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芯片具有1×128像素,由128个SiC PIN单管沿一维直线排列而成,每个单管均设有n+型SiC衬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层、p-型层和p+型层,芯片表面生长氧化硅的钝化膜,在p+型层上设有p型电极,在p型电极上沉积Ti/Au作为焊盘接触金属,在n+型衬底的背面设有n型电极。在外延片上刻蚀出台面结构作为各单管的光敏面;热氧化生长氧化硅钝化层;将p+型层上的氧化层光刻窗口,去除重掺杂n+型衬底上的氧化层,沉积n型电极金属;将p型和n型电极金属退火与外延片形成欧姆接触;在p型欧姆接触电极沉积金属以制备焊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656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45796.3

  • 申请日2014-12-09

  • 分类号H01L27/144(20060101);H01L21/784(20060101);H01L31/0216(20140101);H01L31/0224(20060101);

  • 代理机构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马应森

  • 地址 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0: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03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7/144 申请日:2014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特别是涉及一种4H-SiC(碳化硅)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iC作为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临界击穿电场、较高的热传导率、较高的载流子饱和速率以及较小的各向异性等特性,因而,在半导体器件制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SiC材料制备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具有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正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光电探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也相继报道了SiC紫外光电器件的成功研制,包括肖特基、M-S-M、PIN以及雪崩等结构的光电探测器。基于SiC紫外光电探测器单管的成功研制,并随着SiC材料生长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器件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SiC紫外光电探测器阵列的研究工作。如2003年,F.Yan等人(F.Yan,C.Qin,J.H.Zhao,M.Bush,G.Olsen,B.K.Ng,J.P.R.David,R.C.Tozer,and M.Weiner.Solid-State Electronics.2003,47:241–245)报道了4H-SiC雪崩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的研制,该阵列具有1×40象素,其中只有一个不良像素点,因此该一维阵列具备了一定的探测能力。2008年,J.H.Zhao课题组(J.Hu,X.B.Xin,C.L.Joseph,X.Q.Li,and J.H.Zhao.IEEE Photon.Technol.Lett.2008,20:2030–2032)报道了1×16Pt/4H-SiC肖特基一维阵列探测器,该器件可实现从7.5nm到400nm紫外波段的信号探测,并具备一定的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具有1×128像素,即由128个SiC PIN单管(单元)沿一维直线排列而成,其中每个单管均设有n+型SiC衬底,在衬底上从下至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层、p-型层和p+型层,芯片表面通过热氧化生长一层氧化硅的钝化膜,在p+型层上设有p型电极,在p型电极上沉积Ti/Au作为焊盘接触金属,在n+型衬底的背面设有n型电 极。 

n-型层的掺杂浓度为1.0×1015/cm3~1.0×1017/cm3或非故意掺杂,p-型层的掺杂浓度低于1.0×1016/cm3或非故意掺杂,p+型层的掺杂浓度至少为1.0×1018/cm3,p+型层的厚度为0.1~0.5μm。 

n+型SiC衬底可采用n+型4H-SiC衬底或者n+型4H-SiC的同质多型体,例如n+型6H-SiC或n+型3C-SiC衬底。 

所述n-型层和p-型层共同构成本发明所述SiC PIN结构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中的本征I层。 

所述SiC外延片在其重掺杂p+型层与重掺杂n+型衬底之间引入一轻掺杂较宽的本征I层。由于本征I层具有较高的电阻,如果在PIN二极管两极施加一定的反向偏压,该偏压将基本上降落在本征I区,并形成一定宽度的耗尽区。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调节反向偏压可使I区完全耗尽。和无本征I层的pn结结构相比,采用加入了轻掺杂且较宽本征I层的SiC材料制备的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将具有以下优点: 

(1)探测能力得到提高。由于I层的加入且较宽,使得光生载流子的产生率增多,提高了器件的响应度和量子效率。 

(2)响应速度得到提高。由于I层具有强电场,使得光生载流子在其作用下以最快的速度向两极漂移。 

(3)响应频率得到提高。由于I层的存在,耗尽层被展宽,使得结电容减小从而提高响应频率。 

本发明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的光谱响应范围为200~400nm,峰值响应波长位于270nm左右,紫外可见抑制比大于三个数量级。 

本发明所述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延片标准清洗; 

2)使用等离子诱导耦合干法刻蚀工艺刻蚀出台面结构,作为阵列芯片中各单管的光敏面; 

3)热氧化生长氧化硅钝化层; 

4)将外延片p+型层上的氧化层光刻腐蚀出一个窗口,供沉积p型电极金属用; 

5)用HF腐蚀去除重掺杂n+型衬底上的氧化层,并沉积n型电极金属; 

6)将p型和n型电极金属经高温退火与SiC外延片形成欧姆接触; 

7)在p型欧姆接触电极的一角沉积金属以制备焊盘; 

8)对芯片进行性能测试分析。 

在步骤2)中,所述干法刻蚀工艺可采用等离子诱导耦合(ICP)干法刻蚀或反应离子(RIE)干法刻蚀;所述光敏面的大小及形状依据实际需求来设计。 

在步骤3)中,所述氧化硅钝化层可采用高温热氧化生成的氧化硅层,还可在氧化硅层上通过PECVD或LPCVD或电子束蒸发覆盖氮化硅(SiNx)薄膜。 

在步骤4)中,所述p型电极采用的金属可选自Ti/Al/Au三层金属、接近Ti金属功函数的金属、接近Al金属功函数的金属、Ti-Al合金等中的一种;所述沉积p型电极金属可采用磁控溅射或电子束蒸发方法。 

在步骤5)中,所述n型电极采用的金属可选自Ni/Au两层金属、接近Ni金属功函数的金属、接近Au金属功函数的金属等中的一种;所述沉积n型电极金属可采用磁控溅射或电子束蒸发方法。 

在步骤7)中,所述焊盘可采用金属Ti作为过渡金属层,在过渡金属Ti上覆盖Au保护层。 

本发明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的重要制备工艺包括:1)利用SiC材料自身Si原子在高温氧化炉热生长氧化硅层,该氧化硅层起到钝化层和抗反射层双重作用,其中钝化层有效降低器件的暗电流,抗反射层起到增强紫外光入射的作用;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p型电极Ti/Al/Au三层金属和n型电极Ni/Au两层金属,p型电极还可采用接近Ti或Al金属功函数的金属,n型电极可采用接近Ni或Au金属功函数的金属,p型和n型电极在高温条件下退火使电极金属熔为合金,形成欧姆接触,有效地改善了器件接触电极,特别是p型欧姆接触电极。 

上述制备方法也可以在4H-SiC的同质多型体,例如6H-SiC或3C-SiC上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各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的扫描电镜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各单管芯片实施例的结构为:n+型4H-SiC衬底2以及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的轻掺杂n-型层3(掺杂浓度1016~1017/cm3、厚度0.1μm)、轻掺杂p-型层11(掺杂浓度小于1015/cm3、厚度0.25μm)和重掺杂p+型层10(掺杂浓度5.0×1019/cm3、厚度0.3μm),一个器件隔离台阶4,氧化层5,p型接触电极7,n型接触电极1,焊盘6,p型电极窗口9和光敏面8。其中,轻掺杂n-型层3和轻掺杂p-型层11共同构成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的本征I层。 

图2所示为由若干个(如16、32、64、128等)沿一维直线排列的各单管所组成的4H-SiC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实物图。 

以下给出本发明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实施例的制备工艺流程说明: 

1.SiC外延片经甲苯—>丙酮—>乙醇超声,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经煮浓硫酸后配置Ⅰ号液和Ⅱ号液清洗;置纯HF中浸泡至少1min;取出后用热去离子水,再冷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待用。 

2.用1#光刻版和正性胶,采用常规光刻工艺,在SiC外延片p+型层10表面光刻形成光敏面8图形,后沉积金属Al,经常规剥离工艺后形成Al阻挡层。 

3.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上述工艺流程步骤2状态下的外延片,然后腐蚀掉Al阻挡层后形成器件的隔离台阶4,高度是从p+型层10表面刻蚀到n-型层3。 

4.重复工艺流程说明1步骤标准清洗后,将台阶结构的SiC外延片送入高温氧化炉进行热氧化,氧化温度为1100℃,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替氧化方法生成厚度约60–70nm致密的氧化硅层5。 

5.用2#光刻版和正性胶,采用常规光刻工艺,将p+型层10表面的氧化硅层光刻腐蚀一个p型电极窗口9,供沉积p型电极7,采用Ti/Al/Au三层金属。 

6.在外延片正面甩一层光刻胶,用缓冲HF溶液擦拭去除n+型4H-SiC衬底2背面的氧化硅层,后沉积n型电极1,采用Ni/Au两层金属。 

7.将上述工艺流程说明5、6形成的p型和n型电极同时置于高温退火炉进行热退火,退火温度950℃,使得p型和n型接触电极金属与SiC外延层形成良好欧姆接触。 

8.用3#光刻版和正性胶,用常规的光刻工艺形成焊盘6图形,其形状不限,后沉积金属Ti/Au,经常规剥离工艺后形成焊盘6。焊盘6覆盖p型电极7的一角。 

9.对芯片进行显微光电及紫外光谱响应等测试分析。 

上述制备工艺流程说明中的p型电极形状可为点、线或环状结构;n型电极为面状覆盖于衬底n+型层表面;芯片的光敏面大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PIN结构SiC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制备方法。各单管在n+型SiC衬底上外延生长n-型层、p-型层和p+型层,芯片表面设钝化层,在p+型层上设p电极,n+型衬底背面设n电极。各单管沿一维直线或二维排列,单管数量为8的二次方倍。衬底用n+型4H-SiC或其同质多型体。制备时外延片刻蚀出台面作为光敏面;热氧化生长氧化硅作为钝化层;在p+型层上制备p型电极;在n+型衬底上制备n型电极;将p型和n型电极退火与SiC形成欧姆接触;制备焊盘覆盖于p型欧姆接触电极一角;对芯片进行光电测试并分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