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注塑模主流道直浇口阀式控制装置

注塑模主流道直浇口阀式控制装置

摘要

一种注塑模主流道直浇口阀式控制装置,具有基体和流道模块,流道模块上设有主流道和阀杆孔,主流道下部向阀杆孔转折形成横向流道,主流道与横向流道之间圆弧过渡,横向流道接通阀杆孔的下部,使阀杆孔的下部成为流道的一部分,阀杆孔的底部向内收缩形成浇口孔,阀杆孔内设有阀杆,基体的附件孔下部和流道模块的阀杆孔上部之间通过基体横孔和流道模块横孔贯通形成通孔,通孔内设有通过销轴连接在基体上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阀杆的顶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置于附件孔中的升降件连接;流道模块处于底座上方的四周设有加热件,阀杆内设有加热件。本发明能消除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缩短冷却时间,有利于塑料熔体在流线型流道内流动,能防止熔体分解现象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2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工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67649.4

  • 发明设计人 谭文胜;吴志祥;干为民;沈洪雷;

    申请日2010-05-11

  • 分类号B29C45/26;B29C45/27;B29C45/28;

  • 代理机构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倩

  • 地址 213011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通江南路2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9: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9C45/26 授权公告日:20120523 终止日期:20150511 申请日:201005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23

    授权

    授权

  • 2010-10-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5/26 申请日:2010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9-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主流道直浇口阀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质量是几十千克甚至达上百千克的大型聚氯乙稀塑料(PVC)管件的浇注,需要大流量的PVC熔体快速充填到模具型腔,这是由于聚氯乙稀树脂为无定型热敏性聚合物,其60℃开始软化,180℃开始降解,200℃迅速分解,因此,其成型温度范围较窄,约为160~190℃,即使在成型温度范围内,若物料停留时间稍长,也会引起分解,特别对于增塑剂含量较少的PVC熔体,由于流动性较差,充模困难,所以对模具浇注系统要求是流道直径大,流道浇口直径要大,流道浇口直径一般直径在10mm以上,为此,目前大型PVC管件以及PVC壳体类浇注系统以直浇口冷流道浇注系统为主。见图4,直浇口冷流道浇注系统具有基体1,基体1具有通腔,通腔内设有流道模块2,流道模块上设有主流道2-1。上述直浇口冷流道浇注系统需要较长冷却时间,注塑周期时间长,并且制品上粗大的浇注系统冷凝料难以去除,造成大量的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图5中,标号11的部分为制品部分,标号12的部分即为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中国专利号是ZL200720041512.8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注塑模热流道阀式喷嘴装置,该装置是在注塑模热流道内设置阀门式喷嘴装置,即在模具模板各浇口的阀套孔内设有一个阀杆,各阀杆可在各自的控制机构控制下,按顺序开启和关闭热流道各浇口。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实现熔体充填模式动态控制,达到消除熔接线或让熔接线置于塑料制品的低应力区和非外观区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大型薄壳工程结构件。但由于上述注塑模热流道内分浇道浇口多,热流道长且转折多,影响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流道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大,而且流道浇口小,不能实现大流量的PVC熔体快速充填到模具型腔,同时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问题得不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有利于塑料熔体在流道内流动、能防止熔体分解现象发生的注塑模主流道直浇口阀式控制装置,本装置特别适宜大型PVC管件和PVC壳体类制品的浇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基体和流道模块,流道模块上设有主流道,其特征在于:基体的通腔内设有中部有孔的底座,所述流道模块固定在底座上,流道模块上还设有阀杆孔,所述主流道下部向阀杆孔转折形成横向流道,主流道与横向流道之间圆弧过渡形成流线型流道,横向流道接通阀杆孔的下部,使阀杆孔的下部成为流道的一部分,阀杆孔的底部向内收缩形成浇口孔,阀杆孔内设有阀杆,阀杆的底部呈球面状且直径大于浇口孔直径,基体上设有开口向上的附件孔,基体的附件孔下部和流道模块的阀杆孔上部之间通过基体横孔和模块横孔贯通形成通孔,通孔内设有通过销轴连接在基体上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阀杆的顶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置于附件孔中的升降件连接,升降件由升降装置控制;所述流道模块处于底座上方的四周设有加热件,所述阀杆内设有加热件。

所述流道模块由上模块和下模块组成,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分界面通过横流道中心线。

在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固定流道模块的压圈。

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基体外部,升降装置是气缸、液压缸或电磁铁。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发明的浇口由阀杆控制浇口的开与关,即在注塑和保压阶段浇口打开,在模具冷却阶段浇口关闭,这样使得大孔径浇口的浇注系统形成为热流道系统,消除粗大的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节省了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冷却时间,缩短了注塑成型周期。2、本发明的主流道短且转折处圆弧过度形成流线型流道,能保证聚合物熔体流动通畅,避免了通常的多浇口的十字形流道孔内聚合物熔体流动不通畅,而容易形成聚合物熔体迟料,导致产生残留熔体的分解。3、流道模块设计为分体式,由上模块和下模块组成,便于横流道圆弧过渡的加工。4、阀杆内设有加热件,和流道模块外部的加热件共同对流道内聚合物熔体加热,使流道成为热流道,聚合物熔体受热均匀,便于将聚合物熔体的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5、升降装置通过升降块和连杆带动阀杆升降,结构简单,由于升降装置设置在基体外部,方便加工,有利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装置的球形阀杆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装置的球形阀杆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图;

图3是球形阀杆结构示图;

图4是现有直浇口冷流道浇注系统的结构示图;

图5是浇注冷凝废料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发明具有基体1,基体1具有通腔,通腔内设有流道模块2,通腔内设有碗状且中部有孔的底座3,所述流道模块2坐在底座3上,所述流道模块2处于底座3上方的四周具有间隙,间隙中设有加热件7。

所述流道模块2上设有主流道2-1和阀杆孔2-2,所述主流道2-1下部向阀杆孔2-2转折形成横向流道2-3,主流道2-1与横向流道2-3之间圆弧过渡形成流线型流道(见图1中a部分),横向流道2-3接通阀杆孔2-2的下部,使阀杆孔2-2的下部成为流道的一部分,阀杆孔2-2的底部向内收缩形成浇口孔2-4,阀杆孔2-2内设有阀杆4,阀杆4的底部呈球面状且直径大于浇口孔2-4直径,当阀杆4下降把浇口孔封住。所述阀杆4内设有加热件10。阀杆孔2-2的孔壁上设有密封圈9。

所述流道模块2由上模块2A和下模块2B组成,上模块2A和下模块2B的分界面通过横流道2-3中心线。分界面即是横流道2-3的最大轴向截面,使横流道分成两半,分别在上、下模块上,相合即形成完整的横流道2-3,这样方便对主流道和横流道2-3转折处的圆弧加工。

所述上模块2A与底座3之间螺纹连接,并在基体1的顶部连接有压圈8,压圈8对流道模块2起固定作用。

所述基体1上设有开口向上的附件孔1-1,基体1的附件孔1-1下部和流道模块2的阀杆孔2-2上部之间通过基体横孔1-2和模块横孔2-5贯通形成通孔。通孔内设有中部通过销轴5-1销接在基体1上的连杆5,连杆5的一端与阀杆4的顶部连接,连杆5的另一端与置于附件孔1-1中的升降件6连接,升降件6由设置在基体1外部的升降装置控制,升降装置是气缸、液压缸或电磁铁。

注塑开始时,阀杆打开主流道浇口(见图1),注塑机推动聚合物熔体注入模具型腔,直至保压结束,阀杆关闭浇口(见图2),完成注塑周期,由于免去了人工去除浇注系统冷凝料废料,可以实现高效的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可以在CAE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阀门启闭时间长短的最佳工作方案,由控制柜按编制好的工作指令程序控制运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