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和包括噪声移除电路的线束组件

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和包括噪声移除电路的线束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和包括噪声移除电路的线束组件。分支部(4)包括:第一电路部(11),其电连接到主线(6),同时从分支部(4)的基端延伸到前端;第二电路部(12),其电连接到主线(6),同时从分支部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在分支部的前端处电连接到第一电路部(11);和接地导体(13),其配置在第一电路部(11)与第二电路部(12)之间,同时从分支部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801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75934.3

  • 发明设计人 山田邦彦;

    申请日2015-04-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立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27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H7/01 申请日:2015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例如车辆上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和包括该噪 声移除电路的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从过去,已经使用各种噪声移除电路用于移除线束携带的电噪声。 例如,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已经频繁地用于图19所示的车辆中(参见 JP 2009-111832 A)。

图19所示的线束WH的噪声移除电路510是这样的电路:用作噪 声移除对象的电线61和62从由多个电线60、61和62捆束的主线6 分支,构造成单元形式的噪声滤波器部501连接到电线分支部61a和 62a的前端,并且噪声滤波器部501利用螺栓固定于车体面板并从而接 地(车体接地)。一对电线分支部61a和62a互相平行地朝着噪声滤波 器部501延伸,并且其外周由例如带缠绕。噪声滤波器部501从来自 电线分支部61a的电流输入提取噪声(高频噪声),以使提出的噪声落 入到地,并且将提取了噪声的电流输出到电线分支部62a。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9-111832 A

专利文献2:JP 2012-039201 A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噪声移除电路510中,如图19中的箭头N所 示,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线间电容,噪声从电线分支部61a传播到电 线分支部62a,而不通过噪声滤波器部501。另外,当噪声滤波器部501 远离线束WH的主线6时,上述噪声传播特别容易发生。

因此,本发明涉及噪声滤波器部设置在从线束的主线分支的分支 部的噪声移除电路,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高精度地移除噪声 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和包括该噪声移除电路的线束组件。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包括:分支部, 该分支部从所述线束的主线分支;和噪声滤波器部,该噪声滤波器部 设置在所述分支部中以接地,其中,所述分支部包括:第一电路部, 该第一电路部电连接到所述主线,同时从所述分支部的基端延伸到前 端;第二电路部,该第二电路部电连接到所述主线,同时从所述分支 部的所述基端延伸到所述前端,并且在所述分支部的所述前端处电连 接到所述第一电路部;和接地导体,该接地导体配置在所述第一电路 部与所述第二电路部之间,同时从所述分支部的所述基端延伸到所述 前端,并且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所述第一电路部 包括第一电感形成部,并且所述第二电路部包括第二电感形成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所述分支 部分开地划分为从所述主线分支的分支线和构成所述噪声滤波器部的 滤波器构成部,所述噪声滤波器部构造成所述滤波器构成部容纳在壳 体中的单元形式,并且所述分支线与所述噪声滤波器部使用连接器互 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是:接地或形成地的金属板沿着所述分支部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一种线束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以及线束,通过所述噪声移 除电路从该线束移除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和第五方面,由于分支部包括接地导体, 该接地导体配置在第一电路部与第二电路部之间,同时从分支部的基 端延伸到前端,并且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所以即使当第一电路部 与第二电路部互相靠近并且噪声滤波器部距离线束的主线远时,也难 以引起由于第一电路部与第二电路部之间的线间电容而产生的噪声传 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移除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接地导体,即使在由于静电耦合而 容易发生噪声传播的一对电感形成部之间也难以引起噪声传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接地或形成地的金属板沿着分支部 配置,所以更难以在第一电路部与第二电路部之间引起噪声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 图;

图2是描述图1所示的线束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噪声移除电路的噪声滤波器部的透视图;

图4是描述图3所示的噪声滤波器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 图;

图6是描述图5所示的噪声移除电路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 图;

图8是描述图7所示的线束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9是构成图7所示的噪声移除电路的噪声滤波器部的透视图;

图10是构成图9所示的噪声滤波器部的多个汇流条和支架的透视 图;

图11是描述图9所示的噪声滤波器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 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 图;

图14是描述图13所示的线束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5是合并有LCL滤波器的传统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线束的说明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线束的说明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线束的说明图;

图19是传统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的电路图。

参考标记列表

1、101 噪声滤波器部

4 分支部

6 主线

6b 分支线(分支部)

10、110 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

11、110 第一电路部

12、112 第二电路部

13 接地导体

63 接地电线

WH1、WH2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 除电路”和“线束组件”。图1所示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10”是 用于移除布设于车辆以使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互相连接的线束WH1的 噪声的电路,并且包括从线束WH1的主线6分支的“分支部4”和设 置在分支部4中并且接地的“噪声滤波器部1”。噪声移除电路10和 利用噪声移除电路10从其移除噪声的线束WH1构成“线束组件”。

如图1所示,分支部4包括:第一电路部11,该第一电路部11 电连接到由多个电线60、61和62捆束的主线6,同时从分支部4的基 端延伸到前端;第二电路部12,该第二电路部电连接到主线6,同时 从分支部4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在分支部4的前端处电连接到第 一电路部4;和接地导体13,该接地导体配置在第一电路部11与第二 电路部12之间,同时从分支部4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接地导体13 的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

从而,在噪声移除电路10中,由于分支部4包括接地导体13, 该接地导体13配置在第一电路部11与第二电路部12之间,同时从分 支部4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其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所以即使 当第一电路部11与第二电路部12互相靠近并且噪声滤波器部1远离 线束WH1的主线6时,也难以由于第一电路部11与第二电路部12之 间的线间电容而产生噪声传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移除噪声。

另外,分支部4分开地划分为从主线6分支的分支线6a和构成噪 声滤波器部1的滤波器构成部2。噪声滤波器部1构造成滤波器构成部 2容纳在壳体5中的单元形式。分支线6a与噪声滤波器部1使用连接 器互相连接。

如图2所示,分支线6a包括:一对电线分支部61a和62a,其中, 用作主线6的电线60、61和62之中的噪声移除对象的电线61和62 从主线6分支,以互相平行地延伸;接地电线63,该接地电线配置在 电线分支部61a与62a之间,并且具有远离噪声滤波器部1的开放的一 侧(主线6侧);阴端子71和72,该阴端子71和72分别装接于电线 分支部61a和62a的前端;阴端子73,该阴端子73装接于接地电线63 的前端;和连接器壳体70,该连接器壳体70容纳这些端子71、72和 73。端子71、72和73以及连接器壳体70构成连接器7。另外,电线 分支部61a(即,电线61)、电线分支部62a(即,电线62)和接地电 线63中的每一个都是芯线由绝缘被覆覆盖的被覆电线。

接地电线63与一对电线分支部61a与62a平行地在一对电线分支 部61a与62a之间延伸。另外,接地电线63的远离噪声滤波器部1的 端部位于主线6的径向上的中心附近,并且不电连接到任何部分。带 64缠绕在电线分支部61a和62a以及接地电线63的外周上,使得这些 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接地电线63位于中心处)。

另外,一对电线分支部61a和62a以及接地电线63的外周由带64 缠绕,使得其间的位置关系固定,但是除了以上之外,一对电线分支 部61a和62a以及接地电线63可以互相结合,使得其间的位置关系固 定。

从而,由于接地电线63配置在一对电线分支部61a与62a之间, 所以即使当电线分支部61a与62a互相靠近并且分支线6a延伸得长时, 也难以在电线分支部61a与电线分支部62a之间产生由于线间电容而引 起的噪声传播。即,当噪声从电线分支部61a传输到电线分支部62a 而不通过噪声滤波器部1时,由于噪声传输到比电线分支部62a近的接 地电线63并且落入到地,所以难以在电线分支部61a与电线分支部62a 之间产生噪声传播。

在如上所述的分支线6a中,电线分支部61a和端子71构成“第 一电路部11”的一部分。另外,电线分支部62a和端子72构成“第二 电路部12”的一部分。另外,电线分支部62a和端子73构成“接地导 体13”的一部分。

随后,将描述滤波器构成部2和具有滤波器构成部2的噪声滤波 器部1的构造。如图3和4所示,噪声滤波器部1包括:阳输入端子 24,该阳输入端子24连接到电线分支部61a;阳输出端子25,该阳输 出端子25连接到电线分支部62a;一对电感器L1和L2,该一对电感 器设置在从输入端子24到输出端子25形成的导电路径中;第一汇流 条21、第二汇流条22和第三汇流条23,其构成从输入端子24到输出 端子25形成的导电路径;接地汇流条26,该接地汇流条26连接到接 地电线63;电容器C;支架27;安装部件3;和壳体5。

以通过插入成型使从一个金属板冲压的基底金属与由合成树脂制 成的安装部件3一体化、并且在插入成型之后切除基底金属的多余部 分的方式,使如上所述的输入端子24、输出端子25、第一汇流条21、 第二汇流条22、第三汇流条23、接地汇流条26和支架27形成为图4 所示的形状。

输入端子24和输出端子25形成为细长板状,并且以规定间隙互 相平行地配置。

在平面图中,第一汇流条21和第二汇流条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 状,并且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使得其短边互相平行。即,第一汇流条 21和第二汇流条22配置成使得其长边在直线上对齐。另外,输入端子 24与第一汇流条21一体地形成,从而与第一汇流条21的短边连续。 输出端子25与第二汇流条22一体地形成,从而与第二汇流条22的短 边连续。第三汇流条23形成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配置成具有与第一 汇流条21和第二汇流条22相隔的间隔,使得其长边与第一汇流条21 和第二汇流条22的长边平行。

支架27配置在第三汇流条23的与第一汇流条21和第二汇流条 22侧相反的一侧上。螺栓插入孔27a设置在支架27的一端处。当螺栓 贯通螺栓插入孔27a时,支架27利用螺栓固定于车体面板,并从而接 地(车体接地)。

接地汇流条26与支架27一体地形成,并且从支架27通过绕过第 三汇流条23朝着输入端子24和输出端子25延伸。接地汇流条26包 括:连接到支架27的部分、配置在第一汇流条21与第二汇流条22之 间的部分26a和从部分26a延伸的阳端子26c。部分26a配置在第一汇 流条21的短边与第二汇流条22的短边之间,并且还配置在与第一汇 流条21和第二汇流条22相同的平面上。端子26c布置在配置输入端子 24的位置与配置输出端子25的位置之间。

另外,输入端子24、输出端子25、端子26c位于壳体5的嵌合部 52(将在稍后描述)中,并且与嵌合部52一起构成连接器50。连接器 50连接到分支线6a的连接器7。当将连接器50连接到连接器7时,输 入端子24与装接于电线分支部61a的前端的端子71嵌合,输出端子 25与装接于电线分支部62a的前端的端子72嵌合,并且端子26c与装 接于接地电线63的前端的端子73嵌合。

在该实施例中,一对电感器L1和L2使用通过将线圈缠绕在环形 铁芯上而构成的环形线圈。电感器L1的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一 汇流条21的通孔21a或通孔21b,并且电感器L1的另一个引线插入并 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3的通孔23a或通孔23b。电感器L2的一个引线 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二汇流条22的通孔22a或通孔22b,并且电感器L1 的另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3的通孔23c或通孔23d。 另外,接地汇流条26的部分26a配置在配置电感器L1的位置与配置 电感器L2的位置之间,如图4所示。

电容器C的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3的通孔23e, 并且其另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支架27的通孔27b。

壳体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筒状嵌合部52,输入端子24、 输出端子25和端子26c位于该筒状嵌合部52中;和主体51,该主体 51容纳其它部件。另外,支架27构造成使得螺栓插入孔27a位于壳体 5的外侧。从而,噪声滤波器部1构造成输入端子24、输出端子25、 第一汇流条21、第二汇流条22、第三汇流条23、接地汇流条26、支 架26、安装部件3、一对电感器L1和L2以及电容器C容纳在壳体5 中的单元形式。

如上所述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部1从来自电线分支部61a的电流输 入移除噪声(高频噪声),并且将移除了噪声的电流输出到电线分支 部62a。另外,噪声滤波器部使在接地电线63上携带的噪声落入到地。

另外,通常,由于静电耦合,在诸如线圈这样的电感形成部附近 特别容易产生噪声传播。然而,在噪声滤波器部1中,由于接地汇流 条26的部分26a配置在位于容易发生静电耦合的电感器L1与L2之间 的第一汇流条21与第二汇流条22之间,所以难以在第一汇流条21与 第二汇流条22之间发生由于静电耦合而引起的噪声传播。即,当噪声 从第一汇流条21传输到第二汇流条22而不通过预定电路时,由于噪 声传输到比第二汇流条22近的接地汇流条26并且落入到地,所以难 以在第一汇流条21与第二汇流条22产生由于静电耦合而引起的噪声 传播。因此,能够缩短位于容纳发生静电耦合的电感器L1与L2之间 的第一汇流条21与第二汇流条22之间的间隔,并且能够减小噪声滤 波器部1的尺寸,同时满足噪声移除性能。

在如上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部1中,输入端子24、第一汇流条21、 电感器L1(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电感形成部”)以及第三汇流 条23构成“第一电路部11”的一部分。另外,输出端子25、第二汇 流条22、电感器L2(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电感形成部”)以及 第三汇流条23构成“第二电路部12”的一部分。另外,接地汇流条 26和端子27构成“接地导体13”的一部分。

而且,输入端子24、第一汇流条21、电感器L1、第三汇流条23、 电感器L2、第二汇流条22、输出端子25、接地汇流条26、支架27中 的每个都对应于滤波器构成部2。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5和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 除电路”和“线束组件”。在图5和6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5和6所示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110”是用于移除线束WH2 的噪声的电路,并且包括:作为“分支部”的“分支线6b”,该分支 线6b从线束WH2的主线6分支;“噪声滤波器部101”,该噪声滤波 器部101设置在分支线6b中并且接地;和“车体面板9”,该车体面 板9形成地。噪声移除电路110和利用噪声移除电路110从其移除噪 声的线束WH2构成“线束组件”。

如图5所示,分支部6b包括:第一电路部111,该第一电路部电 连接到由多个电线60、61和62捆束的主线6,同时从分支线6b的基 端延伸到前端;第二电路部112,该第二电路部电连接到主线6,同时 从分支线6b的基端延伸到前端,并且在分支线6b的前端处电连接到 第一电路部111;和作为“接地导体”的接地电线63,该接地电线63 配置在第一电路部111与第二电路部112之间,同时从分支线6b的基 端延伸到前端,并且一端接地且另一端开放。

第一电路部111包括:电线分支部61a,其中,主线6的电线61 从主线6分支;和第一电感形成部L11,该第一电感形成部L11设置 在电线分支部61a上。第一电感形成部L11以铁氧体磁珠装接于电线 分支部61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第二电路部112包括:电线分支部62a,其中,主线6的电线62 从主线6分支,与电线分支部61a平行地延伸;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2, 该第二电感形成部L12设置在电线分支部62a上。第二电感形成部L12 以铁氧体磁珠装接于电线分支部62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第一电感形成部L11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2以铁氧体磁珠分别装 接于电线分支部61a和62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然而,除了以上之外, 电线分支部61a和62a可以通过螺旋缠绕在芯体上而形成,并且仅电线 分支部61a和62a可以通过螺旋缠绕而形成,而不需要使用芯体。

接地电线63与一对电线分支部61a与62a平行地在一对电线分支 部61a与62a之间延伸。另外,接地电线63的靠近主线6侧的端部位 于主线6的径向上的中心附近,并且不电连接到任何部分。即,端部 开放。带缠绕在电线分支部61a和62a以及接地电线63的外周上,使 得这些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接地电线63位于中心处)。

噪声滤波器部101由如上述的第一电感形成部L11、第二电感形 成部L12和电连接在分支线6b的前端与地(即,车体面板9)之间的 电容器C构成。从而,噪声滤波器部101不构造成单元形式。

如上所述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部101从流到电线61的电流中移除噪 声(高频噪声),并且使得移除了噪声的电流能够流到电线62。

车体面板9由金属板制成,并且配置在分支线6b附近并且沿着分 支线6b配置,如图6所示。即,分支线6b在车体面板9的附近并且 沿着车体面板9布设。利用这样的布置,更难以引起由于电线分支部 61a与电线分支部62a之间的线间电容而产生的噪声传播。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在构成“分支部”的 “第一电路体”、“第二电路体”和“接地导体”中分别使用作为独 立的被覆电线的电线分支部61a、电线分支部62a和接地电线63,但是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印刷基板构成分支部。

(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7至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 除电路”和“线束组件”。图7所示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210”包 括:“分支线206a”,该分支线206a从线束WH3的主线206分支; 和“噪声滤波器部201”,该噪声滤波器部201连接到分支线206a的 前端。噪声移除电路210和利用噪声移除电路210从其移除噪声的线 束WH3构成“线束组件”。

线束WH3布设在车辆中,并且用于将安装在车辆中的设备互相连 接。如图8所示,线束WH3包括通过捆束多个电线260、261和262 而构成的主线206和分支线206a。

分支线206a包括: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其中,用作主 线206的电线260、261和262之中的噪声移除对象的电线261和262 从主线206分支,以互相平行地延伸;屏蔽导体263,该屏蔽导体263 覆盖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中的电线分支部262a,阴端子271 和272,该阴端子271和272分别装接于与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 的前端;和连接器壳体270,该连接器壳体270容纳这些端子271和 272。端子271和272以及连接器壳体270构成连接器207。连接器207 连接到噪声滤波器部201的连接器250。

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是芯线由绝缘被覆覆盖的被覆电线, 并且互相平行地从主线206延伸到噪声滤波器部201。电线分支部261a 和电线分支部262a通过噪声滤波器部互相电连接。带264缠绕在一对 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和屏蔽导体263的外周上,并且将它们放置一 起成为一束。

在该实施例中,屏蔽导体263使用由铝制成的板,并且从电线分 支部262a的一端覆盖到另一端,同时覆盖电线分支部262a的整个外周。 例如,屏蔽导体263接地到车体面板。另外,除了由铝制成的板之外, 屏蔽导体263可以使用例如编织成筒状的编织物。

从而,由于电线分支部262a由屏蔽导体263覆盖,所以即使当电 线分支部261a与262a互相靠近并且分支线206a延伸得长时,也难以 在电线分支部261a与电线分支部262a之间产生由于线间电容而引起的 噪声传播。即,当噪声从电线分支部261a传输到电线分支部262a而不 通过噪声滤波器部201时,由于噪声传输到比电线分支部262a近的屏 蔽导体263并且落入到地,所以难以在电线分支部261a与电线分支部 262a之间产生噪声传播。

随后,将描述噪声滤波器部201的构造。如图9至11所示,噪声 滤波器部201包括:阳输入端子224,该阳输入端子224连接到电线分 支部261a;阳输出端子225,该阳输出端子225连接到电线分支部262a; 一对电感器L3和L4,该一对电感器L3和L4设置在从输入端子224 到输出端子225形成的导电路径中;第一汇流条221、第二汇流条222 和第三汇流条223,其构成从输入端子224到输出端子225形成的导电 路径;接地汇流条226;电容器C1;支架227;安装部件203;和壳体 205。

以通过插入成型使从一个金属板冲压的基底金属与由合成树脂制 成的安装部件203一体化、并且在插入成型之后切除基底金属的多余 部分的方式,使如上所述的输入端子224、输出端子225、第一汇流条 221、第二汇流条222、第三汇流条223、接地汇流条226和支架227 形成为图10和11所示的形状。

输入端子224和输出端子225形成为细长板状,并且以规定间隙 互相平行地配置。

在平面图中,第一汇流条221和第二汇流条222形成为大致矩形 形状,并且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使得其短边互相平行。即,第一汇流 条221和第二汇流条222配置成使得其长边在直线上对齐。另外,输 入端子224与第一汇流条221一体地形成,从而与第一汇流条221的 短边连续。输出端子225与第二汇流条222一体地形成,从而与第二 汇流条222的短边连续。第三汇流条223形成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 配置成具有与第一汇流条221和第二汇流条222相隔的间隔,使得其 长边与第一汇流条221和第二汇流条222的长边平行。

支架227配置在第三汇流条223的与第一汇流条221和第二汇流 条222侧相反的一侧上。螺栓插入孔227a设置在支架227的一端处。 当螺栓贯通螺栓插入孔227a时,支架227利用螺栓固定于车体面板, 并从而接地(车体接地)。

接地汇流条226与支架227一体地形成,并且从支架227通过绕 过第三汇流条223朝着输入端子224和输出端子225延伸。接地汇流 条226包括连接到支架227的部分226b和配置在第一汇流条221与第 二汇流条之间的部分226a。另外,接地汇流条226的除了连接到支架 227的部分226b之外的部分开放,并且不电连接到任何部分。部分226a 配置在第一汇流条221的短边与第二汇流条222的短边之间,并且还 配置在与第一汇流条221和第二汇流条222相同的平面上。

另外,输入端子224和输出端子225位于壳体205的嵌合部252 (将在稍后描述)中,并且与嵌合部252一起构成连接器250。连接器 250连接到分支线206a的连接器207。当连接器250连接到连接器207 时,输入端子224与装接于电线分支部261a的前端的端子271嵌合, 并且输出端子225与装接于电线分支部262a的前端的端子272嵌合。

在该实施例中,一对电感器L3和L4使用通过将线圈缠绕在环形 铁芯上而构成的环形线圈。电感器L3的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一 汇流条221的通孔221a或通孔221b,并且电感器L3的另一个引线插 入并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23的通孔223a或通孔223b。电感器L4的 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二汇流条222的通孔222a或通孔222b,并 且电感器L4的另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23的通孔223c 或通孔223d。另外,接地汇流条226的部分226a配置在配置电感器 L3的位置与配置电感器L4的位置之间,如图11所示。

电容器C1的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第三汇流条223的通孔 223e,并且其另一个引线插入并且焊接到支架227的通孔227b。

壳体20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筒状嵌合部252,输入端 子224和输出端子225位于该筒状嵌合部252中;主体251,该主体 51容纳其它部件。另外,支架227构造成使得螺栓插入孔227a位于壳 体205的外侧。从而,噪声滤波器部201构造成输入端子224、输出端 子225、第一汇流条221、第二汇流条222、第三汇流条223、接地汇 流条226、支架227、安装部件203、一对电感器L4和L2以及电容器 C1容纳在壳体205中的单元形式。

如上所述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部201从电线分支部261a输入的电流 中移除噪声(高频噪声),并且将移除了噪声的电流输出到电线分支 部262a。

另外,通常,由于静电耦合,在诸如线圈这样的电感形成部附近 特别容易产生噪声传播。然而,在噪声滤波器部201中,由于接地汇 流条226的部分226a配置在位于容易发生静电耦合的电感器L3与L4 之间的第一汇流条221与第二汇流条222之间,所以难以在第一汇流 条221与第二汇流条222之间发生由于静电耦合而引起的噪声传播。 即,当噪声从第一汇流条221传输到第二汇流条222而不通过预定电 路时,由于噪声传输到比第二汇流条222近的接地汇流条226并且落 入到地,所以难以在第一汇流条221与第二汇流条222产生由于静电 耦合而引起的噪声传播。因此,能够缩短位于容纳发生静电耦合的电 感器L3与L4之间的第一汇流条221与第二汇流条222之间的间隔, 并且能够减小噪声滤波器部201的尺寸,同时满足噪声移除性能。

在如上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部201中,输入端子224、第一汇流条 221、电感器L3以及第三汇流条223构成“第一电路部”。另外,输 出端子225、第二汇流条222、电感器L4以及第三汇流条223构成“第 二电路部”。另外,接地汇流条226构成“接地导体”。即,接地汇 流条226配置在第一电路部与第二电路部之间。

另外,分支线206a,输入端子224、第一汇流条221、电感器L3、 第三汇流条223、电感器L4、第二汇流条222以及输出端子225构成 “分支部”。

由于分支线206a中的屏蔽导体263,线束的上述噪声移除电路210 难以在电线分支部261a与电线分支部262a之间引起噪声传播,并且由 于噪声滤波器部201中的接地汇流条226,难以引起第一汇流条221与 第二汇流条222之间的噪声传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移除线束WH3 中的噪声。

此外,在线束的上述噪声移除电路210中,噪声滤波器部201具 有接地汇流条226。然而,在本发明中,接地汇流条226不是必要部件, 并从而,可以在没有接地汇流条的情况下构成噪声滤波器部。

(第四实施例)

将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 路”和“线束组件”。在图12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三实 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2所示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310”包括:“分支线206b”, 该分支线206b作为从线束WH4的主线206分支的“分支部”;和“噪 声滤波器部301”,该噪声滤波器部301设置在分支线206a中。噪声 移除电路310和利用噪声移除电路310从其移除噪声的线束WH4构成 “线束组件”。

分支线206b包括: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其中,用作主 线206的电线260、261和262之中的噪声移除对象的电线261和262 从主线206分支以互相平行地延伸;屏蔽导体263;和接地电线326。 电线分支部261a和电线分支部262a电连接到分支线206b的前端。

第一电感形成部L13设置在电线分支部261a上。第一电感形成部 L13以铁氧体磁珠装接于电线分支部261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在电线 分支部261a中,从分支线206b的基端到第一电感形成部L13范围的 部分对应于“第一导线部”。此外,在电线分支部261a中,从L13的 第一电感形成部到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范围的部分对应于“第一电路 部”。

第二电感形成部L14设置在电线分支部262a上。第二电感形成部 L14以铁氧体磁珠装接于电线分支部262a的外周的方式而形成。在电 线分支部262a中,从分支线206b的基端到第二电感形成部L14的范 围的部分对应于“第二导线部”。此外,在电线分支部262a中,从第 二电感形成部L14到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范围的部分对应于“第二电 路部”。

第一电感形成部L13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4以铁氧体磁珠分别装 接于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的外周的方式而形成。然而,除了以上之 外,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可以通过螺旋缠绕在芯体上而形成、并且 仅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可以通过螺旋缠绕而形成,而不需要使用芯 体。

屏蔽导体263覆盖从分支线206b的基端到电线分支部262a中的 第二电感形成部L14的范围的部分(即,第二导线部),并且还覆盖 该部分的整个外周。例如,屏蔽导体263接地到车体面板。

接地电线326是芯线由绝缘被覆覆盖的被覆电线,并且与一对电 线分支部261a与262a平行地在一对电线分支部261a与262a之间延伸。 另外,接地电线326配置在从第一电感形成部L13到电线分支部261a 中的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范围的部分(即,第一电路部)与从第二电 感形成部L14到电线分支部262a中的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范围的部 分(即,第二电路部)之间。接地电线326的位于分支线206b的前端 处的一端接地到例如车体面板。另外,接地电线326的位于主线206 上的另一端不电连接到任何部分。即,其另一端部开放。接地电线326 对应于“接地导体”。

如上所述的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屏蔽导体263和接地电线 326的外周由带缠绕,并且其间的位置关系固定,使得接地电线326位 于电线分支部261a与262a之间。

噪声滤波器部301包括:从第一电感形成部L13到电线分支部261a 中的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范围的部分(即,第一电路部);从第二电 感形成部L14到电线分支部262a中的分支线206b的前端的部分(即, 第二电路部);接地电线326;和电容器C1,该电容器C1电连接在分 支线206b的前端与地(例如,车体面板)之间。从而,噪声滤波器部 301不构造成单元形式。

如上所述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部301从流到电线261的电流中移除 噪声(高频噪声),并且使得移除了噪声的电流能够流到电线262。

由于屏蔽导体263和接地电线326,线束的上述噪声移除电路310 难以在从分支线206b的基端到前端的整个区域内引起由于电线分支部 261a与电线分支部262a之间的线间电容而产生的噪声传播。因此,能 够高精度地移除线束WH4中的噪声。

此外,在线束的上述噪声移除电路310中,噪声滤波器部301具 有接地电线326。然而,在本发明中,接地电线326不是必要部件,并 从而,可以在没有接地电线的情况下构成噪声滤波器部。

(第五实施例)

将参考图13和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线束的噪声 移除电路”和“线束组件”。在图13和14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 表示与第三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3所示的“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410”包括:“分支线206c”, 该分支线206c作为从线束WH5的主线206分支的“分支部”;和“噪 声滤波器部401”,该噪声滤波器部401设置在分支线206a中。噪声 移除电路410和利用噪声移除电路410从其移除噪声的线束WH5构成 “线束组件”。

如图14所示,分支线206c包括: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该电 线分支部261a和262a分支,以从主线206延伸;屏蔽导体263,该屏 蔽导体263覆盖电线分支部262a;阴端子271和272,该阴端子271 和272分别装接于电线分支部261a和262a的前端;阴端子273,该阴 端子273以直接方式或使用其它部件的间接方式电连接到屏蔽导体 263;和连接器壳体270,该连接器壳体270容纳这些端子271、272和 273。端子271、272和273以及连接器壳体270构成连接器407。连接 器407连接到噪声滤波器部401的连接器450。

噪声滤波器部401包括接地汇流条426,代替在第三实施例中描 述的接地汇流条226。接地汇流条426包括从配置在第一汇流条221与 第二汇流条222之间的部分226a(参见图10和11)延伸的阳端子226c。 除了具有接地汇流条426代替接地汇流条326之外,噪声滤波器部401 具有与第三实施例的噪声滤波器部201相同的构造。

端子226c配置在配置输入端子224的位置与配置输出端子225的 位置之间,并且位于壳体205的嵌合部252中,从而构成连接器450。 连接器450连接到分支线206c的连接器407。当连接器450连接到连 接器407时,设置在接地汇流条426中的端子226c与电连接到屏蔽导 体263的端子273嵌合。

由于如上所述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部401构造成使得接地汇流条 426配置在配置输入端子224的位置与配置输出端子225的位置之间, 所以难以引起由于输入端子224与输出端子225之间的静电耦合而产 生的噪声传播。另外,由于设置在接地汇流条426中的端子226c通过 端子273连接到屏蔽导体263,所以能够使屏蔽导体263携带的噪声通 过接地汇流条426落入到地。

以这种方式,线束的噪声移除电路410能够构造成简化屏蔽导体 263的结构。

在上述的第三至第五实施例中,屏蔽导体263构造成覆盖电线分 支部262a。然而,在本发明中,屏蔽导体263可以构造成覆盖电线分 支部261a,并且屏蔽导体263可以构造成覆盖电线分支部261a和电线 分支部262a二者。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线束组件”的另一个方面。下面,将“线 束组件”描述为“线束”。

从过去开始,已经使用各种噪声滤波器移除混合在电路中的电噪 声。图15是合并有LCL滤波器的传统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5所示的电路800是LCL滤波器801并入导电路径803中的 电路。LCL滤波器801是串联连接到导电路径803的一对电感器L5和 去除在一对电感器L5之间流动的噪声的电容器C3容纳在壳体802中 的单元形式。

此外,已经经常使用电容器移除车载线束的噪声,但是如述,近 年来,已经要求设置有LCL滤波器的线束。

关于设置有LCL滤波器的线束,首先,发明人考虑了将如上所述 的LCL滤波器801连接到线束的电线的情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当构造成多个部件容纳在壳体中的单元形式的LCL滤波器801装接于 电线时,存在这样的问题:被装接部增加了尺寸和重量,并且在车体 上布设的自由度变低。

接着,代替使用电感器作为元件,发明人研究了将使用线束的电 线自身的电感构成LCL滤波器的情况。然而,作为研究的结构,发现: 仅通过以直线形状延伸的电线得到的电感值不充足,并从而不能构成 期望的LCL滤波器。

因此,根据本发明,设置了LCL滤波器并且需要具有简单构造的 线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实施例涉及一种设置有LCL滤波器的车载 线束,LCL滤波器包括:第一电感形成部、第二电感形成部、和电容 器,并且可以使用一个电线形成第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可以以螺旋缠 绕电线的方式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电线可以形成为缠绕在芯体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可以以将由磁 性材料制成的部件装接于电线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电容器可以连接并且接地到电线中的第一电感形 成部与第二电感形成部之间的部分。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车载线束设置有包括第一电感形成部、第二 电感形成部和电容器的LCL滤波器,并且使用一个电线形成第一电感 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所以能够简化线束的构造。

另外,由于第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以电线螺旋缠绕的 方式形成,所以能够通过小数量的部件构成LCL滤波器,并从而能够 简化线束的构造。

另外,由于通过缠绕在芯体上而形成电线,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第 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的电感值调节为期望值。

另外,由于第一电感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以将由磁性材料制 成的部件装接于电线的外周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电感 形成部和第二电感形成部的电感值调节为期望值。另外,能够容易地 执行线束的组装工作。

下面将参考图16至18描述本发明的“线束”的特定方面,作为 第六至第八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

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线束。

图16所示的线束WH6布设在车辆中,以将安装在车辆上的设备 互相连接,并且包括捆束的多个电线660和661。线束WH6设置有包 括第一电感形成部L15、第二线束L16和电容器C2的LCL滤波器601。

使用用作多个电线660和661之中的噪声移除对象的一个电线661 形成第一电感形成部L15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6。电线661是芯线由 绝缘被覆覆盖的被覆电线。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形成部L15 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6分别形成在螺旋缠绕的电线661上的两个位置 处。

此外,当难以使电线661维持螺旋形状时,可以通过将粘合带缠 绕在螺旋缠绕部上而使其维持螺旋形状。

电容器C2连接到电线661中的第一电感形成部L15与第二电感 形成部L16之间的部分。并且接地到例如车体面板。

如上所述构造的LCL滤波器601移除流到电线661的电流的噪声 (高频噪声)。在LCL滤波器601中,由于使用一个电线661形成第 一电感形成部L15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6,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并从而简化线束WH6的构造。

(第七实施例)

将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线束”。在图17 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六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 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7所示的线束WH7设置有包括第一电感形成部L17、第二电 感形成部L18和电容器C2的LCL滤波器61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形成部L17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8以将 用作多个电线660和661中的噪声移除对象的一个电线661螺旋缠绕 在由诸如铁氧体这样的磁性材料制成的芯体602上的方式而形成。

由于使用芯体602构成如上所述构造的LCL滤波器611,所以能 够容易地将第一电感形成部L17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8的电感值调节 为期望值。

(第八实施例)

将参考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线束”。在图18 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 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8所示的线束WH8设置有包括第一电感形成部L101、第二电 感形成部L102和电容器C2的LCL滤波器70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形成部L101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02以 将铁氧体磁珠603装接于用作多个电线660和661之中的噪声移除对 象的一个电线661的外周的方式而形成。

由于使用铁氧体磁珠603构成如上所述构造的LCL滤波器701, 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电感形成部L101和第二电感形成部L102的电 感值调节为期望值。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将铁氧体磁珠后装接于电 线661,所以能够容易地执行线束WH8的组装工作。

在上述第八实施例中,将铁氧体磁珠603用作“由磁性材料制成 的部件”。然而,在本发明中,代替铁氧体磁珠603,可以将通过将磁 性材料嵌入或组装到诸如波纹管或保护器这样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内 而得到的部件装接于电线661的外周;或者可以将诸如由包括磁性材 料的材料制成的波纹管或保护器这样的外装部件装接于电线661的外 周。

虽然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仅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了这些 实施例,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 的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