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枇杷果200-400份,北沙参6-10份、冬花5-9份、川贝母流浸膏8-12份、玉竹5-9份、紫花地丁6-10份、铁冬青4-8份、百合5-9份、陈皮5-9份、半夏5-9份、川朴4-8份、苏子6-10份、甘草3-7份、党参4-8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川贝母流浸膏的制备;中药提取物的制备:用破碎机破碎获得的枇杷肉;将获得的中药材稠膏加入枇杷肉和白砂糖,煮沸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获得的川贝母流浸膏8-12份混合搅拌使均匀,6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放冷,冷却至55℃后,加薄荷脑,加水至规定量,搅匀,即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917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枝清;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37227.1

  • 发明设计人 胡枝清;

    申请日2010-11-10

  • 分类号A61K36/8969;A61K9/06;A61P11/14;A61P11/10;A61P11/04;A61P11/00;

  • 代理机构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义星

  • 地址 363300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东路5号商业大厦403漳州市创达利节能光电有限公司内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43: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9 授权公告日:20130102 终止日期:20141110 申请日:201011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1-02

    授权

    授权

  • 2011-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申请日:20101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3-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及医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采用中药配制成的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茂,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成熟的枇杷果子为成束挂在树上,成熟的枇杷味道不错,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能。

目前具有养阴润肺和止咳祛痰的药物已有不少报道,如申请号为2008100724915,其配方是:枇杷花、川贝母、桔梗和杏仁,配方中一般都用枇杷叶、枇杷花等,很少看到采用枇杷果;而且所述的配方中中药材成分也较少,这些都制约了作为治疗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多种中药材与枇杷果配制成的可消除咳嗽症状及治愈的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枇杷果200-400份,北沙参6-10份、冬花5-9份、川贝母流浸膏8-12份、玉竹5-9份、紫花地丁6-10份、铁冬青4-8份、百合5-9份、陈皮5-9份、半夏5-9份、川朴4-8份、苏子6-10份、甘草3-7份、党参4-8份。

优选配方为:枇杷果300份,北沙参8份、冬花7份、川贝母流浸膏10份、玉竹7份、紫花地丁8份、铁冬青6份、百合7份、陈皮7份、半夏7份、川朴6份、苏子8份、甘草5份、党参6份。

川贝母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如下:下述的%为重量百分比。

取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下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的稠膏。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二十多年的精心研究与反复不断的临床验证,本枇杷膏具有治疗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配方中1)枇杷果:[性能]味甘、微酸,性凉。能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参考]果肉含糖、蛋白质、脂肪、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C,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成分。[用途]用于阴虚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阴不足,咽干口渴,或气失和降,干呕不欲食。[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汤。2)北沙参,【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3)冬花,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4)川贝母,【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5)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6)紫花地丁,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7)铁冬青,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胃痛;署湿泄泻;黄疸;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湿疹;疮疖。8)百合,主治:用于肺燥咳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9)陈皮,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10)半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11)川朴,[功效]宽中理气,化湿开郁。脾胃虚寒、腹部隐痛。12)苏子,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13)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14)党参,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以上14种药合用,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化瘀止血,益气摄血之功,共佐助君臣诸药治咳嗽、感冒之诸症。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可以做成膏剂、口服固体制剂或口服液体制剂等均可。

本发明的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的制备方法: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取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下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的川贝母稠膏,备用;按比例称取上述配方量的北沙参、冬花、川贝母、玉竹、紫花地丁、铁冬青、百合、陈皮、半夏、川朴、苏子、甘草、党参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温度可以达到120℃,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5-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最好为1.25~1.40的中药材稠膏(以温度为60℃为准)。中药材稠膏加入枇杷肉,还可加入适量的白砂糖,煮沸1-3小时,煮沸温度可以达到110℃,滤过,滤网可以是20目的滤网,滤液与川贝母稠膏混合均匀,60℃下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放冷,冷却至55℃后,可以加入辅料薄荷脑,加水至规定量,搅匀,即得,装瓶、杀菌、封口、包装成产品。薄荷脑可以占总重量的0.05-0.12%。

上述的枇杷肉是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净后用被碎机破碎获得的。

本发明所述的枇杷膏属口服型膏剂,成人每日2~3次,每次一汤匙(约15mL)。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川贝母等发汗平喘利水,镇咳化痰为方中君药;枇杷果实等化痰止咳平喘,为方中臣药;党参补中益气,为方中佐药;紫花地T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达到消炎效果;甘草等化痰,协同增效为辅药。本发明既镇咳化痰又消炎,达到协同作用效果。本发明选用膏剂。也可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丸剂等。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枇杷膏以枇杷果肉为主要原料,以北沙参、冬花、川贝母、玉竹、紫花地丁、铁冬青、百合、陈皮、半夏、川朴、苏子、甘草、党参为中药材和蔗糖为辅料,因此具有清肺止咳和降逆止呕的功能,对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熬夜和烟酒过度等具有很好的作用。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能。另外,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没有环境污染。

本发明所述的枇杷膏是治疗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的口服糖浆类纯中药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其它类似的口服制剂还有水丸、片剂等,其特点大同小异,作用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川贝母流浸膏的制备方法:

取川贝母50克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下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的稠膏,待用。

2)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将北沙参8克、冬花7克、玉竹7克、紫花地丁8克、铁冬青6克、百合7克、陈皮7克、半夏7克、川朴6克、苏子8克、甘草5克、党参6克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温度为120℃,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6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中药材稠膏,待用;

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净后用破碎机破碎获得的枇杷肉,备用。

4)将步骤2)获得的中药材稠膏加入300克步骤3)获得的枇杷肉,在煮沸温度为100℃下煮沸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步骤1)获得的川贝母流浸膏10克混合搅拌使均匀,6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放冷,冷却至55℃后,加水至规定量,搅匀,即得,装瓶、杀菌、封口、包装成产品。

实施例2

1)川贝母流浸膏的制备方法:

取川贝母50克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下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的稠膏,待用。

2)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将北沙参9克、冬花7克、玉竹7克、紫花地丁8克、铁冬青6克、百合7克、陈皮7克、半夏7克、川朴6克、苏子8克、甘草5克、党参6克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温度为100℃,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6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中药材稠膏,待用;

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净后用破碎机破碎获得的枇杷肉,备用。

4)将步骤2)获得的中药材稠膏加入300克步骤3)获得的枇杷肉和白砂糖50克,在煮沸温度为100℃下煮沸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步骤1)获得的川贝母流浸膏10克混合搅拌使均匀,6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放冷,冷却至55℃后,加薄荷脑占总量的0.10%的量,加水至规定量,搅匀,即得,装瓶、杀菌、封口、包装成产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