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

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

摘要

本文公开了一种马达端子,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连接端子、后端部以及前端部,所述后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母线端子,所述前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另一部件的端子;以及一对钩部,所述一对钩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上而基于通过本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标准线对称,并且所述一对钩部构造成从所述后端部越朝向所述前端部指向越远离彼此张开并且能够弹性地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对端子的损坏,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端子在将端子插入至端子孔的初始状态中倾斜或偏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167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66491.0

  • 发明设计人 韩青云;柳雄善;

    申请日2014-12-11

  • 分类号H02K5/22(20060101);H02K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魏金霞;高源

  • 地址 韩国首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33: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22

    授权

    授权

  • 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K5/22 申请日:2014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2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13-0154012以及于2013年12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13-0154011的优先权和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源连接至马达的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达是利用由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而将电能转换成旋转能的装置。马达通常包括可旋转轴、联接至该轴的转子、以及固定在壳体中的定子。定子绕转子安装并且在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间隙。线圈绕定子缠绕以便形成旋转磁场。

在分离式芯类型的定子中,在定子上布置有环形的母线。定子上的线圈通过线圈端子连接至母线以便对母线施加电流。母线具有连接至电源且具有不同极性的母线端子。

母线端子连接至用于与电源连接的端子,并且该端子设置在覆盖马达的壳体的托架中。托架形成有用于安装端子的端子孔。通常,端子以固定状态安装至端子孔中。

同时,端子可以构造成可在端子孔中动同时具有预定的位移量,以便确保在交通工具中的安装空间并实现组装公差的减小和端子位置的精确度的提高。

然而,这种端子组件会由于在将端子插入至端子孔中的过程中端子向一侧倾斜或偏置而对端子造成损坏。另外,由于端子的安装过程的延迟,因此会降低生产率。

在此情况下,由于端子固定至端子孔中,因此,必须对该端子与另一端子之间的位置精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该端子与其他部件相连接。为此,这种端子具有成本增加和控制过程增加的问题。此外,由于增加了熔融过程、配线等,还存在需要非常大的安装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一种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其中该马达端子能够以对准的状态插入至端子孔中从而在端子孔大于端子的状态下将端子插入至端子孔中时端子不会向一侧倾斜或偏置。

另外,本发明针对一种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其中该马达端子不管端子孔的厚度公差如何都能够容易地插入至端子孔中。

另外,本发明针对一种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其中该马达端子能够在端子孔中自由地运动并且在预定的斥力施加于其上的状态下平顺地运动。

另外,本发明针对一种无需精确地控制端子之间的位置并且可以使安装空间最小化的马达端子组件。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明,并且其部分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审阅以下内容之后将变得清楚或者可从对本发明的实践中获知。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马达端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连接端子、后端部以及前端部,所述后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母线端子,所述前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另一部件的端子;以及一对钩部,所述一对钩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上,并且所述一对钩部构造成在从所述后端部越朝向所述前端部行进越远离彼此张开并且能够弹性地变形。

所述本体可包括一对定心肋,所述一对定心肋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上而基于标准线对称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突出。

每个定心肋可以包括第一切割部,该第一切割部通过切割由末端表面和侧部表面所形成的角部而形成。

本体可以包括一对第二切割部,该一对第二切割部形成为基于标准线对称,并且该一对第二切割部通过切割由后端部的两侧的表面和端部表面所构成的角部而形成。

马达端子还可以包括一对第三切割部,该一对第三切割部通过切割由所述一对钩部的外侧表面和端部表面所构成的角部而形成。

本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形成所述一对钩部中的一个钩部,在第二部分中形成所述一对钩部中的另一个钩部,第二部分联接至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上的联接突出部,并且第二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上的联接孔,联接突出部配装到联接孔中。

每个钩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第一固定端部从钩部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围绕端子孔支撑托架的内侧表面,第二固定端部从所述端部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支撑端子孔的内壁。

该一对钩部可以基于通过本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标准线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马达端子组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形成有端子孔;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包括本体和一对钩部,所述本体包括连接端子、后端部以及前端部,所述后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母线端子,所述前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另一部件的端子,所述一对钩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上,并且所述一对钩部构造成从所述后端部越朝向所述前端部行进越远离彼此张开并且能够弹性地变形,其中,所述前端部具有比所述端子孔大的水平横截面以便通过所述端子孔拦挡,并且,所述后端部具有比所述端子孔小的水平横截面以便在所述端子孔中运动。

所述托架可包括固定肋,所述固定肋围绕所述端子孔从内侧表面突出以限制所述一对钩部的运动。

每个钩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第一固定端部从钩部的端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围绕端子孔支撑托架的内侧表面,第二固定端部从所述端部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支撑端子孔的内壁。

该一对钩部可以基于通过本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标准线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使用上述另一方面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包括:a)将所述托架组装至马达壳体使得连接至电缆的所述连接端子穿过所述端子孔;b)通过将所述本体联接至所述连接端子来组装所述端子;以及c)将组装后的所述端子插入至所述端子孔中。

本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形成所述一对钩部中的一个钩部,在第二部分中形成所述一对钩部中的另一个钩部,第二部分联接至第一部分,并且在组装端子的上述步骤b)中,可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联接从而将本体联接至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马达端子组件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子、前端部以及本体部,所述前端部允许将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至另一部件的端子,并且,所述前端部具有比端子孔大的水平横截面以便通过所述端子孔将所述前端部拦挡在托架外,所述本体部形成在所述前端部的下方,并且,所述本体部具有比所述端子孔小的水平横截面以便在所述端子孔内运动;以及挠性电缆,所述挠性电缆将母线端子连接至所述连接端子。

端子可以包括后端部,该后端部形成在本体部的下方并且具有比端子孔更大的水平横截面以便通过端子孔将其拦挡在托架的内侧。

后端部可以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楔形块。

挠性电缆可以布置成从连接端子到母线端子呈U形形状。

母线端子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延伸至比连接端子的下端更高的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马达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壳,所述端子壳包括前端部以及本体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容纳另一部件的端子的端子容纳部,并且,所述前端部具有比端子孔大的水平横截面以便通过所述端子孔将所述前端部拦挡在托架外,所述本体部形成在所述前端部的下方,并且,所述本体部具有比所述端子孔小的水平横截面以便在所述端子孔内运动;以及母线端子,所述母线端子包括基部和延伸部,所述基部连接至母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并且联接至所述端子壳从而连接至所述端子容纳部。

所述马达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一对钩部,所述一对钩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上,并且所述一对钩部构造成越朝向所述前端部行进越远离彼此张开并且能够弹性地变形。

延伸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使用上述又一方面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挠性电缆连接至所述母线端子;将所述托架组装至马达壳体使得连接至所述母线端子的所述挠性电缆穿过所述端子孔;将所述挠性电缆连接至所述端子的连接端子;以及将连接至所述挠性电缆的所述端子插入至所述端子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使用上述另一方面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托架组装至马达壳体从而使所述母线端子与所述端子孔对准;以及将所述端子壳联接至所述端子孔从而使所述母线端子连接至所述端子容纳部。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加清楚,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连接至母线端子的连接端子和端子孔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马达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插入至端子孔中的端子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由于固定肋而具有受限制的运动的钩部;

图7是示出了端子从图6中的状态向一侧移动的视图;

图8是示出了由于固定端部而具有受限制的运动的钩部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端子从图8中的状态向一侧移动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了根据图10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14A至图14C是示出了端子运动的状态的视图;

图15是示出了使用如图12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A至图16E是示出了根据图15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另一部件的端子联接至马达端子的状态的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

图19是示出了图18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使用图18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1A至21C是示出了根据图20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尽管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关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工作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多种变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解释为其常用意义或字典上的意义。基于发明人可限定术语的适当概念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他/她自己的发明的原理,这些术语和词语应解释为与本发明的技术理念相符的意义和概念。另外,可以省略对本领域周知的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示出了连接至母线端子的连接端子和端子孔的视图。

参照图1,定子2可以容纳在壳体1中并且在定子上可以设置有母线3。转子5可以联接至轴4。母线3可以与用于电源的电缆6相连接,并且每个电缆6的端部可以设置有连接端子11。

托架200可以组装在壳体1的敞开的上表面上。托架200可以形成有端子孔210。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的视图。图2和图3仅清楚地示出了主要特征,以便概念性地并且明白地理解本公开。由此,可构想出附图的多种变型并且本发明无需被限制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特征。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100可以包括本体110和一对钩部120。

本体110可以在其中包括连接端子111并且可形成为母端子的形式。连接端子111的一侧可以电连接至与母线3相连接的电缆6,并且连接端子111的另一侧可以电连接至插入本体110中的连接器。

本体110可以包括后端部112和前端部113,连接端子111的一侧通过后端部112连接至电缆6,连接端子111的另一侧通过前端部113连接至另一部件的端子。

图4是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马达的截面图。

将参照图3和图4详细地描述本体110。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10中,在托架200中可以形成有端子孔210,并且端子100可以安装成从托架200的外侧朝向托架200的内侧穿过端子孔210。本体110的后端部112穿过端子孔210并且定位在托架200内。

定心肋114可以形成在本体110的两侧上而基于通过本体110的在宽度方向(图3和图4中的X轴方向)上的中心的标准线CL对称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具体地,一对定心肋114可以分别形成在本体110的两侧的边缘处,其中钩部120介于该一对定心肋114之间。定心肋114可以用于在将端子100插入至端子孔210中的初始状态中防止端子100倾斜或偏置。

同时,每个定心肋114可以包括第一切割部115。第一切割部115可以通过切割由定心肋114的末端表面114a和侧部表面114b所形成的角部而形成。形成在本体110的两侧的成对定心肋114中的每一对定心肋114的第一切割部115可以形成为楔的形式,并且该第一切割部115可以在将端子100插入至端子孔210中的初始状态中允许端子100对准端子孔210并插入至端子孔210中。

本体110的后端部112可以设置有第二切割部116。第二切割部116可以通过切割由端部表面112a和两侧部表面112b所形成的角部而形成。形成在本体110的后端部112处的第二切割部116可以形成为楔的形式,并且该第二切割部116可以在将端子100插入至端子孔210中的初始状态中允许端子100对准端子孔210并插入至端子孔210中。

同时,本体110的前端部113可以具有比端子孔210更大的水平截面,以便被端子孔210拦挡并且定位在托架200的外部。另一方面,本体110的后端部112可以具有比端子孔210更小的水平截面,使得端子100在端子孔210中自由地运动。

由此,在将诸如ECU之类的另一部件的端子直接连接至端子100的状态中,端子可以在端子孔210的范围内自由地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110可以由彼此联接的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110B构造而成。可以分别在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110B处形成钩部120。在第一部分110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可以形成有联接突出部110Aa。在第二部分110B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可以形成有联接孔110Bb,联接突出部配合至该联接孔110Bb中。在此,第一部分110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指的是基于本体110的纵向方向(图3中的Y轴方向)的本体1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钩部120可以用于支撑端子100,使得在将端子100插入端子孔210中时导引端子100与端子孔210对准并使端子100不会向外从托架200脱出。钩部120可以基于标准线C在本体110的两侧对称,并且可以为从后端部112越朝向前端部113行进越远离彼此地张开以及可以是可弹性变形。

图5是示出了插入至端子孔中的端子的视图。

如图5所示,当将端子100插入至端子孔210中时,钩部120变形使得以具有回复力的状态靠近彼此。在此情况下,当端子孔210具有比设计规格更大的厚度时,在插入端子100的后半程中钩部120的端部被端子孔210的内壁拦挡并且因此钩部120可以变为靠近彼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钩部120的端部可以形成有第三切割部117。

一对第三切割部117可以通过切割由钩部120的端部表面121(参见图4)和外侧表面122(参见图4)所形成的角部而形成。即使端子孔210有厚度公差产生,第三切割部117仍然可以防止钩部120的端部在插入端子100的后半程中被端子孔210的内壁拦挡。

图6是示出了由于固定肋而具有受限运动的钩部。

如图6所示,插入至端子孔210中的端子100可以构造成通过被托架200的内侧表面所拦挡的钩部120而不会从端子孔210中脱出。在此情况下,用于限制该一对钩部120的运动的一对固定肋220可以绕端子孔210从托架200的内侧表面突出。用于分别地支撑该一对钩部120的固定肋220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该一对钩部120在没有外力施加至其上的状态下的最大开口距离。

图7是示出了端子从图6中的状态向一侧运动的视图。

如图7所示,端子100可以在端子孔210中向一侧运动。当端子孔100向一侧运动时,该一对钩部120中的一个钩部120的运动由相关联的固定肋220限制,并且因而,钩部120提供在与端子100的运动相反的方向上的斥力。由此,端子100可以在端子孔210中更加平顺地运动。另外,在将端子100安装至端子孔210中的状态中,固定肋220可以允许端子100基于端子孔210的中心对准。

图8是示出了由于固定端部而具有受限制的运动的钩部的视图。

如图8所示,代替形成在托架200处的固定肋220,每个钩部120可以包括限制钩部120运动的第一固定端部123和第二固定端部124。

第一固定端部123可以从钩部120的端部沿与钩部12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而支撑托架200的内侧表面230。第二固定端部124可以从钩部120的端部沿钩部120的纵向方向延伸而支撑端子孔210的内壁。

图9是示出了端子从图8中的状态向一侧运动的视图。

如图9所示,当端子孔100向一侧运动时,该一对钩部120中的一个钩部120的运动由相关联的第一固定端部123和第二固定端部124限制,并且因而,钩部120提供在与端子100的运动相反的方向上的斥力。由此,端子100可以在端子孔210中更加平顺地运动。另外,在将端子100安装至端子孔210中的状态中,第一固定端部123和第二固定端部124可以允许端子100基于端子孔210的中心对准。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1A至图11C是示出了根据图10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和图11A至图11C对使用上述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如图10、11A和11 B所示,连接至每个电缆6的连接端子111可以穿过端子孔120,并且可以将托架200组装至马达壳体1(S100)。

之后,可以将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110B共同组装至相关联的连接端子111,从而彼此联接(S200)。由于本体110分成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110B,因此本体110可以更加容易地联接至连接端子111。

接下来,可以将组装的端子100推动并且插入至端子孔210中(S300)。由于钩部120沿着端子孔210被推动并进入,因此端子100可以容易地安装在端子孔210中。

在通常的交通工具马达中,马达中可以直接地设置有用于接收电源的公端子,并且马达的公端子可以通过熔融连接至诸如ECU之类的另一部件的公端子。然而,在这种类型的端子组件结构中,由于熔融需要非常大的空间并且必须准确地控制公端子之间的位置,因此存在增加成本和增加控制过程的问题。同时,在另一类型的端子组件结构中,当在马达中设置有母端子时,需要用于连接至另一部件的母端子的配线。为此原因,存在需要安装空间和增加成本的问题。为了基本上解决这种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和组装马达的方法允许将马达端子直接地连接至诸如ECU的另一部件。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图13是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的截面图。图12和图13仅清楚地示出了主要特征,以便概念性地并且明白地理解本公开。由此,可构想出附图的多种变型并且本发明不必被限制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特征。

参照图12和图13,马达端子组件1000可以包括端子1100和挠性电缆1200。

端子1100可以在其中包括连接端子1110并且形成为母端子的形式。连接端子111的一侧可以电连接至挠性电缆1200,并且其另一侧可以电连接至插入端子1100中的另一部件的端子。

端子1100可以包括前端部1120、本体部1130以及后端部1140。端子1100的前端部1120、本体部1130以及后端部1140仅根据其形状和功能特征来进行分类以便对它们进行描述,并且可以为连接至彼此的一个装置。

在托架300上可以形成有端子孔310,并且端子1100可以安装成从托架300的外侧朝向托架300的内侧穿过端子孔310。当端子1100插入至端子孔310中时,前端部1120可以形成为在托架300上并且后端部1140可以穿过端子孔310并且定位在托架300中。本体部1130可以定位在端子孔310中。

首先,前端部1120可以具有比端子孔310大的水平截面从而被端子孔310拦挡并且定位在托架300外。

另一方面,本体部1130可以具有比端子孔310小的水平截面,使得端子1100在端子孔310中自由地运动。由此,在将诸如ECU之类的另一部件的端子直接连接至端子1100的状态中,端子1100可以在端子孔310的范围内自由地运动。

后端部1140可以具有比端子孔310大的水平截面而形成在本体1130下方并由端子孔310拦挡在托架300内。后端部1140可以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楔形块的形式,并且可以在将端子1100插入至端子孔310中的初始状态中允许端子1100对准端子孔310并插入至端子孔310中。

挠性电缆1200连接至与母线400相连接的母线端子410。母线端子410可以形成为从母线400向上。当连接端子1110的下端的高度设定为图2的H时,母线端子410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延伸至比图2的H更高的点。由此,将连接端子1110连接至母线端子410的挠性电缆1200可以布置成大体上“U”形的形状。在此情况下,挠性电缆1200可以布置成使得挠性电缆1200的与母线端子410相连接的一端1210定位在比连接端子1110的下端的高度H更高的点处。这能够使由于端子1100的运动所引起的对挠性电缆1200与母线端子410之间的接合部的损坏最小化。

由于挠性电缆1200的形状容易随着端子1100的运动而变形,因此在端子1100连接至母线端子410的状态中,挠性电缆1200可以允许端子1100运动。

图14A至图14C是示出了端子运动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14A和14B所示,端子1100可以在具有预定的宽度W和长度L的矩形形状的端子孔310的范围内在竖向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另外,如图14C所示,端子1100可以在端子孔310的范围内旋转。

图15是示出了使用图12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6A至图16E是示出了根据图15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参照图15和16,使用马达端子组件1000组装马达的方法可以首先将挠性电缆1200连接至从母线400向上突出的母线端子410(S110,参见图16A和图16B)。

之后,连接至母线端子410的挠性电缆1200可以穿过端子孔310以及从该端子孔310中抽出,并且可以将托架300组装至马达壳体500(S120,参见图16C)。

接着,可以将挠性电缆1200连接至端子1100(S130,参见图16D)。

接下来,可以将连接至挠性电缆1200的端子1100插入至端子孔310中(S140,参见图16E)。

图17是示出了将另一部件的端子联接至马达端子的状态的视图。由于端子1100可以在端子孔310中运动,因此诸如ECU之类的另一部件2的端子可以直接地连接至端子1100。由此,能够使安装空间最小化而无需精确地控制端子之间的位置。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组件的视图。图19示出了图18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的截面图。图18和图19仅清楚地示出了主要特征,以便概念性地并且明白地理解本公开。由此,可构想出附图的多种变型并且本发明不必被限制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特征。

参照图18和图19,本发明的马达端子组件2000可以包括端子壳2100和母线端子2200。

端子壳2100可以包括前端部2110、本体部2120以及后端部2130。端子壳2100的前端部2110、本体部2120以及后端部2130仅根据其形状和功能特征来进行分类以便对它们进行描述,并且可以为连接至彼此的一个装置。

前端部2110可以包括将另一部件的端子容纳于其中的端子容纳部2110a。前端部2110可以具有比端子孔310更大的水平截面,以便由端子孔310拦挡并且定位在托架300的外部。另一方面,本体部2120可以具有比端子孔310更小的水平截面,使得端子壳2100在端子孔310中自由地运动。

钩部2130可以对称地形成在本体部2120的两侧,并且可以为越朝向前端部2110行进越远离彼此地张开,并且钩部2130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

母线端子2200用于将另一部件的端子直接地电连接至母线400。母线端子2200可以包括基部2210和延伸部2220。基部2210连接至母线400。延伸部2220可以从基部2210延伸并且联接至端子壳2100,从而连接至端子容纳部2110a。在此情况下,考虑到端子壳2100与母线400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延伸部2220可以具有多个弯曲的区域2200a和2200b。

图20是示出了使用图18中所示的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1A至21C是示出了根据图20中所示的马达的组装方法组装马达的过程的视图。

参照图20和图21,使用马达端子组件2000组装马达的方法可以首先将托架300组装至马达壳体500,使得母线端子2200与端子孔310对准(S210,参见图21A和图21B)。

之后,可以将端子壳2100联接至端子孔310,使得母线端子2200连接至端子容纳部2110a(S220,参见图21C)。

已经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端子、具有该马达端子的马达端子组件、以及使用该马达端子组件组装马达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端子包括一对钩部,该一对钩部对称地形成并且构造成以对准的状态插入至端子孔中从而防止损坏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端子具有一对定心肋,该一对定心肋对称地形成并且每一个定心肋的前端部的角部经过切割并且构造成楔形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防止端子在将端子插入至端子孔中的初始状态中倾斜或偏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端子的本体的后端部的角部经过切割并且构造成楔形的形式,从而允许端子在将端子插入至端子孔中的初始状态中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钩部的端部表面的角部被向外切割,从而防止钩部在端子插入至端子孔内的后半程中由于钩部的端部表面因端子孔的厚度公差而被拦挡从而不能扩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托架的内侧表面上围绕端子孔形成有用于限制钩部运动的固定肋,从而允许端子在端子孔中自由地运动并且在对该端子施加预定的斥力的状态下平顺地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端子的本体分成相互联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本体构造成在将连接至母线端子的连接端子从端子孔中抽出的状态中组装至连接端子,从而使得能够更加容易地并且快速地执行马达的组装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诸如ECU之类的交通工具部件的端子直接连接至马达端子,并且该直接连接的端子构造成在端子孔中运动,从而使安装空间最小并且无需精确地控制端子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自由变形的挠性电缆被用于将母线端子连接至端子的连接端子,从而允许端子稳定地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母线端子直接地连接至端子壳的端子容纳部,并且母线端子构造成用作连接端子,从而简化构型并且使安装空间最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型。因此,意图是倘若这些改型处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则本发明涵盖所有这样的改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