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萸炙黄连炮制品的新用途

萸炙黄连炮制品的新用途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萸炙黄连在制备胰岛素增敏剂及PPARγ激动剂的药物中的用途,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或降低血脂功能及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提高葡萄糖利用率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涉及的萸炙黄连及其提取浸膏,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功能的药物,可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明确的药效,且药效优于盐酸小檗碱和生品黄连。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748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74835.0

  • 申请日2010-04-30

  • 分类号A61K36/718(20060101);A61P5/50(20060101);A61P3/10(20060101);A61P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高峡

  • 地址 611137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09: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18 授权公告日:20150520 终止日期:20190430 申请日:201004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0-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18 申请日:2010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1-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萸黄连的新用途,具体地,是在制备胰岛素增敏剂及PPARγ激动剂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城市化、老龄化和全球性的生活方式变化三者结合,使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越来越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3.7%),2025年预计将达到5500万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药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因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阴虚燥热(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唐代《千金方》)

黄连为常用中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治消渴”的用途,历代本草及名医验案多有记载,梁代《名医别录》记载“止消渴”;唐代《新修本草》记载“黄连,疗渴为最”;清代《本草备要》记载“单用能治消渴”。中药黄连也为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中成药处方中常用药味,2006年国内医院糖尿病用药分析结果表明,在排名前十位的产品中,糖脉康颗粒(含黄连,市场分额22.1%,约1亿元)、金芪降糖片(含黄连,市场分额11.6%,约5000万元),分列第2、4位,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提出“黄连不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主药”。

目前黄连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品黄连及单一有效成分(小檗碱)及生品黄连中提取的黄连总碱上,[黄笑夏,欧阳钦.黄连免煎颗粒治疗肝原性糖尿病临床观察.天津药学.2008,20(3):41-42]等报道,在临床单独使用胰岛素及黄连素免煎颗粒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黄连素免煎颗粒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且黄连素免煎颗粒与胰岛素联合应用组血糖值控制得更为稳定。[Li-Qin Tang,Wei Wei,Li-MingChen,et al.Effects of berberine on diabetes induced by alloxan anda high-fat/high-cholesterol diet in rats.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2006,108(1):109~115]报道,对饮食诱导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高脂/高胆固醇/四氧嘧啶),小檗碱抑制了糖尿病进程,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等作用相关。[朱红卫,唐礼可.黄连总碱对小鼠降糖作用研究.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7):59~60]报道,黄连总碱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没有影响。小檗碱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明确作用,而黄连各种饮片规格都含有小檗碱成分,不同的黄连炮制品的功效也有不同,而且含有小檗碱成分的黄柏、三颗针等中药临床效用也有不同,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所困惑,早在清代《修事指南》就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因此发掘本草经验,系统研究了萸炙黄连“治消渴”用途,对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或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萸黄连炮制品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萸炙黄连在制备胰岛素增敏剂及PPARγ激动剂的药物中的用途。

萸炙黄连在制备胰岛素增敏剂及PPARγ激动剂的药物中的用途。与生品黄连、小檗碱比较,显著增加PPARγ表达量,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具有开发前景的胰岛素增敏剂。所述的萸炙黄连标准来源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286页。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的药物或胰岛素增敏剂。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降低血脂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其中,所述的萸炙黄连的主要指标成分包括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及其以上生物碱成分的盐酸盐,其中,所述的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重量配比为4-7∶5-9∶14-16∶28-33∶23-27∶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重量配比为4.86-6.53∶5.77-8.76∶14.07-15.19∶28.78-32.91∶23.59-26.35∶100.0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重量配比为5.69、7.26、14.63、30.84、24.97、100.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取净萸炙黄连,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3小时,每次加水量为6~10倍量,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备用,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进一步优选地,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取净萸炙黄连,加水煎煮3次,每次3小时,每次加水量为10倍量,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备用。

其中,所述的制剂是口服制剂。

本发明涉及的萸炙黄连及其提取浸膏,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功能的药物,可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明确的药效,且药效优于盐酸小檗碱和生品黄连及其提取浸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增殖影响

图2显微镜下的3T3-L1前脂肪细胞及3T3-L1脂肪细胞(×200)(A:3T3-L1前脂肪细胞;B:3T3-L1脂肪细胞;C:3T3-L1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

图3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化的影响

图4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葡萄糖利用的影响

图5萸炙黄连对PPARγ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萸炙黄连炮制品的制备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kg净黄连,用吴茱萸10kg。

实验例2 本发明萸炙黄连炮制品提取浸膏的制备

取净萸炙黄连,加水煎煮3次,每次3小时,每次加水量为10倍量,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备用。

根据上述工艺,提取制备了萸炙黄连、生品黄连的提取浸膏,在总生物碱测定的基础上还测定了总多糖的含量。

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精密称取浸膏0.4g,至25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柱色谱法试验。精密量取5mL,置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内径约0.9cm,中性氧化铝5g,湿法装柱,用乙醇30mL预洗)上,用乙醇3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转置50mL量瓶中,用0.05mol/l H2SO4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按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盐酸小檗碱的吸收系数为728计算,即得。

总多糖的测定方法:精密称取已经提取好的黄炮制品品提取浸膏,置离心管中,加无水乙醇至80%,离心10min(3000r/min),弃去上清液,用80%乙醇多次洗涤沉淀,至离心上清液无色,沉淀用沸水分次使溶解,离心,上清液转移置100mL量瓶中,精密吸取5mL转移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06mg/mL)2mL至具塞试管中,加入蒽酮试剂8mL,涡旋30s,沸水10min,冷却至室温,在620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以葡萄糖计算的黄连总多糖的含量。

       表1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总生物碱/总多糖测定结果

萸炙黄连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生品黄连。

实施例3 本发明萸炙黄连的质量控制方法

(1)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盐酸药根碱照品、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各对照品溶液1.5ml加入同一10ml量瓶中,以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混合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氨水-三乙胺(3∶3.5∶1∶1.5∶0.5∶1)并以氨水预饱和20min后,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含量测定

方法:采用XtimateTM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0.1%三乙胺(碳酸氢铵,氨水调PH为1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盐酸药根碱在0.848μg.mL-1~16.96μg.mL-1(r=0.9997)、非洲防己碱在1.248μg.mL-1~24.96μg.mL-1(r=0.9999)、表小檗碱在2.048μg.mL-1~40.96μg.mL-1(r=0.9999)、黄连碱在3.648μg.mL-1~72.96μg.mL-1(r=0.9999)、巴马汀在2.88μg.mL-1~57.6μg.mL-1(r=0.9998)、盐酸小檗碱在13.248μg.mL-1~264.96μg.mL-1,(r=0.9996)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102.4%(RSD为1.17%)、101.8%(RSD为1.30%)、100.3%(RSD为1.76%)、100.7%(RSD为1.75%)、101.2%(RSD为1.53%)和97.9%(RSD为1.97%)。样品重复性良好,在12h内稳定。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萸炙黄连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表2 萸炙黄连的含量测定结果

对以上含量测定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进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分析(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生品饮片比较,萸炙黄连中非洲防己碱的含量有显著性变化(P=0.037),非洲防己碱可能是萸炙黄连中与药效生物效应相关的重要成分之一。

   表3 萸炙黄连含量测定结果(比例含量,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100计算)

按统计学意义的99%置信区间(下限值,上限值),Uα/2=2.56(α=0.01):下限值=平均值-Uα/2×标准偏差,上限值=平均值+Uα/2×标准偏差

综上所述,萸炙黄连中,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重量配比为:4.86-6.53、5.77-8.76、14.07-15.19、28.78-32.91、23.59-26.35、100.00或4-7、5-9、14-16、28-33、23-27、100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值的影响

3T3-L1前脂肪细胞株是小鼠胚胎来源、具有纤维母细胞形态的细胞株,在经典的激素鸡尾酒,即胰岛素、地塞米松和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的刺激下,具有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是目前国际上研究肥胖及体外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模型。通过干预小鼠前脂肪细胞观察其对该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途径。

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悬液按5×105/ml的密度接种到48孔培养板,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d换液1次。待3T3-L1前脂肪细胞贴壁后,按设计剂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干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药物溶剂PBS,每浓度组均设6个复孔。在37℃、体积分数5%CO2中培养2d。48h后,PBS漂洗,加入DMEM高糖培养液400μl及5mg/ml MTT 40μl,孵育4h。吸去培养液,并加入溶媒DMSO 300μl,490nm测定各组的OD值。计算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变化率。

相对变化率(%)=(实验组平均OD值/空白对照组平均OD值-1)×100%

    表4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增殖率1:各剂量组相对空白组的增殖变化率;

增殖率2:萸炙组相对于同剂量组生品的增殖变化率。

由表4、图1可知,萸炙黄连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作用优于黄连生品。

试验例2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悬液按5×105/ml的密度接种到48孔培养板,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d换液1次。待3T3-L1前脂肪细胞达到接触抑制后,用含1μmol/L的Dex、0.5mmol/L IBMX及5mg/L胰岛素的DMEM完全培养液诱导分化,48h后撤去Dex和IBMX,用10mg/L胰岛素再继续作用48h,换正常完全培养液培养8~12天,隔天换液,直至3T3-L1细胞90%多呈脂肪细胞表型时。在诱导分化的同时,按表4设计剂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干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药物溶剂PBS,每浓度组均设6个复孔。药物与分化培养液同步更换至分化结束。诱导分化结束后,吸去培养液,细胞经PBS清洗3次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细胞10min,吸去固定液,PBS漂洗,加入油红O染液室温染色15min。弃去油红O染液,PBS漂洗3次除去多余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拍片;加入异丙醇,抽提脂肪细胞中油红O,510nm测定OD值,计算细胞分化相对变化率。

分化相对变化率(%)=(实验组平均OD值/空白对照组平均OD值-1)×100%

由图2可知,未分化的3T3-L1前脂肪细胞呈梭形,胞浆中无脂滴存在,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图2-A)。3T3-L1前脂肪细胞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胰岛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诱导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并随着分化程度的加深而积聚增多(图2-B)。油红O为脂肪特征性染色剂,染色后胞浆中的脂滴呈红色(图2-C)。

    表5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化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由表5,图3可知,与正常组比较,萸炙黄连在一定剂量下能明显或部分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P<0.05~0.01),这与阳性药马来酸罗格列酮作用恰好相反。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萸炙黄连在一定剂量下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提示萸炙黄连可能不会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体重增加,这对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或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上试验结果,萸炙黄连对上述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优于黄连生品。

试验例3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葡萄糖利用的影响

方法:细胞分化完全后,除空白组加入正常培养基,其余各组均加入1μmol/L的地塞米松、1μmol/L的胰岛素进行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作用3d。待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成立后,换用无酚红DMEM高糖培养基,按设计剂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干预3d,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药物溶剂PBS,每浓度组均设6个复孔,观察药物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72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505nm比色测定葡萄糖的含量,计算细胞葡萄糖利用相对变化率。

表6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葡萄糖利用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由表6,图4可知,与空白组比较,3T3-L1脂肪细胞在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作用下,模型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摄取明显减少,表明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黄连炮制品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5~0.01),提高脂肪细胞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阳性药马来酸罗格列酮相似,同时,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炙黄连的最高葡萄糖利用相对变化率均明显高于黄连生品。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萸炙黄连具有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增强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从体外细胞水平上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萸炙黄连在一定剂量下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提示不同黄连炮制品在增加细胞对葡萄糖摄取的同时不会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体重增加,这对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或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试验结果,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炙黄连对上述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优于黄连生品。

试验例4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3T3-L1前脂肪细胞PPARγ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s,PPARs),PPARs包括PARα、PPARγ和PPARδ等三种亚型。PPARγ则主要在肝脏及脂肪、肌肉组织表达,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脂肪酸合成和储存,是脂肪形成的关键物质。PPARγ与配体或激活物结合后,可进一步激活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参与调节脂肪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脂质贮存和代谢。目前PPARγ激动剂中的典型药物是罗格列酮,它是人工合成的PPAR配体,它有胰岛素增敏及降血糖作用,可通过激活靶组织中的PPARγ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IR)、降低血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改善内皮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对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按设计剂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干预,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生品比较,萸炙黄连使PPARγ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见图5。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经小檗碱干预,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小檗碱组脂肪细胞的PPARγmRNA较对照组低48%,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小檗碱抑制PPARγ的表达[周丽斌,杨颖,唐金凤,等.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5):412-414]。而PPARγ表达的增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及胰岛素的增敏[成峰,蒋华良,陈凯先,等.PPARγ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13(2):110-118,124]刘毅,娄少颖,何燕铭,等.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mRNA何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10051009,小檗碱使PPARγ表达量减少82%。

按BandScan5.0,默认值:

  编号  萸炙黄连  生品黄连  PPARγ表达  19253  3343  内参表达  10064  13473  校正PPARγ表达  1.91  0.25  相对空白的校正PPARγ表达  0.31  0.04  相对生品的校正PPARγ表达  7.71  1.00

经内参校正后结果表明,与生品黄连比较,萸炙黄连使PPARγ表达量增加7.71倍。

以上文献与试验的结果表明:与生品黄连、小檗碱不同,萸炙黄连明显增加PPARγ的表达,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及胰岛素的增敏,有希望成为一类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该试验说明,本发明萸炙黄连可作为胰岛素增敏剂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是指噻唑烷二酮(TZDs)衍生物,又称罗格列酮。1982年研究其降脂作用,同时发现还有减肥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通过结合和活化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起作用,PPARγ受体被激活后通过诱导脂肪生成酶和与糖代谢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分化,并提高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张文,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发展历史,《中国执业药师》,2008年2期)胰岛素增敏剂除了包含胰岛素增敏剂激动剂外,还包括维甲酸受体激动剂,β3受体激动剂等(蔡小花,等,胰岛素增敏剂类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怀化医专学报,2002,1(2)。

试验例4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糖尿病整体动物模型的影响

方法:

(1)萸炙黄连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取ICR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盐酸小檗碱对照组、黄连生品组、萸炙黄连组。各组小鼠按表7设计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45min(禁食不禁水8h),小鼠眼眶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测定说明书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

   表7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正常小鼠FBG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由表7可知,与空白组相比较,萸炙黄连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FBG)均无明显影响(P>0.05),盐酸小檗碱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FBG)均无明显影响(P>0.05)。

(2)萸炙黄连对高浓度葡萄糖致小鼠急性血糖升高的影响

取ICR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盐酸小檗碱对照组、黄连生品组、萸炙黄连组。各组小鼠按表8设计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第7天末次给药后30min(禁食不禁水8h),小鼠腹腔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0.3ml/只复制模型,空白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复制模型1h后,小鼠眼眶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测定说明书测定小鼠血糖含量(Glu)。

表8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高浓度葡萄糖致小鼠急性血糖升高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给药组与生品组比较,▲▲P<0.01。

由表8可知,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高浓度葡萄糖后立即引起空腹血糖急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萸炙黄连能明显降低高浓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P<0.01);同时,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炙黄连的降糖作用明显优于黄连生品(P<0.01),且作用优于盐酸小檗碱。

(3)萸炙黄连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取ICR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组同2.1.2。经文献改进,试验前小鼠禁食18h。第2日早晨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嘧啶溶液40mg/kg造模,注射后4h模型小鼠灌胃50%葡萄糖,0.4ml/只,24h后小鼠再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40mg/kg造模,同时4h后模型小鼠灌胃50%葡萄糖,0.4ml/只。造模24h后,各组小鼠按表9设计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第7天末次给药后45min(禁食不禁水8h),小鼠眼眶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测定说明书分别测定小鼠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空腹血糖(FBG)的含量。

表9 萸炙黄连对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GSP和FBG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各给药组与生品组比较,P<0.05,▲▲P<0.01

由表9可知,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72h后,均出现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模型组小鼠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和空腹血糖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P<0.01)。与模型组比较,萸炙黄连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糖化血清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含量(P<0.01),表明各给药组能通过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的β细胞的功能来发挥降血糖作用;同时,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炙黄连的降糖作用优于黄连生品(均P<0.05~0.01),且作用优于盐酸小檗碱。

(4)萸炙黄连对STZ+高脂高糖高盐乳液复合2型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取ICR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组同2.1.2。实验时小鼠禁食18h,第2日早晨小鼠腹腔注射STZ缓冲液100mg/kg(空白组注射等量的0.1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注射后6h各组小鼠灌胃50%葡萄糖,0.4ml/只,2d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开始灌胃给予高脂高糖高盐乳液0.4ml/只,连续14d。每天给予高脂乳液同时,各组小鼠按表10设计剂量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40min,小鼠眼眶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测定说明书分别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

表10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小鼠STZ复合模型GSP和FBG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各给药组与生品组比较,P<0.05,▲▲P<0.01

表11 萸炙黄连提取浸膏对小鼠STZ复合模型血清TC和TG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各给药组与生品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0~11可知,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和空腹血糖含量明显升高,血脂TC、TG水平也明显升高,表明小鼠2型糖尿病糖脂紊乱复合模型造模成功(P<0.01)。与模型组比较,萸炙黄连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糖化血清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含量(P<0.05~0.01),萸炙黄连、生品黄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0.01)。

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炙黄连的降糖化血清蛋白(GSP)作用优于黄连生品(P<0.05~0.01),萸炙黄连的降脂作用也优于黄连生品(均P<0.05),且作用均优于盐酸小檗碱。

萸炙:寒药热制,制药寒性,饮片与药汁协同作用,散肝胆郁火,可能对肝原性胰岛素抵抗(肝原性糖尿病)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萸炙黄连优于生品黄连。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萸炙黄连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生品黄连,萸炙黄连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的症状、缓解胰岛素抵抗,与生品黄连存在差异,而且明显优于生品黄连(非炮制品),而且优于盐酸小檗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