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

一种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缘条厚度设计成线性均匀变化的形式。本发明是基于目前加强框结构设计中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加强框缘条各处的应力水平,采用将缘条厚度设计成线性均匀变化的方法。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提供一种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的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2)提供一种减小加强框缘条应力集中、提高疲劳性能的设计方法。采用以上方法的有益效果: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减小应力集中,提高加强框的疲劳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092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54325.4

  • 发明设计人 刘亚军;张伟宁;胡宗浩;

    申请日2013-12-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高原

  • 地址 110035 辽宁省沈阳皇姑区塔湾街4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1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3

    授权

    授权

  • 2015-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3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加强框是机身主承力结构中的重要零件,一般用于机身与机翼、 机身与尾翼的结合处,主要作用是承受框平面内的集中力和集中力矩, 弯矩为其主要内力,其次是剪力。加强框的结构剖面多为工字形(或 槽形)腹板加筋结构,常规的设计方法为每两个筋条之间的缘条厚度 相同,不同筋条之间的缘条厚度由于载荷不同而变化,这样设计的主 要缺点一是由于筋条间的缘条载荷是变化的,按一个厚度尺寸设计必 然要选择载荷最大处的设计尺寸,导致零件增重;二是在筋条处由于 两端缘条厚度变化产生刚度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降低了加强框的 疲劳性能。

以上缺点在目前已有的型号设计中广泛存在,不利于减轻结构重 量和提高加强框的疲劳性能,影响结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目前加强框结构设计中有限元分析技术的 应用,可以得到加强框缘条各处的应力水平,提供一种将缘条厚度设 计成线性均匀变化的方法,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加强框疲劳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框缘条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根据强度分析结果,确定每个筋条处缘条的厚度尺寸;

第二,以筋条与缘条相接处为控制点,将每相邻两个控制点之间的缘 条设计成厚度线性均匀变化的形式;

第三,逐一校核相邻两个控制点之间缘条的强度;

第四,若满足强度要求,则设计完成;若不满足强度要求,则在两个 控制点之间不满足强度要求处新增1个控制点,根据第三步强度重新 计算结果确定新增控制点处缘条的厚度尺寸;

第五,将新增控制点与其前后相邻的两个控制点之间的缘条厚度设计 成线性均匀变化的形式。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

2)可以减小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提高加强框的疲劳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不需新增控制点的加强框缘条厚度均匀变化示意图

附图2是需要新增控制点的加强框缘条厚度均匀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 述。

附图1和附图2为典型加强框局部结构,包括框缘条1、筋条2 和框腹板3。设计步骤如下:

一、根据加强框缘条与蒙皮连接处的连接紧固件直径、边距和排 距确定加强框的缘条宽度,在本例中,加强框缘条宽度协调设计后确 定为60mm,根据载荷形式及设计经验布置好框筋条的位置,以筋条 与缘条相接处为控制点(图1中控制点A、控制点B和控制点C), 建立框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有限元中节点位置与控制点位置一一对 应(在有限元中给出的是每个节点处的缘条截面积),对有限元模型 中各个节点位置根据经验赋初值(面积),进行框的强度分析。

二、本例中,框的材料为TA15钛合金,其强度极限σb≥930MPa, 按照满应力设计的要求,不断调整有限元模型中各个节点位置的面积 初值,使有限元模型中各节点的应力水平达到930MPa;提取各节点 处达到满应力设计的面积值,本例中控制点A处面积为165mm2,计 算得出控制点A处的缘条厚度应为2.75mm,圆整后取值3mm;控制 点B处面积为280mm2,计算得出控制点B处的缘条厚度应为4.32mm, 圆整后取值4.5mm;控制点C处面积为410mm2,计算得出控制点C 处的缘条厚度应为6.83mm,圆整后取值7mm;由此确定每个筋条处 的框缘条厚度。

三、将每2个相邻控制点之间的框缘条厚度设计成线性均匀变化 的形式。本例中控制点A和控制点B之间沿缘条曲线距离为140mm, 则控制点A处缘条厚度3mm,控制点A和控制点B之间距控制点 A14mm(总距离的十分之一)处缘条厚度应为3(控制点A处厚度)+[4.5 (控制点B处厚度)-3(控制点A处厚度)]/10=3.15mm;以此类推, 距离每增加14mm,缘条厚度增加0.15mm,并保证缘条内形光顺;控制 点B和控制点C之间的缘条厚度按同样的规则设计。

四、设计完成后,建立详细的有限元模型,校核每两个控制点间 缘条厚度均匀变化处的强度,如满足要求(应力水平小于930MPa), 设计结束,如附图1所示。

五、当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出某两个控制点之间的缘条厚度不满 足强度要求时,例如附图2中控制点B和控制点C之间距控制点C的 曲线距离L=60mm(总距离曲线长度为150mm)处缘条厚度不满足强度 要求,按照第三步的设计方法,该处缘条厚度原设计尺寸为6.17mm, 现在应力水平为1010MPa(应力水平大于930MPa),不满足强度要求, 则按如下步骤设计:

a)修改详细有限元模型,在控制点B和控制点C之间距控制点 C的曲线距离L=60mm处新增控制点D(见附图2),修改控 制点D处尺寸,使之应力水平为930MPa,此时得到控制点D 处的缘条厚度为6.4mm,取整设计为6.5mm;

b)将缘条厚度按照第三步设计方法设计成在控制点B和控制点 D之间线性均匀变化;在控制点D和控制点C之间线性均匀 变化,设计完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