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由生产菌株经酵母合成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纯化工序得到;生产菌株为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GPT-5-11,保藏日期:2010年5月20日,保藏号CCTCC M 2010122,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武汉大学。该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应用于普洱茶的生产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酵母菌按重量比为5%的比例用于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中,普洱茶中的GABA含量显著提高,GABA含量达到153.32mg/100g,在保持传统普洱茶风味的基础上,香气和汤色方面也具有新的特点,且缩短了加工时间,对普洱茶新产品与特色普洱茶的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4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82948.5

  • 申请日2010-05-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宏珍

  •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43: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8-2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6 合同备案号:2014360000137 让与人:云南农业大学 受让人:江西信丰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申请公布日:20110216 授权公告日:20120530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40626 申请日:2010052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05-30

    授权

    授权

  • 201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6 申请日:2010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酵母菌用于发酵果汁、发酵面包和制造美味、营养的食物而服务于人类已经很多世纪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广泛多样化的发酵过程中利用它们,酵母菌就显得更重要,用途更广。由于酵母蛋白质含量高可以用来制造食用酵母或饲料酵母,其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同时,酵母菌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可供食用、药用及加工饲料,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的生物活性大幅度提高。酵母菌在发酵食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也存在较高的GAD活性,能够提高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Takahashi等人筛选到了Saccharomycescerevisiae UT-1的GABA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突变型菌株GAB7-1和GAB7-2,其发酵液中GABA浓度分别达到了0.4mM和0.42mM,较野生株分别提高了2.0和2.1倍。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新资源食品,具极强的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植物如参属、豆科属、中草药、茶树等的根茎叶、种子和组织液中都含有GABA;在动物体内,GABA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大约为0.1~0.6mg/g),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如降压、改善脑机能、增强记忆、抗焦虑、治疗癫痫、控制哮喘、调节激素分泌、防止肥胖、促进生殖、活化肝肾、改善神经细胞性老年呆痴、缓解脑血栓、脑动脉硬化造成的头疼、耳鸣等生理功能。2009年9月27日,卫生部批准γ-氨基丁酸、初乳碱性蛋白、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杜仲籽油为新资源食品,标志着GABA在国内进入崭新纪元,将引导中国进入新食品消费时代。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茶,在其加工过程中,渥堆发酵是关键工序之一,微生物又是渥堆发酵工序的重要影响因子,所以微生物与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国外研究表明,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酵母菌是优势菌种之一,能抑制一些产毒霉菌的生长,而且酵母菌不分泌有毒的抗生物,同时酵母菌还有丰富的营养物如维生素、蛋白质等,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数量控制得当,能够增加普洱茶中的有效营养物质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有利于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质风格。为此,我们可利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产GABA的酵母真菌作用于普洱茶生产过程中,提高普洱茶中GABA含量,研发新的风味普洱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微生物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研究,为生产企业提供GABA普洱茶有益菌株来源。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控制有益菌种在普洱茶生产中的比例,为促进云南普洱茶健康发展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从天然物质中经酵母合成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经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和氨基酸分析仪定量该菌株产GABA含量达2.42g/L,为生产GABA功能性食品提供菌株来源。GPT-5-11菌株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10年5月20日,保藏号:CCTCC M 2010122。

本发明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rapsilosis)GPT-5-11的形态学特征为:

在YM培养基培养72小时,显微形态为细胞椭圆形、长椭圆形,多极芽殖,有假菌丝;菌落形态为奶油色,光滑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rapsilosis)GPT-5-11的Meg 4.0建树结果为:

对所测菌株的26S rDNA D1/D2序列图谱校正,提交GenBank′并在GenBank,EMBL,DDBJ等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BLASTsearch),以比较测试菌株与酵母菌种模式菌株对应序列的相似程度,并结合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分析对其做出鉴定。菌株间的序列比较用Clustal.x软件完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并进行1000次bootstrap统计学检验,用TreeView软件显示系统树。

本发明经酵母合成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纯化等传统工序后得到。

本发明应用于普洱茶加工有提高普洱茶中GABA含量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酵母菌按重量比为5%的比例用于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中,普洱茶中的GABA含量显著提高,GABA含量达到153.32mg/100g,在保持传统普洱茶风味的基础上,香气和汤色方面也具有新的特点,且缩短了加工时间,对普洱茶新产品与特色普洱茶的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经传统的酵母合成培养基及PDA培养基分离纯化工序后得到。

实施例1:GPT-5-11菌种的纯化

从天然牛奶、泡菜等中分离纯化,将样品稀释涂布于酵母合成培养基上,28℃培养48h,挑取单菌落划线纯化得到酵母菌纯菌株,共获23株。酵母合成培养基为:葡萄糖20g,酵母提取物5g,蛋白胨10g,琼脂粉20g,水1000mL,pH 6.0;121℃灭菌20min。

纯化方法如下:

(1)将固体培养基(酵母合成培养基)熔化,冷却至45℃,注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15~20毫升,稍微摇转,静置,使成平板备用。

(2)稀释:按十倍稀释法把菌悬液稀释至10-8,十倍法是指下一管的菌悬液要比上一管的稀十倍。

(4)接种:事先准备好的平板9套,分别标号为10-6、10-7、10-8,每个稀释度写三套平皿,以便比较。在每个已标号的平皿中注入1ml相应的菌悬液,用涂布棒涂均匀,放入25~28℃培养24小时观察。

(5)培养2~5天后,挑取单个菌落,用PDA斜面培养基进行菌株活化传代,菌株每4周接转1次。菌株转接到新的PDA固体平板上26℃活化培养48h,再转接到种子培养基24h用作发酵种子。

(6)最后把选出的菌种接种到液态培养基,即250ml三角瓶中装入50mlCza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 33g,酵母提取物1g,K2HPO 1g,MgS04·7H2O 0.5g,KCl0.5g,FeSO4 7H2O 0.01g,,水1000mL,pH 6.0;含0.5%谷氨酸),按2%的接种量接入菌株,28℃摇床培养48h,取发酵液通过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氨基酸分析仪定量分析发酵液中GABA含量,进行产GABA菌株的筛选。

实施例2:酵母菌的生产应用

将毛茶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湿热,环境湿度70%;潮水量30%,随后在毛茶中接种重量比为5%的GPT-5-11让其发酵,当堆温升高到26±3℃时,GPT-5-11开始进行代谢,并且随着堆温进一步的升高,分泌出大量的酶,尤其是谷氨酸脱羧酶(GAD),谷氨酸在该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GABA,提高发酵茶样中GABA含量。

经接种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后生产的普洱茶,其GABA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普洱茶中的GABA含量达到153.32mg/100g,形成的GABA普洱茶,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滑回甘,独特香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