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产养殖投喂饲料技术

一种水产养殖投喂饲料技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投喂饲料技术。其特征是放养小规格鱼种时,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糠和蚕蛹、鱼粉等,投饵率为3%左右。放种15-30天后,等鱼体长到一定规格时,开始投喂全价人工颗粒饲料,投饵率为1-1.5%。饲料的投喂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每口池塘安装1-2个投饵机,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间从9:00~14:00,控制投饵机喷撒颗粒饲料的速度,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投喂,并且尽量扩大饲料投喂的范围。本发明解决饲料投喂方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池鱼的生长速度,保证池塘水质清新,提高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546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74772.5

  • 申请日2012-08-03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范钦正

  • 地址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朗兴渔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11: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40528 终止日期:20150803 申请日:201208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28

    授权

    授权

  • 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2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水产养殖有高效的科学投喂饲料技术,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始养鱼最早的国家,养殖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驰名世界。早在公元前460年(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编著的《养鱼经》(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较为详细描述了池塘养殖的条件和方法。建国以来,随着社会对食物营养结构的优化及蛋白质比例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重视,养殖技术也达到了新的水平,在鱼类养殖应用基础理论和养殖技术方面都取得许多科技成果。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飞速发展,养殖种类迅速增多、名优种类逐年增多,鱼类养殖产量不断增长,养殖方式多样化,在传统养殖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完善的同时,高度集约化的工厂化养殖方式兴起并逐步产业化。在全面总结我国池塘养鱼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阐明了我国传统池塘养鱼的生态学理论,在研究多种鱼类混养、轮养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鱼种放养模式和生产模式,并制定出万亩池塘养鱼的产量、产值、鱼种自给率、饵料系数、优质鱼比例等综合指标和综合生产模式。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对改善我国人民饮食结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养殖成本逐渐增加,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利用水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现有养殖技术水平,在增加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鱼类养殖成本中,人工饲料成本约占60~70%。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目前,我国鱼类养殖的投饵方法一般是每天投喂两次,即每天定时投喂饵料,通常在上午9:00和下午4:00~5:00各投喂1次。而且每次投喂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10~15分钟。而在这种投喂方法中,通常会造成或者是许多饲料在鱼类没来得及摄食就下沉池底,而沉底后常常多数不再被鱼类摄食,造成饲料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污染水质;或者是个体小、体质弱的鱼摄食不到饲料,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产量以及商品鱼规格。因此,如何改进饲料的投喂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是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减少饲料浪费,控制养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投喂饲料技术,它主要是解决饲料投喂方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池鱼的生长速度,保证池塘水质清新,提高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饲料投喂:鱼苗刚放养时,个体较小,可投喂粉料为主,主要是喂豆饼、花生饼、麸、糠和蚕蛹、鱼粉等,投饵率为鱼体重3%左右。放种15~30天后,等鱼体长到4~5厘米的一定规格时,开始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左右饲料的投饵率一般为1~1.5%。投饵率还与水温、天气、水质、天然饵料生物的数量、鱼体健康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投喂方法: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每口池塘安装1~2个投饵机,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间从9:00~14:00,控制投饵机喷撒饲料的速度和方式,如平行投掷、饵料自旋式投掷等,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投喂,并且尽量扩大饲料投喂的范围。

(2)日常管理:高产池塘的鱼类贮存量较大,每天早、中、晚注意巡塘,观察池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有无浮头现象以及水质变化情况。每5亩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根据水质及天气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保证池塘溶氧充足(5mg/L以上),防止发生泛池死鱼。每隔15天每亩每1米水深用15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7.5~8.0)。同时,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本发明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了新的投饵方法,其日投饵次数是每天只投喂饲料一次,投饵时间为每天的9:00~14:00。而在这段时间内,鱼类吃食后,虽耗氧较多,但因白天池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尤其是在14:00~16:00池塘水体表层溶氧通常处于过饱各状态,在这段时间投饲,补充了鱼类吃食后的耗氧,减少了池鱼夜间的耗氧,从而减少了水中溶氧的昼夜变化,池塘的放养密度和产量都可得到增加。而且鱼类到下午6:00~7:00及晚上时体内的饵料已基本消耗完,这时可以摄食池底的一些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既能降低夜间池底有机生物的耗氧,而且“生物絮团”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饵料,能促进鱼类的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2)一般来讲,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的水体,鱼类摄食量大,食欲旺盛,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小。本发明的投饵期间,通常都是水温相对较高,光合作用较强的时段,池水的溶氧较高,鱼类的摄食能力较强,鱼体生长新陈代谢旺盛,对饲料消化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消化率,鱼类的生长速度指数呈增长态势,饲料系数呈负增长,从而提高池塘的产量和效益。通过在溶解氧较高且相对稳定的生境下,来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率、转化率,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是一种节能减排的高效养殖方式。

(3)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控制自动投饵机喷撒饲料的速度而慢慢地将饲料均匀地喷撒到水面上,投饵期间不间断。颗粒饲料由于喷撒较慢,在下沉到池塘底部之前即被鱼类摄食,基本不会造成饲料浪费或浪费的极少,节约了饲料成本,还能减少水质污染。而传统的饲料投喂方法是每天2次及以上,每次投喂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10~15分钟,所以许多颗粒饲料在鱼类没来得及摄食就下沉池底,而沉底后常常多数不再被鱼类摄食,造成饲料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

(4)本发明中的投喂时间较长,投喂速度慢,有利于规格相对较小或摄食能力不强的池鱼也能吃到饲料,池塘中所有个体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保证商品鱼的上市规格整齐,提高了商品成鱼的品质质量和养殖经济效益。

(5)本发明中由于投喂的饲料基本被鱼吃完,残饵较少,减少了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水体中一些理化因子如水中氨氮、亚硝酸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也减少耗氧,保护了鱼类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池鱼的生长。

(6)本发明采用自动投饵机代替手撒饲料,以减少劳动强度,效果也很好。

(7)本发明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既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又能减少养殖自身所带来的污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平均每亩减少饲料成本10~20%,而亩利润可增加15~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高效的科学投喂饲料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1)投喂方法: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每口池塘安装1~2个投饵机,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间9:00~14:00。通过控制自动投饵机喷撒颗粒饲料的速度而慢慢地将颗粒饲料均匀地喷撒到水面上,期间不间断,并且尽量扩大饲料投喂的范围,以保证池塘中所有鱼都能吃到饲料。

(2)投饲量:放养小规格鱼种时,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糠和蚕蛹、鱼粉等,投饵率为3%左右;放种15~30天后,等鱼体长到4~5厘米的一定规格时,开始投喂全价人工颗粒饲料,饲料的蛋白含量应在30%以上,投饵率为1~1.5%。放养大规格鱼种时,可直接投喂全价人工颗粒饲料。在整个饲养期应定期检查池鱼的生长情况,以调节每日投饲量。投饵量还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天然饵料生物的数量、鱼体摄食情况等适当增减。在适温范围内,鱼类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不同的鱼适温范围不一样,如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在18℃~38℃,最适生长水温是26℃~30℃。而鲤鱼的为8℃~32℃)。小鱼和健康个体的摄食率高于大鱼和体质弱的鱼;天气晴朗,池水溶氧丰富和在缺乏天然饵料生物的情况下,应多投喂;阴天少投,雨天不投,水质变坏和缺氧时不投,发生鱼病时不投或少投。

(3)日常管理:高产池塘的鱼类贮存量较大,每天早、中、晚注意巡塘,观察池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有无浮头现象以及水质变化情况。每15~20天加注水一次,控制池水透明度20~30厘米,高温季节可视情况增加注水次数。并根据水质及天气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保证池塘溶氧充足(5mg/L以上),防止发生泛塘死鱼。每隔15天每亩每1米水深用15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7.5~8.0)。

(4)鱼病防治: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对待鱼病问题的方针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池塘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池鱼的生长、存活和饵料效率。因此,做好日常管理,培养和调节好水质是防病的关键。

实施例子: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车岗镇罗非鱼养殖户:养殖池塘3口,总面积50亩,水深2.5~3.0米。每年3月底投放越冬大规格罗非鱼苗(平均30克/尾),放养密度为1300尾/亩。2009年全程投喂罗非鱼膨化料进行精养,每天投喂2次,共收获61632斤罗非鱼,规格大小在1斤/尾的罗非鱼约占70%,饵料系数为1.56,养殖成本为3.65元/斤;2010年采用投喂颗粒饲料,投喂方法是以本方法进行,即每天只投喂1次,在9:00~14:00进行不间断投喂,共收获60061斤罗非鱼,规格大小在1斤/尾以上的罗非鱼约占90%,饵料系数为1.32,养殖成本为2.9元/斤。2011年投喂饲料种类和投喂方法同2010年,另外在池塘中投放了经发酵消毒的鸡粪6000包(50斤/包),除了主养品种罗非鱼以外,还混养了一定密度的草鱼和鳙、鲢鱼,草鱼主要是投喂象草,鳙、鲢没有投喂专门的饲料,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共收获79335斤鱼,其中罗非鱼59379斤,规格大小一致, 1斤/尾以上的罗非鱼占90%以上,饵料系数为1.16,养殖成本为2.45元/500g。另外,收获搭配养殖的草鱼13783斤,鳙、鲢鱼共6172斤,具体养殖情况见表1。据调研结果,目前在罗非鱼主产区全程投喂膨化料精养,采用传统的每天投喂2次的方法,罗非鱼养殖成本约为3.5~3.6元/斤。

表1  新兴市车岗镇罗非鱼养殖户近3年罗非鱼养殖情况

注:2009年全程投喂罗非鱼膨化料进行精养,每天投喂2次;2010年和2011年投喂的为罗非鱼颗粒料,投喂方法是以本方法进行,即每天只投喂1次。草鱼主要是投喂象草。鳙、鲢没有投喂专门的饲料,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

由上述实例中近三年的养殖情况得知,养殖户采用不同的投喂技术,其效果不一样,其中2009年采用传统的每天投喂2次的方法,其饵料系数为1.56,而从2010年开始,采用本发明的投喂技术即每天投喂1次的方法,其饵料系数为1.32,至2011年的饵料系数为1.16,而且规格大小一致,1斤/尾以上的罗非鱼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这种高效的科学投喂饲料技术进行罗非鱼养殖,其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既节约了饲料成本,还能减少水质污染,保护水体环境,而且能保证商品鱼的上市规格较为整齐,能显著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