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

一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复方制剂,一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该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由密封袋和包在其内的上下粘合在一起的膏药和自热袋组成,其中,所述自热袋是由透气袋和包在其内的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发热材料组成;所述膏药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和防粘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贮库层由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基质和相当于基质重量40%的原料药的有效成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是按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由薄荷醇1.5%-3%和以下原料药的水提物组成:苍耳子10%~60%,藿香10%~30%,路路通10%~60%,荆芥10%~30%。本发明所述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具有起效快、透皮吸收好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664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养美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13301.6

  • 申请日2011-10-16

  • 分类号A61K36/538;A61K9/70;A61F7/03;A61P11/02;

  • 代理机构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胡济元

  • 地址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永和街新庄二路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2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538 专利号:ZL2011103133016 登记生效日:2022112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神农氏(广州)中医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广州纽得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路364号首层161房 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西路265号1号楼自编101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4-03

    授权

    授权

  • 2012-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538 申请日:2011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技术背景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粘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主要病 理改变为鼻粘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 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炎症反复发作,病程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 炎症。常见的原因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的影响;职业及环境因素的 影响;烟酒过度,长期疲劳,精神紧张,多种维生素缺乏,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功 能失调;药物性鼻炎等。由于本病是临床常见、多发,且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 康与生活质量,为耳鼻喉科疑难杂症之一。尽管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至今仍 无特效方法。然而,祖国医学在慢性单纯性鼻炎的防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引起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因素多且复杂,因此针对各种因素而研制的多环节、多层次 的中药复方制剂多见于中国专利局所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其中,

公开号CN10118571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为 由苍耳子、辛夷、全蝎、僵蚕、细辛、藿香、重楼、穿心莲和白芷制成的口服制剂和喷雾剂、 酊剂或擦剂,但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剂明显存在首过效应的不足,所述的喷雾剂、酊剂或擦剂 也存在起效慢和透皮吸收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公开号CN101439083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具有清风热、通鼻窍的中药软胶囊剂,该软胶囊 由精制猪胆干膏粉、苍耳子提取物和广藿香油制成。专利申请所述方案与现有硬胶囊相比, 虽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但仍然存在现有口服制剂存在首过效应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该贴 剂起效快,透皮吸收效果好,疗效确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该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由密封袋和包在其 内的上下粘合在一起的膏药和自热袋组成,其中,所述自热袋是由透气袋和包在其内的铁氧 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发热材料组成;所述膏药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和防粘层组成,其特征在 于,

所述药物贮库层由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基质和相当于基质重量40%的原料药的有效成分组 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是按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由薄荷醇1.5%-3%和以下原料药的水提物 组成:苍耳子10%~60%,藿香10%~30%,路路通10%~60%,荆芥10%~30%。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最好是按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由 薄荷醇2%和以下原料药的水提物组成:苍耳子30%,藿香20%,路路通30%,荆芥18%。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的水提物可采用本领域常用水提取方法制备 得到,本发明人推荐的方法如下所述:按配比取苍耳子、藿香、路路通、荆芥、薄荷醇,先 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滤;滤渣再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 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干燥成浸膏粉即可。将薄荷醇加于浸膏粉中,拌匀,即得所述有效 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的基质可以是常规贴剂的基质,如,中国药 典2005版第一部附录I制剂通则关于贴膏剂中所述巴布膏剂的基质,即聚丙烯酸钠、羧甲基 纤维素钠、明胶、甘油和微粉硅胶等。本发明人所推荐的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粘着剂6.1%-26.5%,保湿剂20%-80%,填充剂0.5%-1.5%,交联剂1.9%-6.5%,其余为水; 其中,所述的粘着剂为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 烯吡咯烷酮、压敏胶和卡波姆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所述的保湿剂为丙三醇和丙二醇,或者 为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与丁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填充剂为高岭土、 氧化锌和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交联剂为柠檬酸、三乙醇胺、柠檬酸钠和三 氯化铝中的两种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的药物贮库层的理想制备方法为:将所述有 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所述的保湿剂混匀,得混合液;然后,将所述的粘着剂成分中的任一 种溶于1/2混合液中,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除组分一中所用粘着剂成分外的1-6种粘着 剂成分溶于1/6混合液中,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所述的填充剂溶于1/6混合液中,加入 除组分一和组分二中所用粘着剂成分外的任一种粘着剂成分,混匀,得组分三;将所述的交 联剂溶于1/6混合液中,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 分四混合均匀即可;其中,

当所述组分一中所含粘着剂成分为卡波姆时,便加入三乙醇胺、碳酸氢钠或磷酸氢二钠 调PH至8;

所述组分一、组分二和组分三中所用粘着剂成分重量之和等于上述基质中粘着剂的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背衬层为常用的无纺布;防粘层(膏体表 面的隔离膜)为常用的锡箔纸或玻璃纸;所述的透气袋由无纺布制成;所述的密封袋由聚乙 烯薄膜制成。

将上述药物贮库层涂布于背衬层上,干燥,加盖防粘层即得所述膏药。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其中所述的化学发热材料是一种常见的遇氧发生氧化 反应而发热的还原铁粉氧化发热材料,通常由还原铁粉、水和催化剂组成,如,青岛爱都工 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自热袋的内包装(即去掉密封的外包装),或者按公开号为CN1172143A、 CN1181482A、CN1191294A或CN1760310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披露的方案自行生产。本发明 人推荐的化学发热材料由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组成:还原铁粉40-70%、活性炭5-25%、 浓度为15%的氯化钠溶液5-25%、高岭土5-30%。最好由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组成:还 原铁粉57%、活性炭12.5%、15%氯化钠溶液10.5%、高岭土15%。上述化学发热材料的用 量和配比可根据所需要的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间进行调整,合适的发热温度以35~50℃为宜, 理想的发热时间以7~11小时合适。

临床上,慢性单纯性鼻炎多有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常伴有头痛、头昏、嗅觉减退,说 话可呈闭塞性鼻音。鼻涕增多,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粘膜呈暗红色,下甲肿胀表面光滑 有弹性。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稠分泌物。鼻粘膜肿胀,表面光滑、湿润,一般呈暗红色。鼻 甲粘膜柔软而富有弹性,探针轻压可现凹陷,但移开探针则凹陷很快复原,特别在下鼻甲为 明显。若用1~2%麻黄素液作鼻粘膜收缩,则鼻甲迅速缩小。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脓 性分泌物。当鼻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影响嗅觉粘膜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导致闻不着香 臭等气味。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肺气功能正常,清宣、疏 布有力,卫气开阖有序,则鼻窍正常灵敏;否则,鼻窍塞而不通。

本发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苍耳子、藿香、路路通、荆芥和薄荷醇制成,其君药为苍耳子, 能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臣药为藿香、路路通,辅助君药祛暑解表, 化湿和胃,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佐以荆芥,用以解表散风,透疹;使药薄荷醇清凉止痒、 促渗透。全方五味配伍,共同作用,达到宣通鼻窍、祛风化湿等作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所述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的密封袋拆开,粘贴于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 的印堂穴,透气袋的化学发热材料遇氧便发生氧化反应而发热,热能使肌肤血液循环畅通且 加快,进一步促进有效成分透皮吸收,有效刺激全身的全息反射区,调节脏腑功能,进而达 到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试 验来说明其效果。

临床实验

一、一般资料

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18~40岁20例,41~60岁10例。空白组30 例,18~40岁21例,41~60岁9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纳入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耳鼻喉科诊断 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北京·1997)的 标准。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或每遇冷空气刺激或外界理化因素刺激发作或加重; ②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少许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头痛,嗅觉障碍;③下鼻甲肿胀,表面光 滑湿润,呈黯红色。黏膜柔软富有弹性,用探针压迫可出现凹陷,移开探针立即恢复原状。外 用麻黄素液后,黏膜受缩好。

三、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慢性单纯性鼻炎诊断标准;②排除鼻窦、鼻腔占位性病变;③近1个月使 用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中西医药物;④排除皮肤过敏患者;⑤过敏体质患者或对治疗药物 过敏者;⑥近1个月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者。

四、方法

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组:将实施例一的自热式中药贴膏剂(规格为10cm*10cm)贴于印堂 穴,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

空白组:选用不含有效成分的空白基质贴(规格为10cm*10cm)贴于印堂穴,每日1次, 4周为一疗程。

五、疗效观察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以鼻塞、流涕、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四方面为主要指标进 行评分,每一个指标按症状轻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无明显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 状,重度症状。计分规则为,无明显症状0分,轻度症状1分,中度症状2分,重度症状3 分。评估时间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前后分别以主要症状、体征的积分进行 比较。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鼻塞:无鼻塞计为0分,偶有鼻塞计为1分,时有鼻塞计为2分,经常有鼻塞计为3分;

流涕:无流涕计为0分,偶有流涕计为1分,时有流涕计为2分,经常有流涕计为3分;

鼻粘膜充血:无鼻粘膜充血计为0分,偶有鼻粘膜充血计为1分,时有鼻粘膜充血计为 2分,经常有鼻粘膜充血计为3分;

鼻甲肿大:无鼻甲肿大计为0分,偶有鼻甲肿大计为1分,时有鼻甲肿大计为2分,经 常有鼻甲肿大计为3分。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甲明显缩小,鼻黏膜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完全消 失,停药3个月内无复发;

②显效: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甲明显缩小,鼻黏膜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改善2/3 以上;

③有效: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分泌物明显减少,鼻甲缩小,症状和体征改善1/3以上;

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 示。

试验结果:

全部病例观查3个疗程,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组和空白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疗效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 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空白组: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28例,总有效 率为6.6%。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效果明显高于空白组。表1~表3中的n表示人数。结果见表 1,2,3。

表1治疗前后总评分变化的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组   30   5.74±1.52   2.65±1.09  空白组   30   6.26±1.94   6.57±1.97

注:经t检验,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0.01,有 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空白组。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组   30   15   11   3   1   96.6   空白组   30   0   0   2   28   6.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

表3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表(分)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计分比较,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空白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计分比 较,P>0.05,没有差异,◇P>0.05,没有差异;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组问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3可见,治疗组药物对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空白药物对主要症状体都 没有改善作用,对体征没有改善作用,治疗组优于空白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自热式中药贴膏剂组: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8g,苍耳子120g,藿香80g,路路通120g,荆芥72g。

基质配方:明胶31g,羧甲基纤维素钠12g,聚乙烯醇8g,压敏胶88g,卡波姆24g,丙 三醇250g,丙二醇250g,高岭土5g,氧化锌5g,柠檬酸9g,柠檬酸钠33g,水285g。

水提物的制备:取苍耳子、藿香、路路通和荆芥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6倍量水, 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每次1.5小时,合并二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 (60℃测)的稠膏,80℃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二醇、丙三醇混匀得混合液;将卡波 姆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用三乙醇胺调PH至8,得组分一;将明胶、羧甲基纤 维素钠、聚乙烯醇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高岭土溶于1/6的上述 混合液,加入压敏胶,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混匀, 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 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37g,活性炭146g,15%的氯化钠溶液146g,高岭土171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二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6g,苍耳子74g,藿香66g,路路通155g,荆芥99g。

基质配方:明胶37g,羧甲基纤维素钠14g,聚乙烯醇10g,丙三醇307g,丙二醇306g, 聚乙二醇50g,丁二醇50g,氧化锌6g,微粉硅胶6g,柠檬酸钠29g,三氯化铝8g,水177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和丁二醇混 匀得混合液;将聚乙烯醇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 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氧化锌和微粉硅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 加入明胶,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和三氯化铝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 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 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37g,活性炭146g,15%的氯化钠溶液146g,高岭土171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三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12g,苍耳子88g,藿香60g,路路通140g,荆芥100g。

基质配方:明胶40g,羧甲基纤维素钠17g,甲基纤维素17g,聚丙烯酸钠11g,聚乙烯 醇11g,聚乙烯吡咯烷酮11g,压敏胶125g,卡波姆33g,丙三醇156g,丙二醇156g,微粉 硅胶8g,柠檬酸15g,柠檬酸钠27g,水373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三醇和丙二醇混匀得混合液;将聚乙 烯醇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 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氧 化锌和微粉硅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加入卡波姆,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和柠檬 酸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 组分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432g,活性炭227g,15%的氯化钠溶液182g,高岭土159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四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9g,苍耳子205g,藿香40g,路路通78g,荆芥68g。

基质配方:明胶32g,羧甲基纤维素钠13g,甲基纤维素12g,聚丙烯酸钠8g,压敏胶 91g,丙三醇266g,丙二醇267g,聚乙二醇44g,丁二醇44g,高岭土5g,氧化锌5g,微粉 硅胶4g,柠檬酸钠10g,三氯化铝9g,水190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丁二醇混 匀得混合液;将明胶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甲 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高岭土、氧化锌和 微粉硅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加入压敏胶,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和三氯化铝溶 于1/6的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 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602g,活性炭172g,15%的氯化钠溶液129g,高岭土97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五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9g,苍耳子180g,藿香114g,路路通40g,荆芥57g。

基质配方:明胶31g,羧甲基纤维素钠12g,压敏胶86g,聚乙烯吡咯烷酮8g,卡波姆 23g,丙三醇256,丙二醇256,聚乙二醇43g,丁二醇43g,高岭土5g,三氯化铝13g,柠檬 酸10g,水214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丁二醇混 匀得混合液;将明胶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卡 波姆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高岭土溶于1/6的上述混合 液,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得组分三;将三氯化铝和柠檬酸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 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 纺布上,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422g,活性炭133g,15%的氯化钠溶液178g,高岭土267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六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6g,苍耳子103g,藿香74g,路路通177g,荆芥40g。

基质配方:明胶24g,羧甲基纤维素钠9g,甲基纤维素9g,压敏胶68g,丙三醇246g, 丙二醇246g,聚乙二醇42g,高岭土5g,氧化锌5g,微粉硅胶5g,柠檬酸钠32g,三氯化铝 11g,柠檬酸11g,水285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混匀得混合 液;将明胶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甲基纤维素 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高岭土、氧化锌和微粉硅胶溶于1/6的上 述混合液,加入压敏胶,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三氯化铝和柠檬酸溶于1/6的上述 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 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89g,活性炭85g,15%的氯化钠溶液126g,高岭土200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七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6g,苍耳子95g,藿香68g,路路通163g,荆芥68g。

基质配方:卡波姆27g,羧甲基纤维素钠14g,甲基纤维素13g,压敏胶100g,聚乙烯醇 9g,丙三醇197g,丙二醇197g,微粉硅胶5g,柠檬酸18g,柠檬酸钠35g,三氯化铝12g, 水373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丙三醇和丙二醇混匀得混合液;将卡波 姆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用三乙醇胺调PH至8,得组分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醇和甲基纤维素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微粉硅胶溶于1/6 的上述混合液,加入压敏胶,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柠檬酸钠、三氯化铝溶于1/6的 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 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32g,活性炭128g,15%的氯化钠溶液85g,高岭土255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八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10g,苍耳子150g,藿香48g,路路通112g,荆芥80g。

基质配方:羧甲基纤维素钠15g,甲基纤维素15g,聚丙烯酸钠10g,聚乙烯醇10g,聚 乙烯吡咯烷酮10g,压敏胶108g,卡波姆30g,丙三醇224g,丙二醇224g,丁二醇38g,氧 化锌6g,柠檬酸16g,三氯化铝15g,水279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丁二醇、丙三醇和丙二醇混匀得混合液;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 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 氧化锌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加入卡波姆,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和三氯化铝溶于 1/6的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 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494g,活性炭180g,15%的氯化钠溶液224g,高岭土102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九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6g,苍耳子134g,藿香84g,路路通134g,荆芥42g。

基质配方:聚乙烯醇10g,聚乙烯吡咯烷酮10g,压敏胶109g,卡波姆30g,丙三醇255g, 丙二醇255g,聚乙二醇43g,丁二醇43g,高岭土5g,氧化锌5g,柠檬酸11g,三氯化铝12g, 水212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聚乙二醇、丁二醇、丙三醇和丙二醇混 匀得混合液;将聚乙烯醇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高岭土和氧化锌胶溶于1/6的上 述混合液,加入卡波姆,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和三氯化铝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混 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涂布于无纺 布上,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444g,活性炭162g,15%的氯化钠溶液202g,高岭土192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十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7g,苍耳子40g,藿香109g,路路通172g,荆芥72g。

基质配方:甲基纤维素16g,聚丙烯酸钠15g,压敏胶110g,聚乙烯吡咯烷酮10g,丙三 醇258g,丙二醇258g,聚乙二醇43g,丁二醇43g,高岭土5g,氧化锌4g,微粉硅胶5g, 柠檬酸钠35g,三氯化铝15g,水183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聚乙二醇、丁二醇、丙三醇和丙二醇混 匀得混合液;将甲基纤维素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一;将聚丙烯酸钠和 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微粉硅胶、高岭土和氧化锌溶于1/6 的上述混合液,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和三氯化铝溶于1/6的 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 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490g,活性炭118g,15%的氯化钠溶液157g,高岭土235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十一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7g,苍耳子74g,藿香40g,路路通197g,荆芥82g。

基质配方:卡波姆31g,压敏胶89g,甲基纤维素12g,聚丙烯酸钠8g,丙三醇257g, 丙二醇257g,丁二醇43g,高岭土7g,微粉硅胶6g,柠檬酸10g,柠檬酸钠36g,水244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丁二醇、丙三醇和丙二醇混匀得混合液; 将卡波姆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用磷酸氢二钠调PH至8,得组分一;将甲基纤 维素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微粉硅胶和高岭土溶于1/6 的上述混合液,加入聚丙烯酸钠,混匀,得组分三;将柠檬酸钠和柠檬酸溶于1/6的上述混 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均匀,涂 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锡箔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44g,活性炭155g,15%的氯化钠溶液116g,高岭土185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实施例十二

1、膏药的制备:

原料药处方:薄荷醇11g,苍耳子140g,藿香60g,路路通69g,荆芥120g。

基质配方:甲基纤维素13g,聚乙烯吡咯烷酮9g,压敏胶97g,卡波姆27g,丙三醇207g, 丙二醇207g,丁二醇35g,高岭土6g,氧化锌6g,柠檬酸10g,柠檬酸钠38g,三氯化铝10g, 水335g。

水提物的制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有效成分的制备:将薄荷醇加入所制备的水提物中,混匀,得中药浸膏粉即可。

制备膏药:将所制备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加入丁二醇、丙三醇和丙二醇混匀得混合液; 将卡波姆溶于1/2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用碳酸氢钠调PH至8,得组分一;将聚乙烯吡 咯烷酮和压敏胶溶于1/6的上述混合液,充分溶胀,得组分二;将氧化锌和高岭土溶于1/6 的上述混合液,加入甲基纤维素,混匀,得组分三;将三氯化铝、柠檬酸钠和柠檬酸溶于1/6 的上述混合液,混匀,得组分四;将组分二和组分三混匀后加入组分一混匀后与组分四混合 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干燥,加盖玻璃纸,制成适当10cm×10cm,即得。

2、自热袋制备:

原料:还原铁粉500g,活性炭200g,15%的氯化钠溶液160g,高岭土140g。

制备方法:将还原铁粉、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钠溶液再混合均匀,装入 由无纺布制成的10cm×10cm的透气袋内即得。

3、自热式中药贴膏剂成品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膏药背衬层的另一面用医用粘合剂粘合于步骤2制得的自热袋的一面, 最后装入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即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