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

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重量份为5-10份的柴胡、6-12份的生地、6-12份的当归、10-20份的川芎、8-15份的赤芍、6-12份的桃仁、8-15份的红花、4-8份的枳壳、4-8份的桔梗、6-12份的牛膝、10-20份的天麻、6-12份的白术、6-12份的法半夏、10-20份的茯苓、8-15份的陈皮、6-12份的僵蚕、4-8份的全蝎、15-30份的菖蒲、1-5份的琥珀组成,本发明是癫痫治疗的创新与突破,具有根据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标本兼治、活血逐瘀、涤痰醒脑、毒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耐受性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86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仁静;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05208.6

  • 发明设计人 刘仁静;

    申请日2011-04-15

  • 分类号A61K36/8988(20060101);A61P25/08(20060101);A61K35/1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黄海别墅19号楼内10号牟新东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1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88 授权公告日:20120919 终止日期:20180415 申请日:201104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8-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8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41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8-2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88 登记生效日:201708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41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3-0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8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41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2-09-19

    授权

    授权

  • 2011-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8 申请日:2011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2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脑梗塞后癫痫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发病率与脑梗塞一样呈逐年递增,其防治状况不容乐观,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癫痫原因之一,在60岁以上的病人中,有30%新诊断的癫痫发作是由卒中引起的,尤以额颞叶脑梗塞多见。

目前对于脑梗塞后癫痫的治疗一般采用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地西泮等,但是容易影响卒中后的恢复,应该尽量避免应用。单纯使用丙戊酸钠的疗效与剂量成正相关,但毒副作用与剂量亦成正相关,诸如肝功能损害、神经功能紊乱、皮疹、脱发、胰腺炎等。患者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会产生疗效减退、机体适应性反应和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耐受性产生以后,药物的副作用减轻了,同时AEDs的疗效也丢失了,同时随着抗癫痫药物(AEDs)的应用,AEDs本身致癫痫发作增加正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根据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活血逐瘀、涤痰醒脑、毒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耐受性、标本兼治的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其特点是由重量份为5-10份的柴胡、6-12份的生地、6-12份的当归、10-20份的川芎、8-15份的赤芍、6-12份的桃仁、8-15份的红花、4-8份的枳壳、4-8份的桔梗、6-12份的牛膝、10-20份的天麻、6-12份的白术、6-12份的法半夏、10-20份的茯苓、8-15份的陈皮、6-12份的僵蚕、4-8份的全蝎、15-30份的菖蒲、1-5份的琥珀组成。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由重量份为8份的柴胡、10份的生地、10份的当归、15份的川芎、12份的赤芍、10份的桃仁、12份的红花、6份的枳壳、6份的桔梗、10份的牛膝、15份的天麻、10份的白术、10份的法半夏、15份的茯苓、12份的陈皮、10份的僵蚕、6份的全蝎、20份的菖蒲、3份的琥珀组成。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的功效;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法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僵蚕,味成、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菖蒲,味辛、苦,性温;具有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琥珀,味甘,性平;归心、肝、小肠、膀胱、肺、脾经;具有镇静、利尿、活血的功效;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中医癫痫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有“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论述,由于突受大惊大恐,致使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易致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不化,遇逢诱因,则痰浊或随气逆,或随风动,蒙闭脑窍,发为癫痫。中医治疗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主,但往往以治标立论。根据癫痫发作症状,既往中医治疗癫痫多从风、痰入手,选择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治疗大法,本发明的中药是按照中医治疗癫痫理论,着眼于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病特点,以活血逐瘀,涤痰醒脑为出发点,标本同治,其中,天麻平肝、熄风、止痉为君;桃红四物以活血通络,配以二陈、菖蒲豁痰开窍为臣,牛膝引血下行,僵蚕、全蝎、搜风通络为佐使,共奏活血熄风,通络止痉。

随机选取60例脑梗死癫痫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其中第1组为西药对照组(以下称为对照组),第2组为西药+本发明中药的治疗组(以下称为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1例,符合方案并完成随访的5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29例,2组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的具体情况比较如下:

两组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方法:对照组为服用丙戊酸钠负荷剂量,治疗组为服用1/2丙戊酸钠负荷剂量+本发明中药18克,日2次,两组均治疗52周,每间隔26周观察一次疗效。

疗效指标:(1)中医证候疗效:参照1993年10月卫生部发布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药新药治疗痫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具体分为:临床痊愈:发作完全控制1年,脑电图恢复正常;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或与治疗前发作间隔时间比较,延长半年以上未发作,脑电图改变明显好转;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75%,或发作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1/2以上,脑电图改变有好转;无效:发作频率、程度、发作症状、脑电图均无好转或恶化。此标准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与脑电图的改变相结合,综合评价其疗效。(2)发作次数。(3)脑电图表现:头皮脑电诊断分级标准参考刘晓燕于《临床脑电图学》中提出的诊断分级方案。(4)生活质量。(5)认知功能:参照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癫痫智能障碍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分别为27%~60%和21%~67%,这些都是心理测试的结果,主要用韦氏智力量表(WAIS)。FIQ为每例受试者智商的代表。总量表分>81分为正常,轻度认知障碍71~80分,中度认知障碍61~70分,重度认知障碍<60分。

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及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

结果如下:

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总有效率63.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p<0.0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治疗后半年患者发作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总有效率63.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发作次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治疗半年后患者脑电图改变:治疗前60例脑电图中52例有自发或诱发的棘慢波综合或阵发性高波幅慢波,6例脑电活动变慢或双侧波幅不对称、节律不同步,2例脑电图正常,治疗组、对照组各1例。治疗后57例复查了脑电图,其中18例阵发性棘慢波减少或消失,代之以阵发性慢波或散在慢波。25例痫性放电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脑电活动。治疗组脑电图好转25例,对照组好转1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总有效率57.1%,两组脑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7,P<0.05)。

两组脑电图改变及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两组明尼苏打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明尼苏打生活质量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5、两组认知功能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6、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均未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实验证实,在西医基础治疗上,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脑梗死后癫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认知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癫痫再次发作及发作次数较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改善基本一致,这也从电生理的角度证实了本发明中药的抗癫痫作用,对减少脑梗死后癫痫发作有较好效果,而且本发明中药安全性可靠,且疗效优越。本发明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着提高疗效、花费少、减少不良反应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5kg的柴胡、12kg的生地、6kg的当归、20kg的川芎、8kg的赤芍、12kg的桃仁、8kg的红花、8kg的枳壳、4kg的桔梗、12kg的牛膝、10kg的天麻、12kg的白术、6kg的法半夏、20kg的茯苓、8kg的陈皮、12kg的僵蚕、4kg的全蝎、30kg的菖蒲、1kg的琥珀组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10kg的柴胡、6kg的生地、12kg的当归、10kg的川芎、15kg的赤芍、6kg的桃仁、15kg的红花、4kg的枳壳、8kg的桔梗、6kg的牛膝、20kg的天麻、6kg的白术、12kg的法半夏、10kg的茯苓、15kg的陈皮、6kg的僵蚕、8kg的全蝎、15kg的菖蒲、5kg的琥珀组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7kg的柴胡、9kg的生地、9kg的当归、15kg的川芎、12kg的赤芍、9kg的桃仁、12kg的红花、6kg的枳壳、6kg的桔梗、9kg的牛膝、15kg的天麻、9kg的白术、9kg的法半夏、15kg的茯苓、12kg的陈皮、9kg的僵蚕、6kg的全蝎、23kg的菖蒲、3kg的琥珀组成。

实施例4,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6kg的柴胡、11kg的生地、7kg的当归、18kg的川芎、10kg的赤芍、11kg的桃仁、10kg的红花、7kg的枳壳、5kg的桔梗、10kg的牛膝、12kg的天麻、11kg的白术、7kg的法半夏、17kg的茯苓、10kg的陈皮、11kg的僵蚕、5kg的全蝎、19kg的菖蒲、4kg的琥珀组成。

实施例5,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8kg的柴胡、8kg的生地、10kg的当归、13kg的川芎、13kg的赤芍、8kg的桃仁、13kg的红花、5kg的枳壳、7kg的桔梗、8kg的牛膝、18kg的天麻、8kg的白术、10kg的法半夏、13kg的茯苓、13kg的陈皮、8kg的僵蚕、6kg的全蝎、25kg的菖蒲、2kg的琥珀组成。

实施例6,一种治疗脑梗塞后癫痫的中药,是由8kg的柴胡、10kg的生地、10kg的当归、15kg的川芎、12kg的赤芍、10kg的桃仁、12kg的红花、6kg的枳壳、6kg的桔梗、10kg的牛膝、15kg的天麻、10kg的白术、10kg的法半夏、15kg的茯苓、12kg的陈皮、10kg的僵蚕、6kg的全蝎、20kg的菖蒲、3kg的琥珀组成。

本发明药品可以为汤剂、丸剂等,服用方法为成人每次18g,一日两次,连用52周为一疗程。

具体病例:

病例1:患者×××,男,56岁,烟台市芝罘区。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3小时”以“症状性癫痫”,2009年3月16日收入院。

患者3小时前于家中摔倒于地,出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家属认为低血糖,予糖块服用,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神志时清时昧,在家中发作2次,每次抽搐1分钟,后至我院急诊,于途中四肢抽搐,发作2次,每次症状持续1分钟左右,予鲁米那肌注后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科,入院症见;患者神志不清,略微烦躁,呼吸平稳,无颈项强直及四肢抽搐,无胸闷胸痛,小便调,大便正常。有糖尿病多年,平素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具体不详)。发病1月前有脑梗死病史.

中医诊断:痫症(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1.症状癫痫2.脑梗死恢复期3.糖尿病

入院后予以本发明药物制丸18g口服,一日2次,同时予以丙戊酸口服,患者病情好转,7日后出院随防至今,患者目前已停用丙戊酸,以本发明药物制丸18g口服,一日2次,未再有癫痫发作。

病例2:患者×××,男,70岁,烟台市开发区。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3小时,”以“症状性癫痫”,于2010年11月13日07:08入院。

患者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及意识丧失,双下肢强直,双上肢屈曲阵挛,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症状持续20左右缓解,家属急拨120入院,在急诊又抽搐发作2次,急诊给予静推安定,苯巴比妥肌注,醒脑静静滴,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科,入院症见:患者处于镇静状态,呼之不应,呼吸平稳,无颈项强直及四肢抽搐,小便失调,大便无。既往糖尿病10余年,现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1981年行阑尾手术,2005年出现脑梗塞,2005年出现脑梗塞,2005年癫痫病首次发作,长期抗癫痫治疗,癫痫时有发作。否认高血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生于原籍,居住条件要中,适年龄结婚,育有一男一女,子女均健康,无嗜烟嗜酒史,其母有糖尿病史。

中医诊断:痫病(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症状性癫痫;脑梗死后遗症;2型糖尿病

入院后予以本发明药物制丸18g口服,一日2次,同时予以丙戊酸口服,患者病情好转,7日后出院随防至今,患者目前已停用丙戊酸,本发明药物制丸18g口服,一日三次,未再有癫痫发作。

病例3:患者×××,男,76岁,烟台海阳市。因出现双眼向右上方凝视,肢体抽搐半小时,以症状性癫痫,于2009年11月15日22:45入院。

患者2009年6月份因脑梗塞后症状性癫痫于我院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出现咳嗽咯痰,憋喘,发热,于我院门诊静滴氨曲南、溴己新后略好转,今日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咯痰,且双向右上方凝视,肢体可见抽搐,故来诊。入院症见:意识欠清,不能言语,偶见咳嗽咯痰。肢体偶可见肌肉制动,面部潮红,口唇略呈紫绀。双眼向右上方凝视。二便失禁。20余年前有过一次车祸,昏迷3天,无明显后遗症。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未规律服用药物,血压不稳定。有脑梗塞病史2年余,症状性癫痫,一直自服丙戊酸缓释片。

辅助检查: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痫病(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1.症状性癫痫;2.脑梗塞后遗症期;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诊疗计划:

以丙戊酸常规剂量口服,同时以本发明药物制丸18g,一日2次口服,患者癫痫发作间期明显延长,治疗1月后病情稳定出院,随防1年,病情稳定,同时丙戊酸减半量应用,病情稳定,现仍口服本发明药物制丸。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