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适合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作,加工性与通常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不产生界面反射造成的辨认性的降低,并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高透射率等的光学特性。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包括通过浇铸法制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和设置于其两个面上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该叠层部件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为2MPa以下,300%延伸率的应力和100%延伸率的应力的差为0.1MPa以上,本发明还涉及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其通过该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将触摸面板组件和显示体固定而得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1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琳得科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51269.1

  • 发明设计人 米山裕之;本乡有记;

    申请日2010-04-07

  • 分类号B32B7/02(20060101);G06F3/041(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16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刘激扬

  •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56: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12

    授权

    授权

  • 2012-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7/02 申请日:201004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0-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下述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其为在通过浇铸法制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的两个面上,设置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的延伸率优良的叠层部件,在用于比如,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作的场合,加工性与通常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界面反射的辨认性不降低,并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高透射率等的光学特性,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该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将触摸面板组件和显示体固定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作中,一般采用双面胶带,但是,最近的移动制品不仅有薄型化、轻量化等的过去的要求,而且画质的精细化、全彩色化等的要求也变强。另一方面,双面胶带要求各种的高差的追随性,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过去一般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芯材的双面胶带无法获得充分的光学适应性、高差追随性。

但是,在便携电话的显示体和保护板之间,具有耐冲击性用的空气层(空隙),但是,具有因空气和显示体、保护板的折射率差产生光的扩散、画质降低的问题。作为解决它的方法,人们提出有注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方法、粘接剂的多叠层体,但是,前者必须要求树脂注入、紫外线照射的设备导入,后者具有粘接剂渗出造成的合格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具有芯材采用丙烯酸树脂的技术(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采用聚氨酯膜的技术(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对于前者,由于芯材为丙烯酸树脂,故在加工步骤容易产生粘接剂的渗出等现象,对于后者,由于具有可保持膜形状的程度的弹性率,故具有高差追随性低等的问题。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5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460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为下述的叠层部件,该叠层部件适合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作,加工性与通常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不产生界面反射造成的辨认性的降低,并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高透射率等的光学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借助在通过浇铸法制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的两个面上,设置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的延伸率优良的叠层部件,可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是根据这样的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涉及:

(1)一种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该叠层部件包括通过浇铸法制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和设置于其两个面上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其特征在于上述叠层部件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为2MPa以下,300%延伸率的应力和100%延伸率的应力的差为0.1MPa以上。

(2)涉及上述(1)项所述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其特征在于面内延迟度为10nm以下。

(3)涉及上述(1)或(2)项所述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其特征在于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的折射率和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的折射率的差为0.1以下。

(4)涉及上述(1)~(3)项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叠层部件具有膜厚在1~60μm范围内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和设置于该层(A)的两个面上的膜厚在2~80μm范围内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

(5)一种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将触摸面板组件和显示体固定而得到。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和采用它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为下述的叠层部件,该叠层部件适合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作,延伸率优良,通过在借助浇铸法制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的两个面上,设置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由此,通常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不产生界面反射造成的辨认性的降低,并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高透射率等的光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面细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进行说明。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

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为下述的叠层部件,其具有通过浇铸法制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和设置于该层的两个面上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

(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

在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在下面称为“叠层部件”)中,最好,对于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在下面简称为“树脂层(A)”)像在后面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的面内的延迟度为10nm以下,为了实现该目的,重要的是具有光学各向同性,为此,通过浇铸法(溶液流动展开涂敷法)制膜。

具体来说,将所采用的树脂溶解于适合的有机溶剂,比如,乙酸乙酯、甲乙酮、甲苯等中,另外,根据需要,添加增塑剂等的添加剂,调制糖浆状的涂料(涂敷液)。该涂料在将灰尘、气泡完全去除之后,在支承体采用比如工程片的情况下,在其一个面上流动展开,形成该树脂层。如果工程片为一般使用的类型,则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比如,最好列举在与树脂层接触的面侧设置硅树脂类或氟类的剥离层的聚烯烃类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

最好,像这样制成的树脂层(A)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其厚度在1~60μm的范围内。如果该树脂层(A)的厚度不足1μm,叠层部件的加工适应性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该厚度超过60μm,则凹凸追随性不充分。另外,如果过厚,则溶剂容易残留于树脂层(A)中,对视觉辨认性造成影响。该树脂层(A)的特别优选的厚度在5~50μ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对于按照23℃的温度测定的贮藏弹性率,该树脂层(A)的值大于后面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在下面简称为“树脂层”(B))。由此,具有可防止切断本发明的叠层部件时的树脂层(B)的渗出等的效果,加工适应性提高。该树脂层(A)的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通常在0.1~20MPa的范围内,最好在1~10MPa的范围内。

作为用于该树脂层(A)的形成的树脂,只要可形成具有上述性质的树脂层(A),就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比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硅橡胶等,但是从获得充分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的方面来说,最好为聚酯树脂,其中,尤其是最好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

聚酯型聚氨酯树脂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该方式为:比如,将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官能基的聚酯树脂和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从获得较高的机械强度的方面,最好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芳香族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或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另外,这些树脂可按照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的方式使用。

(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

在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在上述的树脂层(A)的两个面上,设置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

最好,该树脂层(B)的厚度在2~80μm的范围内。在该厚度不足2μm的场合,叠层部件的凹凸追随性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该厚度超过80μm,则加工适应性不充分。该树脂层(B)的特别优选的厚度在8~60μm的范围内。

由于在前述的树脂层(A)的说明中给出的理由,最好,该树脂层(B)的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小于该树脂层(A)的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树脂层(B)的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通常在0.01~5MPa的范围内,最好在0.05~1MPa的范围内。

作为形成该树脂层(B)的树脂,只要是可形成具有前述的性质的树脂层(B)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比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醚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硅橡胶等,从获得充分的凹凸追随性和加工适应性的方面来说,最好为丙烯酸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列举有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等的酯部分的碳原子数在1~20个的(甲基)丙烯酸烷酯中的1种以上与可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烷酯共聚的(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的官能性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等的交联剂发生反应得到的树脂。

作为聚酯类树脂,列举有脂肪族类聚酯树脂、芳香族类聚酯树脂等的各种聚酯树脂。最好,聚酯树脂为多元醇和多元酸的缩合聚合物,多元醇最好为脂肪族二醇、脂环式二醇、芳香族二醇,多元酸最好为脂肪族二羧酸、脂环式二羧酸、芳香族式二羧酸。

另外,聚酯类树脂也可为聚酯树脂的改性物。作为聚酯树脂的改性物,可例举聚酯型聚氨酯树脂。聚酯型聚氨酯树脂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该方式为:比如,使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等的官能基的聚酯树脂和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或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

既可单独使用这些树脂中的1种,也可按照将2种以上组合的方式使用。

从本发明的叠层部件的制造性的观点来说,设置于树脂层(A)的两个面上的树脂层(B)的2个层最好相同,也可不同。

在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根据需要,可在上述树脂层(B)上贴附剥离片。作为该剥离片,列举有在比如玻璃纸、铜版纸、叠层纸等的纸和各种塑料膜上涂敷硅树脂等的剥离剂而得到的剥离片等。关于该剥离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其通常在20~150μm的范围内。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的性质)

在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叠层部件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在2MPa以下,300%延伸率的应力与100%延伸率的应力的差在0.1MPa以上。

该叠层部件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为2MPa以下,由此,获得优良的凹凸追随性。另外,叠层部件的100%延伸率的应力和300%延伸率的应力的差为0.1MPa以上,由此,获得优良的加工适应性。人们认为,其原因在于在采用冲压刀,切断叠层部件,进行拉伸加工的场合,按压冲压刀造成的应力有效地传递给叠层部件,将其切断。另一方面,该叠层部件不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或即使在具有100%以上的延伸率的情况下,在100%延伸率的应力超过2MPa的场合,仍无法获得充分的凹凸追随性。另外,在该叠层部件的100%延伸率的应力和300%延伸率的应力的差不足0.1MPa的场合,无法获得充分的加工适应性。

最好,该叠层部件具有300%以上的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为1MPa以下。另外,该叠层部件的300%延伸率的应力在4MPa以下。通过满足这些条件,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具有良好的加工适应性,高差的凹凸追随性也优良。

在本发明的叠层部件中,最好,树脂层(A)的折射率和树脂层(B)的折射率的差为0.1以下。通过使折射率的差为0.1以下,可抑制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界面反射的辨认性的降低。

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在切断加工等中,具有良好的加工适应性,另外,普通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凹凸追随性也优良。

此外,在该叠层部件中,面内的延迟度(Retardation)(相位差值)可为10nm以下,最好为5nm以下,光学各向同性优良。另外,全光线透射率可为95%以上,最好为98%以上,并且雾度可为3%以下,最好为1%以下,于是,本发明的叠层部件的图像辨认性等的光学适应性也优良。

由于本发明的叠层部件具有这样的性质,故最好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造。

另外,贮藏弹性率、折射率、断裂延伸率、延伸率应力、面内延迟度、全光线透射率和雾度的测定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下面对制造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的制造)

首先,将形成上述树脂层(A)的树脂溶解于适合的溶剂中,调制固态成分浓度在5~60质量%范围内的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另一方面,将形成上述树脂层(B)的树脂溶解于适合的溶剂中,调制固态成分浓度在5~60质量%范围内的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

接着,在工程片(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上,按照公知的方法流动展开上述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形成厚度在1~60μm左右的树脂层(A),制作带有工程片的树脂层(A)。另一方面,在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上,通过刮涂法、辊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狭缝涂布法、凸版印刷涂布法等,按照干燥厚度在2~8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涂敷,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形成树脂层(B),制作带有剥离片的树脂层(B)。

然后,按照该树脂层(B)的面接触上述带有工程片的树脂层(A)的树脂层(A)的面的方式贴合该带有剥离片的树脂层(B),制作通过工程片和剥离片夹持的树脂层(A)。接着,将该工程片剥离,在已露出的树脂层(A)的面上,按照使树脂层(B)的面接触的方式贴合上述带有剥离片的树脂层(B),由此,可制作在两个面贴有剥离片的本发明的叠层部件。

下面对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将触摸面板组件和显示体固定。另外,关于上述显示体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有比如,以LCD组件为起点的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等。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面示意图,其表示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中,在上述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11的一个面上粘贴触摸面板模块20,并且在另一面上粘贴显示体(比如,LCD组件等)19。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面细部图,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具有下述的结构。

另外,在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中,硬涂层1为最顶面。

由背光组件14和偏振片13与粘接剂层3c和液晶显示元件(LCD)12构成的LCD组件19按照液晶显示元件12接触的方式粘贴于上述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11的底面上。另外,由带有透明导电膜9的相位差膜10形成的底部基部18按照相位差膜10接触的方式粘贴于上述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11的顶面上。此外,由带有透明导电膜6的相位差膜5形成的顶部基板17按照形成空隙8的方式,按照透明导电膜6接触的方式叠置于间隔件7上。另外,由带有粘接剂层3b的偏振片4形成的部件16经由粘接剂层3b粘贴于上述相位差膜5上。再有,将上述底部基板18、空隙8形成用的间隔件7、顶部基板17、部件16形成一体而形成的部件为带有触摸面板模块20。

此外,在底面具有粘接剂层3a的带有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15经由粘接剂层3a而粘贴于触摸面板模块20中的偏振片4上。在表面保护膜15中,基材膜(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2的顶面上具有硬涂层1,并且在底面具有粘接剂层3a。

(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通过比如采用下述的方法有效地制作。

首先,在由带有透明导电膜6的相位差膜5形成的顶部基板17的相位差膜5上,经由上述粘接剂层3b而粘贴由带有粘接剂层3b的偏振片4形成的部件16。接着,按照形成空隙8的方式,经由间隔件7而使透明导电膜9与上述透明导电膜6面对,将由带有透明导电膜9的相位差膜10形成的底部基板18叠置于上述顶部基板17的透明导电膜6上,制作触摸面板模块20。另外,在上述触摸面板模块20的偏振片4上,经由该粘接剂层3a而粘贴带有粘接剂层3a的表面保护膜15,由此,制作带有表面保护膜的触摸面板模块。

然后,在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11的顶面上,按照其中的相位差膜10接触的方式粘贴上述带有表面保护膜的触摸面板模块,并且在底面上按照其中的液晶显示元件12接触的方式,粘贴背光模块19,该背光模块19由背光组件14、偏振片13、粘接剂层3c和液晶显示元件12构成,由此,可获得本发明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完全不由这些例子限定。

另外,各例子中的各种特性按照在下面给出的方法而求出。

(树脂层(A)、树脂层(B))

(1)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

叠置树脂层至厚度为2mm,剪裁成直径为8mm的圆柱,制作测定用试样。接着,采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レオメトリツク社生产、产品名‘DYNAMIC ANALYZER RDA-II’),测定温度23℃的贮藏弹性率。

(2)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折射率:按照JIS K 7142,采用阿贝折射仪(アタゴ社生产,产品名‘DR-M2’),测定D线的折射率。

(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

(3)断裂延伸率、100%延伸率的应力、300%延伸率的应力

叠置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至厚度为200μm,按照宽度15mm、长度为70mm剪裁,制作测定用试样。接着,采用拉伸试验机(島津製作所社生产、型号‘AG-IS’),固定测定用试样的两端部10mm,按照200mm/min的拉伸速度,测定宽度为15mm,长度为50mm的测定部位。

断裂延伸率:到断裂时的延伸率

100%延伸率的应力:试样为100%延伸时的应力

300%延伸率的应力:试样为300%延伸时的应力

(4)面内延迟度:采用相位差测定装置(王子計测機器社生产、产品名‘KOBRA-WR’)而进行测定。面内延迟度最好为10nm以下,特别是最好为5nm以下。

(5)全光线透射率:按照JIS K 7361-1,采用雾度仪(日本電色工業社生产、产品名‘NDH-2000’)而进行测定。此时,通过玻璃和PET膜,进行本底(background)的测定,通过玻璃和PET膜,贴合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形成测定用试样。全光线透射率最好为95%以上,特别是最好为98%以上。

(6)雾度:按照JIS K 7136,采用雾度仪(日本電色工業社生产、产品名‘NDH-2000’)而进行测定。此时,通过玻璃和PET膜,进行本底的测定,通过玻璃和PET膜,贴合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形成测定用试样。雾度最好为3%以下,特别是最好为1%以下。

(7)加工适应性:将10个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重合,通过NT切割器,按照A4尺寸剪裁。此时,通过目视,如果没有相对端部的糊渗出等现象,没有端部变形,则表示为○:合格,如果具有糊渗出,端部变形,则表示为×:不合格。

(8)凹凸追随性:在平滑的丙烯酸酯板上,进行长度为50mm,宽度为5mm,厚度为20μm的直线状的黑色印刷,制作凹凸部。在该凹凸整个面上粘贴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此时,通过光学显微镜(倍率100倍),确认留有黑色印刷端部的缘的空隙(空气)的有无。如果可没有空气地粘贴,则表示为○:合格,如果不是这样,则表示为×:不合格。

调制例1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的调制

通过甲乙酮(MEK),将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東洋紡績社生产,商品名‘バイロンUR3200’,浓度30质量%)稀释,调制固态成分25质量%的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1。

通过MEK,将聚酯型聚氨酯树脂(DIC社生产,商品名‘バ一ノツク16-416’,浓度30质量%)稀释,调制固态成分25质量%的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2。

通过MEK,将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東洋紡績社生产,商品名‘バイロンUR5537’,浓度30质量%)稀释,调制固态成分25质量%的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3。

调制例2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的调制

在将丙烯酸正丁酯79质量份、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丙烯酸羟基乙酯1质量份共聚而获得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分子量:120万,浓度为30质量%)100质量份中,添加甲苯和二异氰酸二甲苯酯类3官能性加合物(綜研化学社生产,商品名‘TD-75’,浓度75质量%)0.1质量份,进行混合,调制固态成分25质量%的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

通过MEK,将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東洋紡績社生产,商品名‘バイロンUR8700’,浓度30质量%)稀释,调制固态成分25质量%的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5。

实施例1

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T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2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1,在以120℃干燥1分钟之后,贴合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获得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6。接着,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T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4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以120℃干燥1分钟后,在剥离掉1个剥离膜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6上贴合涂敷面,获得叠层体。另外,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4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以120℃干燥1分钟后,剥离应力缓冲性树脂层(A)6的另一剥离膜,在其面上贴合涂敷面,获得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7。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实施例2

针对实施例1,除了代替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1,采用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2的方面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8。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实施例3

针对实施例1,除了树脂层(B)的两层均采用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5代替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9。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比较例1

针对实施例1,除了代替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1,而采用树脂层(A)形成用涂敷液3的方面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叠层部件10。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比较例2

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T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5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在以120℃干燥2分钟之后,贴合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获得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接着,将2个已获得的应力缓冲性树脂层(B)贴合,获得叠层部件11。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比较例3

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商品名‘SP-PET38T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4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在以120℃干燥1分钟之后,与PET膜(東レ社生产,‘ルミラ-T60’,厚度25μm)贴合,获得叠层体。另外,在剥离膜(リンテツク社生产,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上采用狭缝涂布器,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40μm的方式涂敷树脂层(B)形成用涂敷液4,在以120℃干燥1分钟之后,贴合于PET面上,获得叠层部件12。各特性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表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凹凸追随性叠层部件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造的场合,加工性、对通常的作业环境下的高差的贴合适应性优良,界面反射产生的辨认性不降低,并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高透射率等的光学特性,由此,适合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的制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