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该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是皂角刺提取液与空白水凝胶基质混合形成;所述皂角刺提取液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为6~7mg/ml;所述空白水凝胶基质由油相和水相搅拌混合而成,油相与水相的重量比为50~60:100,所述油相成分为甘油、聚丙烯酸、甘羟铝和氮酮;所述水相成分为水、羧甲基纤维素钠、酒石酸、EDTA-2Na和钛白粉。本发明的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基质处方简单,含水率高、亲和力强、可靠稳定,对皮肤无刺激性,抗感染药效活性良好,并可方便地添加各种中草药提取物,可广泛用于手术创口、一般伤口、皮肤感染及美容美肤等方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095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82656.3

  • 申请日2011-09-22

  • 分类号A61K36/483;A61K9/70;A61P1/16;A61P7/02;A61P35/00;A61P37/02;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卫

  •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9/70 授权公告日:20130612 终止日期:20150922 申请日:201109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6-12

    授权

    授权

  • 2012-03-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483 申请日:2011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是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加快,抗感染治疗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常见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以感染伤口,包括医疗操作产生的伤口,并进一步地进入到人体中,引发严重的传染病。常规的治疗感染的药物以化学药为主,长期使用易造成细菌耐药,影响疗效,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因此,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低毒副作用的抗感染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我国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研究和使用的历史悠久,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药材也较多,且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发展传统中医药,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并实现产业化,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目前已知的抗感染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外口服、注射、局部涂敷,但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口服剂型需经胃肠道吸收才能发挥作用,由于存在首过效应,会因此降低疗效;注射剂常引起机体疼痛,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较大。而透皮吸收制剂可使药物免受胃肠道的影响,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且皮肤所含蛋白水解酶较少,间层兼具储库作用,因而缓释作用明显,生物利用度提高。现有中药存在着疗效不确切、质量不稳定、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安全性不可靠、工艺剂型落后、生物利用度低、时效差等诸多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就把纳米中药定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方向,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现在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基本局限于中药饮片的超细粉碎,不仅不能完全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甚至是有害成份也不能分离,有害金属也不能完全去除,使纳米中药在实际运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纳米中药发展缓慢。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具有消肿、脱毒、排脓、杀虫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凝血、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肿瘤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对皂角刺提取方法不同,所得提取液内主要成分也有差异。

“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成分的初步研究”(任冬冬,罗思婧,杨红,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6):579~582)公开了皂角刺药材气化爆鸣液具有抑菌作用。气化爆鸣法是依据“药用植物的有效部位都是有机物及有机物都可以气化”以及“爆炸极限”理论,将中药饮片气化,然后进行爆鸣,使气化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和强度增加,瞬间完成液化过程,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等优势。因提取过程不需要溶剂,故又称“无溶剂提取法”。 文献“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成分的初步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6):579~582)公开了皂角刺气化爆鸣液的制备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气化爆鸣法提取的皂角刺药材的有效成分抑菌效果较好,其成分与皂角刺水煎液和醇提液的成分不同,且有效成分质量浓度较高,提取液颗粒直径在50~100nm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在我国民间及临床有着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材皂角刺,制备具有抗感染活性的皂角刺提取物,并将其制备成水凝胶贴剂,以提高机体对药物的依从性,提高抗感染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是由皂角刺提取液涂布在空白水凝胶基质上形成;所述皂角刺提取液主要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在6~7 mg/ml左右;所述空白水凝胶基质由油相和水相搅拌混合而成,油相与水相的重量比为50~60:100,所述油相成分为甘油、聚丙烯酸、甘羟铝和氮酮;所述水相成分为水、羧甲基纤维素钠、酒石酸、EDTA-2Na和钛白粉。

上述水凝胶帖,所述油相成分中,按重量份数计,甘油:聚丙烯酸:甘羟铝:氮酮比值为700~800:120~200:2~6:20~60。所述水相成分中,按重量份数计,蒸馏水:羧甲基纤维素钠:酒石酸:EDTA-2Na:钛白粉比值为900~1500:15~25:2~6:2~5:30~40。

一种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皂角刺提取物的制备:采用气化爆鸣法制备皂角刺提取液,将皂角刺药材原料切段,在气化器内加热至800℃,产生黄色气体进入爆鸣室,此时加入CO爆鸣,经过自动液化后收集液体,过滤或静置后澄清,即得皂角刺气化爆鸣液,气化爆鸣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优选萃取3次,每次乙酸乙酯的体积与气化爆鸣液体积相同,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用甲醇溶解稀释,即得皂角刺气化爆鸣提取物;(经过多种有机溶剂的比较试验,发现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更能充分溶于乙酸乙酯,使后面制备的水凝胶贴中有效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更高,作用效果更好,因此选择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

(2)空白水凝胶基质的制备:甘油中加入聚丙烯酸、甘羟铝和氮酮,搅拌均匀即得油相,另外称取处方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酒石酸和EDTA-2Na和钛白粉,溶解于于水中,得到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搅拌均匀,超声脱气得空白水凝胶基质;

(3)水凝胶帖成型工艺:将皂角刺气化爆鸣提取液和空白水凝胶基质按重量份数计比值为6~10:100通过搅拌的方式使膏体均匀混合并成凝胶,涂布(即将凝胶涂覆在固相载体上),固化6~8h,成型包装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气化爆鸣法可充分提取皂角刺中的有效成份,同时去除重金属,节省中药原材料,提取物颗粒小(50~100nm)、吸附力强、脂溶性高,能有效穿透生物屏障(皮肤屏障)进入病灶区。

(2)制备的亲水凝胶贴剂基质处方简单,含水率高、亲和力强、可靠稳定,对皮肤无刺激性,抗感染药效活性良好,并可方便地添加各种中草药提取物,可广泛用于手术创口、一般伤口、皮肤感染及美容美肤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 皂角刺气化爆鸣提取液制备图;

图2. 原儿茶酸标准曲线;

图3. 水凝胶贴成品图;          

图4. 含药水凝胶帖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5. 实施例2中家兔单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图;

图6. 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效学实验中给药5天后病理切片图,其中A表示含药贴组,B表示红霉素软膏组,C表示纯药液组,D表示空白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中除有特殊说明外,均为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步骤和试剂。

实施例1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的制备

1. 制备皂角刺提取液

皂角刺气化爆鸣液的制备参考文献“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体外抑菌作用及成分的初步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6):579~582)制备。将皂角刺药材原材料切段,于气化器(设备名称:气化爆鸣提取设备,厂家:吉林省通化市中医药研究所,该设备专利名称:一种提取中草药有效部位的专用装置,专利号01212112.6)内加热至800℃,产生黄色气体进入爆鸣室,再通入CO爆鸣,经过自动液化,收集液体(过滤或静置后澄清),得到皂角刺的“气化爆鸣液”,该装置的提取率约30%(30ml/100g药材)。

准确量取10ml气化爆鸣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10ml/次),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用甲醇10ml溶解,取1ml溶液,甲醇稀释5倍,即得皂角刺提取物,经测定,其主要活性组分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为6~7mg/ml。

2. 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中总酚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法

2.1.1 原儿茶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原儿茶酸对照品2.3mg于20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0ml,摇匀,备用,浓度为115μg·ml-1

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量取10ml气化爆鸣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10ml/次),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得190mg萃取物,用10ml甲醇溶解,使用时稀释250倍。

2.1.3 Folin-Ciocalteu试剂的制备

福林酚试剂的制备:准确称取钨酸钠40g,磷钼酸8g和85%磷酸20mL,溶于300ml蒸馏水,煮沸加热回流2h,冷却,稀释至400ml,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Na2CO3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5g Na2CO3,溶于200 mL蒸馏水中,即为75g·L-1 Na2CO3溶液。

2.1.4 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适量样品溶液1 ml于10 ml带塞离心管中,加入2.5 ml福林试剂,放置5min,再精密加入Na2CO3溶液2ml,50℃水浴保持5min,取出并于室温放置2h,于760 nm左右测定吸光度值。

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从原儿茶酸标准储备液中分别吸取0.5,0.75,1,1.25,1.5,1.75mL于5 ml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定容,摇匀,浓度分别为11.50μg·ml-1,17.25μg·ml-1,23μg·ml-1,28.75μg·ml-1,34.5μg·ml-1,40.25μg·ml-1,分别从中精密吸取1ml,按1.4测定方法反应,测定吸光度值。以终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得回归方程Y=0.0403+0.0089X,R=0.9997。结果表明总酚在11.50μg·ml-1-40.25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

2.2 Folin-Ciocalteu比色方法的评价

2.2.1 稳定性试验

按2.1.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液,并按2.1.4测定方法反应后,每隔15 min测定一次,观察2h内吸光度值变化,以评价该分析方法的稳定性。

放置15min、30min、45min、1h、1.5h、2h后测定吸光度值分别为0.6993、0.7042、0.7086、0.7103、0.7115、0.71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表明该方法在显色反应完成后2h内吸光度值较稳定。

2.2.2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平行5份,精密称定,按2.1.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按2.1.4测定法反应。分别测定其总酚酸含量,并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以评价该方法的重现性。

5份样品所测得的总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2.13%、32.17%、32.17%、32.23%、32.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较好。

2.2.3 精密度试验

取浓度为28.75μg· ml-1的原儿茶酸标准溶液按2.1.4项测定法重复测定6次,并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以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

取浓度为57.5μg·ml-1的原儿茶酸标准溶液先后连续测定6次,测定吸光度值,结果分别为0.54389、0.54341、0.54412、0.54406、0.54396、0.54405,吸光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小于2%,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2.2.4 加样回收试验

在样品液中加入不同量的原儿茶酸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总酚酸含量,并计算其回收率,以评价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见表1,5次加样回收试验的最低回收率为98.4%,最高回收率为102.0%,平均回收率为100.9%,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皂角刺气化爆鸣液中总酚酸含量的检测。

表1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3 样品含量测定

按2.1.4项测定方法测定样品中总酚酸的含量,得出每10ml的皂角刺气化爆鸣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约含60~70mg的总酚酸(以相当于原儿茶酸的量计算)。

3. 制备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

空白水凝胶基质的制备:取甘油25g,加入聚丙烯酸6.5g搅拌均匀你,再加入甘羟铝0.15g,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氮酮2g,搅拌均匀即得油相;另外取55ml蒸馏水,加入1g羧甲基纤维素钠、0.2g酒石酸、0.15g EDTA-2Na和2g钛白粉,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搅拌均匀,超声脱气得空白水凝胶基质;

取上述皂角刺提取物8g,与空白水凝胶基质充分搅拌混合20min,得到含药凝胶,含药凝胶通过涂布,固定在无纺布上,成型包装,即得到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制备工艺见图4。

本发明也可以直接使用酚酸类化合物浓度为6~7mg/ml的皂角刺提取物,与空白水凝胶基质搅拌混合均匀固定在无纺布上制备成皂角刺提取物水凝胶帖。

实施例2 家兔单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

新西兰家兔4只,动物实验用脱毛液脱去家兔背部皮肤毛发,范围左右各5cm×5cm,饲养24h。分别在两侧脱毛区贴实施例1制备的含药贴和空白贴,大小3cm×3cm,用无刺激性绷带加以固定,分笼饲养。24h后去除空白贴和含药贴,用温水清洁皮肤,观察并记录去除药物1h、24h、48h和72h后,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以出现红斑和水肿的程度从0分到4分进行评估,分值越小表明对皮肤刺激性越低。

单次给药后,家兔皮肤无红斑水肿现象,总得分为0,且整个试验期间,家兔进食、活动均正常。表明空白帖和含药贴都不会对家兔皮肤造成刺激,使用安全。

实施例3 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效学实验

(1)感染用菌株的培养与制备:ATCC6538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振荡过夜生长,第2天转种新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当细菌长至对数生长期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快速洗涤2次,然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悬浮细菌至1×109CFUs/100μl或1×108CFUs/50μl。

(2)小鼠皮肤感染模型的建立:将小鼠于实验前24h背部脱毛,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2ml/只,24h后可见小鼠背部皮肤化脓感染。

(3)实验分组与给药:4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具体如下①含药贴组,每天2次,每次3cm×3cm大小;②阳性对照药红霉素软膏组,每天2次,每次0.5g;③纯药液组(在试验部位涂抹皂角刺提取物),每天2次,每次3cm×3cm大小;④空白组(在试验部位涂抹生理盐水),每天2次,每次3cm×3cm大小。其中①和③所用皂角刺提取物均为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

(4)皮肤脓肿的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评价:对小鼠皮肤脓肿情况进行肉眼观察,记录脓肿部位是否有溃疡和结痂等状况,每天分别于各组随机取1只小鼠处死,取脓肿处皮肤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

在给药5d、7d和10d病理学观察的过程中,有以下结果:

表2 各组处理后第5、7、10天病理学观察结果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与纯药液组相比,将皂角刺提取物制备成水凝胶帖更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的恢复,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刺激,用药安全有效。

实施例4 水凝胶贴稳定性试验 

取三批样品(规格6cm×9cm,厚度2mm,批号分别为20100925、20100926、20100927)在试验条件下连续考察三个月,各项检测结果与试验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说明该水凝胶贴的稳定性较好,见下表。

表3 水凝胶贴稳定性研究(n=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