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包括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有机硒、枸杞子、黄芪、大豆蛋白粉、次粉,将上述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配伍制成的本发明所述饲料添加剂添加到草鱼饲料中,可将草鱼体内上升至较高水平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丙二醛调节至正常水平,同时对因药源性因素作用引发的肝组织病变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且本发明所述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简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665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远海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57918.8

  • 发明设计人 黄锦炉;谭晓晨;

    申请日2015-10-12

  • 分类号A23K1/18;A23K1/14;A23K1/16;

  • 代理机构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钇斌

  • 地址 511853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太平镇天良林场旁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59: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23K50/80 专利号:ZL2015106579188 登记生效日:2022081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武汉水纪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436070 湖北省葛店开发区创业中心 变更后权利人: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万博四路42号2座7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1-15

    授权

    授权

  • 2018-12-1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23K50/80 登记生效日:201811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0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K1/18 申请日:2015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鱼饲料添加剂,尤其涉及一种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及 其制备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

【背景技术】

草鱼是我国年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养殖品种,养殖期内常见病害类型主要包括细菌性疾 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疾病。针对上述草鱼三种类型的疾病,养殖终端主要采用药物 手段进行防控,其中细菌性疾病主要以内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防治,病毒性疾病主要以中草 药配合活性物质进行防治,寄生虫病主要以内服或外泼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鱼类肝脏是体内营养物质代谢中心,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 下,根据疾病类型与药物适应症,按药物推荐疗程使用,药物使用后均能发挥一定治疗效果, 药物在鱼体肝脏经过生物转化也可逐渐被清除。然而,当药物在鱼体累积含量超过肝脏对药 物代谢转化的生理负荷时,则会引发草鱼肝脏的药源性损伤,导致鱼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 能量及多种营养素代谢障碍。近年来,由于草鱼源病原菌耐药性问题的客观存在和养殖终端 对药物使用存在主观认知误区,在疾病流行期或是多病并发期,为了更好的防控病情,药物 超疗程、超推荐剂量使用和乱配伍等现象在养殖终端越来越普遍,为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间接 危害,如用药期间或用药期结束后,草鱼生物行为上表现为游动乏力、食欲减退、生长性能 下降、对环境应激敏感;病理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出现绿肝,肝组织间质 水肿性增宽,肝细胞肿大、变性、坏死等;严重时可导致草鱼饵料系数升高,亩产养殖效益 下降。因此,为了避免或降低药源性肝损伤的潜在危害,提高草鱼消化性能和饲料效果,开 发一种对草鱼肝组织药源性损伤具有修复作用的饲料添加剂对于有效解决草鱼药源性肝损伤 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谷胱甘肽2-4份、 维生素C20-40份、维生素E5-10份、有机硒5-10份、枸杞子3-8份、黄芪5-10份、大豆 蛋白粉2-6份、次粉20-50份。

优选的,所述的维生素C为维生素C磷酸酯,所述的有机硒为硒蛋氨酸,所述的维生素 E为维生素E乙酸酯。

优选的,所述大豆蛋白粉的蛋白有效含量为55%以上。

上述枸杞子和黄芪均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谷胱甘肽3-4份、维生素C30-32份、维生素E6-8份、有机硒5-6份、枸杞子6-8份、黄 芪7-9份、大豆蛋白粉5-6份、次粉30-4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草鱼用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中含有0.1%-0.5%(重 量百分比)的上述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操作步骤 为:将枸杞子与黄芪分别称重后过80目筛进行粗粉,接着按比例分别与谷胱甘肽、维生素C、 维生素E、有机硒、大豆蛋白粉、次粉进行混合,再过100目筛进行超微粉碎,混合均匀, 即得。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的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有机硒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既对草 鱼体内过量氧化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对肝细胞也具有良好的活化作用;大豆蛋白粉 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在草鱼体内利用转化率高,经鱼体吸收后可为肝细胞活化和肝组织修复 提供多种氨基酸或多肽成分;枸杞子和黄芪均含有活性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可 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提高草鱼抗病能力,为药源性肝损伤修复过程提供良好的生 理基础。将上述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配伍制成的本发明所述饲料添加剂添加到草鱼饲料 中,可将草鱼体内上升至较高水平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丙二醛调节至正常水平,同 时对因药源性因素作用引发的肝组织病变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饲料添加剂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绿色环保型产品,且制备方 法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1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2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2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3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对照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4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1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15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5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2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15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6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对照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15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7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1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20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8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实施例2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20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图9是本发明养殖试验中对照组的草鱼在试验开始20天时的肝组织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未作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用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按重量份计,分别称取谷胱甘肽2份、维生素C30份、维生素E8份、硒蛋氨酸5份、 枸杞子3份、黄芪7份、大豆蛋白粉5份(蛋白有效含量为55%)、次粉40份。将枸杞子与 黄芪过80目筛进行粗粉,接着分别与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硒蛋氨酸、大豆蛋白 粉、次粉进行混合,再过100目筛进行超微粉碎,混合均匀,即得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 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2

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谷胱甘肽3份、维生素C磷酸酯32份、维生素E乙酸酯6 份、硒蛋氨酸6份、枸杞子8份、黄芪9份、大豆蛋白粉6份(蛋白有效含量为59%)、次粉 30份。将枸杞子与黄芪过80目筛进行粗粉,接着分别与谷胱甘肽、维生素C磷酸酯、维生 素E乙酸酯、硒蛋氨酸、大豆蛋白粉、次粉进行混合,再过100目筛进行超微粉碎,混合均 匀,即得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3

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谷胱甘肽2份、维生素C磷酸酯40份、维生素E乙酸酯 10份、硒蛋氨酸10份、枸杞子6份、黄芪10份、大豆蛋白粉2份(蛋白有效含量为60%)、 次粉20份。将枸杞子与黄芪过80目筛进行粗粉,接着分别与谷胱甘肽、维生素C磷酸酯、 维生素E乙酸酯、硒蛋氨酸、大豆蛋白粉、次粉进行混合,再过100目筛进行超微粉碎,混 合均匀,即得修复草鱼药源性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4

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谷胱甘肽4份、维生素C20份、维生素E5份、硒蛋氨 酸8份、枸杞子5份、黄芪5份、大豆蛋白粉3份(蛋白有效含量为59%)、次粉50份。将 枸杞子与黄芪过80目筛进行粗粉,接着分别与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硒蛋氨酸、 大豆蛋白粉、次粉进行混合,再过100目筛进行超微粉碎,混合均匀,即得修复草鱼药源性 肝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养殖试验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用草鱼购自百容良种场,试验用日常饲料来自于市场购买的草鱼用商品饲料,所用 饲料添加剂为本发明申请中实施1和实施2制得的饲料添加剂。

1.2方法

1.2.1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

选取健康、大小均匀的草鱼(55±2g)设5个处理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 例3组、实施例4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中草鱼100尾,于露天 网箱中养殖,利用日常饲料按照3%的投饵率投饲驯化5天,即转入正式试验阶段。正式试验 期间,每天投喂三次,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3:00,17:00,早餐和中餐均正常投喂日 常草鱼饲料,晚餐期间,3个处理组均按每1kg草鱼重量配30mg的终浓度投喂含有环丙沙星 的饲料,连续投喂15天。正式试验第16天,用于投喂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 组、实施例4组中草鱼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1%实施例1制备的添加剂、0.3%实施例2制备的 添加剂、0.4%实施例3制备的添加剂、0.5%实施例4制备的添加剂,用于投喂对照组中草鱼 的饲料不添加任何治疗成分的添加剂,连续投喂5天,试验结束。

试验期间水温为30±3℃,水质pH值7.0-7.4,溶氧≧7.0mg/L,氨氮≦0.1mg/L,亚 硝酸盐≦0.05mg/L。

1.2.2样品采集与检测

分别在正式试验开始的0d、15d、20d时从各组随机捞取草鱼5尾,从尾静脉采集非抗 凝血,并经5000rpm离心10min,获取的上清液即为血清样品,置于-20℃保存,检测其谷草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的活性。

对于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中采血的草鱼进行解剖,取草鱼肝组织,利用H&E染色制 作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草鱼肝组织形态。

(二)试验结果

2.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测定结果

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如表1所示,正式试验开始时,5个处理 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连续投喂含有抗生素环丙沙星的饲料15天后,5个 处理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试验开始时有极显著的升高,这说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 性变化对投喂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草鱼肝脏出现了药源性病理变化。 试验第21天时,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 活性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却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投喂含 有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对长达15天连续投喂抗生素的草鱼的谷草转氨 酶活性具有显著的降低效果。

表1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单位:U/mL)

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如表2所示,正式试验开始时,5个处理 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连续投喂含有抗生素环丙沙星的饲料15天后,5个 处理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较试验开始时有极显著的升高,这说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 性变化对投喂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草鱼肝脏出现了药源性病理变化。 试验第21天时,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 活性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却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投喂含 有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对长达15天连续投喂抗生素的草鱼的谷丙转氨 酶活性具有显著的降低效果。

表2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U/mL)

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丙二醛含量如表3所示,正式试验开始时,5个处理组草 鱼血清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连续投喂含有抗生素环丙沙星的饲料15天后,5个处理组草 鱼血清丙二醛含量均较试验开始时有极显著的升高,这说明血清丙二醛含量变化对投喂的抗 生素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草鱼机体抗氧化系统出现了药源性病理变化。试验 第21天时,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的草鱼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 下降,而对照组草鱼血清丙二醛含量却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投喂含有本发明实施 例中制备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对长达15天连续投喂抗生素的草鱼的丙二醛含量具有显著的 调节效果。

表3不同试验阶段的各组草鱼血清丙二醛含量(单位:mmol/mL)

2.2草鱼肝组织形态分析

如图1-3所示,正式试验开始时,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和处理组的草鱼肝组织结构 清晰,肝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等未见明显病变。如图4-6所示,连续投喂含有抗生素环 丙沙星的饲料15天后,3个处理组的草鱼肝组织均出现散在性的肝细胞核固缩、坏死,肝细 胞明显空泡化,肝索紊乱,肝血窦萎缩。如图7-9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投喂实施例1、 实施例2制备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5天后,草鱼肝组织明显改善,肝血窦间隙增宽,大部发 生肝细胞空泡化病变的组织迅速减恢复,而对照组的草鱼肝组织出现局部染色淡染,局部肝 细胞变性、坏死,肝索结构紊乱,肝血窦正常结构紊乱、消失。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 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