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4-05-07
授权
授权
2012-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65/78 申请日:2010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2-03-07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矩形面板中贴合薄膜片(film sheet)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 的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 将从带状薄膜层叠体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宽度方向的切线之 间形成的薄膜片与带状薄膜层叠体一体地传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并 从带状薄膜层叠体剥离,依次贴合到与薄膜片的传送同步地传送的矩形面板 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显示面板制造中,使用在其他工艺中预先以矩形状切出的薄膜 片,它们统一带入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中。如在特开2002-23151号公报中所 公开,通常,它们在薄膜片制造装置中,从包含偏光薄膜的带状薄膜层叠体 的连续片(web)以矩形状打通或切断。这里,将它们称为张叶型(枚葉型) 薄膜片。多张张叶型薄膜片统一带入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中。被带入的张叶 型薄膜片存储在张叶型薄膜片用的箱中。被存放的张叶型薄膜片通常在每一 张层叠了包含粘着层的薄膜片和保护该粘着层的露出面的分离层(separator)。
存放了张叶型薄膜片的箱进入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中。从同样地进入制 造工艺中的存放了矩形面板的矩形面板用的箱中,矩形面板以一张一张取出。 张叶型薄膜片一般通过吸附传送部件而与矩形面板的传送同步而从箱中以每 张取出。取出的张叶型薄膜片以每张剥离分离层,露出薄膜片的粘着层。露 出粘着层的张叶型薄膜片吸附传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两者的位置对 准通常是将张叶型薄膜片传送到矩形面板的一面而进行。
在特许第437170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对于使 用了张叶型薄膜片的显示面板制造,通过分离层薄膜的承载(carrier)功能, 将与在分离层薄膜上形成的矩形面板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的薄膜片送入与矩 形面板的贴合位置,接着进行位置对准,并贴合到矩形面板。具体地说,是 如下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将薄膜片贴合到矩形面板,该薄膜片是从与装载 在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矩形面板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的带状薄膜层叠体的卷 (roll)转出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的带状薄膜层叠体的连续片中通过宽度 方向的切线而形成的。该位置对准方法是,基于检测出薄膜片的前端位置的 信息,对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端面进行定位,使被定位的矩形面板 的端面的位置对准薄膜片的端面。
此外,在特许第4377964号公报中,公开了连续制造如下的显示面板的 装置:以难以正确地传送使得带状薄膜层叠体的连续片的传送方向相对于传 送方向的角度成为θ=0作为前提,从而包括同步地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 与矩形面板的贴合装置。其中,作为贴合方法而记载了如下的方法:例如通 过CCD照相机,对送入贴合位置的承载薄膜上通过切线而形成的薄膜片的至 少一边或两边进行拍摄而图像化。接着,与薄膜片以θ=0传送的情况进行对 比,计测角度、传送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偏离量。以x、y、θ表示计测的值, 接着,将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与x、y、θ进行比对,进行位置调整。但 是没有具体表示如何将矩形面板与由x、y、θ表示的薄膜片的计测值进行比 对,以及如何对两者进行位置对准。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3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4371709号
专利文献3:特许第437796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2所示,目前的显示面板是由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重叠的同一 形状的矩形面板和薄膜片以及在四边或一部分边留出边缘部的矩形面板和薄 膜片的组合,或者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为平行状态且在四边或一部分边 留出边缘部的矩形面板和薄膜片的各个组合而构成的显示面板。容许由这些 组合而构成的矩形面板与薄膜片的贴合的传送和/或宽度方向的偏离量为 0.5~1.0mm左右。这是在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贴合位置中,要求薄 膜片与矩形面板在稍微的停止时间、至少4~5秒左右的期间,不仅前端面之 间,四边全部以高精度地定位。具体地说,要求1/500~1/1000以上的精度。
如后所述,本发明是用于实现如下的方法:在对依次传送的多个矩形面 板,将从与矩形面板的短边具有相同宽度或具有在矩形面板的短边留出边缘 部的宽度的、带状薄膜层叠体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宽度方向 的切线之间形成的、与矩形面板的长边具有相同长度或具有在矩形面板的长 边的前方和后方留出边缘部的长度的薄膜片与带状薄膜层叠体一体地传送到 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并从带状薄膜层叠体剥离,对剥离的薄膜片贴合与 该薄膜片同步而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 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的技术课题,至少通过以下的步骤而解决:首先,对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同一形状的矩形面板和薄膜片、或者在矩形面板的四边或一部分边留出 边缘部的、使外形尺寸设为不同的矩形编码和薄膜片分别设定沿着传送方向 延伸的中心线,并对矩形面板进行角度调整,使得设定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 与薄膜片的中心线平行的步骤;以及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移动背离传 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位置的背离量,进行位置调整的步骤。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在对依次传送的多个矩形面板,将从带状 薄膜层叠体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宽度方向的切线之间形成的 薄膜片与带状薄膜层叠体一体地传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并从带状薄 膜层叠体剥离,对剥离的薄膜片贴合与该薄膜片同步而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 形面板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其通过如下步骤:对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进行角度调整,使得沿着矩 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与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传送方向 延伸的中心线平行;以及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接着移动背离传送到贴 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位置的背离量,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 矩形面板与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一致,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以向矩 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之间留出距离,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 板以向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 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为,在对依次传送的多个矩形面板,将从带状 薄膜层叠体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宽度方向的切线之间形成的 薄膜片与带状薄膜层叠体一体地传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并从带状薄 膜层叠体剥离,对剥离的薄膜片贴合与该薄膜片同步而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 形面板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其通过如下步骤:(1)在贴合位置中,预先设定有薄膜片基准位置,该薄膜 片基准位置用于在薄膜片配置于表示薄膜片和矩形面板应传送的方向的中央 基准线上的情况下,对薄膜片进行定位,并求出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 位置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的背离量;(2)求出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 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相对中央基准线所具有的角度;(3)在贴合位置中, 预先设定有矩形面板基准位置,该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用于在矩形面板配置于 中央基准线上的情况下,对矩形面板进行定位,并求出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 形面板的位置背离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的背离量;(4)求出沿着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相对中央基准线所具有的角度;(5) 对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中央 基准线平行;(6)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移动背离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的 背离量,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7)对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的矩形 面板进一步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 片的中心线平行;以及(8)进一步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接着移动传 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位置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的背离量,进行位置调整, 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与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一致,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以向矩 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之间留出距离,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 板以向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 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为,在对依次传送的多个矩形面板,将从带状 薄膜层叠体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宽度方向的切线之间形成的 薄膜片与带状薄膜层叠体一体地传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并从带状薄 膜层叠体剥离,对剥离的薄膜片贴合与该薄膜片同步而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 形面板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其通过如下步骤:(1)在贴合位置中,预先设定有薄膜片基准位置,该薄膜 片基准位置用于在薄膜片配置于表示薄膜片和矩形面板应传送的方向的中央 基准线上的情况下,对薄膜片进行定位,并求出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 位置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的背离量;(2)求出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 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相对中央基准线所具有的角度;(3)在贴合位置中, 预先设定有矩形面板基准位置,该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用于在矩形面板配置于 中央基准线上的情况下,对矩形面板进行定位,并求出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 形面板的位置背离矩形面板基准位置的背离量;(4)求出沿着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相对中央基准线所具有的角度;(5) 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基于通过(2)和(4)求出的角度而进行角度调 整,使得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平行;以及 (6)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接着基于通过(1)和(3)求出的背离量, 移动背离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位置的背离量,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将 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与传送到所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一致,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以向矩 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到贴合位 置的薄膜片重叠。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对 矩形面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到 贴合位置的薄膜片的中心线之间留出距离,从而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 板以向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与传送 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带状薄膜层叠体的结构和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由薄膜片和矩形面板构成的显示面板的不同方式的示意图。 (A)是表示薄膜片与矩形面板完全重叠的显示面板。(B)是沿着薄膜片和 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一致的状态下,在矩形面板的传送方 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薄膜片与矩形面板重叠的显示面 板。(C)是沿着薄膜片和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平行状态下, 在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薄膜片与矩 形面板重叠的显示面板。
图3A是包括用于形成使用了带状薄膜层叠体的薄膜片的切断站A的显 示面板的连续制造装置。
图3B是包括用于判定使用了切线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的预先形成的薄 膜片的判定站A’的显示面板连续制造装置。
图4是表示连续制造使用了带状薄膜层叠体的显示面板的装置的制造工 艺的流程图。
图5是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的贴合站B的扩大概念图。
图6是包括表示与送入贴合站B的薄膜片的传送同步地提供的矩形面板 与薄膜片的贴合位置的一对贴合辊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带状薄膜层叠体切入相对于传送方向的直角方向的切线的 切断站A的扩大概念图。
图8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包括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与 矩形面板的、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的交叉角θ2和各个中心线的前 端位置(f,p)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和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用于使用连接基于在图像化的图像内的任 意原点(G)而计算出的薄膜片的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的假设直 线和连接矩形面板的第1调准(alignment)标记(a)和第2调准标记(a2) 的假设直线的斜率,求出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和矩形面板 当前位置(P)的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的交叉角θ2和各个中心线 的前端位置(f,p)的坐标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用于根据任意原点(G)分别计算沿着薄 膜片当前位置和矩形面板当前位置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的坐 标,从而作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距离(xm,yn)而计算在背离薄膜片当前位 置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f)的矩形面板的角度调整(设为θ2=0)之后的位置 中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p’)的背离量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 贴合工艺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相对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薄膜 片当前位置(F)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相对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 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用于将从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校 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位置对准到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 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 贴合工艺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用于位置对准到薄膜片当前位置(F) 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的角度调整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用于将进行了角度调整之后的矩形面板 (P’)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 距离的差分量(m,n),从而进行位置调整,使得将与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 膜片同步地传送的矩形面板位置对准到薄膜片当前位置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 贴合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主要说明包含用于形成使用了图1的使用前A的带状 薄膜层叠体10的薄膜片15的切断站A的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装置(图3A) 和包含在制造工艺(图4)中的、有关本发明的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在贴 合装置200中的位置对准方法的实施方式。
另外,图1的使用前B是与使用前A不同的带状薄膜层叠体。这是在带 状薄膜层叠体的制造工艺中,预先在带状薄膜层叠体中形成了切线16的切线 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10’。使用了它的显示面板连续制造装置(图3B)不需 要用于形成薄膜片15的切断站A,取而代之,能够包含用于确认预先形成的 切线16的判定站A’。在该显示面板连续制造装置(图3B)中,当然也能够 应用本发明的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在贴合装置中的位置对准方法。
(显示面板连续制造装置的概要)
图3A是表示包括带状薄膜提供装置100和矩形面板W的传送装置300 的、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1的概念图,该带状薄膜提供装置100包括本 发明的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贴合装置20且装载了用于显示面板的带状 薄膜层叠体10的卷,矩形面板W的传送装置300将由提供的带状薄膜层叠 体10的连续片形成的薄膜片15贴合。连续制造装置1至少包括由带状薄膜 层叠体10的连续片形成薄膜片15的切断站A和将薄膜片15贴合到矩形面 板W的贴合站B。细节如后所述,图4是表示图3A所示的连续制造显示面 板的各个工艺即步骤的流程图。
带状薄膜提供装置100包括:支架装置110,用于以旋转自如地装载带 状薄膜层叠体10的卷;读取装置120,用于读取切断位置信息;薄膜提供装 置130,包括供给辊;速度调整装置140,包括用于提供一定速度的薄膜的滞 留(ァキュ一ム)辊;切断装置150,用于在切断站A中,基于读取的切断 位置信息,与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连续片的传送方向相对的宽度方向,从承 载薄膜14的相反侧达到承载薄膜14的粘着层12侧的面的深度,切割连续片 而形成切线16;切断位置确认装置160,用于确认在相同的切断站A中形成 的切线16的位置;薄膜提供装置170,包括供给辊;速度调整装置180,包 括用于提供一定速度的薄膜的滞留辊;贴合装置200,在贴合站B中,包括 将从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切线16之间形 成的薄膜片1 5从承载薄膜14剥离而贴合到矩形面板W的一对贴合辊承载 薄膜卷绕驱动装置210,用于卷绕承载薄膜14;边缘检测装置220,用于在 同一个贴合站B中,确认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以及直行位置检测装置 230,用于检测薄膜片15的直行位置。
(带状薄膜层叠体的卷的装备)
图1是表示带状薄膜层叠体10或切线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结构和 使用了该层叠体而制造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使用前A和使用前B如上所述。 这里,利用使用前A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是:将由包括在带状薄 膜层叠体10中包含的承载薄膜14上以剥离自如地层叠的粘着层12的偏光薄 膜11形成的薄膜片15贴合到矩形面板W的正反面,使得薄膜片15的偏光 轴的交叉角成为90°。
装载在带状薄膜提供装置100中的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卷,优选具有与 贴合的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相对的宽度方向的边相同宽度或在沿着矩形面 板W的传送方向的边留出边缘部的宽度。如图1的使用前A所示,表示了由 如下薄膜构成的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连续片卷绕到卷的层叠体:在两面具有 保护薄膜的偏光子的、贴合矩形面板W的面形成粘着层12的偏光薄膜11、 具有在偏光薄膜11的没有粘着层12的面层叠的粘着面的表面保护薄膜13、 在偏光薄膜11的粘着层12以剥离自如地层叠的承载薄膜14,但带状薄膜层 叠体10并不限定于此。
承载薄膜14是在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工艺中,保护偏光薄膜11的粘着 层12,在对于矩形面板W的贴合前或贴合时,由连续片的偏光薄膜11形成 的薄膜片15从带状薄膜层叠体10剥离时解除卷绕的分型薄膜。
图3A是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的概念图。装置1是通过控制装置400 使各个装置动作,在切断站A中,由包括在带状薄膜层叠体10中包含的承 载薄膜14上以剥离自如地层叠的粘着层12的偏光薄膜11形成薄膜片15, 并将形成的薄膜片15送入贴合站B的贴合装置,从承载薄膜14剥离薄膜片 15,对剥离的薄膜片15贴合与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传送的矩形面板W而 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
概括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装置整体的控制。控制装置400基于读取到的 切断位置信息,使包含供给辊的薄膜提供装置130动作,从带状薄膜层叠体 10提供连续片,但并不限定于此。控制装置400还通过使速度调整装置140 动作,从而暂时停止来自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连续片的提供。控制装置400 接着在切断站A中,使切断装置150动作,并在与连续片的传送方向相对的 宽度方向,从承载薄膜14的相反侧达到承载薄膜14的粘着层12侧的面的深 度切入切线,从而在连续片中形成切线16。切断站A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
贴合矩形面板W的薄膜片15是否形成为正确的矩形状对于两者的位置 对准来说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切断位置确认装置160 确认在带状薄膜层叠体10中形成的切线16是否正确。通过承载薄膜卷绕驱 动装置210,带状薄膜层叠体10提供给包括在从传送方向看位于下游侧和上 游侧之间形成的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传送的矩形面板W的贴合装置200 的贴合站B。在带状薄膜层叠体10中形成的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分达到 传送到贴合台B的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的位置,只有承载薄膜14经 由剥离板211而卷绕,从而薄膜片15从承载薄膜14上剥离。剥离的薄膜片 15在包含一对贴合辊的贴合装置200中,一边与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传 送的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对准,一边开始与矩形面板W的贴合动作。
图4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的制 造工艺的流程图。在贴合位置中,预先设定有薄膜片基准位置(F0)和矩形 面板基准位置(P0),该薄膜片基准位置(F0)在薄膜片15配置于表示薄膜 片15和矩形面板W两个应传送的方向的中央基准线(C0)上的情况下,用 于对薄膜片15进行定位,该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是相同地配置了矩形面 板W的情况下,用于对矩形面板W进行定位,但并不限定于此。传送到如 图4所示的贴合站B的贴合装置200的薄膜片15的位置(以下,将其称为“薄 膜片当前位置(F)”),例如通过CCD照相机的拍摄而图像化,根据拍摄 的图像内的对比度差,作为相对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角度θ和离薄膜片 基准位置(F0)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离量(s,t)而计测出。同样地,传 送到贴合装置200的矩形面板W的位置(以下,将其称为“矩形面板当前位 置(P)”)也作为相对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角度θ1和离矩形面板 基准位置(P0)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离量(X,Y)而计测出。细节如后所 述,包括基于计测出的值,对与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传送到贴合装置200 的矩形面板W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进行校正的工艺。
另外,图3A和图4所示的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和流程图只不过是 用于说明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位置对准方法的一个例示。作为在连续 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中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带状薄膜层叠体,当然也还 可以应用图1的使用前B和图3B所示的预先向宽度方向切入切线16而卷绕 到卷的切线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卷。此时,在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装置 (图3B)中,不需要切断站A,设置包括用于判定预先形成的切线16的位 置的判定装置120’的判定站A’即可。
(矩形面板W的传送和对于薄膜片15的贴合)
接着,详细叙述在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 中,通过控制装置400而动作的各个装置的具体动作。其中,包括贴合站B 中的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贴合动作。首先,概述贴合由带状薄膜层叠 体10的连续片形成的薄膜片15的矩形面板W的传送装置300。接着,概述 包括用于对薄膜片15贴合矩形面板W的、上下方向可分离的一对贴合辊的 贴合装置200。
图2是表示由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构成的显示面板的不同方式的示 意图。图2(A)是表示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完全重叠的显示面板。图2 (B)是沿着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一致的状 态下,在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薄 膜片15与矩形面板W重叠的显示面板。图2(C)是沿着薄膜片15和矩形 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之间平行状态下,在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 向和/或宽度方向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重叠的显 示面板。
如图2(A)所示,矩形面板W在传送方向的前端边缘部的左右端附上 第1调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记(a2)。矩形面板W还在沿着传送方向 延伸的中心线(cp)上、离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a2)等距离(R)的位 置上,作为假设位置而设定了第3调准标记(a3)。被制造的显示面板进行 位置对准并贴合,使得在薄膜片15上,矩形面板W的以第1调准标记(a1) 和第2调准标记(a2)作为起点而延伸的长边和短边全部重叠或者留出一定 宽度的边缘部而重叠。
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工艺中的矩形面板W在包括电子部件的安装在内 的布线安装阶段,其边缘稍微被切削加工。或者,也有矩形面板W的边缘已 经被切削加工的情况。矩形面板W的边缘可加工为各种各样。因此,通常通 过计测预先附上的调准标记或作为假设位置而预先设定的调准标记,确认矩 形面板W的边缘。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则通过计测矩形面板W的短边和 长边的长度而确认。矩形面板W通过提供装置从容纳多个矩形面板W的箱 中以每一张取出,例如经由清洗/研磨,如图3A或图3B所示,通过传送装置 300而调整为一定间隔和一定速度,传送至与薄膜片15的贴合站B的贴合装 置200。
图5是贴合站B的扩大概念图。贴合站B由包括一对贴合辊和薄膜片 15的边缘检测装置220和直行位置检测装置230的贴合装置200、包括矩形 面板W的调准装置320和贴合位置传送装置330和边缘检测装置340的矩形 面板传送装置300的一部分构成。传送装置300包括由在薄膜片15送入贴合 站B时,与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依次提供给贴合站B的矩形面板W的最 后阶段,用于控制矩形面板W的姿势的装置构成的贴合装置的一部分,但并 不限定于此。
图6是表示构成贴合装置200的一部分的调准装置320和贴合位置传送 装置330的动作的示意图。细节如后所述,矩形面板W从配置于右方向的预 调准装置310(图5)向左方向传送。在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上,在传送 方向的左右以分离状态配置了用于搭载传来的矩形面板W的一对传送部件 322,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分离的一对传送部件322之间,可相对于矩形面板 W的传送方向以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自如且可旋转的调准台321以上下方向 可升降地构成。搭载到传送部件322的矩形面板W,通过调准台321而被举 起,离开传送部件322。
调准装置320还可以在调准台321上设置用于将矩形面板W固定在调准 台321上的吸附固定部件323。例如,在矩形面板W相对矩形面板基准位置 (P0)的中央基准线(C0)以角度θ1>0的状态搭载在传送部件322的情况下, 调准台321被举起,由此矩形面板W离开传送部件322。接着,矩形面板W 通过调准台321而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相对传送方向成为角度θ1=0。最后, 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调整,使得相对传送方向成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由此, 构成整个系统。
另一方面,薄膜片15优选通过承载薄膜14调整为一定速度而提供至贴 合站B的贴合装置200。如图5所示,在贴合站B中,只有承载薄膜14经由 剥离板211而通过承载薄膜卷绕驱动装置210而剥离为锐角。通过承载薄膜 14被剥离为锐角,能够缓慢地露出薄膜片15的粘着层12。由此,薄膜片15 的前端边缘部分稍微露出,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对露出的前端边缘部 分进行位置对准。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将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如 何高精度地进行位置对准。为此,由在显示面板的连续装置中具备的带状薄 膜层叠体10形成的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分必须相对于沿着薄膜片的传送 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形成直角。
图7是表示为此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扩大示意图。其还可以应用于图3A 的切断站A。此外,其虽不能应用于不需要切断站A的图3B的显示面板的 连续制造装置,但可以应用于在图3B中使用的切线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10’ 的制造装置是不言而喻的。
图7是用于确认向与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连续片的传送方向相对的宽度 方向形成的切线16的形成位置是否与根据连续片的转出量的测长数据而计 算出的位置一致的装置。确认是通过求出连续片的传送方向(X方向)和连 续片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正确的位置而进行。确认是对将切线16的形成 位置夹在前后的两处,计测实际的切线16的形成位置和偏离量,但并不限定 于此。偏离量是薄膜片15的侧端部位置和各个基准线向X方向和Y方向背 离的距离。对于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切线16的形成位置和薄膜片15的侧端 部位置,例如通过包括CCD照相机的切断位置确认装置160拍摄而成为图像 化。在拍摄范围内,预先设置有各自的基准线。对于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切 线16的形成位置和薄膜片15的侧端部位置,通过拍摄的图像内的对比度差 而判定,但并不限定于此。接着,计算预先设定的基准线与切线16的形成位 置和薄膜片15的侧端部位置之间的距离(偏离),并基于计算出的距离(偏 离),切断装置150的位置和角度校正为带状薄膜层叠体10的连续片的传送 方向的前后。
通过切线16而形成的薄膜片15,接着被送入贴合站B的贴合装置200。 如图3A或图3B所示,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分出现在贴合装置200的一 对贴合辊以上下方向分离的间隙中,通过薄膜片15的边缘检测装置220而确 认。薄膜片15以在承载薄膜14中层叠的状态传送,但承载薄膜14的传送方 向的角度成为θ=0这样正确地传送的情况较少。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方法。图8~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 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包括沿着传送到贴合 位置的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cp)之间的交 叉角θ2和各个中心线的前端位置(f,p)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和矩形面板 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用于使用连接基于在 图像化的图像内的任意原点(G)而计算出的薄膜片15的第1定点(z1)和 第2定点(z2)的假设直线和连接矩形面板的第1调准标记(a)和第2调准 标记(a2)的假设直线的斜率,求出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当前位置 (F)和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cp)之间的 交叉角θ2和各个中心线的前端位置(f,p)的坐标的示意图。
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优选在前端边缘部分的左右至少具有预先设 定的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这些定点的位置坐标可基于薄膜片 15的通过边缘检测装置220和直行位置检测装置230的CCD照相机拍摄而 图像化的图像内的原点(G)而算出,但并不限定于此。算出的坐标位置作 为数据而通过控制装置400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
接着,如图5所示,矩形面板W从包含液晶面板W的容纳箱的传出装 置中以一定间隔和一定速度提供给贴合装置200的一对贴合辊以上下方向分 离的间隙。在以每一张传送的矩形面板W中,在前端边缘部的左右端预先附 上第1调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记(a2),还在沿着矩形面板W的传送 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p)上作为假设位置而设定了第3调准标记(a3)。基 于这些调准标记,矩形面板W通过矩形面板传送装置300而被控制姿势。如 图6所示,通过预调准装置310定位的矩形面板W搭载到在调准装置320中 包含的向传送方向的左右分离的一对传送部件322。搭载的矩形面板W也很 少是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的角度θ1以θ1=0的状态传送的情况。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用于根据任意原点(G)分别计算沿着薄 膜片当前位置(F)和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 cp)的前端位置的坐标,从而作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距离(xm,yn)而计算 在背离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的矩形面板W 的角度调整(设为θ2=0)之后的位置中的中心线(cp)的前端位置(p’)的 背离量的示意图。此外,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 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贴合工艺的流程图。
矩形面板W通过调准标记检测装置340的至少两组CCD照相机而拍摄 而成为图像化,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在以下详细叙述那样,预先附在矩形面 板W的调准标记(a1,a2)的坐标位置,可基于在图像内任意设定的原点(G) 而计算。计算出的坐标位置作为数据而通过控制装置400存储在存储装置420 中。
请参照图8。通过薄膜片1 5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左右端的第1定点(z1) 和第2定点(z2)的假设直线与矩形面板W的第1调准标记(a)和第2调 准标记(a2)的假设直线的交叉角θ2,计算沿着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 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cp)之间的交叉角θ2,并将其存储。如图9所 示,控制装置400基于计算出的交叉角θ2,使搭载在调准台321上的矩形面 板W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旋转,对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的 前端位置(p)进行角度调整,使得交叉角θ2成为0。图10是表示角度调整 之后的矩形面板W(P’)。由该图可知,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的前端 位置从调整前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移位至调整后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
使用图9和图11详细叙述具体的计算方法。两个假设直线的求法是,首 先,将例如通过CCD照相机拍摄而成为图像化的图像内的任意点设为原点 (G)。于是,基于原点(G),接着确定第1调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 记(a2)的坐标和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的坐标。基于确定的这 些坐标,可通过下式而求出连接第1调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记(a2) 的假设线y1和连接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的假设线y2。
y1=α1x+β1......(1),其中,β1是截距,
y2=α2x+β2......(2),其中,β2是截距。
沿着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cp)之间 的交叉角θ2,可基于求出的y1和y2的假设线的斜率(α1,α2),根据下式 求出。
tanθ2=(α2-α1)/(1+α1·α2)......(3)
基于求出的θ2,矩形面板W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进行角度调整, 使得沿着其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p)与沿着薄膜片15的传送方向延伸的 中心线(cf)平行。接着,对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调整,使得与薄膜片15 重叠。
请参照图9。可如下表示位于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 的各自的中心线(cf,cp)之间的前端位置(f,p)。即,位于薄膜片15的 前端边缘部分的中心线的坐标(f)处于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的 直线长度的1/2,相当于从任意的原点(G)到(s,t)的位置。相同地位于 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的中心线的坐标(p)处于矩形面板W的第1调 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记(a2)的直线长度的1/2,相当于从任意的原点 (G)到(X,Y)的位置。
在图10中,矩形面板W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而角度调整到位 置(P’),使得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与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角 度θ2成为0。伴随于此,位于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的中心线(cp)的 前端位置从p移动到p’。基于移动前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X,Y)和交 叉角θ2,计算移动后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X’,Y’)。接着,背离薄膜 片15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f)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p’)的 背离量作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距离xm、yn而计算并存储。基于计算出的xm、 yn,控制装置400将搭载了矩形面板W的调准台321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 由此,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调整,位置对准到薄膜片15。位置对准的薄膜片 15和矩形面板W通过一对贴合辊而压接传送,从而连续制造显示面板。
若通过图11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方法如下所述。读取在贴 合位置中一部分重合的薄膜片15的第1和第2定点(z1,z2)和矩形面板W 的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a2)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图像,通过运算而确定 离图像内的任意的原点(G)的坐标,并将其存储。基于这些坐标,通过运 算而算出沿着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cp)之间 的交叉角θ2,并将其存储。控制装置400基于算出的角度θ2,使搭载在调准 台321上的矩形面板W旋转θ2,对矩形面板W进行角度调整。
另一方面,根据存储的薄膜片15的第1和第2定点(z1,z2)和矩形面 板W的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a2)的坐标,通过运算而算出位于薄膜片 15和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各自的中心线的前端 位置坐标(f,p’),并将其存储。基于这些前端位置坐标(f,p’),通过运 算而算出薄膜片15与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的背离量(xm,yn), 并将其存储。控制装置400基于算出的背离量(xm,yn),使搭载在调准台 321上的已进行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对矩形面板 W进行位置调整。通过该角度调整和位置调整,薄膜片15与矩形面板W如 图2所示那样贴合。
图12~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下的说明与 表示连续制造显示面板的装置的制造工艺图4的流程图中的说明一部分重 复。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相对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薄膜 片当前位置(F)的示意图。用虚线表示的矩形是使薄膜片15定位在薄膜片 15和矩形面板W两个应传送的方向的中央基准线(C0)上的薄膜片基准位 置(F0)。在带状薄膜层叠体10中表示的、通过薄膜片切线16隔开的由实 线表示的连续的矩形是相对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示意图。这 是表示在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左右端设定的 第1和第2定点(z1,z2)以及表示相对于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两个应 传送的方向的中央基准线(C0)的、沿着薄膜片15的传送方向延伸的薄膜片 中心线(cf)的交叉角(θ)的示意图。
图12和图13是假设了薄膜片当前位置(F)与薄膜片基准位置(F0) 不一致的情况。对传送到贴合位置的每个薄膜片15,在向与薄膜片15的传 送方向相对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左右端设定了第1 定点(z1)和第2定点(z2),在中心线(cf)上设定了离这些第1和第2 定点(z1,z2)等距离的第3定点(z3)。位于与中央基准线(C0)正交的 垂直基准线(H0)上的第1水平基准点(x1)和第2水平基准点(x2)是与 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对应的交点。此外,位于从与中央基准线 (C0)平行的薄膜片15的各个长边具有同一宽度的第1和第2薄膜片水平基 准线(FC01,FC02)上的第1垂直基准点(y1)和第2垂直基准点(y2)是 与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对应的交点。
请参照图12和图13。从第1水平基准点(x1)到第1定点(z1)的距 离(s1)、从第2水平基准点(x2)到第2定点(z2)的距离(s2)、从第1 垂直基准点(y1)到第1定点(z1)的距离(t1)、从第2垂直基准点(y2) 到第2定点(z2)的距离(t2)都可以例如通过两台CCD照相机拍摄而图像 化,从而计测其距离。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 贴合工艺的流程图。参照该流程图,计测出的距离(s1,s2)和(t1,t2)通 过控制装置400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此外,在存储装置420中,作为 赋予的数据而预先存储有第1定点(z1)与第2定点(z2)之间的距离(L)。 控制装置400可基于计测数据(s1,s2)和赋予的存储数据(L),使信息处 理装置410动作,计算以下的数据。
基于这些计测数据和存储数据,则如下:
tanθ=(s1-s2)/L......(4),其中,s1>s2。
通过(4)式,可求出在图12中的、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 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所具有的交叉角(θ)。
位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假设的薄膜片15与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 薄膜片当前位置(F)中的薄膜片15相背离的距离,可通过以下的(5)和(6) 而求出。
图13所示的垂直方向的背离量(h)如下所述。位于从与中央基准线(C0) 平行的薄膜片15的各个长边具有同一宽度的第1和第2薄膜片水平基准线 (FC01,FC02)上的第1垂直基准点(y1)和第2垂直基准点(y2)是与第 1定点(z1)和第2定点(z2)对应的交点。于是,垂直方向的背离量(h) 可由从第1垂直基准点(y1)到第1定点(z1)的距离(t1)与从第2垂直 基准点(y2)到第2定点(z2)的距离(t2)的差分的1/2来表示。即,
h=(t2-t1)/2......(5),其中,t2>t1。
通过(5)式,如图13所示,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 (cf)的前端位置(f),作为从位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假设的薄膜片 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c0)向垂直方向背离了距离(h)的位置而计 算出。
图13所示的水平方向的背离量(k)如下所示。同样地,位于与中央基 准线(C0)正交的垂直基准线(H0)上的第1水平基准点(x1)和第2水平 基准点(x2)是与第1定点(z1)和第2定点(z2)对应的交点。于是,水 平方向的背离量(k)可由从第1水平基准点(x1)到第1定点(z1)的距离 (s1)与从第2水平基准点(x2)到第2定点(z2)的距离(s2)的和的1/2 来表示。即,
k=(s1+s2)/2......(6)。
通过(6)式,如图13所示,沿着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传 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作为从位于薄膜片基准位置(F0) 的假设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c0)向水平方向背离了距离 (k)的位置而计算出。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相对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 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用虚线表示的矩形是使矩形面板W定位在 表示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两个应传送的方向的中央基准线(C0)上的矩 形面板基准位置(P0)。由实线表示的矩形表示矩形面板W实际传送到贴合 位置的位置,是相对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W的矩形面板当 前位置(P)。
预先设定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使得将沿着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 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p)和中央基准线(C0)一致,将预先附 在矩形面板W的前端边缘部分的左右端的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a2)和 位于与中央基准线(C0)正交的垂直基准线(H0)上的第1和第2基准点(b1, b2)一致,将预先设定在离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a2)等距离的第3调 准标记(a3)和位于中央基准线(C0)的第3基准点(b3)一致。
图1 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的示意图。 这是表示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位置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 (P)。如图2所示,对矩形面板W在与其传送方向相对的宽度方向的前端 边缘部分的左右端预先附上第1调准标记(a1)和第2调准标记(a2),在 沿着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p)上预先设定了离这些调准标 记等距离的第3调准标记(a3)。从图14可知,第1至第3调准标记(a1, a2,a3)分别对应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基准点(b1,b2,b3)。矩 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由θ1表示。
图14和图15假设了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与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 不一致的情况。与中央基准线(C0)正交的垂直基准线(H0)由第1和第2 基准点(b1,b2)预先设定。从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第1和 第2调准标记(a1,a2)到垂直基准线(H0)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X1、X2。
预先设定与中央基准线(C0)平行且通过第1和第2基准点(b1,b2) 的第1和第2面板水平基准线(PC01,PC02)线。从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 a2)到这些第1和第2面板水平基准线(PC01,PC02)线的垂直方向距离为 Y1、Y2。
控制装置400例如可通过两台CCD照相机,对从第1和第2调准标记(a1, a2)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距离(X1,X2)和(Y1,Y2)进行拍摄而图像化, 从而进行计测。
图15所示的以下的数据是赋予的数据。这些通过控制装置400而预先存 储在存储装置420中。数据L1是矩形面板W的第1调准(a1)和第2调准 (a2)之间的距离。数据R表示在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中预先设定的 第3调准标记(a3)与第1或第2调准标记(a1,a2)中的任一个的距离。 作为赋予的数据,除此之外,预先存储第3调准标记(a3)与第1或第2调 准标记(a1,a2)中的任一个的连线和与其交叉的沿着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 向延伸的中心线(cp)之间的交叉角θ0、从第3基准点(b3)到垂直基准线 (H0)上的距离X0、从第1或第2基准点(b1,b2)到中央基准线(C0) 的距离Y0。
请参照图17的流程图。计测出的距离(X1,X2)和(Y1,Y2)通过控 制装置400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在存储装置420中,作为赋予的数据 而预先存储有距离L1和R、交叉角θ0、距离X0和Y0。
控制装置400基于这些计测/存储数据,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作,
tanθ1=(X1-X2)/L1......(7),其中,设为X1>X2。
通过(7)式,计算出沿着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 向延伸的中心线(cp)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θ1)。
控制装置400接着基于计算出的交叉角(θ1),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 作,
X3=cos(θ0+θ1)×R......(8)。
通过式(8),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调准标记(a3)到第1调 准标记(a1)的水平方向的距离(X3)。或者,
X3’=cos(θ0-θ1)×R......(8’)。
通过(8’),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调准标记(a3)到第2调准 标记(a2)的水平方向的距离(X3’)。
控制装置400同样地基于计算出的交叉角(θ1),使信息处理装置410 动作,
Y3=sin(θ0+θ1)×R......(9)。
通过式(9),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调准标记(a3)到第1调 准标记(a1)的垂直方向的距离(Y3)。或者,
Y3’=sin(θ0-θ1)×R......(9’)。
通过(9’),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调准标记(a3)到第2调准 标记(a2)的垂直方向的距离(Y3’)。
控制装置400还基于计算出的值(X3,X3’),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 作,
m=X1+X3-X0......(10)或者
m=X2+X3’-X0......(10’)。
通过(10)或(10’)中的任一个,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基准 点(b3)到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第3调准标记(a3)的水平 方向的背离距离(m)。
控制装置400同样地基于计算出的值(Y3,Y3’),使信息处理装置410 动作,
n=Y1+Y0-Y3......(11)或者
n=Y2+Y3’-Y0......(11’)。
通过(11)或(11’)中的任一个,计算出如图15所示的、从第3基准 点(b3)到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第3调准标记(a3)的垂直 方向的背离距离(n)。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用于将从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校 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位置对准到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 示意图。更详细地说,在图中,用细虚线表示的矩形是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 的矩形面板W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同样地,用粗实线表示的矩形是 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W。同样地,用细实线表示的连 续的矩形是通过切线16划分的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薄膜片当 前位置(F)。同样地,用粗虚线表示的矩形是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 的矩形面板W再一次校正,从而与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位置 对准的矩形面板W的矩形面板校正位置(P1)。以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第 2实施方式。
此外,图16假设了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成为和与其同步地 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处于一部分重叠的状态,但薄膜片15和矩形 面板W都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F0)和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情况。通 过以下的步骤,对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 对准,成为如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
搭载在调准装置320的调准台321上的矩形面板W通过控制装置400, 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旋转沿着矩形面板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 线(cp)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θ1),但并不限定于此。由此, 对矩形面板W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矩形面板的中心线(cp)与中央基准线(C0) 平行。
这样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进行如下距离的位置调整:从矩形面 板基准位置(P0)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的距离,即从第3基准点(b3)到 第3调准标记(a3)的水平方向的背离距离(m)和垂直方向的背离距离(n)。 由此,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一旦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
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W通过控制装置400,以搭 载在调准装置320的调准台321上的状态,以第3调准标记(a3)即第3基 准点(b3)为中心,旋转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cp)相对于 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θ),但并不限定于此。由此,进行角度调整, 使得矩形面板的中心线(cp)与薄膜片的中心线(cp)平行。
请参照图16。(k,h)的坐标表示薄膜片当前位置(F)中的薄膜片15 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且还是离表示薄膜片基准位置(F0)中的 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的(c0)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背离量。 表示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的(c0)还相当于矩形面板基准位 置(P0)中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p)。因此,矩形面板W以 与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W的调准标记(a3)一致的第 3基准点(b3)为中心,角度调整(θ),从而矩形面板的中心线(cp)与薄 膜片的中心线(cf)平行。基于从第3基准点(b3)到相当于矩形面板基准 位置(P0)中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p)的(c0)的距离,即 R1(=R×cosθ0)和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 叉角(θ),计算此时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cp)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k’, h’)。由此,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必须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表示 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与矩形面板的中心线(cp)的前端 位置(p’)的差分的数值(k-k’,h-h’)。由此,能够将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 形面板W与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重叠。
使用在矩形面板W中留出边缘部的薄膜片15的图2(B)或(C)所示 的位置对准,可通过调整垂直方向的背离量(h)而进行是不言而喻的。
若通过图4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方式,则如下所述。在步骤7中, 薄膜片15从承载薄膜14中剥离,在步骤8中,检测出薄膜片15的前端边缘 部分。由此,计算出相对于表示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两个应传送的方向 的中央基准线(C0)的、沿着薄膜片15的传送方向延伸的薄膜片中心线(cf) 的交叉角(θ)。接着,计测出如图13所示的、从第1水平基准点(x1)到 第1定点(z1)的距离(s1)、从第2水平基准点(x2)到第2定点(z2) 的距离(s2)、从第1垂直基准点(y1)到第1定点(z1)的距离(t1)、从 第2垂直基准点(y2)到第2定点(z2)的距离(t2)。这些数据通过控制 装置400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控制装置400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作, 可基于这些数据,计算从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假设的薄膜片15的前端位 置(c0)到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 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背离量(k,h)。
另一方面,与薄膜片15的传送同步地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在 步骤11中,读取第1至第3调准标记(a1,a2,a3)。由此,计测出从第1 和第2调准标记(a1,a2)到垂直基准线(H0)的距离(X1,X2)和到第1 和第2面板水平基准线(PC01,PC02)的距离(Y1,Y2)。接着,计算出 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 叉角(θ1)。这些数据通过控制装置400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
基于这些计测数据和赋予数据,计算出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 W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距离(m,n)。
控制装置400在步骤12中,基于计算出的数据(m,n),一旦将矩形 面板W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接着,控制装置400在步骤13中, 将一旦校正为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矩形面板W,以第3调准标记(a3) 即第3基准点(b3)为中心,旋转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相对于中央基准 线(C0)的交叉角(θ)。此时,计算出进行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的中 心线(cp)的前端位置(p’)的坐标(k’,h’)。接着,对进行了角度调整的 矩形面板W进行背离量(k-k’,h-h’)的位置调整,该背离量(k-k’,h-h’) 相当于与薄膜片15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F0)的距离(k, h)的差分。由此,在步骤14和步骤15中,将矩形面板W位置对准到薄膜 片15并贴合。
图18~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示意图。以下,与第2方式 对比而进行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细节,简略重复部分。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用于位置对准到薄膜片当前位置(F) 的矩形面板的中心线的角度调整的示意图。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 位于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具有交叉角θ的薄膜 片当前位置(F)。另一方面,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是用粗实 线表示的矩形。矩形面板W位于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相对于中央基 准线(C0)具有交叉角θ1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
在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f,cp) 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各自的交叉角(θ,θ1)相等的情况下,即,θ=θ1 的情况下,中心线之间平行。此时,通过对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前 端(f,p)之间进行位置调整,进行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位置对准。 图18假设了θ≠θ1的情况。角度θ2是θ1与θ的差分(θ2=θ1-θ,其中,θ1>θ)。 如图6所示的、搭载在调准台321上的矩形面板W,若通过控制装置400, 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相对于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旋转作为 θ1与θ的差分的角度θ2,则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与薄膜片15的中心线 (cf)平行,但并不限定于此。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不经过将矩形面 板W一旦返回至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步骤,而采用将矩形面板W的 中心线(cp)直接与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平行或一致的步骤。
请参照图20,即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包括位置对准的薄膜片与矩 形面板的贴合工艺的流程图。通过薄膜片15的前端位置读取而计测出的距离 (s1,s2)和(t1,t2)由控制装置400而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与图17 的流程图相同地,在存储装置420中,预先存储有赋予的数据,控制装置400 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作,基于计测/赋予数据,通过上述的(4)、(5)、 (6)式,计算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相对于中央 基准线(C0)的交叉角(θ)、以及薄膜片当前位置(F)中的薄膜片15的 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f)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薄膜片基准位置(F0) 中的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的前端位置(c0)的距离(k,h)。
另一方面,通过实际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第1至第3调准 (a1,a2,a3)的读取而计测出的、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中的矩形面板W 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矩形面板基准位置(P0)的距离(X1,X2)以及(Y1, Y2)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中。控制装置400使信息处理装置410动作,基于 计测/赋予数据,通过上述的(7)至(11)式,计算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 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θ1)、以及矩形面板当前位置(P)中 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的前端位置(p)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矩形 面板基准位置(P0)中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的前端位置(c0)的距 离(m,n)。
图19是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用于将位于角度调整后位置(P’) 的矩 形面板W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置调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背离薄膜片当前位置 (F)的距离的差分量(m,n),使得将与薄膜片15同步地传送到贴合位置 的矩形面板W到位置对准薄膜片当前位置(F)的示意图。若参照图18,矩 形面板W以第3调准标记(a3)为中心,旋转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与矩 形面板W的中心线(cp)相对于中央基准线(C0)的交叉角的差分,即
θ2=θ1-θ......(12),其中,θ1>θ,
通过(12)式计算出的(θ2)。由此,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矩形面板W 的中心线(cp)与薄膜片15的中心线(cf)平行。这是矩形面板W的角度调 整后位置(P’)。
位于角度调整后位置(P’)的矩形面板W,接着,向水平方向移动矩形 面板W的第3调准标记(a3)向水平方向背离第3基准点(b3)的距离的差 分,即
m1=k-m......(13),其中,k>m,
通过(13)式而计算出的(m1)。进而,向垂直方向移动矩形面板W 的第3调准标记(a3)向垂直方向背离第3基准点(b3)的距离的差分,即
n1=h-n......(14),其中,h>n,
通过(14)式而计算出的(n1)。由此,对矩形面板W进行位置调整, 使得将与薄膜片15同步地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和薄膜片15重叠, 或者在矩形面板的四边留出一定宽度的边缘部而重叠。
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矩形面板W角度调整到薄 膜片15,使得将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的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cf)和与其同步地传送到贴合位置的矩形面板W的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中 心线(cp)平行或一致,并将矩形面板W位置调整到薄膜片15,使得将进行 了角度调整的矩形面板W的中心线的前端位置(p)与薄膜片15的中心线的 前端位置(f)重叠,从而进行传送到贴合位置的薄膜片15和矩形面板W的 位置对准。第2实施方式可进行精度更高的位置对准。此外,第3实施方式 可进一步提高位置对准速度。
标号说明
10 带状薄膜层叠体
10’ 切线切入带状薄膜层叠体
11 偏光薄膜
12 粘着层
13 具有粘着面的表面保护薄膜
14 承载薄膜
15 薄膜片
16 切线
W 矩形面板
a1 第1调准标记
a2 第2调准标记
a3 第3调准标记(在cp上设定的离a1和a2等距离的第3调准标记)
cp 矩形面板中心线
cf 薄膜片中心线
R 从a1或a2到a3的距离
R1 从a3到a1和a2的连线的距离(=R×cosθ0)
θ0 来自a3的对于a1和a2的连线的垂直线与a3和a1或a2的连线中的 任一个的交叉角
α 水平方向边缘部
β 垂直方向边缘部
1
100 带状薄膜提供装置
110 支架装置
120 读取装置
120’ 判定装置
130 薄膜提供装置
140 速度调整装置
150 切断装置
160 切断位置确认装置
170 薄膜提供装置
180 速度调整装置
200 贴合装置
210 承载薄膜卷绕驱动装置
211 剥离板
220 边缘检测装置
230 直行位置检测装置
300 矩形面板传送装置
310 预调准装置
320 调准装置
321 调准台
322 传送部件
323 吸附固定部件
330 贴合位置传送装置
340 边缘检测装置
400 控制装置
410 信息处理装置
420 存储装置
G 任意的原点
z1 第1定点
z2 第2定点
θ2 cf与cp的交叉角
F 薄膜片当前位置
P 矩形面板当前位置
P’ 矩形面板的角度调整后位置
f F中的cf的前端位置
p P中的cp的前端位置
p’ P’中的cp的前端位置
s f离G的水平距离
t f离G的垂直距离
X p离G的水平距离
Y p离G的垂直距离
xm f与p的水平方向差分
yn f与p的垂直方向差分
C0 中央基准线
F0 薄膜片基准位置
P0 矩形面板基准位置
H0表示F0中的z1与z2的连线或P0中的a1与a2的连线的垂直基准 线
FC01从F中的C0具有一定宽度的薄膜片的z1侧的第1薄膜片水平基 准线
FC02从F中的C0具有一定宽度的薄膜片的z2侧的第2薄膜片水平基 准线
θF中的cf相对于C0的交叉角
x1对应于z1的H0上的第1水平基准点
x2对应于z2的H0上的第2水平基准点
s1 x1离z1的水平距离
s2 x2离z2的水平距离
y1对应于z1的C01上的第1垂直基准点
y2对应于z2的C02上的第2垂直基准点
t1 y1离z1的垂直距离
t2 y2离z2的垂直距离
L x1与x2之间的距离
z3在cf上设定的离z1和z2等距离的第3定点
c0与F0的薄膜片中心线的前端位置或P0的矩形面板中心线的前端位置 对应的C0与H0的交点
b1与P0中的a1对应的第1基准点
b2与P0中的a2对应的第2基准点
b3与P0中的a3对应的第3基准点
L1 b1与b2之间的距离
θ1 P中的cp相对于C0的交叉角
X0从b3到H0的水平距离(c0与b3的距离)
X1从P中的a1到H0的水平距离
X2从P中的a2到H0的水平距离
X3从P中的a3到H0的水平距离与X1的差分
X3’从P中的a1到H0的水平距离与X2的差分
PC01与通过P中的a1的C0平行的第1面板水平基准线
PC02与通过P中的a2的C0平行的第2面板水平基准线
Y0从b3到PC01的垂直距离(c0与b1的距离)
Y1从P中的b1到PC01的垂直距离
Y2从P中的b2到PC02的垂直距离
Y3从P中的b3到PC01的垂直距离与Y1的差分
Y3’从P中的a1到H0的水平距离与X2的差分
m b3与a3的水平方向差分
n b3与a3的垂直方向差分
机译: 在显示面板制造系统中对准薄膜片和矩形面板的方法
机译: 在显示面板制造系统中对准薄膜片和矩形面板的方法
机译: 在显示面板制造系统中对准薄膜片和矩形面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