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主动堵耳消除的耳模

用于主动堵耳消除的耳模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主动堵耳消除的耳模(earmold)。一种用于用户的耳道的耳模,所述耳模具有耳模外壳并且沿轴线延伸,所述耳模外壳具有末端,当用户佩戴时,所述末端面对用户的鼓膜,所述耳模包括:被连接至第一麦克风开口以接收耳道中的声音的第一麦克风,其中所述第一麦克风开口被布置在离所述耳模外壳的末端第一距离处的第一位置中;和接收器开口,以在耳道中提供声音,其中所述接收器开口被布置在离所述耳模外壳的末端第二距离处的第二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681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GN瑞声达A/S;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55348.9

  • 发明设计人 詹姆斯·罗伯特·安德森;

    申请日2014-12-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蔡石蒙

  • 地址 丹麦巴勒鲁普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3

    授权

    授权

  • 2016-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25/00 申请日: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主要涉及一种耳模,并且特别是用于助听装置,诸如耳机或助听器中的主动堵耳消除(active occlusion cancellation)的耳模、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长久地认识到堵耳为一些助听器用户的问题,并且已经做出持续努力,以减小堵耳效应。

用以降低堵耳效应的已知解决方案在耳塞或耳模中提供通气孔,以允许在耳道和周围环境之间压力平衡。

此外,已经开发出主动堵耳消除(AOC)系统,AOC系统在耳道中具有耳道麦克风,并且其与接收器一起被设置在耳模的末端处。

发明内容

虽然已经存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但是仍存在对特别是助听装置中的改进的堵耳消除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用户的耳道的耳模,该耳模具有耳模外壳并且沿轴线延伸,该耳模外壳具有末端,当用户佩戴时,该末端面对用户的鼓膜,该耳模包括:被连接至第一麦克风开口以接收耳道中的声音的第一麦克风,其中第一麦克风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一距离处的第一位置中;和接收器开口,以在耳道中产生声音,其中接收器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二距离处的第二位置中。第一位置可以与第二位置不同。

也公开了一种包括本文公开的耳模的助听装置,该助听装置或耳模包括被连接至接收器和第一麦克风的处理单元,其中该处理单元包括堵耳消除单元,其被配置用以基于来自第一麦克风的输入信号,改变给接收器的输出信号。

一种重要优点在于,充分降低了接收器和/或通气孔的近场效应,因而提供改进的堵耳消除。

此外,有利地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主动堵耳消除的更可控的闭环传递功能,这继而促进了改进堵耳消除。

有利地,该耳模使得能够更精确地现场测量/确定针对更高频率的耳道声压。

公开了一种用于用户的耳道的耳模,该耳模具有耳模外壳并且沿轴线延伸,该耳模外壳具有末端,当用户佩戴时,该末端面对用户的鼓膜,该耳模包括:被连接至第一麦克风开口以接收耳道中的声音的第一麦克风,其中第一麦克风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一距离处的第一位置中;和接收器开口,以在耳道中提供声音,其中接收器开口被布置在离耳模末端第二距离处的第二位置中;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

可选地,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偏移。

可选地,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可选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mm。

可选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mm至5mm之间或更大。

可选地,该耳模还包括具有通气开口以对耳道通气的通气通道,其中该通气开口被布置在沿轴线离末端第三距离的第三位置处,并且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不同。

可选地,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mm。

可选地,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mm至5mm之间或更大。

可选地,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不同。

可选地,第一距离小于1mm。

可选地,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或接收器开口被布置在耳模外壳中。

可选地,该耳模还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麦克风管,其中第一麦克风开口处于麦克风管的远端处。

可选地,该耳模还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接收器管,其中接收器开口处于接收器管的远端处。

可选地,该耳模还包括被连接至接收器开口的接收器。

一种助听装置包括上述耳模,该助听装置包括被连接至接收器和麦克风的处理单元,其中该处理单元包括被配置用以基于来自麦克风的输入信号而向接收器提供输出信号的堵耳消除单元。

通过阅读下文详细说明,将明白其它和进一步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本发明例证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易于明白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例证性耳模,

图2示意性示出例证性耳模,

图3是从末端观察的耳模的端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例证性耳模,

图5是从末端观察的耳模的端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例证性耳模,

图7是从末端观察的耳模的端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例证性耳模,和

图9是从末端观察的耳模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也应注意,附图仅意为促进对实施例的说明。它们无意作为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详尽说明,或者作为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另外,例示实施例不需要具有所有所示方面或优点。结合特殊实施例描述的方面或优点不是必需限于该实施例,并且能够在即使未如此例示,或者即使未如此明确描述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

该耳模具有耳模外壳。该耳模外壳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可被配置用以配合到耳模的用户的耳道中。

该耳模沿轴线延伸。该轴线可平行于耳模的纵向方向。该轴线可基本平行于耳道,即在2至5度内。

该耳模具有末端(远端),该末端具有当用户佩戴时面对用户的鼓膜的末端表面。该轴线可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末端表面。该末端表面可为平面或圆形的。此外,该耳模具有近端。该耳模可具有在用户佩戴时背对鼓膜的近端表面。

该耳模包括第一麦克风,也表示为耳道麦克风,第一麦克风被连接至用于接收耳道内的声音的第一麦克风开口。起耳道麦克风作用的第一麦克风可通过由耳模外壳内的麦克风管和/或麦克风通道形成的麦克风管道而连接至第一麦克风开口。第一麦克风开口可垂直于轴线,或成一定角度,例如具有在从70度至11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因而指向用户的耳道内。

第一麦克风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处(沿轴线测量)。第一距离可在0至8mm的范围内,或更大。第一麦克风开口可被布置在末端处或其附近。例如,第一距离可小于2mm。第一麦克风开口可被布置在耳模的末端和近端之间。第一麦克风开口可被布置在末端和鼓膜之间。第一麦克风开口可具有至少0.5mm的直径。

耳模包括接收器开口。耳模可包括被连接至用于在耳道中产生声音的接收器开口的接收器。接收器可通过由耳模外壳中的接收器管和/或接收器通道形成的接收器管道而连接至接收器开口。接收器开口可垂直于轴线,或成一定角度,例如具有在从70度至11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因而指向用户的耳道内。

接收器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处(沿轴线测量)。第二距离可在0至8mm的范围内,或更大。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可在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平面中分离,例如,以便使得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不在横向平面中重合。接收器开口可具有至少0.5mm的直径。

当被投影到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平面中时,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可以是分离的。

第一距离可与第二距离相同或不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至少为1mm。第一位置(第一麦克风开口)和第二位置(接收器开口)之间的距离(沿轴线测量)可在从1.5mm至5mm的范围内。

第一距离可小于第二距离。当耳模被插入耳道中时,第一麦克风开口可比接收器开口更靠近鼓膜,这可提高用于现场测量(特别是高频率下)的耳道声压的耳道麦克风的精确性。

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可具有至少1mm,诸如在从2至5mm的范围内的横向距离(第一横向距离)。两个开口之间的横向距离或偏移为被投射到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这两个开口的相应中心之间的距离。

耳模可包括通气通道,该通气通道具有用于对耳道通气的通气开口,其中该通气开口被布置在离末端第三距离的第三位置处(沿轴线测量)。第一麦克风开口和通气开口可在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平面中分离,以便使得第一麦克风开口和通气开口不重合。通气开口可具有至少0.5mm的直径。

第一距离可与第三距离相同或不同。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至少为1mm。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在从1.5mm至5mm的范围内,或者大于5mm。

第二距离可与第三距离相同或不同。第二位置可与第三位置相同或不同。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至少为1mm。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在从1.5mm至5mm的范围内,或者大于5mm。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小于1mm。

当被投射到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平面中时,第一麦克风开口和通气开口可以是分离的。第一麦克风开口和通气开口可具有至少1mm,诸如在从2至5mm的范围内的横向距离(第二横向距离)。接收器开口和通气开口可具有至少1mm,诸如在从2至5mm的范围内的横向距离(第三横向距离)。

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或接收器开口可被布置在耳模外壳中。

第一麦克风开口、接收器开口和通气开口可被沿垂直于轴线的直线布置。第一麦克风开口、接收器开口和通气开口可被布置在从末端观察时的一个三角形上,例如所有的角都小于100度,诸如小于80度的三角形。

耳模可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麦克风管,第一麦克风开口在麦克风管的远端处形成。由此,第一麦克风开口可被设置成接近鼓膜,为了获得对声压变化的精确确定,这种设置可以是期望的。

耳模可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接收器管,接收器开口在接收器管的远端处形成。由此,接收器开口可被设置成接近鼓膜,为了获得从接收器到鼓膜的改善的音频传输,这种设置可以是期望的。

耳模可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通气管,通气开口在通气管的远端处形成。

耳模或包括该耳模的助听装置可包括被连接至接收器和第一麦克风的处理单元,其中该处理单元包括被配置用以基于给第一麦克风的输入信号而改变给接收器的输出信号的堵耳消除单元。

耳模可包括用于从周围环境接收声音的第二麦克风。该第二麦克风或相关的第二麦克风开口可被设置在耳模的近端表面中和/或紧邻近端。可将一个或更多第二麦克风布置在助听器的壳体内,或者布置在耳模之外的部分中。

处理单元可被连接至用于从周围环境接收声音的一个或更多第二麦克风,其中该处理单元包括被配置用以基于来自第一或第二麦克风的输入信号而改变给接收器的输出信号的堵耳消除单元。

助听装置可为耳内式(ITE)助听装置、耳道式(ITC)助听装置、深耳道式(CIC)助听装置或隐形(IIC)助听装置。

助听装置可为耳内接收器式(RITE)助听装置或耳道接收器式(RIC)助听装置。助听器可为耳背式(BTE)助听装置,例如,其中接收器被布置在壳体中,该壳体被定位成位于用户的耳朵后面。

助听装置可为助听器,即具有被配置用以补偿用户的听力损失的处理单元。

图1示意性示出用于用户的耳道的例证性耳模。耳模2具有耳模外壳4,并且沿轴线X延伸。耳模2具有末端6,末端6具有当用户佩戴时面对用户的鼓膜(未示出)的末端表面7。轴线X垂直于末端表面7。耳模2包括被连接至第一麦克风开口10的第一麦克风(耳道麦克风)8,以接收耳道内的声音。第一麦克风开口10被布置在沿轴线X离末端6第一距离d1的第一位置处。在图1中,第一麦克风开口被布置在末端表面中,即第一距离d1=0。第一麦克风8通过第一导体11连接至处理单元30,以将来自第一麦克风8的输入信号馈送至处理单元30。此外,耳模2包括被连接至接收器开口14的接收器12,以在耳道内产生声音,其中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在沿轴线X离末端6第二距离d2的第二位置处。第二距离d2=2mm,因而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不同。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沿轴线X的位移降低了特别是高频率下的接收器的近场效应,从而导致通过耳道麦克风8执行的现场耳道声压测量改进和更精确。接收器12通过第二导体15连接至处理单元30,以从处理单元30接收输出信号。第一麦克风开口10被布置在垂直于轴线X的麦克风平面P1中。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在垂直于轴线X的接收器平面P2中。

耳模2包括通气通道16,通气通道16具有用于对耳道通气的通气开口18。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沿轴线X离末端6第三距离d3(d3=3mm)的第三位置处。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垂直于轴线X的通气平面P3中。

在一个或更多例证性耳模中,麦克风平面P1、接收器平面P2和通气平面P3可不垂直于轴线X。麦克风平面P1和接收器平面P2可不平行。麦克风平面P1和通气平面P3可不平行。接收器平面P2和通气平面P3可不平行。

图3示出耳模,例如耳模2的例证性端视图。第一麦克风开口10、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分别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一表面20、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4中。与第二位置和/或第三位置相比,第一位置最靠近末端。在耳模2中,第一表面20相应于末端表面7。如能够从图3看到的,开口10、14和18不在垂直于轴线X的横向平面中重合,即开口10、14和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不为零。

回到图1,耳模2包括通过第三导体31连接至处理单元30的第二麦克风32,以从第二麦克风32接收外部输入信号,以便根据佩戴耳模的用户的听力损失,通过处理单元30进行补偿。第二麦克风32和处理单元30被容纳在耳模外壳4中。在一个或更多可替换耳模中,第二麦克风32和/或处理单元30可被设置在耳模外壳4之外。

耳模2可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麦克风管,如图6中所示,第一麦克风开口在麦克风管的远端处形成。耳模2可包括从耳模外壳延伸的接收器管,如图8中所示,接收器开口在接收器管的远端处形成。

图2例示了类似于耳模2的例证性耳模102。在耳模102中,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得比第一麦克风开口(d1=2mm)更靠近末端(d2=0)。导体11、15被连接至处理单元(未示出),以基于来自第一麦克风8的输入信号,执行在给接收器12的输出信号中的堵耳消除。

图3是例证性耳模,诸如耳模2的端视图。第一麦克风开口10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一表面20中,该第一表面为末端表面7。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二表面22中,并且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三表面24中。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接收器开口14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4mm。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

图4和5示出例证性耳模202。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沿轴线X的离末端6的相同距离处。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接收器开口14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4mm。开口10、14和18不在垂直于轴线X的横向平面中重合,即开口10、14和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不为零。

图6示出例证性耳模302。耳模302包括从耳模外壳4延伸的麦克风管34,第一麦克风开口10在麦克风管34的远端处形成。第一麦克风开口10能够被设置成靠近鼓膜。

图7是例证性耳模,诸如耳模102或302的端视图。第一麦克风开口10被布置在第二表面22(耳模102)中或麦克风管(耳模302)中。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一表面20中,该第一表面为末端表面7。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三表面24中。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接收器开口14之间的第一横向距离d’1为2mm。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第二横向距离d’2为2mm。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第三横向距离d’3为4mm。

图8示出例证性耳模402。耳模402包括从耳模外壳4的第二表面22延伸的接收器管36,接收器开口14在接收器管36的远端处形成。在该耳模中,第一麦克风开口10可被布置在从末端表面7延伸的麦克风管中。

图9是耳模402的例证性端视图。第一麦克风开口10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一表面20中,该第一表面为末端表面7。接收器开口14被布置在从耳模外壳4的第二表面22延伸的接收器管中,并且通气开口18被布置在耳模外壳4的第三表面24中。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接收器开口14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第一麦克风开口10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4mm。接收器开口14和通气开口18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mm。

在下表中列出例证性耳模A-E的特征,其中d1为第一距离,d2为第二距离,d3为第三距离,d’1为第一麦克风开口和接收器开口之间的横向距离,d’2为第一麦克风开口和通气开口之间的横向距离,并且d’3为接收器开口和通气开口之间的横向距离。

ABCDEd10-1mm0-1mm0-1mm1-3mm0-1mmd21-3mm1-3mm>d1<d1>d1+2mmd32-5mmd2>d2>d1d2d'11-3mm2mm>1mm>1mm>2mmd'21-5mm2mm>1mm>1mm>2mmd'31-3mm2mm>1mm>1mm>2mm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特殊例证性耳模,但是应理解,无意将所要求保护的发明限于例证性耳模,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变。因此,应将说明书和附图视为例示性而非约束性意义。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有意涵盖替代例、改变例和等同例。

标记列表

2、 102、202、302、402    耳模

4                         耳模外壳

6                         末端

7                         末端表面

8                         第一麦克风

10                        第一麦克风开口

11                        第一导体

12                        接收器

14                        接收器开口

15                        第二导体

16                        通气通道

18                        通气开口

20                        第一表面

22                        第二表面

24                        第三表面

30                        处理单元

31                        第三导体

32                        第二麦克风

33                        第二麦克风开口

34                        麦克风管

36                        接收器管

P1                        麦克风平面

P2                        接收器平面

P3        通气平面

d1        第一距离

d2        第二距离

d3        第三距离

d’1      第一横向距离

d’2      第二横向距离

d’3      第三横向距离

X         轴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