛烯醛 1453 0.015 0.012 44 当归内酯 1459 0.022 0.115

45 乙酸 1460 1.344 2.620 46 顺式氧化芳樟醇 1465 2.051 1.681 47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 1468 0.326 0.262 48 庚醇 1473 0.006 0.007 49 糠醛 1490 3.110 2.503 50 反式氧化芳樟醇 1492 3.372 2.845 51 1,5-辛二烯-3-醇 1504 0.021 0.017 52 3,5,6-三甲基甲基-2-乙基吡嗪 1514 0.026 0.026 53 反,反-2,4-庚二烯醛 1517 0.073 0.060 54 2-乙酰基呋喃 1532 2.617 2.205 55 苯甲醛 1551 1.497 1.203 56 丙酸 1559 0.697 0.661 57 乙酸糠酯 1561 0.049 0.041 58 芳樟醇 1569 4.274 4.110 59 1-辛醇 1577 0.071 0.042 60 2-甲基丙酸 1588 1.291 1.081 61 5-甲基糠醛 1601 2.519 2.048 62 反,反-2,6-壬二烯醛 1612 0.030 0.024 63 6-甲基-3,5--庚二烯-2-酮 1618 0.024 0.029 64 2-乙酰基吡啶 1632 0.130 0.122 65 1-乙基-吡咯-2-甲醛 1640 3.276 2.729 66 丁酸 1651 0.326 0.266 67 2-乙酰基吡嗪 1656 0.312 0.295 68 2-乙酰基-N-乙基吡咯 1670 0.373 0.270 69 苯乙醛 1678 1.472 1.540 70 己酸叶醇酯 1680 0.103 0.104 71 苯乙酮 1683 0.096 0.096 72 糠醇 1685 5.206 4.658 73 3-甲基丁酸 1691 3.127 2.618 74 2-甲基丁酸 1691 1.239 1.032 75 甲位松油醇 1722 0.496 0.428 76 茶香酮(氧代异佛尔酮) 1724 0.024 0.019 77 丙位己内酯 1737 0.185 ND 78 反式柠檬醛(香叶醛) 1760 ND 0.091 79 顺,顺-3,6-甲位金合欢烯 1773 0.246 0.154 80 氧化芳樟醇(吡喃型) 1787 5.058 4.319 81 水杨酸甲酯 1813 3.079 2.527 82 橙花醇 1823 0.068 0.178 83 乙酸苯乙酯 1848 0.162 0.138 84 乙位突厥烯酮 1854 0.091 0.073 85 甲基环戊烯醇酮 1858 0.414 0.308 86 1-糠基吡咯 1862 0.080 0.060 87 己酸 1869 3.107 3.500

88 香叶醇 1872 3.676 4.075 89 甲位紫罗兰酮 1884 0.149 ND 90 苯甲醇 1908 4.561 3.564 91 二丁基羟基甲苯 1944 2.580 1.956 92 苯乙醇 1947 12.796 11.189 93 7-羟基脱氢芳樟醇 1966 0.106 0.058 94 β-紫罗兰酮 1975 0.432 0.384 95 庚酸 1977 0.207 0.169 96 反-3-己烯酸 1982 2.974 2.445 97 反式-2-己烯酸 1995 6.047 5.178 98 2-乙酰基吡咯 2011 9.743 8.392 99 2-甲基丁酸苯乙酯 2011 0.052 0.041 100 5,6-环氧紫罗兰酮 2031 0.166 0.132 101 呋喃酮 2062 0.438 0.281 102 2-吡咯甲醛 2064 1.156 1.015 103 橙花叔醇 2067 7.760 6.972 104 辛酸 2083 0.355 0.244 105 对甲基苯酚 2114 1.434 0.074 106 反式桂酸乙酯 2170 0.079 0.070 107 壬酸 2189 0.353 0.278 108 丁香酚 2203 0.037 0.027 109 4-乙烯基愈创木酚 2234 0.174 0.127 110 棕榈酸甲酯 2243 0.556 0.384 111 甲位杜松醇 2268 0.095 0.080 112 二苯并呋喃 2318 0.018 0.013 113 2,4-二叔丁基苯酚 2337 0.069 0.066 114 茉莉酮酸甲酯 2374 0.038 ND 115 二氢弥猴桃内酯 2405 0.590 0.417 116 4-乙烯基苯酚 2429 0.362 0.264 117 十八碳酸甲酯 2450 0.028 0.039 118 苯甲酸 2468 0.464 0.291 119 柠檬酸三乙酯 2496 0.141 0.111 120 吲哚 2497 0.462 0.386 121 十二酸 2508 0.031 ND 122 香豆素 2512 0.006 ND 123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2578 0.214 0.102 124 苯乙酸 2594 0.364 0.345 125 香兰素 2610 0.143 0.093 126 异植醇 2635 0.907 0.305 127 苯甲酸苄酯 2679 0.017 0.019 128 十四酸 2719 0.018 ND 129 柳酸苄酯 2831 0.011 ND 130 十六酸 2943 1.039 0.824

总含量 118.840 101.699

ND:未检出

实施例2

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上蒸馏粗提:取一种市售金骏眉红茶40g于样品瓶中,量取450mL 纯净水于蒸馏瓶中,加热使水沸腾,将水蒸汽通过茶叶,茶叶的香气成分随水蒸 汽馏出,进入冷凝器冷凝,得到含有香气物质的水溶液。直到冷凝管内有液滴滴 下时开始计时,蒸馏过程持续40min,收集馏出液。

2)复合溶剂萃取:向馏出液中加入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分取 混合液30mL、30mL、30mL、30mL、30mL连续萃取五次,将有机相在4000r/min 条件下离心15分钟,取上层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 除去水分的有机相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3)刺型分馏浓缩:一个刺型分馏浓缩的步骤,在所述的刺型分馏浓缩的步 骤中,将步骤(1)滤膜过滤后获得的混合溶液装入蒸馏瓶,放置于50℃的恒温 水浴锅中进行刺型分馏浓缩,溶剂和少量易挥发性成分进入到刺型分馏管中。待 蒸馏瓶内溶液基本蒸完时,移去水浴锅,易挥发组分在刺型分馏管内冷却回到蒸 馏瓶中,待刺型分馏管内不再有液滴滴下时,取出混合液用氮吹仪浓缩至1mL 后,加40μL230mg/kg的氘代愈创木酚溶液为内标物,混匀待GC-MS分析。

其余分析条件参照实例1。

通过该实例的香气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41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总含量为 128.709mg/kg;而只通过氮吹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30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 总含量为112.249mg/kg。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香气浓缩方法鉴定出的香气物质 种类以及总含量高于氮吹浓缩方法所鉴定的种类和含量,此发明能更准确的反映 出金骏眉红茶中香气物质组成以及含量。表2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氮吹方 法获得的金骏眉红茶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结果。

表2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检测结果(实例2)

ND:未检出

实施例3

一种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上蒸馏粗提:取一种市售金骏眉红茶40g于样品瓶中,量取450mL 纯净水于蒸馏瓶中,加热使水沸腾,将水蒸汽通过茶叶,茶叶的香气成分随水蒸 汽馏出,进入冷凝器冷凝,得到含有香气物质的水溶液。直到冷凝管内有液滴滴 下时开始计时,蒸馏过程持续50min,收集馏出液。

2)复合溶剂萃取:向馏出液中加入二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液,分别 取混合液30mL、30mL、30mL、30mL连续萃取四次,将有机相在4500r/min条 件下离心10分钟,取上层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除 去水分的有机相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3)刺型分馏浓缩:一个刺型分馏浓缩的步骤,在所述的刺型分馏浓缩的步 骤中,将步骤(1)滤膜过滤后获得的混合溶液装入蒸馏瓶,放置于55℃的恒温 水浴锅中进行刺型分馏浓缩,溶剂和少量易挥发性成分进入到刺型分馏管中。待 蒸馏瓶内溶液基本蒸完时,移去水浴锅,易挥发组分在刺型分馏管内冷却回到蒸 馏瓶中,待刺型分馏管内不再有液滴滴下时,取出混合液用氮吹仪浓缩至1mL 后,加40μL230mg/kg的氘代愈创木酚溶液为内标物,混匀待GC-MS分析。

其余分析条件参照实例1。

通过该实例的香气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33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总含量为 123.119mg/kg;而只通过氮吹浓缩方法,共鉴定出122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 总含量为106.608mg/kg。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香气浓缩方法鉴定出的香气物质 种类以及总含量高于氮吹浓缩方法所鉴定的种类和含量,此发明能更准确的反映 出金骏眉红茶中香气物质组成以及含量。表3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氮吹方 法获得的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检测结果。

表3金骏眉红茶香气成分的检测结果(实例3)

序号 中文名称 RI 刺型分馏(mg/kg) 氮吹(mg/kg) 1 2-戊酮 1005 0.160 0.042 2 2.3-丁二酮 1006 0.991 1.176 3 戊醛 1006 0.072 0.033 4 2-甲基-3-戊酮 1020 0.014 0.022 5 2-甲基戊醛 1028 0.015 0.014 6 2,3-戊二酮 1082 0.023 ND 7 己醛 1104 0.211 0.083 8 2-甲基-2-丁烯醛 1113 0.016 ND 9 3-戊醇 1124 0.009 0.008 10 4-甲基-3-戊烯-2-酮 1151 0.066 0.020 11 1-戊烯-3-醇 1176 0.088 0.013 12 2-庚酮 1201 0.019 0.010 13 1-乙基吡咯 1202 0.036 0.029 14 己酸甲酯 1206 0.002 0.072 15 dl-柠檬烯 1215 0.011 ND 16 3-甲基-2-丁烯醛 1218 0.006 0.005 17 反式-2-己烯醛 1238 1.329 0.657 18 2-戊基呋喃 1251 0.009 ND 19 顺乙位罗勒烯 1254 0.001 0.005 20 1-戊醇 1267 0.059 0.045 21 2-甲基吡嗪 1284 0.092 0.045 22 面包酮 1285 0.478 0.268 23 对伞花烃 1288 0.007 ND 24 3-羟基-2-丁酮 1304 0.042 0.078 25 三甲基吡咯 1313 0.016 0.008 26 1-羟基-2-丙酮 1321 0.066 0.082 27 乙酸叶醇酯 1335 0.027 ND 28 2-庚醇 1338 0.061 0.025 29 2,5-二甲基吡嗪 1342 0.250 0.206 30 2,3-辛二酮 1347 0.029 0.023 31 2-乙基吡嗪 1355 0.287 0.188 32 1,3,5-三甲基苯 1358 0.006 ND 33 6-甲基-5-庚烯-2-酮 1359 0.088 0.062 34 吡嗪 1367 0.071 0.074 35 己醇 1372 0.132 0.084 36 叶醇 1402 0.367 0.334 37 2-乙基-5-甲基吡嗪 1412 0.493 0.278 38 反,反-2,4-己二烯醛 1421 0.003 ND

39 2,3,5-三甲基吡嗪 1425 0.066 0.156 40 2-乙基-3-甲基吡嗪 1426 0.182 0.327 41 3-辛烯-2-酮 1429 0.004 0.014 42 2-甲基-3(2H)-呋喃酮 1432 0.219 0.188 43 2-丙基吡嗪 1441 0.046 0.035 44 反-2-辛烯醛 1453 0.016 0.013 45 当归内酯 1459 0.023 0.119 46 乙酸 1460 1.388 2.709 47 顺式氧化芳樟醇 1465 2.118 1.738 48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 1468 0.336 0.271 49 庚醇 1473 0.006 0.008 50 糠醛 1490 3.213 2.588 51 反式氧化芳樟醇 1492 3.483 2.942 52 1,5-辛二烯-3-醇 1504 0.022 0.018 53 3,5,6-三甲基甲基-2-乙基吡嗪 1514 0.027 0.027 54 反,反-2,4-庚二烯醛 1517 0.075 0.062 55 2-乙酰基呋喃 1532 2.704 2.281 56 苯甲醛 1551 1.546 1.244 57 丙酸 1559 0.719 0.683 58 乙酸糠酯 1561 0.051 0.042 59 芳樟醇 1569 4.415 4.250 60 1-辛醇 1577 0.074 0.044 61 2-甲基丙酸 1588 1.333 1.118 62 5-甲基糠醛 1601 2.602 2.118 63 反,反-2,6-壬二烯醛 1612 0.031 0.025 64 6-甲基-3,5--庚二烯-2-酮 1618 0.025 0.030 65 2-乙酰基吡啶 1632 0.134 0.126 66 1-乙基-吡咯-2-甲醛 1640 3.383 2.823 67 丁酸 1651 0.337 0.275 68 2-乙酰基吡嗪 1656 0.322 0.305 69 2-乙酰基-N-乙基吡咯 1670 0.385 0.279 70 苯乙醛 1678 1.520 1.593 71 己酸叶醇酯 1680 0.106 0.108 72 苯乙酮 1683 0.099 0.099 73 糠醇 1685 5.378 4.817 74 3-甲基丁酸 1691 3.230 2.708 75 2-甲基丁酸 1691 1.279 1.068 76 水杨醛 1711 0.008 0.007 77 甲位松油醇 1722 0.512 0.443 78 茶香酮(氧代异佛尔酮) 1724 0.024 0.019 79 丙位己内酯 1737 0.192 0.194 80 反式柠檬醛(香叶醛) 1760 ND 0.091 81 甲位反,反-3,6-法尼烯 1773 0.259 0.197

82 顺,顺-3,6-甲位金合欢烯 1773 0.254 0.160 83 氧化芳樟醇(吡喃型) 1787 5.225 4.467 84 水杨酸甲酯 1813 3.181 2.614 85 橙花醇 1823 0.070 0.184 86 乙酸苯乙酯 1848 0.167 0.143 87 乙位突厥烯酮 1854 0.094 0.076 88 甲基环戊烯醇酮 1858 0.428 0.319 89 1-糠基吡咯 1862 0.083 0.062 90 己酸 1869 3.209 3.619 91 香叶醇 1872 3.797 4.215 92 甲位紫罗兰酮 1884 0.154 0.187 93 苯甲醇 1908 4.711 3.686 94 二丁基羟基甲苯 1944 2.665 2.023 95 苯乙醇 1947 13.217 11.572 96 7-羟基脱氢芳樟醇 1966 0.109 0.060 97 β-紫罗兰酮 1975 0.446 0.397 98 庚酸 1977 0.214 0.175 99 反-3-己烯酸 1982 3.072 2.528 100 反式-2-己烯酸 1995 6.246 5.355 101 2-乙酰基吡咯 2011 10.064 8.679 102 2-甲基丁酸苯乙酯 2011 0.054 0.043 103 5,6-环氧紫罗兰酮 2031 0.172 0.137 104 呋喃酮 2062 0.452 0.290 105 2-吡咯甲醛 2064 1.194 1.050 106 橙花叔醇 2067 8.015 7.211 107 辛酸 2083 0.367 0.253 108 对甲基苯酚 2114 1.481 0.077 109 苯甲酸叶醇酯 2164 ND 0.037 110 反式桂酸乙酯 2170 0.082 0.072 111 壬酸 2189 0.365 0.287 112 丁香酚 2203 0.039 0.028 113 百里香酚(麝香草酚) 2212 0.010 ND 114 4-乙烯基愈创木酚 2234 0.179 0.131 115 棕榈酸甲酯 2243 0.574 0.398 116 甲位杜松醇 2268 0.098 0.083 117 二苯并呋喃 2318 0.019 0.014 118 2,4-二叔丁基苯酚 2337 0.071 0.068 119 茉莉酮酸甲酯 2374 0.039 ND 120 二氢弥猴桃内酯 2405 0.609 0.431 121 4-乙烯基苯酚 2429 0.374 0.273 122 十八碳酸甲酯 2450 0.029 0.040 123 苯甲酸 2468 0.480 0.301 124 柠檬酸三乙酯 2496 0.145 0.115

125 吲哚 2497 0.478 0.399 126 十二酸 2508 0.032 0.414 127 香豆素 2512 0.006 ND 128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2578 0.221 0.105 129 苯乙酸 2594 0.376 0.356 130 香兰素 2610 0.148 0.096 131 异植醇 2635 0.937 0.315 132 苯甲酸苄酯 2679 0.018 0.020 133 十四酸 2719 0.019 ND 134 柳酸苄酯 2831 0.011 ND 135 十六酸 2943 1.073 0.852 总含量 123.119 106.608

ND:未检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